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弃疾帅师奉陈太子偃师之子孙吴(即陈惠公)围陈,宋戴恶(宋大夫)也帅师前来相会伐陈。十月壬午,就灭掉了陈国,并以为县。公子弃疾治之。陈暂时纳入了楚国版图。不过,后来,公子弃疾为君时,为了示好诸侯,又把陈给复国了。陈复国五十二年后,才最终灭亡。陈是舜的后裔,这边陈灭亡后,陈在齐国的后代便取得了齐国。这是后话,不表。

  楚灵王十年(…531),又兴兵伐蔡。三月,楚灵王在申,招蔡侯(名班)来会,趁他来会时,就执获之。四月,就把蔡侯杀了,随从七十余人也给处了刑。然后派其弟公子庆疾伐蔡。遂灭之。蔡侯弑君之罪得到了报应。然而楚灵王弑君之罪也快得到报应了。

  伐陈、伐蔡,楚灵王都是打着吊民伐罪旗子去*的。结果,却是将陈和蔡两皆并入楚,失信于诸侯,也显示了自个的不德。对此,晋叔向有话说:

  然肸闻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孙吴以讨于陈,曰:‘将定而国。’陈人听命,而遂县之。今又诱蔡而杀其君,以围其国,虽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緍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于二王,能无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左传·昭公十一年》

  大意是说,楚灵王失信不德,必有报应,在君位不会长久。这与楚庄王“伐陈而封陈”、“围郑而释郑”的做法是根本不一样的。一以义得诸侯荣身,一以诈失诸侯亡身。这与楚灵内在侈汰是相关的,也是由内及外的必然。不治于内,必失之于外,内圣方能外王。

  对于蔡,中原诸侯并没有置之不理,同年秋,晋韩宣子也召集部分诸侯会于厥懀▂ìn),以救蔡,郑子皮也将帅师前行,但子产认为,蔡必然会灭亡。果不其然,诸侯师还没有来得急救蔡,蔡就灭亡了,后来晋还派狐父请复蔡于楚,给楚灵王拒绝了。其时,楚表面上是很强大的,晋同时与楚又约了婚姻,晋执政的韩宣子还在楚灵王四年亲自如楚送女,晋叔向也随同到楚国。楚也在六年派公子弃疾如晋回访。晋楚两国那时是有一定友好关系的。晋也不便与楚撕破脸皮,毕竟,陈、蔡,长期是楚的势力范围。楚灭蔡后,并蔡为县,以公子庆疾为陈蔡公,统治陈蔡二国。

  楚灵王侈汰的结局,很快就会到来,请关注下节“亡身乾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亡身乾溪(3…8…1)
八、亡身乾溪(3…8…1)

  
  灭陈蔡后,楚灵王侈汰更甚,对朝中大臣的诛谬更是肆无忌惮,十一年(…530),楚灵王以讨若敖氏之杀为辞,诛杀其大夫成熊(成虎,令尹子玉之孙,与斗氏同出于若敖)。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年秋,楚灵王调集大军围徐,目的是摆出泰山压顶之势,让吴恐惧。楚灵王以狩猎州来为名,先驻军在颍尾,后进驻在乾溪,作为围徐大军的后援,围徐大军由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等帅领。

  在乾溪,楚灵王曾问及右尹子革,索求周鼎和郑旧许之田的事情,又问中原诸侯是否畏惧楚国,子革皆给以肯定回答,析父以为子革承意邀宠,就问子革为何要这样,子革却另有谋划,其实是想“摩厉以须”,就是等待更有利的时机进谏。后来,子革以诗谏,在楚灵王面前赋祭公谋父所作的《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楚灵王听后,似有些感悟,寝食难安。好多天都不能自我调节开来。直到最后遇弑。

  楚灵王乾溪遇弑起因于陈蔡亡人的复国之欲,陈蔡亡人利用楚贵族间的内部矛盾,以王权为标的,联合楚灵王的敌人与王权挑战者,进行的一场弑君叛乱。结果是楚灵王被弑,陈蔡复国,公子庆疾即位,是为楚平王。

  我们先来看看,楚灵王的敌人。一是楚灵王曾为令尹时杀了大司马薳掩,即位后又夺取了薳掩的儿子薳居的田产,因而导致薳氏家族的怨恨。二是“迁许而质许围”,许围也怀有怨恨。三是在楚灵王灭蔡时,蔡洧的父亲死难,而楚灵王又犯忌,反宠其子。四是在申之会时,曾杀戳了越大夫。五是夺取斗韦龟中犨和曼成然封邑,而让二人与之为仇。

