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又因如今贾敏茹素斋戒与柳滢念经,心思并不放在林海身上,夫妻之间更是淡淡。
林海四下里看了一遍,看到那紫檀书架,突然想起一段心事,因对林母禀道:“珩哥儿是不是也该认字了?”林母道:“我可给混忘了,咱们翰墨传家的子弟可不以诗书为第一要事。很是该认字了。只该谁教?”
林海笑道:“横竖我散衙了也无事,不如我来教?”林母点头称好,林海接着说道:“竟从今日开始?”林母笑道:“你也太心急了!既如此,你们竟去北次间教习吧!我们也不扰你们,这就散了。”说话间,都站了起来,拥簇着要出门去了。
林珩听闻此语,未免头疼,他早已是满腹诗书,如今竟要跟懵懂孩童一般认字描红,着实难受。他仔细回忆自个前世三岁认字的境况,决定就按那表现来,毕竟前世也有不少人交口赞叹他“聪慧绝伦”“神童”之语。他虽是记性好,但也没过目成诵,如今竟连孩提记忆都丝毫不忘,不能不说是一件异事。也罢,自己都能死而复生,又有什么好值得惊异?
近些日子,卧病床上,他不免再三思量,这新得来的人生该做如何打算?他既住在这林家,占了这林珩的壳子,受了林家的恩惠,就应当担起林珩对着林家的责任,赡养父母、繁衍家族。其实他不过是浮萍一样的人,是个无根之人,在这陌生的朝代,有什么可依托呢?在这里和在那里又有什么分别?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往日血火交织的日子是回不去了,满腔爱国热血也都冰消雪散,如今又托生在这安乐窝中,不乐如何?虽故国满目疮痍,仍萦心怀。纵旧河山破,也情难舍。如今这个朝代是兴是亡,百姓是乐是苦可跟他有分毫相干?他不过是个看客罢了,纵然也对戏中人笑,但并不当真。
正恍惚出神间,林海抱起他送走林母等众人,就往北次间去了。不知林海怎样教林珩识字,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写不出来,从下午五点写到现在才写了这么一点,真的是好着急啊~妹子们给点鼓励吧~我都要写成种田文了,摔~
——————————————————
不行了,两只眼睛要瞎了,搜集了十几个小时的资料,才写了这么一点东西出来,真是要累死了!不知道妹子们怎么看,考据癖发作的人伤不起啊。妹子们喜欢这种风格的吗?说实话,里头都是些室内陈设,我也很不想写,因为要搜集很多资料,而且大家通常扫一眼就过去了。如果大家都不喜欢,那我就减少写吧!主要是我想向红楼风比较彻底地靠近,不只是指语言而已,还有一些风俗啊、家具啊、摆设啊之类的。算了,我纠结死了,今天看到头很痛,只能更这么一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完了。评论呢?收藏呢?鲜花呢?你们都去哪里了?
8林海闲话论古今
且说林海抱着他往北次间去了,一同坐在书案前的那张紫檀嵌粉彩席心椅,上头搭着弹墨椅袱。一旁有一伶俐丫鬟上来洗笔研墨,一丫鬟上前来铺上洁白柔韧的月白笺。林海提起笔,往纸上落了一个“林”字,笑对林珩说道:“珩儿,这是‘林’字,乃是我们的姓氏。上次与你说过的家谱可还记得?”林珩想道,瞌睡正好有人送枕头,我正想知道林家的情景,忙摇头含糊道:“不记得了。”
林海屏退丫鬟后,长篇大论道:“罢了,我再说与你听。这林家自商周起就有两支,一支是比干的遗腹子林坚,一支是周平王的庶子林开,原本祖宗都不同,只恰巧都姓林罢了。咱们林家就是源于林坚这一支,你须得细细记住了,别让人笑话林家嫡长子连祖宗是谁都不知,至于其他,我日后再慢慢说与你听。”
林珩心念一动,他前世族谱上有载,他们林家也是源于林坚,莫不是因这个缘故,他才托生到林家?既如此,他更要好好护着林家,许是与他前世的家族有些关联呢?而林海后头所讲述的林家本朝历史,更叫他吃一大惊,原来从族谱上算,林海竟可以算是他从祖那一脉,既如此,那自己岂不是有望在这个朝代寻到他的远祖们?一想到此处,林珩更是按捺不住。但又听林海称呼国朝为大昭时,顿时心沉谷底,居然是个从未听说过的朝代。
他略定定心神,又听林海往下讲。前朝时,林家本世居山东,乃是山东的名门望族,只因前朝战乱,山东匪盗频仍义军四出,林家本也养着私军,原来是不惧怕这响马悍匪之流,但纵使林家兵多将勇、高墙深沟、穰穰满家,也抵不住这游兵散勇日日来宣战、夜夜来暗袭,只得趁敌不备聚集精兵护着全家迁往较为平静的江南一带避祸。
不想在姑苏过了一段安稳时日,这江南地面也乱了起来。林家烈祖无奈,举家投入本朝太祖帐下,一为全己存身、二则拼个开国奇功,也好荫庇后世子孙。林家为本朝太祖称帝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本朝立国后被封为世袭博陵侯。这侯爵之位本就是降等袭爵,本只承袭三世,原到了林珩祖父便无爵可封,只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又加袭了一代。到了林海便别无出路,只能科举出仕。林珩听到此处,大惊,这不正是《红楼梦》中对林家来历的记载耶?难不成他真的梦回红楼?
