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定价行为:价格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定价行为:价格的奥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期商品价格与需求量,才决定设计什么样的品牌,用什么样的料子,以何种方式进行加工,如何进行包装,请什么样的批发商来销货等等。 。 想看书来

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售价相同(2)
预期价格与需求量决定了服装的成本,消费者愿意为服装埋单的总额,就是企业投入各种要素的成本总额。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大号服装所用的材料比小号的多,但如果大号的广受欢迎,销量远比小号的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会宁愿选择多生产大号服装而不是小号服装,虽然大号的材料成本比小号的来得多。只有大号小号服装受欢迎程度差不多,或者小号服装不如大号服装受欢迎,生产企业才会考虑服装成本的差异,多生产小号服装。
  以上是从买方竞争的角度而言的。从卖方竞争的角度看,同样的衣服,要是生产企业较少,卖方竞争不太激烈,卖价可以较高;要是生产企业较多,卖方竞争较激烈,卖价只能降下来。现实中的商品价格是买方竞争与卖方价格共同动态决定的,当买方竞争相对于卖方竞争激烈程度提升时,商品价格上升,否则就下降,而非生产成本决定商品价格。
  关于竞争、商品价格与商品材料成本的关系,我们可以再看几个实例。几年前,我家要买一台Sony品牌的彩色电视机,逛了几家商场发现,同系列的彩电中,25英寸的比34英寸的来得贵,虽然品牌性能是相同的,前者的材料成本比后者的来得低。这样的现象,成本决定论与劳动价值论是解释不了的,而竞争决定论却可以大显身手。只要前者的需求竞争相对供应竞争的激烈程度更高,前者的价格将大于后者,而不管前者的成本是否比后者的小。
  又比如10多年前,我们单位招了两位员工,一位是大学生,一位是高中生。几年后,后者的职务与工资远比前者的高,虽然从学习成本角度看,前者的成本比较高。决定员工的收入与报酬的关键因素是个人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与带来的产值,而不是成本投入,不是说博士生的工资一定要高于小学生。现实中,小学生的收入水平比博士生高的,也大量存在。我的小学同学中,收入远比我高的还是很多的,虽然他们许多人只有初中毕业文凭,而我是大学毕业,学习投入成本比他们高。
  从竞争角度看,因为观看姚明的人多,所以他的广告收入高;因为非典时期醋的效用增加,导致醋的需求增加,所以醋的价格上升。一切便都顺理成章了。
  如果从劳动价值论或者成本决定论角度看,断码缺码的服装与尺码齐全的服装,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应该是相同的,则价格也应该相同。而我们观察到的现实情况是,断码缺码的服装往往会作削价处理。从供求竞争的角度看,断码缺码的服装一般是卖过一段时间后的服装,一般说来,款式与设计往往不会太时尚,不太可能是刚刚流行与上市的新品,而且断码缺码的服装往往是消费者挑剩下的,这几个方面都说明这些服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评价比较低,买方竞争不太激烈,所以断码缺码类的服装往往会作削价处理,虽然这类服装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与尺码齐全时是相同的。
   。 想看书来

为什么商家在节假日打折大促销
“全馆累计购物满888元,即可独享三重大礼”,“流行服饰买200送100、买300送200”,“活动期间购买女鞋一双立减100元”……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打折促销活动,屡见屡闻,司空见惯,而且往往出现在节假日。一般说来,节假日逛街的人气激增,各大商场往往生意火爆。既然生意红火,商家就有机会乘“火”打劫,顺势涨价。比如节假日期间的餐饮就往往比平时贵,特别是年夜饭,出现99999元之类的天价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有些商家却很奇怪,他们偏偏选择在节假日打折大促销,这又是为什么?
