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有五脏可以藏进神、魄、魂、意、志;人有五脏可以化出喜、怒、悲、恐、惊。全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维持人做生命周期运动的核心器官是心脏,心脏是调动人体生命气息的总枢纽,肺脏、肝脏、肾脏、脾脏都受它的管控和制约,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发起者,中医不仅仅把它简单地定位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还赋予它至高无上君主的地位。

  君主比较鲜明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调配的职能,另一方面行使构建上层建筑的权利,而上层建筑归属于精神领域,像我们国家现在执行的是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属于精神领域层面的东西,它代表着行动的意愿和与精神相配套的从属性,如果在这些方面发生变化,一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就跟着改变,比如前苏联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由于引领国家前行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一夜之间苏联抛弃社会主义,而演变成资本主义。因此中医说心是人体神的一面的总代表,“心主神”,代表人的情绪、认识、意识、精神活动恰如其分!

第三十五章 不同人眼里不一样的中医
第三十五章 不同人眼里不一样的中医

  弟子:关于中医我也写了一段话,请您过目:“中医与人体的对话”:

  内容:“你是人体吗?我分明看到你的来源:两精相搏的结果,你的情绪如空中浮云,变化莫测,你的身手如此矫健,能够降龙伏虎。

  你是自然的儿子,阴与阳、天和地的产物,你用气入神,以血液散布滋养,你的身体令你永远无法脱离大地,你的想法和精神却可以如影随形,驰骋于浩瀚无际的星空之中;

  人是可以不病的,暂时的疾病也没有什么可怕,那是每个人都要路过的桥,在你身体内外发生的一切症状,都是五脏六腑的导演,她们是你身体的核心,她们的领导地位不可改变,探究其原,不要被假象迷惑,我给你指点一下迷津,希望你赶快找到自身康健的平衡点:关注未病、化解已病,象松鹤一样延年......。”。

  先生:中医的确能够做到上述你说的,中医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释它:

  1、中医的研究对象

  凡是接触、研究过中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觉中医很庞杂,涉及的面很多。对中医里的阴阳、五行、经络、藏象更是云里雾里,内容涉及阴阳、五行、经络、藏象、天文、气象、地理、动物、植物、矿物、食物、四季、节气、时间、方位、温度、人体、生理、穴位、气血、情志、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等各个领域。

  怎么说都对,又怎么说都不对(这只是一些人的错觉),文化人可以学,没有文化也可以学,中医真是奇妙!身体演化心情和想法,心情和想法(情志)透过身体左右人体的表现(藏象),这一切都是身和心或形与神在操控,缺一不可。

  中医的视野很宽阔,非一般人能够想象,她给人类打开重重重生之门,无私地供人选择,毫无索取之心,一切收获皆有学习的那个人掌握。

  中医沿着形与神、身和心一路研究开去,发现世间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万物皆备于我,自然现象与人的身体(形)和生命意识现象(神)一一对应,天和人是合一、对应的,拿现代医学时髦的词来表述,可以这样来说:人是自然的基因,DNA是人的基因,所以中医才有人体本身就是小宇宙之说,这样的理论,不知道要超出现代生物医学、自然医学、所谓的人文医学多少倍,中医的智慧远非其他医学可以比拟,大可以触及到宇宙的边缘,小已经探究到生命的根本源泉。

  中医强调形与神俱,治病求本,标本兼治,非如此不能窥探到人体的生理模式,非如此不能掌控生命循环的奥秘,非如此不能称为完美,非如此不能叫做中医,非如此不能成为国粹!

  2、中医的优势

  中医优势的第一点,用简、便、验、廉四个字就可总结:简单的让人惊讶,方便的拿起来就用,效验的让人称神,廉价的让投机商人讨厌;第二点,用活思维研究人体,进出圆润,尊重自然,层次分明,从有形身体到无形心理,从无形心理到有形身体,出入通达,生生不息,周流不止;第三点,用动态观点建立辩证病因,把握准确,判断精良,无病不克!

