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ention。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Abeunt studia in mores(Latin: studies go into forming one?蒺s character)。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e appropriate exercises。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So if a man?蒺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es(Latin: dividers of cumin…seed);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蒺cases: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e a special receipt。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文字是思想的外衣。
  ——王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特质三 写口(1)
写口——用文字表达思想的高级思维能力
  所谓“写口”,是指用“手”执笔写出“口中言”,从而传达“心中想”。文字是语言运动的高级方式。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后,仅仅用嘴说出来,我们称之为“想法”,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思想”。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伟大的思想的传递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有了思想的源远流长。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他经常徘徊于市井、茶肆等地,在那里认真地听别人讲故事,还把自己构思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回去之后把别人和自己的“口中言”书写成文。《聊斋志异》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自己开设的免费茶馆里,把道听途说的各类鬼怪故事,搜集整理记录而成册。外行人以为学者们都是先写书然后才到处讲述自己的理论,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先到处讲述想法,然后再写书,总结成系统的理论。
  写口,不仅是孩子练习写作的方法,还是未来的学问与学术之道。
  “有话写不出”的困惑
  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由于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参加奥赛补习班,数学成绩“一级棒”,就是不愿学习语文,找不到感觉,尤其不会写作文。老师留了作文,要么只会记流水账,要么就写不出来,愁得直哭。我就此问过语文老师,老师的回答总是“孩子平时写作素材积累得少”、“生活阅历少”“读书太少”“缺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不会观察生活”等等。这些回答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当我反问了几句后问题出现了,我问“积累多少素材就够了呢,积累什么就可以了呢,赶紧让他们去积累”;“生活阅历多少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呢”,“他的同桌比他的生活阅历多吗,为什么他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呢”;“读多少书就可以了呢,要读哪些书呢,快把书目列出来让他们去读啊”;“既然不会观察,那就该马上告诉他们如何观察,怎么观察呢?”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最后被问的老师哑口无言。
  其实检验孩子会不会写作文的方法很简单:看孩子会不会讲话。如果他们能说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撒起谎来有鼻子有眼,他或她绝对是写作文的高手。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白话文”。推广白话文的目的就在于让语言的使用者做到“我手写我口”。这五个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中胡适之先生提出来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与复旦大学的老校长陈望道先生一同提出“大众语”,也是这个目的。一个会说话且说出的话的每个字都会写的人,当然能书之成文。那么孩子为什么写不出来呢?
  第一:语文老师的命题作文限制了本就疏于用文字表达所想这种技术练习的孩子的思维与想象力。大文豪林语堂先生对此颇有感慨。他说:国文(语文)教学中最害人的莫过于命题作文,就连我这以文为生的人都很难做到,所以,出版社找我约稿时,一般我给他的东西都不是他们要的。的确如此。当一个人被要求写出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时,要么写不出,要么写出来“言之无物”,这不就是我们经常批驳的“无病呻吟”吗!?不过可喜的是,现在的中高考作文试题的改革已注意了这一点。命题思路越来越宽,尽可能使题目开放,尽可能给考生以更大的的创作空间。
  第二:缺少有效的专项训练,结果是构思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极为活跃,可是一旦坐下来想写时,却无从下手。用文字表达所想是一项技术。Any skill requires constant repetition to bee the second nature。 任何技能只有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变成第二本能。 。 想看书来

特质三 写口(2)
下面就开始训练我们的“写口”能力。
  方法一
  用MP3录音整理文字——
  马上“出口成章”,把有声的
  语言变成文字
  有一位初中生家长讲述过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我的孩子不爱写作,令我很‘上火’。于是我守在她身边,逼她必须写,写不出文章不能出去玩。她没有办法,只好坐在那里发愁。我边守着她边做家务。终于她说写完了。我让她读给我听。她拿着文章给我念,我一听,写得挺不错,便说:‘很好,让我看看’。结果,她递给我一张白纸。气得我想揍她。她让我别难为她了,她真的写不出来。”
  不止一个家长向我反映:我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孩子说出的话,你一字不动地变成文字就是很好的文章。可是,你让他一写他说都忘记了,还是写不出来,这该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渠道很多,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不太习惯于用文字表达。既然“出口能成章”,就先借助记录工具——录音设备(MP3、MP4等电子学习工具)。把自己的录音整理出来,再加以润色,不就成了很好的文章吗?