  有逛街经验的朋友会知道,参与节假日打折大促销的,并非全部商品,常常是以服装和鞋帽为主打。餐饮不用说,节假日涨价还来不及呢,肯定不愿意参与打折让利。诸如化妆品、文体用品、药品之类,在打折的行列中,也往往难觅身影。
  另外,诸如“买200送100”、“买300送200”之类的手法,“看上去很美”,好像挺优惠,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粗略计算一下:实际消费金额/(实际消费金额+返券金额)=折扣率。以“买200送100”为例,如果正好买200元的东西,则200/(200+100)≈,消费者大约享受了折的优惠。以此类推,“买300元送200元”实际大约是6折。并不是像一般人想的,“买200送100”,好像享受了5折优惠,其实只打了折而已。
  说完打折内容与打折价格后,回头解释为什么商家喜欢在节假日打折大促销。像衣服、鞋帽之类的商品往往具有季节性,同样一件春装与冬装,在不同季节,对消费者效用极为不同。正如同样一条鱼,早上生猛鲜活,傍晚无精打采,早晚效用不同。服装鞋帽因季节变动效用下降,卖价当然也得水降船低。商家所谓的打折优惠无非是商品效用下降,价格下跌的同义词。君不见在新装上市那会儿,商家就很少打折优惠,即使参与打折促销,打折程度也往往有限。
  为何打折大促销往往发生在节假日,而不在平时呢?打折促销活动得投入人力物力,诸如制作并印贴广告、改动标价等等。既然组织促销成本大,商家肯定想获取更大的收益,否则不成了“赔本赚吆喝”?大部分人平时得上班,逛街的代价比较高;节假日逛街代价下降,逛街人气大涨,商家生意比较红火。既然打折后每件商品利润变“薄”了,只有销量大涨,总利润才有可能上升。君可试想,假如商店没有一个顾客,你商家仍搞打折大促销,那么无疑只能是瞎忙活。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极端,但道理还是一样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服装鞋帽商品具有季节性,“薄利多销”才有可能提高总利润,此商家所以选择节假日打折促销原因也。
  

为什么童装店收取额外的转让费
朋友想开家童装店,她要求最好是现成的,别人不想再做转让的那种。我和她就到童装一条街去逛,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到童装一条街上,倒还真让我们遇到了两家打算转让的,我们就上前去打听。营业用房的房东与服装经营者往往是不同的两个人,做生意的往往从房东那里租来店面,租金每年预付。我们遇到的转让店面者,她的租房合约还没有到期,后续房租当然要由接手者支付。另外,她的童装还没有卖完,也要转让给我们,转让价格以批发价格算。房租与服装转让可以理解,让我们不解的是,转让店面还要收取一个额外的转让费,两家均是如此。
  一般商品的买卖,比如买卖一个苹果,收取一个双方同意的价格就成交完事了。又比如企业雇用一个工人,双方议定工资待遇及工作事项,签了劳动合约也就完事了。没有要补加一个额外的转让费之类的项目,因为这个所谓的额外的转让费,完全可以价格与工资的形式确定,多加一个额外的转让费无异于画蛇添足。店面转让难道与一般的商品买卖不同吗?
  仔细询问与思考后知道,原来现任店主当年也是从前任店主那里接手来的,当年她也支付了一笔额外的转让费,才得到店面用房的使用权。前任店主由于另有较好的工作机会,或者她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这块料儿,经营生意能力有所不逮(当然,对承租者肯定会说有了较好的机会),就有了转让店面的意图。在转让店面之际,店主已经预付了一年的房租,当她发现童装一条街上的生意普遍较好,预期承租的人会比较多,要是在房租之外,加收一个额外的转让费,仍有人接手店面,她就可以赚取一笔收入。这笔收入是她对童装行情判断眼光的报酬,她认为生意较好,这笔额外的转让费就可以开得较高,反之则只能开得较低。
  市场经济里,使用土地要付租金,使用资本要付利息,使用劳动要付工资,使用企业家才能要付利润。生产眼光特别是对潜在消费者需求的判断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企业家才能。上述童装经营者就是以判断生意的眼光,获取额外转让的收入。要是她判断错了,就没有人来承接她的店面;要是她判断对了,就能得到合适的眼光报酬。支付给房东房租与店面转让之间的时间不同,就给她提供了收取额外的转让费的可能性。
  同样,从生意眼光的角度看,投机者都具备企业家才能。与办企业做实业一样,投机者只有认准了市场信息,判断对了商品供求信息,发现了现存商品价格与实际供求均衡价格之间存在的差异,他才能赚到钱,否则亏钱是十有八九的事情。比如金融炒家索罗斯,有人认为他是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没有他在亚洲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就不会有亚洲金融风暴与经济动荡。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是当年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政府控制与调控,导致了大批上市企业的实际均衡价格与名义价格大幅度背离,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是兴不起大浪来的。他要来兴风作浪,也只能是“徒自伤悲”,也只能落得个亏多亏少的下场。正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企业价格与实际均衡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才给索罗斯这类金融大鳄抓住了机会,给了他从搅动上市企业价格波动中获取巨利的机会。正是独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判断,才成就了一个个投机者。
  

