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朝的皇帝-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满洲旧俗对嫡庶之分并不视为如何严重之事,因为基本上的身份都是差不多的。选秀女时,何人“指婚”皇子,何人成为王府的“格格”,全凭运气。清宫后妃,姐妹甚多,妹妹身份高于姐姐,亦是常事。甚至如穆宗皇后阿特鲁氏的姑姑,亦即崇绮的幼妹,选为妃嫔,对胞侄女须行朝中宫之礼,此在汉人为不可思议之事,而清宫无足为奇。
  但因清朝末年,汉化的程度已很深,所以慈禧的嫡庶观念是汉人的,不是旗人的。汉人的嫡庶,不仅有身份的差异,更有出身的贵贱。慈安的父亲做过广西右江道,而慈禧的父亲惠徵是安徽池太广道,出身完全相同;论才识,则慈安不及;且又生子,得使帝系血胤不绝,从哪方面来说,皇后应该是她而非慈安,却偏偏倒了过来,此所以慈禧引为莫大的屈辱、无可弥补的恨事。
  李莲英用这个忌讳来中伤张荫桓,是极狠的一着。因为张荫桓一直同情德宗,且与翁同龢接近,是公认的“帝党”。甲午以后,李鸿章失势,翁同龢与张荫桓如水乳交融,财政、洋务两大要政为翁、张紧紧抓在手里,朝野侧目,而张荫桓的“帝党”色彩亦更浓厚,“后党”视之如眼中钉。偏偏张荫桓毫不在乎;戊戌政变以前,德国太子亨利亲王访华,一切接待、觐见的仪节,由张荫桓一手包办,几乎连翁同龢都无置喙的余地。其中如德宗降御座与亨利握手、便殿赐坐等,已为保守分子视作大逆不道;及至国宴用他私人的厨子制西餐,这简直要掘内务府的根了!于是通过李莲英的关系谗于慈禧,说张荫桓“教坏了皇上”。慈禧以今视昔,认为当初进献首饰,不用民间唯正室方可着红裙的红色,而用象征妾侍的绿色,是有意轻视。于是在戊戌政变中,将张荫桓亦列为祸首。
  关于太监的生理问题,国医陈存仁博士是专家,不但研究有素,而且搜集的资料、图片相当丰富。陈博士谈太监的文章,曾连载于《大成》杂志,读者有兴趣不妨参阅。在这里,我要谈一谈太监由不正常的生理而引起的不正常心理。
  太监的不正常心理,大致由三种情感所构成:第一种是自卑感,形成的原因,由身体上的缺陷而来,不难理解;第二种是不足之心,因为“人之大欲”永远无法满足,所以恒在忽忽若有所失的心理状态之中,对于物质上的贪得无厌,以及精神上的幸灾乐祸、夸大,等等,都是此不足之心的反映;第三种只能用一个“阴”字来概括,阴柔、阴损、阴险皆是,这由生理上的女性荷尔蒙加上太监身份的卑微而形成。
  太监之“阴”,如李莲英之中伤张荫桓,即为一例。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太监用到这个“阴”字诀,极其可怕,溥仪就常吃太监的暗亏,我不妨把它指出来,他在自传中说:
  有一次我一连吃了六个春饼,被一个领班太监知道了,他怕我被春饼撑着,竟异想天开地发明了一个消食的办法:叫两个太监左右提起我的双臂,像砸夯似的在砖地上蹴了我一阵。过后他们很满意,说是我没叫春饼撑着,都亏那个治疗方法。
  这是出于愚昧还是故意,不容易下断语;但下面这个例子,明明是有意“整人”:
  这或许被人认为是不通情理的事情,不过还有比这更不通的哩。我在###岁以前,每逢心情急躁,发脾气折磨人的时候,我的总管太监张谦和或者阮进寿,就会做出这样的诊断和治疗:“万岁爷心里有火,唱一唱败败火吧!”说着,就把我推进一间小屋里,然后倒插上门。我被单独禁闭在里面,无论怎么叫骂、踢门、央求、哭喊,也没有人理我。直到我哭喊够了,用他们的话说是“唱”完了,“败了火”,才把我释放出来。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残酷的惩罚,但在为了“败火”,当作一种治疗方法来看,太监可以施之于“万岁爷”,请看“阴”得可怕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由唐至明女真人的兴衰
清为女真族,世居渤海之东,吉林松花江一带。唐朝曾建渤海国,由开元十七年至后唐同光三年,始为辽所灭。但九十年后,即宋徽宗政和三年,完颜(姓)阿骨打(名)起兵叛辽,自立为女真主,政和五年破辽,建国号曰金,定都会宁,在今宁古塔附近。姓名亦改为完颜旻,是为金太祖。
  金太祖的第四子,即是旧时妇孺皆知的金兀术,金在汉化以后,原来有音无字的名字,改为汉名,叫做完颜宗弼,官拜“太师都元帅”,谥忠烈。
  完颜宗弼功劳虽大,却未能接位为帝。太祖在位九年,传弟吴乞买,改名完颜晟,是为金太宗;在位十二年,传太祖之孙完颜亶,是为金熙宗;在位十四年,为其同祖的堂弟完颜亮所弑。