  于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作乱,围攻固城,攻克息舟,筑城而居之。

  另一方面,观起的儿子观从也因其父之死怨楚灵王,那时在蔡,奉事朝吴(故蔡大夫声子之子),也想恢复蔡国,于是就趁楚灵王远在乾溪,诈用蔡公楚公子庆疾的命令召奔晋、郑的楚公子子干、子皙回国,在两公子到了蔡国都郊外时,才告诉实情,并强迫两公子结盟,然后帅众袭蔡公,蔡公逃跑了。随后,告示蔡人,依然诈说蔡公召二公子来,将纳二公子,即将帅领军队入楚都即位。蔡人知道其在说谎,就想把观从捉起来,可是这时,蔡公已把军队组织起来了,且二公子并没有一同被执,因此,观从以此为由辩解,蔡人就释放他了。最终蔡人是在朝吴的劝说下,奉蔡公。于是蔡公也因此与子干(公子比)、子皙(公子黑肱)结盟于邓,并答应陈人和蔡人,事成之后,许之复国。这样,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弃疾、蔓成然、蔡朝吴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帅领叛军,就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到楚吨郢都时,蔡公让须务牟与史卑先入,因正仆人杀大子禄及公子罢敌。于是公子比就即位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公子弃疾为司马。又使观从帅军前往乾溪,告诉楚灵王的徒众,“先归复所,后者劓。”意思是说,如果说,率先归顺新君者既往不咎,也不没收财产,迟后者劓鼻。楚灵王的军队回师到訾梁(梁名,今河南信阳县)就崩溃了。

  下面录楚灵王临死前的一段对话,看看其当时的想法。

  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

  侍者曰:“甚焉。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

  王曰:“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

  右尹子革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

  王曰:“众怒不可犯也。”

  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

  王曰:“皆叛矣。”

  曰:“若亡于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

  王曰:“大福不再,只取辱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亡身乾溪(3…8…2)
八、亡身乾溪(3…8…2)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一是楚灵王对自己的侈汰之行导致怨恨与背叛是很清楚的,对这一天的到来,冒似不觉得突然;二是楚灵王并没有选择两条受辱或许可以生的路,无论是待罪于郊还是逃亡,他都不愿意。最后,楚灵王是沿夏河行走,打算入鄢以避难。在这里,他遇上了申亥,芋尹申无宇的儿子,申亥以楚灵王对其父的不诛之恩,在举国与王为仇的情况下,选择了包庇楚灵王,并找到了楚灵王,并把他隐藏起来。这怕是楚灵王执政十一年来,少有的施恩了。最终,楚灵王还是被追兵发现,于夏五月癸亥(二十五日),被迫自缢于申亥家里,申亥为此还以他的两个女儿殉葬楚灵王。很多年后,申亥才以楚灵王柩归郢都,其时,楚平王以王礼改葬之,并谥灵。《谥法》曰:不勤成名曰灵。

  就在楚灵王生死未卜之时,进入郢都的楚公子子干、子皙与蔡公庆疾的矛盾便开始了。子干与子皙长期不在国内,在楚朝廷的影响力并不大,而自身却是因人成事,蔡公则相反,在楚灵王时期居功甚伟,在陈、蔡二国又深得人心,在楚朝廷内外的影响力相当大。在楚灵王与二公子之间,蔡公的倾向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这一点观从早就看出来了,因此曾建议已即位的子干杀掉蔡公,以绝后患。可是子干于心不忍,对自个兄弟下不得手。一时的软弱埋藏了祸根。蔡公就诈称王师来袭,又让曼成然去逼迫二公子,最后,二公子自杀。六月丙辰(十八日),蔡公庆疾即位,改名为熊居,是为楚平王。楚平王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一个罪囚,然后穿上王服,弃放在汉水上,然后故意叫人找回来,说是楚灵王。这样让国人知悉,楚灵王已死,继绝勤王之心。随后任子旗(曼成然)为令尹。

  围徐的楚军,听说国内发生叛乱,也撤围而归。吴人趁机袭击,在豫章打败楚师,并俘获了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等五位楚师将领。

  楚平王即位后,先是履行承诺,封陈蔡,并赏有功之臣,同时,为政以宽,重施舍,宽宥有罪之人,选举贤能之人。任观从为卜尹,掌占卜之事。又派枝如子躬聘郑,结好中原中诸侯。楚国在内政外交上,进行了一番调整,楚灵王时的败政,得到一定的扭转。

  但这场弑君争位的内乱,也将楚国折腾得惨。随后楚国日益陷于吴楚互伐中,楚庄、共时的顶锋时期便悄然过去了。

  整个楚灵王时期,楚国内政上,毫无称道,由上而下的侈汰之风盛行,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国人对楚君臣失去信任,“从乱如归”(《左传·昭公十三年》)。在外交上,在征得晋的许可后,举行了一次申之会。其中唱主角的是吴楚互伐,虽然互有胜负,但楚由于失去的将领特别多,因而这一时期,吴稍占上风。中原方向,则少了些干戈,与晋基本和平共处。但于晋来说,借吴制楚的战略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

