《非常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常三国-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② 〃废汉立魏〃的历史必然与国有企业改制思路34 

4。 孙权集团: 鼎立东吴与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37 

① 赤壁之战与企业的〃利合〃状态37 

② 创业与守业: 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39   

第二章         三国老板◎领袖篇45   

三国时代没有圆桌会议;也没有董事会;帝国将相就是董事局成员;皇帝老儿就是董事局主席;事实上曹董、刘董和孙董就是最后拍板的那个人。 

最后拍板的那个人,我们称之为领袖,今天也俗称为老板。领袖也会犯错误,即使是伟大领袖。于是我们便很能理解汶川大地震后〃捐款门〃事件中时颇为尴尬的王石先生。一个商业的领袖,很可能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氛围中,被草民的口水所淹没。 

在三国时代,领袖的决策能力直接导致了历史的走向。   

1。 全局胸怀: 领袖对决的必修课47 

2。 百折不挠: 领导力的最坚强表现52 

3。 冒险精神: 必须挥出的双刃剑56 

4。 沟通艺术: 不要让坦言者受伤害61 

5。 创新激情: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66 

6。 决断能力: 〃有谋无断〃种下失败祸根70   

第三章      三国博弈◎战略篇75   

我们不仅从北京奥运会感受到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更是从国际油价的不断涨跌感受到了什么叫全球化。 

当然我们已经不需要更多的隆中对,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变化永远比计划要快,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战略,需要沙盘和图纸,需要不断得到求证的规划和方案。 

所谓博弈,对手有时就是另一个自己,没有永远的胜负关系,只有在竞争中谁比谁更精彩。   

1。 战略策划: 生存还是毁灭的出发点77 

2。 战略目标: 不是第一就是第二82 

3。 战略决策: 决断能力是战略关键87 

4。 战略竞争: 联合才能占据制高点91 

5。 战略发展: 适应变局方能长青95   

第四章     三国猎头◎人才篇103   

比三国更早一点,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一到了刘备三顾茅庐,好了,好像刘备一生唯一的贡献就是找到了诸葛亮这一位谋士,此种语境背后,我们可以读出中国人近两千年来那种怀才不遇的古老情结。这些人才一旦得不到权力阶层的接纳,那么就只能是退隐江湖,美其名曰〃独善其身〃,任万千才华湮灭在秀山绿水和满腹牢骚中。 

还有就是打天下和分天下的问题上,我们也总是绕不过去。那么是不是阿里巴巴一上市,所有跟马云一起创业的人都心安理得的分享成果并继续打拼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还有猎头这两个字吗? 

猎头指涉的全部意义就是人才二字。   

1。 网罗人才: 事业是一场人才争夺战105 

2。 爱惜人才: 不要让人才哭泣111 

3。 了解人才: 发现所长,用人所长116 

4。 选拔人才: 营造后浪推前浪态势121 

5。 培养人才: 考验的是培养者自身127 

6。 考核人才: 〃慧眼〃要有量化指标132 

7。 激励人才: 体现独特核心价值137 

8。 打磨人才: 给人才学习成长机会143 

9。 留住人才: 人才可流动而不可流失147   

第五章     三国体制◎组织篇153   

所谓改朝换代,在今天的理解应该是升级换代,从2。0到3。0。 

也许不见了刀光剑影,但仍是利益相关,或者是性命攸关。把一群最好最强的人组合在一起,需要有很多的游戏规则,有的延用江湖规则,有的照搬欧美和日韩模式。 

当然,英雄的气场仍然在笼罩着我们,而我们今天又特别强调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有创新,就有牺牲,牺牲的永远是固有的利益集团,但是我们始终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以人为本,任何时候都不能牺牲未来。 

所以,中石化就成了一个话题,民航以及铁老大也都成了一个话题,因为这指涉体制。 

我的看法是,体制首先应该是一种体温。   

1。 经营机制: 别开生面的生存之道155 

2。 企业运作: 内部治理力避〃窝里斗〃159 

3。 企业创新: 善于抓住机遇之手163 

4。 关系网络: 借力使力不费力167 

5。 授权与执行力: 小杠杆,大作用172   

第六章三国胜经◎竞争篇177   

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的另一只手,这源于一则奥运广告。 

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死我活,这源于三国和无数的准三国故事。 

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赢,我也赢,所谓最大程度地做到双赢,这源于MBA的案例。 