  完颜亮夺位时,为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完颜亮在位十二年,以荒淫无道被废,贬为海陵王。叶德辉校勘的高本通俗小说,有“金虏海陵王荒淫”一卷,记其淫乱事迹,与南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可以媲“丑”。相传,宋与金媾和后,金又兴兵伐宋,即因完颜亮读了柳永的一首咏西湖的词,兴起“立马吴山第一峰”的壮志豪情。
  代完颜亮而立者,为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二十九年,年号大定;治国不愧其年号,在这二十九年之中,全力汉化、尊礼汉人。元遗山诗:“明昌大定三生梦”,其令后人向往如此。
  熙宗传废帝,废帝传世宗,皆为兄弟相袭。自世宗开始,帝系方始一贯。世宗在位时,本立次子允恭为太子,不及得位而殁。完颜允恭所娶的妃子,其母为宋徽宗在五国城所生的幼女,这位宋朝公主之女,生子名完颜璟,继其祖世宗为帝,即是金章宗。
  金章宗由于有汉人的血统,而且是高贵的血统,所以汉化的程度,较之世宗更进一步。在位时更定官制,修明刑法,又设置弘文院,提倡文学艺术。前引元遗山诗,所谓“明昌”,即为金章宗的年号。《癸辛杂识》载:
  (金)章宗母乃(宋)徽宗某公主之女,故章宗嗜好书劄,悉效宣和,字画尤为逼真。
  金国之典章文物,唯明昌为盛。
  是则金章宗之令人爱慕,尤过于金世宗,无怪乎陈寅恪挽王国维,有“回思寒夜话明昌”之句。
  宋理宗端平元年,宋与蒙古联合灭金,为金章宗既崩之第二十六年。不久,宋亦亡于蒙古,元朝代兴。但元能灭金,不能灭女真族,只能驱逐其回女真故地,并设“五万户”,赋予自治权,其地称为建州。按:国史称建州者,不下五地之多;此建州为渤海国的旧地,清朝的始祖为女真族的酋长,居鄂多理,即今吉林敦化,为当时建州最大的一个城。
  到了明朝,对女真仍采用羁縻政策,设置建州卫。不久,增设建州左卫,卫指挥猛哥帖木儿,他有个堂姊妹入明宫为妃嫔,有宠于成祖,因而猛哥帖木儿得升为都督,清史中称之为“都督孟特穆”,清朝建国后,尊之为“肇祖”,肇者,肇始之意。
  

努尔哈赤之父祖同时遇难
肇祖的玄孙名觉昌安,为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追尊景祖;景祖之子塔克世,就是太祖之父,追尊显祖,生有四子:努尔哈赤、穆尔哈齐、舒尔哈齐、雅尔哈齐,除穆尔哈齐庶出外,其余都为显祖嫡妻喜塔腊氏所出。
  太祖居长,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到万历十年,太祖二十四岁时,祖、父同时遇难。事起于有个塔克世的旧部尼堪外兰,与建州卫都左指挥王皋之子、古勒城城主阿太章京不睦,私下引导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攻古勒城。阿太章京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儿,也就是塔克世的侄女,觉昌安最钟爱这个孙女儿,闻讯大惊,星夜驰救。由于尼堪外兰曾是塔克世的旧部,所以在他们六弟兄中,公推行四的塔克世护持老父,赴援古勒。
  古勒的城很坚固,李成梁的部队久围不下,尼堪外兰便派人进城活动,阿太章京的部将杀主出降。哪知尼堪外兰杀降屠城,觉昌安、塔克世父子双双被害。
  噩耗传来,努尔哈赤悲愤不已,向明朝派在辽东的地方官大办交涉。奏闻朝廷,为了安抚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二月,遣派使者将觉昌安父子的遗体送回,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任命为建州左卫都督,给予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努尔哈赤向使者要求逮捕尼堪外兰交给他处置,使者拒绝了。
  于是努尔哈赤在这年五月间,以他父亲所遗留的十三副盔甲,起兵攻尼堪外兰于图伦城,尼堪外兰逃至热河承德附近的甲版城。努尔哈赤在图伦部署略定,复攻甲版,尼堪外兰便又逃至抚顺,要求“入边”。
  边者,“柳条边”,据《辞海》解释:
  清初屡有蒙古寇警,乃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南起辽宁凤城县,北至开原县,折而西南下,至山海关接边墙,周一千一百二十余公里。又自开原县威远堡迤东,历吉林省北界,至发特哈,长三百九十余公里……共有门凡二十,清时每门设章京、笔帖式、官兵,分界管辖,稽查出入。
  这是清朝的情况;明朝的柳条边,从西面看,南起山海关,迤逦往北偏东,即今热河、辽宁两省的边界,至开原威远堡,迤东抵达松花江(明清称为混同江),为明朝在东北的疆界。至于自开原往南,以达凤城的柳条边,为保护清朝龙兴之地的兴京(今新宾)而设,当努尔哈赤初起时,固无此柳条边,即明朝的柳墙,后亦由开原后缩至抚顺。尼堪外兰要求“入边”,亦就是要求进入明朝疆界,获得庇护。边吏怕引起纠纷,拒而不纳,尼堪外兰只好一直往北,逃至齐齐哈尔西南的鹅尔浑(今名昂昂溪),筑城以避。
  