  3、中医的弱点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人口增至近13亿,中医执业医师人数49万人,另有统计显示,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

  在全国等级医院方面,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与中医院之比约为6:1,中西医院校之比为3:1,而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开汤药处方的人数,据推测最多只有三四万人。

  专家说,不少中医医师直接开化验单、西药方,已沦为二流西医。而那些在西医强制体系下学习出来的中医学子们更惨:他们的选择很艰难,在很多的时候处于择业路口,心中的理想之花被用滚油浇灌,煎熬、痛苦并枯萎着,他们很难找到回家的路!有些被西医改造,有些改行去推销药物或者器材,有些失业,有些站在了中医的对立面......。

  中医的弱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2)没有完整的供应保障体系,体制不紧凑、不完整;(3)整体认识差异太大,理论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这是一般人的认识倾向,事实并非如此。);(4)对于经典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模糊不清,师承没有被纳入育人专业流程;(5)权威性经常受到挑战和置疑,等等。

  4、人们为什么喜欢它

  对于中医的喜欢,已经不能够单单从中国方面来讲了。韩国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医的申遗,可能他们比更多的中国人读懂了中医,所以一直想把中医申请成为他们的国粹,在北美、非洲、西欧等一些国家,中医学习班被办的频繁,来中国留学学中医的人始终在递增中: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这就是中医要走的迂回之路吗?

  国内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不绝于耳,然而在国外,早有人盯上了中医这块儿肥肉,赚得盆满钵满。几年前,一种地道的中药“青蒿素”在国外被抢先注册,就令许多国内中医药人士痛心不已;而日本在中药“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韩国在“牛黄救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一个品种的产值也接近1亿美元。

  总之,商业化的中医之路正在国际大环境中磨合,治未病的大同模式,正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发扬光大,不久的将来,笔者预言:中医治未病将成为世界医疗主流,但是不是中国人最挣钱,不好说! 。。

第三十六章 体悟中医
第三十六章 体悟中医

  弟子:中医理论很完美?但有丢失?!

  先生:是的,即使有丢失也不能掩盖中医的尽善尽美,其意义深远、纵横连贯;沿着中医经典刻意留下的痕迹,你会发现人类离解开生命的奥秘并不遥远;其中的古奥秘意有很多,有一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弟子:怎么这么说?能否拿事例来说明?

  先生:中医认识生命现象,不做无用功,她知道人的生命扎根于宇宙中,虽然局限于对宏观和微观的具体认识不够清晰(这是一般人的认识,事实并非如此)。但中医知道,人类现代科学无论借助什么科技手段,只能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部分阶段,等到进入这个阶段才发现,有很多它预设的结果并不能够实现;

  中医高度归纳自然现象,采用思维的方法,揭秘自然万物的必然联系(现代科学何尝不用思维):以思维的力量,远可以触觉宇宙至极,近可以推演精微毫毛,建立自然演化的阴阳五行模拟方式:远观天象,近取诸身,验证今古,授意于人。

  弟子:怎样理解现代科学是“肯定中否定成长”?

  先生:就是先肯定,然后自己再否定。这种例子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搞科学的那些专家们知道:原子弹之父知道,牛顿知道,爱因斯坦知道,生产白色污染——不能降解塑料袋,最后自杀的那个发明家知道。

  弟子:这些离现实生活太远,能不能说近一点?

  先生:中医认识事物全是动的、活的,生命个体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共有的普遍性。

  弟子:了解这些对于把握疾病有什么好处?

  先生:找准个性定位,解决普遍问题,“正病正治,正病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有遵循的原则和道理。

  弟子:植物、动物、矿物和人的区别?

  父亲:矿物以其沉重收敛诸物,而散落在大地山川河流之中,它们与太阳的距离最远,被中医称为阴性物质;

  植物以其不动追寻矿物的踪迹而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们下以根系扩张,上跟随太阳枝叶张扬,转化矿物质和植物蛋白,被中医称为阴凉之物;

  食草动物四处游荡寻觅植物的生长痕迹而有规律地移动,食用植物就等于获取矿物质和植物蛋白,再把这些转化成动物蛋白,动物可以自由获取阳光,阳性十足,中医讲肉、蛋、鱼、牛奶为生热之物,多吃容易堆积热量;

  食肉动物抓捕食草动物位居生物链的最上端,直接吃肉,它们获取能量多,消耗快,动作迅捷,性格凶残,阳多阴少,寿命最短;

  人的意识依形而立,形神兼备是每一个人的终生追求,疾病是纠正形神偏离的最好礼品和药物,谁吃不下,谁就不能好病,这是中医几千年来形成的最高准则和定论。

  弟子:细菌、微生物、病毒是怎么回事?