我们是不是能够换一种思路,先去解决另一个问题,什么叫竞争,商业的军事的和诸多领域的竞争。 

我们很难设想空旷的体育场上只有你一个人,我们很难设想没有你追我赶还能叫比赛。 

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完整地诠释了什么是竞争。   

1。 胜战计: 创造强势,以势取胜179 

2。 敌战计: 直接对抗,有胆有识184 

3。 攻战计: 主动出击,占尽先机189 

4。 混战计: 蒙蔽对手,乱中取胜194 

5。 并战计: 相持不下,以逸待劳198 

6。 败战计: 失利求存,仍能翻身203   

后记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209       

前言   

历史是智慧之母   

历史在1700多年前的某一处打了一个漩涡,产生了一个叫做三国的时代。所谓〃千年古国,奇在三国〃,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一时代是最神奇的。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今天再来重温这段历史,那些金戈铁马、剑气书生,都已成为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面对这段历史,即便再迟钝的灵魂,总也能够发出几声轻轻的喟叹;而对于那些智者而言,却能以穿越历史的目光收获某种可以指导现实的智慧力量,更有着一种在大时代里创业创新的热血冲动。 

〃历史会重演〃。 

阅尽人生沧桑的智者会这样说。历史为什么会重演呢?因为支配历史背后的人性是不变的。因此,所谓的〃重演〃指的就是人性在不同时空的复苏和还原。所以,历史对现实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正如培根所言:历史使人智慧。 

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往往来源于那本叫做《三国演义》的古典名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本小说代替了正史。在这本书里,小说家的想像代替了历史真实,但不可否认,这种代替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后人宁愿将赤壁之战的功绩全部交给诸葛亮而不是事实上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周瑜,宁愿将三国时代第一英雄曹操演化为戏剧舞台上那张象征奸邪的白色脸谱。历史在这里就这样错乱了,错乱得是如此合情合理,错乱得是如此令人神往。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可以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伟大的作品不是可以用几段生硬的学术概语就能够包含的,不同的阅读者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角度,能够读出各自不同的东西。当面对《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著作时,不知有多少古人、今人,从中汲取自己的营养。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那个明朝末年的流氓无产者张献忠,凭借一部《三国演义》,带着一群流寇居然打下了半个天下;稍后的努尔哈赤更是在这部名著谋略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整个中国的政权。丰富的案例、高超的智谋,无疑使《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传统谋略学的MBA式教材。 

三国是一个群雄混战、人才辈出的时代。多少英雄的名字与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延续,直至故事演变成传说,传说演变成神话。有些名字甚至成了文化图腾,比如关公关云长。然而,如果抛开演绎的成分,那个时代的豪杰也并非超人下凡,三头六臂,只是在小说家的笔下才〃勇武如神、多智近妖〃。刘备摔子,曹操哭典,孙权用肃,以及〃三顾茅庐〃,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对应的内涵是〃士为知己者死〃,核心价值就是中国儒家所倡导的〃鞠躬尽瘁〃、〃青史留名〃的价值观。 

历史总是具有相似性。我们正在遭遇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也许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时代的开始……不同的是,老版本的三国时代是一个政治政权重组的时代,而新版本的时代则是经济政权重组的时代。所谓〃大道归一〃,事实上,无论是政治政权竞争,还是企业经济竞争,其本质、基本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比如都要发展自身实力、重视人才等;而三国时代的三大政权也可以一一对应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比如魏国大致相当于现在改制成功的国有企业,吴国则是一个子承父业的家族企业,蜀国则是一个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民营企业。那么结合这一大背景,借助于商业语境来重新审视《三国演义》,我们倒觉得它有一种MBA式案例的价值。 

在这里,让我们以想像为武器,经由那本叫《三国演义》的名著,透过那个刀光剑影的英雄世界,试图完成一次对历史的穿越,将那段发生在17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拉到眼前,以三个国家对应于三种企业为思维原点,以各路英雄高超的军事计谋和管理智谋为案例,将西方商业理念放置在中国语境中,从而探讨企业管理中的领袖品质、用人之道、组织建设、竞争艺术等,试图从古老的三国故事中品读出关于商业、关于人才、关于你我的一些秘密,并借助于文字对历史作一些率性的评说和解读。 