  楚灵王奢侈娇汰,终亡身乾溪。仲尼对此总结道: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一、父夺子妇(4…1…1)
一、父夺子妇(4…1…1)

  楚平王(…528…526)时期,承受着灵王侈汰败乱带来的后果,虽然在即位后的五年内,也曾抚民息兵,性情上也“温惠恭俭”(《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但由于用人不当,听信谗言,除去朝吴(蔡声子之子),出蔡侯朱,诛杀伍氏,夺子之妇,逼走太子建与伍子胥,致使内政昏乱,吴患倍增,郢都被陷,几近亡国。自个死后遭掘墓鞭尸,遗恨史籍。

  元年夏(…528),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今湖北秭归县)操演楚国西部的武装部队,同时又派屈罢在召陵(今河南偃城县东)操演楚国东部的武装部队。那时,楚国是军政合一的,操演武备的同时,也执行楚平王抚民息民之策。抚民包括,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奸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等等。息兵,就是结好于诸侯,不主动对外用兵。然而楚平王的抚民息兵的效果并不好,楚沈尹戌(庄王曾孙,叶公沈诸梁之父)在楚平王六年,楚人城州来时,对此有过评论:

  楚人城州来。沈尹戌曰:“楚人必败。昔吴灭州来,子旗请伐之。王曰:‘吾未抚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来以挑吴,能无败乎?”

  侍者曰:“王施舍不倦,息民五年,可谓抚之矣。”

  戌曰:“吾闻抚民者,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民乐其性,而无寇仇。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忘寝与食,非抚之也。”

  意思是说,楚平王即位后,依然大建宫室,国人负担沉重、疲惫不堪,时常担惊受怕,并不是真正的抚民。当然沈尹戌的看法,或许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虽然楚平王比起楚灵王来说,恭俭一些了。但在政事上是日渐昏庸无能。

  就在他试图休养生息的同时,楚平王依然做了一件“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令尹曼成然(斗成然,子旗)在楚平王起兵夺权的过程中,是大有德于楚平王的,然而,在他成功顺利当上令尹后,就有些得意忘形了,“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左传·昭公十四年》)养氏就是楚共王时期的养由基的后代。楚平王的处置方式是,诛杀以立威。就在即位当年的九月甲午(三日),同时诛灭了曼成然与养氏之族。不过考虑到曼成然家族的历史贡献,楚平王并没有完全诛灭曼成然之族,而使其子斗辛居郧,为郧公。曼成然是斗氏之族,其祖先斗谷於兔即是令尹子文,在楚成王时期,为令尹二十八载,大有功于楚国。

  这事之后,楚大夫费无极逐步获得了楚平王的宠信,渐渐在朝廷上颐指气使了。由于与蔡朝吴的矛盾,就想除去朝吴,耍尽了两面手法,先是鼓动朝吴向上争位,后是鼓动那些在朝廷的居朝吴之上的蔡人阻止朝吴的晋升之路。第二年夏,蔡人就驱逐了朝吴,朝吴被迫出奔郑。楚平王闻此,甚是愤怒,也知道是费无极搞的鬼,然而,在弗无极能言善辩下,托辞朝吴有异心,楚平王也拿他没办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父夺子妇(4…1…2)
一、父夺子妇(4…1…2)

  平王三年,居于今河南汝阳、临汝一带的蛮夷发生内乱,蛮夷之君又曾对楚无信,楚平王趁此使然丹带兵诱杀此蛮夷酋长,在占领了该蛮夷后,立其子为酋。

  在息兵五年后,吴楚之间的征伐又开始了。平王三年,吴主动伐楚,此时,楚阳匄已继曼成然为令尹,四年初,楚师在曼成然的率领下出师低御,曾卜战不吉,后改卜为吉,遂与吴军战,吴当时的国君是王僚,带兵的是公子光。第一阶段,楚师大败吴军于长岸,获取了吴王夷末的乘舟——余皇。第二阶段是公子光乘夜袭夺余皇,并大败楚师后退军。此次吴楚长岸之役,以吴军退师而告终,战争也是互有胜负。吴军虽退,但并不意味着对楚的威胁就减弱。不过,楚却无力发动反击。其内部矛盾重重。

  五年,楚平王听从了左尹王子胜的建议,把在楚国境内的许迁到析(旧名白羽,今河南西峡县境内),以避免郑与晋的借机侵伐。

  六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今河南老河口市),令尹子瑕城郏(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