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中国-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江防要塞守备司令:谢刚哲 

  海军总司令部驻黄鄂线以下地区舰队 

  要塞守备部队(两个营) 

  总台(黄一、二、三台) 

  炮兵第45团 

  江防要塞守备第3总队 

  三、海军总司令部驻金口以下至黄鄂线地区舰队;田、壁、黄、鄂阻塞工程及敷雷等机关 

  日本军队序列

  华中派遣军 司令官:佃俊六

  一、第二军 司令官:念彦王

  第10师团 师团长:莜冢义男

  第13师团 师团长:荻洲立兵

  第16师团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藤江惠辅

  二、第十一军 司令官:冈村宁次

  第6师团 师团长:稻叶四郎

  第101师团 师团长:伊东政喜

  第106师团 师团长:松浦淳六郎,106师团在万家岭中了中方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波田支队 支队长:波田重一

  三、派遣军直辖

  第3师团 师团长:藤田进

  第9师团 师团长:吉住良辅

  第18师团 师团长:牛岛贞雄、久纳诚一

  第116师团 师团长:清水喜重

百战中国之95_民*国_长沙会战
百战中国之95_*_长沙会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9 30

  战争规模 18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4 15

  将领知名度 11 15

  总分 87 100

  兵将 * 日本

  双方兵力 70万余人 30万余人

  伤亡兵力 13万余人 9万余人

  将领 薛岳 冈村宁次、阿南惟畿

  战略意义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最大的一个胜仗,它的胜利割断了日军武汉和广州的联系,保护了西南大本营。长沙会战一扫之前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战争规模

  日本

  日军共投入兵力30万人。

  中国

  中国共投入兵力70万人。

  伤亡人数

  中国

  伤亡13万人左右。伤亡比:1,是抗日战争中所有会战最低的伤亡比。

  日本

  伤亡9万人左右。

  将领

  日本

  冈村宁次、阿南惟畿。

  中国

  薛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1921年25岁任孙中山警卫团第1营营长,1926年30岁任北伐军第l军第l师师长。1938年5月,任第1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6月任第9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武汉会战中,在万家岭全歼了日军的1个师团。

  战争进程   

  长沙 

  湖南是全国富饶的水稻产区,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不熟,天下不足”的说法。而长沙则是这一带物候之集大成者,是这一产区的总仓库。所以,在经济上长沙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在军事上长沙也有显著的战略地位。

  1938年10月,日军已经拿下了武汉和广州,而长沙是介于这2大都市之间的另一个大城市,从武汉到广州或从广州到武汉,必须要通过长沙,这样,长沙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了。日军占领了长沙,就吃掉了整个中国南部,更打通了武汉…长沙…广州一线,将中国军队的防区压缩在中国西南部。中国军队控制了长沙,就切断了日军武汉和广州战区的互相支援。就今天的交通来说,坐火车动车走京广线从武汉经过长沙到广州,大概6个小时可以到,自驾车走京珠高速从武汉经过长沙到广州也就是8个小时左右。

  鉴于长沙的巨大战略地位,中国政府内部达成共识:如果长沙首不住,就带走一切可带走的物资,并且烧掉这座城市,不给日军留任何东西。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长沙被烧,史称“文夕大火”,这把火烧得早了点,因为日军在一年后才姗姗来迟。

  长沙当时属于第9战区,中国第9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赣省一部。司令长官是薛岳。其兵力包括第1、第15、第19、第27、第30等5个集团军及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共52个步兵师和特种部队、游击部队。其兵力之多,居当时各战区之首。由此也可看出蒋介石对该战区的重视程度。

  1939年9月,日军向长沙发起了大规模进攻。随后又于1941年9月、1941年12月两次进攻长沙。这三次作战合起来便统称为“长沙会战”。

  战略部署

  日本

  经过一系列的会战,日军已经没有能力阻止武汉会战那样大规模的作战,之后的作战特别注意保持己方的有生力量,不强攻。 

  中国    

  第9战区共有21个军又3个挺进纵队,共52个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配属4个军(第4、第5、第99及新编第6军)又1个师(第11师),总计25个军63个师,投入作战序列的部队有21个军49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实际参战兵力为35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    

  战争开打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中旬,日军第11军抽调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和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101师团佐枝支队等共约10多万人的部队,在其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以“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法,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

  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了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了此次作战。

  薛岳将战区部队划分为野战、警备、决战、预备兵团四种,并规定了各兵团的任务:

  1、野战兵团以游击战术,破坏敌交通、通信,袭击敌辎重,断绝敌补给,以达尾击之任务。

  2、警备兵团,以逐次诱击,节节抵抗之战法,达成诱敌至伏击区之任务。但敌如前进迅速,则必须迟滞其行动至一周以上,使其携行之粮弹用尽为止,尔后归还为决战兵团之预备队。

  3、决战兵团以一部为伏击部队,运用伏击战法,先按其入伍前之职业及个性,分别化装为士农工商,潜入伏击区,俟敌进入后,突起猛袭,捕杀敌各级指挥官,破坏敌通信,使敌混乱,不能做有计划之行动,积极协同侧击部队,内应外攻,以达成消灭敌之任务。