为什么不同饭店吃饭付钱的顺序不一样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因为太过熟悉,我们往往熟视无睹,比如市场买卖中不同的“交钱”与“交货”顺序。市场交易存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发生的情况,比如农贸市场里小菜的买卖。但也存在大量“交钱”与“交货”环节相互分离,两者交付顺序完全相反的现象。比如去肯德基或来必堡等连锁快餐店吃饭,是先付钱再用餐;在一般饭店就餐,往往是先点菜吃饭再结账。乘坐火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是先买票后乘坐;旅客入住旅店,一般是先交押金后住店,等离店的时候再结账走人。
  我们不禁要追问这种“交款”与“交货”的先后差别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种道理?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不同交易环节与流程的安排是为了减少交易障碍,扩大交易范围,促进专业化分工,使得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分工与交易带来好处的结果。
  生产分工就是各人所从事的领域越来越小,投入到从事领域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专业经验与知识越积越多的过程。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大部分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因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节约时间,促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亚当?斯密还发现劳动分工与市场范围关系密切,市场交易范围越广,专业化分工越细,两者相系,相互促进,提高了国民财富,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
  与不断细化分工,提高生产力不同的是,每个人想要生存与发展,但他所依靠的领域与产品却是多种多样的。正如你是开肯德基的,烹饪鸡块的技能肯定比我高,但是你无法仅仅依靠鸡块生活。你想生活得更好,需要衣食住行等多种多样的商品与服务,这种专业生产与大众消费的矛盾只有通过大量市场交易才能解决。
  从掌握信息与专业化分工关系看,一个人往往在专业内内行,在专业外外行,分工越细越是如此。比如开肯德基的,对鸡块的制作程序与质量会比较清楚,但对旅游知识往往就不及导游了。另一个导致信息不同的原因是,个人私有信息往往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比如生产、交换与消费行为中的私人信息。
  信息不对称是指各人所拥有的信息有多有少的现象,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说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事儿。正如上面说的,生产专业化及信息私人化会引起市场交换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两类信息不对称均会使买卖双方在商品价格、数量与质量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而减少商品需求,缩小市场交易范围,使买卖双方不能充分享受交易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为扩大交易范围,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交易双方利益,交易者会作出种种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交易费用,市场交易不同的“交款”与“交货”顺序与流程安排就是这种表现。
  从节省信息费用角度就容易理解连锁快餐店和普通饭店用餐过程中“交款”与“交货(用餐)”先后顺序的差异了。连锁快餐店的食品品种较少,而且制作工序严格一致,食品质量控制比较规范,买卖双方对食品数量与质量容易达成一致。另外,肯德基或来必堡都是连锁店形式,本身会让消费者更容易相信其质量,这好比一颗名贵钻石在豪华商场与在街上游贩手中,你肯定更容易相信商场一样,品牌加连锁店形式本身是一种食品质量的保证(这也是为何快餐店较多采用连锁店的原因)。既然快餐店的形式、品牌与加工细节都保证了食品质量,先付钱的方式把点菜购物与付钱几个环节合而为一,方便买卖双方,肯德基或来必堡当然乐意采用先付钱后消费的方式。现实中非连锁类的快餐店与小吃店,档次越高、食品种类越少、质量控制越严的,越倾向于先收钱模式,反之反是。
  一般饭店往往不是连锁店形式,而且里面的食品与菜肴品种较多,菜肴的数量与质量控制远不如连锁快餐店方便与严格。一般说来,饭店自己比较清楚菜肴的数量与质量,消费者对菜肴的数量与质量的了解相对较少。关于菜肴的数量与质量,让信息较少的消费者在吃的过程中识别考核比在事先考核容易得多。而且在饭店的就餐过程中,顾客还可以对不符合口味的饭菜提出异议,可以要求重做或者换掉,对于质量有问题的,比如菜里发现虫子之类,轻则换菜,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