  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但能写出来文章,还能写出不错的文章。这一点对于建立自信尤为重要。
  练习整理别人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笔记,尝试回忆别人讲话的内容。这样还可以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上完每节课,根据自己记录的课堂笔记的提纲尝试回忆把老师讲过的话尽可能的用其原话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训练方法。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口语化”和“电子化”。人们坐下来用手写作的能力会被逐渐弱化。随着语音录入技术的发展,今后人们的写作方式将会变成对着麦克风说出自己的想法,电脑自动生成文章。这是趋势,只是今天还没有达到,必须由人工辅助。
  方法二
  把讲过的话反复讲两遍后再写出来——训练“大脑复读能力”
  用了上面的方法1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建立起信心之后,开始方法2。
  大多数的人都是口语好于写作,当然有些职业的作家和科学家等人士除外,那些人不需要我们这样的方法练习。对于“口大于手”的学生来讲,让他们试着“重复自己刚刚讲过的话”。
  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时候不多,所以,大脑思考完要说的内容之后,就通过口说了出来,然后再去组织新的内容。进行重新再整理说过的话的训练比较少,当然这项能力就比较弱,经常是说过之后马上就忘记了。经常说话时头头是道,一旦坐下来想动手写下来时,只能回忆起自己讲过的话中的只言片语,不知从何写起。或者解释为,脑、口、手的协调能力远远逊于脑、口的协调能力——想和说的时候顾不上写,写的时候思路就断。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我们需要练习“重复自己刚刚讲过的话”,把自己讲过的话的内容在大脑里面清晰地固定下来——即大脑能够把在“无重复意识”情况下说过的每句话每个字能“复读”出来。直到自己能够把说过的话非常熟练,即使坐下来写字时都不至于忘掉时,就成功了。其实,我们是在训练大脑的“录音”功能,相当于给大脑配了个“复读机”(本人一直以为,复读机的出现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技术突破)。
  这项能力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实际上任何人在有意识地练习之后,在短期之内就能掌握和运用。而这种能力一旦拥有,就真正做到了“出口就能成章”。
  方法三
  “成章就能出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特质三 写口(3)
“外语口语”的训练法门
  汉语是母语,口语的练习很难有什么心得可谈。英语是专业,很像母语,而日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外语口语的学习和练习让我对“外语口语”的训练有了很深的体会。
  我发现,跟别人交谈时,爱表达的话题几乎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语言不同。当我想与人沟通时,会在日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去找跟英语中相同或相近的那门语言中地道的句式去表达,而这些句式又恰恰是我说汉语时经常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的。当然我这里的“口语”不是仅仅指那些简单的“你好”、“我的名字叫什么”、“天气如何”、“再见”等日常用语,更多的是指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等语言句式。
  基于上面的发现,我在我的“英语口语训练营”中的做法不是让孩子去大声地说一些简单的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等低级的只练发音的句子,更侧重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的系统表达能力。
  方法四
  突破“无话可写”——
  做“联词造句”的练习
  纵观写作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话可写;第二阶段,有话肯写;第三阶段,有话就写。下面就在各个阶段采用不同做法来养成习惯。
  第一阶段:跨越无话可写
  这是没有写作习惯的人,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拿起笔来就发愁写什么,思前想后,实在是没的可写,就开始萌生退志。实际并非真的无话可写,而是可写的东西太多了,都想写出来,一下思绪的闸门被塞住了,疏导的方法:第一步先建立信心——我能写。
  方法五
  “联词造句”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英语在初高中阶段的写作(writing),从严格意义上讲叫作文(position)。只要求用简单的话来表达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意思。现阶段注重的是表达意思,而不是语言本身的美。所以在初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时,一定尽量用简单的词汇、词组和句式,英语中的成语(idiom)尽量少用,以免错用扣分,正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平时多积累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先用它们单个的造句,造完后与书本上的例句对比;也可以模仿造句。通过所造的句子与例句的对比体会其用法。同一个词组多造几个,也是“一题多遍做”的方法。
  方法六
  学会思考,大胆仿造——走出“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的写作练习误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冰心
  基于上面的说法,很多人得出结论: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人真事,亲身经历。
  果真如此吗?
  且看一个家长和孩子的事情:
  一个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很是头痛,听说要想写出真情实感,须*人真事和亲身经历。并且也有内行人士给出建议,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会对孩子的写作有所裨益。暑假里花了3 000元钱,让孩子参加了一个旅游夏令营。实指望能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