  4、决战兵团以主力为侧击部队,以侧面攻击之战法,乘敌遭伏击混乱之际,猛力侧击包围敌人,以达成歼灭战之任务。

  5、预备兵团,以要点防御战法,达成守备后方要点之任务,如决战失败时,所守备之要点为阵地之骨干,于决战兵团要加强力量时,仍可使用于决战方面。

  9月14日,日军开始进攻湘北平江、赣北修水,这两个地方处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带,山河特别多,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军,却利于中国军队伏击,战争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次遭到伏击的日军跌跌撞撞,本想继续南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军此次南侵所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长沙以北30多公里的永安市。

  9月29日,冈村宁次见其主力方面不断遭到伏击、侧击和夹击,意识到战场态势日益不利,下命令说:“华军顽强,现仍潜伏于汨水、修河两岸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原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华军之追击。”

  。

  10月1日,中国军队开始追击,10月14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冈村宁次称:“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也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的全部两百万抗日敌军,而仅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校系统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嫡系军队的抗日意志。有此军队存在,迅速和平解决事变,无异缘木求鱼。”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伤亡3万余人。

  这一战,导致日军2年之内都没敢再进攻长沙战区。

  2年之后

  第二次长沙会战

  阿南惟畿吸收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分散使用兵力的教训,不再是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而是将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湘北,形成湘北方面的绝对优势。作战正式打响之前,阿南惟畿下令将指挥所前移到岳阳。

  1941年9月29日,日军发起对长沙的第二次进攻,进攻路线跟2年前那一次差不多,双方兵力跟2年前那一次相当,但是这次日军进攻速度加快,不跟中国军队纠缠,直取长沙,中国军队猝不及防。

  薛岳对日军即将发起的进攻非但不惊慌,反倒是胸有成竹,充满必胜的信心。因为从第一次长沙会战至今的两年时间里,第9战区对日军的进攻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防御准备。一方面各部队进行了整训,补充了武器、兵员,战斗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各部队加强了阵地工事的构筑,这些工事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筑,已经比较坚固了。

  10月28日日军攻入长沙,但是除了长沙,周边地区全部被中国军队控制,日军供给线被切断,弹药、粮食都没法跟上。而此时长沙已经历经“夕阳大火”,90%建筑不复存在。

  薛岳仍竭力保住长沙,在他看来,失去长沙城,让日本人哪怕有一天的占领,都是他这个战区司令长官的耻辱。同时,他心中还有一层潜在的意识,那就是他要把长沙城变成中国各战区抗战的象征。薛岳命令第9战区内所有部队包围长沙,打一个大歼灭战。   

  日军后勤补给线屡遭打击,运输部队频频被袭,后勤补给仓库多数被毁。阿南惟畿自然很清楚,作战部队若失去了弹药、给养的补充,那将意味着什么。    日军为避免被困孤城,10月1日开始撤退,中国军队开始追击,10月10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第9战区上下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检讨,总结有关的经验教训。前两次作战,日军基本上都是长驱而入,随后又全身而退。第9战区的部队虽然给了日军以一定打击,但相比之下,第9战区部队本身的伤亡更多,损失更为惨重。这让薛岳对日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更为清醒的评估,同时,也加深了其对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重要性的认识。

  第9战区根据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拟定了“天炉战法”。薛岳“天炉战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当日军发起进攻时,第9战区的部队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尽量地拖累和疲耗敌人,达到这一目的后,便自动向斜侧后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线撤退),绕到敌人的包围线外面去,从更大的层面上形成对日军的反包围,砌成两面“天炉之壁”。同时,在中间地带,彻底地破坏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诱敌至决战区域,而断其后路,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最后将包围之敌予以歼灭。

  12月24日,日军开始攻击,由于中国军队不打算正面防守,以打伏击战为主,日军在1942年1月1日已经攻到长沙附近。此时中国军队全线出击,对日军进行大包围、大围攻。

  1月4日,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则全力追击,吸取之前两次会战经验,中国军队把所有桥梁都破坏,道路能破坏则破坏,导致日军撤退时行动缓慢。

  1月6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2万余人,日军伤亡5万余人。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中日双方在中国正面战场上进行的三次规模较大的作战。在这三次作战中,日军共投入兵力近30万人,伤亡9万人左右;国民党军队共投入兵力70多万人,伤亡13万人左右。从每次作战的具体情况来看:第一次作战,可以说双方是打成了平手,日军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国民党军队也未能取得如其宣传那样的大捷;第二次作战,日军基本达成作战目的,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第三次作战,日军显然是失败者,非但没有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反而使己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百战中国之96_民*国_百团大战
百战中国之96_民*国_百团大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1 30

  战争规模 16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82 100

  兵将 中国 日本

  双方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不详 不详

  战略意义

  牵制了日军的部分兵力,减轻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压力。正大铁路彻底破坏,长期不能通车。井烃煤矿瘫痪停产,长期不能修复。

  战争规模

  中国

  不详。

  日本

  不详。

  伤亡人数

  中国

  不详。

  日本

  不详。

  将领

  中国

  彭德怀。

  日本

  不详。

  战争进程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即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八路军的由来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也就是说八路军现在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个军团。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八路军的领导班子:

  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权

  参谋处处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