努尔哈赤平定“海西四部”
自此而始,努尔哈赤展开拓土开疆的事业,首先是以兴京为根据地,统一建州三卫;自万历十九年开始,矛头指向“扈伦四部”。扈伦也是金人后裔所建的一国,共分四个部落:乌喇在北、哈达在西、叶赫在东、辉发在南。明灭元后,以扈伦改设为海西卫,因此扈伦四部亦称“海西四部”,其地当辽河以东、松花江以西。
  海西四部后来构成“八旗”的主要部分,其酋长亦成亲贵。四部设治之地如下:
  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北、松花江东,清名其城为打牲乌喇。
  哈达,本与乌喇同族,故城有二,一在开原县东,一在宁古塔西南。
  叶赫,其先本蒙古人,姓土默特,灭那拉据有其地,因冒姓那拉,后迁叶赫河,改称叶赫部,设治今吉林省伊通县。慈禧太后即出于此族。
  辉发,其族来自黑龙江,姓伊克哩,以后改姓那拉。数迁至辉发河边呼尔奇山,因称辉发部。故城在今辽宁省辉南县附近。按:海西四部中那拉氏有二,故正确的称呼,应为叶赫那拉及辉发那拉。
  努尔哈赤的事业,奠定于三十五岁时。这年是万历二十一年,秋九月,叶赫纠合哈达、辉发、乌喇及长白山、蒙古科尔沁等部落,组成“九国联军”,围攻满洲,陈兵抚顺以东的浑河北岸。努尔哈赤料敌不过乌合之众,据险列阵,发百骑挑战,擒叶赫西城城主布寨,联军大溃,努尔哈赤纵兵掩袭,斩级四千,获马三千匹,铠甲千副,并俘虏乌喇贝勒之弟布占泰,自此军威大振。
  于是二十七年灭哈达,三十五年灭辉发,四十一年灭乌喇,海西四部已亡其三,只剩下叶赫未下。其时努尔哈赤五十五岁了,垂垂老矣。
  清末有个传说,叶赫与清朝势不两立,叶赫那拉氏的秀女不得选为后妃。此说无稽。太祖高皇后即出于叶赫那拉氏。不过叶赫在海西四部中,与努尔哈赤的纠纷特多,始终不屈,则为事实。
  

努尔哈赤告天七大恨伐明
万历四十六年,亦即努尔哈赤称帝的第三年,发兵攻明,临行以“七大恨”告天誓师,这是做作。努尔哈赤世受明恩,起兵叛明,若无此所谓“七大恨”,则师出无名。“七大恨”当然是过甚其词,但其中三恨皆由明助叶赫:
  明不守盟约,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致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
  叶赫渝盟召黉,而明乃偏信其言,遣使诟訾,肆行凌侮,恨六也。
  告恨侵明的第二年,即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努尔哈赤亲征叶赫。辽东经略杨镐集兵沈阳,分四路攻满洲,每路兵六万,相约会师兴京,复有叶赫相助。结果左翼中路及北路、右翼南路,三路兵败,仅剩李成梁之子李如柏所领的右翼中路遁回沈阳。叶赫本遣兵来会,中途得报,明军大败,急急引兵而归。
  是年八月,努尔哈赤征叶赫。叶赫分东西两城,东城兵溃,城主金台吉被执,不屈而死;西城城主布扬吉献城投降。叶赫至此始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旗共主制度(1)
史家重正统;构成正统的唯一条件是:国中无国,亦即统一。但一个正统王朝而能享祚绵长,以我的看法,必须经过两代的经营。所谓“两代”,当然不能死看,以为必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紧接着的两代;其间或有波折顿挫。总之“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力战经营之“得”,与偃武修文之“治”,必须继承有人,方能厚植根基,长治久安。如隋之代北周而有天下,亡梁灭陈,统一南北,而库藏丰盈,开国条件之佳,无与伦比,但历三世,凡三十八年而禅于唐,即第二代炀帝为败家子之故。
  从正面看,隋之前如汉,继高祖之创业而有文帝之文治,乃有汉家四百年天下;隋之后如唐,高祖、太宗,父子两代;如宋,太祖、太宗兄弟,亦为两代;如明,则应视太祖、成祖为两代。至于清朝,入关以前,太祖、太宗的事业是一贯的,有因袭而无因革,虽独尊非太祖“共主”之本意,但自夏禹以来,非家天下不足以传国,基本上应视之为一个政权的由草创而成熟。因此,我以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合并写为一章。
  清朝自太祖至宣统凡十二帝,但辄云清宫十三朝者,因太宗有天聪、崇德两年号;细考不然,清朝建元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