  先生:它们都是中医里面说的精微物质,中医称它们为疬气(或者疫疠);

  现代科学证明了它们的存在,细菌、微生物、病毒是转化有机体的桥梁,人体有识别系统可以辨认它们,平时构不成对人体的威胁;它们无处不在,实际存在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早,在它们身上同样有更细小的微生物威胁它们(其小无内),大家都在互相促进中生长。

  弟子:中医的确揭示了很多生命奥秘!

  先生:还有很多,以后慢慢说吧…;

  弟子:我写了一篇东西请您过目,题目:“体悟中医”

  “奇怪呀!深远呀!微妙呀!用古人的语言就是:怪哉!壮哉!奇哉!中医所展现在我面前的东西,真是不能够用普通的语言来说明,每个人所掌握的内容不一样,所得体会也不尽相同,所以任何人的体会只能作为个体的感悟进行交流,而不能强加给任何人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有一个感觉可以互相沟通,那就是发现了古人道出真理的私密情景:心田中会流露出一种神秘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比给你十吨黄金都要宝贵。

  中医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扇扇重生之门,其古奥秘意,志在深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在一时之胜,其重生之门狭窄而微妙,真正学进去的中医人都知道。

  中医的理论框架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她不讲哲学,但里面有哲学,她不讲天文,但里面有天文,她不讲地理,但里面有地理,她不讲人事,但里面有人事,她不讲万寿无疆,但里面有养生的榜样和原则,她不讲解剖,但里面有解剖,她不讲方药,但里面有无穷无尽调理治病的正确方法…,这就是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独有特点;

  所以中医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中医一定要知道并真正掌握天体对人体先天和后天的作用,地理对人体制约和颐养的作用,人事对人体情志的作用,形与神在人体内部的转换作用,人体中的气与血在人体内部的推动和输布作用…;

  中医的用途更是微妙,巧妙地令你无法让她与生活分开,有时低贱的像一个丫鬟,天天用她还要骂她,有时高贵的像一个仙女,一剂方药化危、化急,成和、成缓,了无痕迹;一根银针,金光闪耀,壅遏自消,只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疑上心头。其俗,真假难辨,真中有假;其高,高不可攀,广大深远。不懂得的人,通过强力希望改变她,懂得的人,因为人数太少,其言也微,真理微言,感天动地。有许多人感谢中医的好处就形成了下面的故事:“混沌之死”:

  内容:“《庄子·应帝王》记载:在南海之滨有个叫“儵”(shu音抒)的帝王,在北海之滨有个叫“忽”的帝王,在南海和北海的中间有个叫“混沌”的帝王,有一天他们共同相遇在混沌管辖的地界,混沌十分周全地款待了儵和忽两位帝王,他们两个为了感谢混沌的盛情款待,就商量说:“人人都有五官七窍,可以用来视物、听音、吃饭、呼吸,而单单混沌没有,我们把它们开凿出来也算感谢他了。”每一天开凿一窍,七天就把混沌给弄死了。”

  现代许多人认为中医太土,其经典理论有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地方,很想好心地改变中医理论让她更快地适应现代人的科学观点,殊不知大家努力想要改变中医的做法,很可能做成上面的故事,反而给中医带来巨大危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七章 中医断病
第五卷 中医治大病

  所谓治大病的概念,被人们应急的情绪所感染,人们被抢救生命的假象蒙住双眼,“活在当下”成为人们追求生命现象的诉求和首选;诚然,面临生命威胁的急症需要重视和抢救,获得的结果却是:生命机能的缺失和苟延残喘;“治未病”就是治大病,可以阻断90%以上的重症不会出现;治已病是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只能化解,不能强力逆转,强力的医疗改变为下一次生病留下更多隐患,以上就是中医治大病的观点。

  第三十七章 中医断病

  弟子:中医认为应该怎样判断和治疗疾病?

  先生:中医永远在“知一”的情况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