林海又提笔在纸上写了一字“昭”,谆谆教诲曰:“这‘昭’便是我朝之号,意为光亮。”又教他要避本朝君主讳,今上姓褚讳彦,但凡写到‘彦’字得用‘贤’替代,且要读作‘严’音。林珩只做懵懂样,林海叹道:“罢了,等你大了再讲与你听吧!你须得记住,避讳之事十分要紧,不仅要避国讳还要避家讳。若是犯了别人的家讳,人只说你无礼轻狂。若犯了国讳,那可了不得,不知要得个什么样的罪名!”
林珩点点头道:“父亲所言,儿子皆谨记在心。”林海笑道:“那便好,那咱们现在便来认字。”林海提笔写了几十个常用字,如“一、上、天、大、小、田”等字,一个个教他辨认。却不料碰见了一大惊喜,这林珩竟是聪慧异常,一个字只教两遍,他就能记住,甚至还能背诵得出字义。林海手把手教他写了几遍,再考他,他竟能默写出来,虽然笔迹稚嫩,但已具备结构。
林海只当这些字笔画简单,并不以为意,有心再试探,便写了几个笔画繁杂的字教他,谁知林珩仍旧能轻松记忆,并不出错。林海大喜,抱着林珩大笑道:“好!吾儿天资聪颖!林家后继有人!四十年无忧矣!”林海暗地里寻思,这玉儿此时表现较之吾之幼时更是聪慧,林家莫非又要出一百年不遇之天才!林海心下激荡,手都有些发抖,如此良才美玉更要悉心教诲,绝不容许出一丝差错!
林珩只做困惑道:“父亲为何如此高兴?”林海朗笑道:“我记得先祖曾编了本《蒙学训读》,正好拿来与你启蒙!”林海兴致高涨,忙唤丫鬟去他的书房取书来,又怕丫鬟们不知书放在何处,干脆起身抱着林珩要往书房去。林母听到这边动静,忙唤人来问。
林海只得先抱着林珩往上房去,林母见林海高兴得有些忘形,又听他如此这般说完后,也狠欢喜。但她到底经过的事多,又不大喜欢张扬,便嗔道:“那你也太心急了些!这世间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再说,外书房不是还有那些清客幕僚在,你这么大喇喇地出去,叫人瞧见了,日后传出去,岂不是让人家笑我们太轻狂?”又抱着林珩狠狠亲香道:“好儿子,果真聪慧。”
林海这才平心静气,含羞道:“是儿子失态了,竟忘记‘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的理了!”林母也笑道:“我不管你如何,只一样,可不许太过逼着我的玉哥儿用功!他可还小呢!”林海笑道:“母亲,这‘揠苗助长’的道理我也懂!”林母道:“你知道便好,你要带他去外书房也罢,只命人先吩咐那些清客先生们都散了吧!”林海指了个小丫头跑去二门知会,便向林母行礼告退,只抱着林珩缓缓向垂花门走去。
一路上与林珩指点着府内的景致,这林府前身就是博陵侯府,只是现不承爵,便去了那些违制的地方,大致上无甚变化。出了介寿堂,折向东经过一月洞门进入一座花木扶疏的小园子,上头匾额曰:“如是园”,看落款是林珩高祖的笔墨。
林海解说道:“这是咱们府里的小园子,外头还有一个外花圃,叫意园,俱是你高祖题的名。”一路穿花拂柳,顺着柳堤,经过一座小石桥,至一船房,四面皆水,连头亭、房舱共是三间,匾上四字曰:“在水中央”,两边窗外俱是碧色连天的荷叶。
出了船房,过桥向南曲折向东去,经过一楼阁,乃是仿杭州平山景致,阁前是疏林乔木、牡丹千本,此时正群芳争艳,红云朵朵。左边山畔有一亭,林海因亭势陡峭,并不带他上去,反而厉声告诫他,不许来此处玩耍。绕过小山,经过桃林、竹径一带,层峦叠嶂、翠薜古藤。由小径过一假山,后有竹篱草屋数间,清雅古朴。小沼平山、老松修竹,开四时不绝之花,有百岁长春之景。
经过廊下一座砖门,二人出园去了,又过一大院子,此乃贾敏所居,正经的正内室。父子二人打院门前过,门上匾额曰“承瑛堂”,顺着门口的甬道折向北往外走,便可以看见垂花门。垂花门口一进来有两个大院子,一个致远堂,乃是林府的祠堂,一个景福堂,是供奉菩萨诸佛众神之所在。垂花门外有该班家人听差,俱是体面的老管家婆带着媳妇们守门。这些婆子见林海过来,忙躬身请安。出了垂花门,往前走百步,便到了二门,出了二门口,便是外院。