千古风流,还看今朝。 

千古大业,路在脚下。 

比尔·盖茨退休了,无数未来的盖茨们正跃跃升起。正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喜欢武侠小说一样,我们正是想从英雄的三国故事中,找到中国人创业创新的一些基因密码,或者仅仅是重温和梳理,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历史现场中,找到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慰藉。       

第二章         三国老板◎领袖篇   

三国时代没有圆桌会议;也没有董事会;帝国将相就是董事局成员;皇帝老儿就是董事局主席;事实上曹董、刘董和孙董就是最后拍板的那个人。 

最后拍板的那个人,我们称之为领袖,今天也俗称为老板。领袖也会犯错误,即使是伟大领袖。于是我们便很能理解汶川大地震后〃捐款门〃事件中时颇为尴尬的王石先生。一个商业的领袖,很可能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氛围中,被草民的口水所淹没。 

在三国时代,领袖的决策能力直接导致了历史的走向。     

《三国演义》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的诸多政治领袖们,毫无疑问老板则担当着企业领袖的角色。历史常常是惊人的相似,许多特定的情形和态势像魔方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中轮替转换。所谓英雄惺惺相惜,今天纵横驰骋在经济沙场上的各路豪杰,体验着昔日刀兵血火中相同的命运,从中发现如出一辙的情势、襟怀、意志、智慧、心绪,不管是拍案叫绝,还是为之扼腕叹息,无不感同身受◎ 

本章探讨的是企业领袖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全局胸怀、百折不挠、冒险精神、沟通艺术、创新激情、决断能力等几个部分,进一步概括地看,还可以归结为〃战略〃、〃团队〃、〃文化〃三个基本问题。换成更简单通俗的表达,就是:  

谁和你一起干? 

达到什么目标?  

保持什么特色?  

凡是有所作为的管理者,总是需要在这三个方面进行自觉的探索,并且置于首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位领袖的表现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对于一个政权,还是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的领导者素质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居于高位的人而言,由于他是高端权力的拥有者,他的思维方式、心理气质等方面的个人特质必然会反映在决策中,并进而影响甚至决定决策的成败◎     

1。 全局胸怀: 领袖对决的必修课 

○ 全局胸怀,这里面兼备了两层意思:〃全局〃是智商,是远见卓识、胸有成竹之〃识〃;〃胸怀〃是情商,是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之〃德〃。全局意识,能在头脑中把所有事情统作一盘大棋;宽广胸怀,则是具备容纳人情世态的心理条件。两者互为表里,共同构筑〃志在天下〃的领袖气质的个人抱负。     

对一个领袖人物而言,〃全局胸怀〃这种品质能力是互相PK的一门功课。 

全局胸怀就是要有理念、有眼光。对于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来说,无论是割据一方的军政头面人物,还是企业之类经济实体的核心管理者,是否具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具有这种纵观全局、容纳通盘的个人能力,无疑是事关成败、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展示了一位大老板……曹操对避居自己门下的另一位未来老板……刘备的一场眼光和心胸的测试。 

刘备为了装作胸无大志,就在自家园子里种上大头菜。而世事洞明的曹操一眼看出刘备是当时真正的英雄,就借着青梅成熟,邀刘备烫酒小叙。二人在推杯换盏之际,历数了当时的局面中值得关注的几个人物,从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和刘景升、益州刘彰与刘季玉、江东孙策,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刘备一直拿他们支应着曹操,但全被曹操PASS掉了。 

最后曹操和盘托出了答案。曹操几乎扪着刘备的心口窝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话除了直接表达了曹操自己的豪情壮志,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我也有配得上这副心胸的眼量,真正拥有未来的人物,也就是你我之间的角逐了。 

这话一出,把刘备惊得筷子也握不住,掉到了地上,还以为自己依照傀儡皇帝的〃衣带诏〃所密谋的反曹行动泄露了,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借惊雷把内心失态遮掩了过去。 

后来有人分析,曹操不说话,但曹操心里很有数;刘备也是不说话,但心里确实没有数。这个〃有数〃〃没数〃的区别是曹、刘二人当时心态的最大真实,〃没数〃正是刘备掉筷子下意识里的原因……他心里没底,所以经曹操这么一诈,心里的虚就露了出来。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没有找到占据根据地的韬略,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