林海抱着林珩不知绕过了多少亭台楼阁,才到了他的外书房。早有伺候的小厮们打起帘子,伺候他父子二人进去。林海将林珩放在椅上,在书架寻了一会儿,才找到那本《蒙学训读》。林珩问道:“是哪位祖先的遗泽?”林海含糊道:“是你曾祖。”林珩又问:“曾祖官至几品?”林海之前与他讲起这位曾祖,总是含糊其辞,并不详细说,这倒勾起了林珩的好奇心。林海只说到:“曾祖并不做官。”
你道林海为何不详说这位先祖,倒真是有难言之隐。这位先祖林晏真乃奇人一个,林家祖上无数代,倒是有不少这样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人物,他是果肖其祖了。原来这大昭朝中,男风风靡盛行,竟能够与天造地设的男女之事锋争比胜起来。甚至也与男女婚姻一般嫁娶,也须下聘,人家父母才许二人一起。上至帝王公侯、下至贩夫走卒,俱是南风的趋附践行者。甚至前朝有位帝王,热衷男风至无嗣承袭皇位。
而这帝王孪宠的身份也甚是复杂,既有梨园子弟、平民百姓,也有朝中重臣,甚至边关大将。这林晏就曾是这位武宗的入幕之宾,二人情甚笃,常同出入,与上同起卧。只帝王情薄,转头迷恋上其他男子,将林晏弃之一旁。林晏气绝,只搬回家中,赌气娶妻生子。又见帝王仿佛无视,更是气急,便日日在家中笙歌不断。而后林家几代子弟,似是受林晏熏染,也多男女不忌。只这是先祖隐秘,林海更难启齿告诉自己儿子了。他在外任之时,也受用过几个美貌门子,就更不好说。欲知林海是否有躲过儿子追问,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有话要说:更完了。评论君呢?点击君呢?收藏君呢?快来我碗里。
话说我已经签约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坑掉。有空的时候去我专栏逛逛?顺便收藏一下么!
9朝夕处父子情笃
林珩问道:“曾祖不当官做什么?”林海道:“你曾祖是位名满天下博学鸿才的大儒。他可是编了好几本蒙学读本,你日后都是要学的。现还是跟着我识字。”林海选了只合适林珩小手的玉笔,指点着他练起字来。先是扶笔润字,让林珩跟着体会运笔的轻重转折、笔画的粗细。又教他习字的诀窍,即“握笔四要”和“作字正法”。“握笔四要”即“虚、圆、正、紧”,教的是握笔的要领,而“作字四要”教的是书写笔画的要领,包含横清竖直即横宜细、竖宜精,少粗多密即笔划少的字笔画要粗、笔划多的字笔画宜细,勾短点圆,空匀横直即空白宜匀、横路宜直。
林珩如今人小手短,白嫩如藕节绵软如绵绸的小手实在是没多少力气。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他便觉得手有些抖,怯怯地看了林海一眼。林海见他双眼迷蒙泛雾,神情可怜,咳了咳便道:“既累了,就歇歇吧!只以后练字,须持之以恒,不许半途而废。我寻了几本描红本子与你,每日必要练两刻钟,我可是要查的。可记住了?”林珩点头应是,此时正巧有个小厮进来回话:“老太太那边传饭了。”
林海抱起林珩往内院去了,身后还跟着两个捧着一叠描红本子的小厮。用过午膳不提。才刚用完午膳不宜歇下,林母就留着林珩有一搭没一搭说话,忽然叫她想起一件事。“你这几日使唤的尽是你娘的丫头?”林母歪在炕上瞅着林珩摆弄着一只黄釉骆驼玩。林珩点头,这骆驼很有个意趣。
林母说道:“这可不成。你使唤了你娘的丫头,你娘那边不是一时短缺了?前头伺候你的那些小丫鬟懒的懒、小的小,惯会玩耍,我看着很不成样子,才叫人牙子进来领走。这几日我已经叫张嬷嬷费心□好了几个丫头给你,你只管放心使着。现今都叫上来与你瞧瞧?”
林珩微微笑道:“祖母挑的必然都是好的,必不会教孙儿委屈了,有甚好看的?”林母伸出指头来戳了一下林珩的额头,道:“你这孩儿也太省心了些。只她们日后都要服侍你,先叫上来与你磕个头也是应有之义。若有不喜欢的,只管告诉我!”林母示意张嬷嬷去把那些丫头带上来。
门帘子掀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