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胎育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乳汁的质量与多少。
  哺乳期的妈妈要多吃主食。《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对人的元气、气血作用最大的是吃五谷,而非其他。五谷主要指:小米、小麦(面)、大米、黍和菽(豆类)。很多坐月子期间的年轻妈妈们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就会造成乳汁质量的下降,甚至乳汁分泌不够,导致孩子吃不好,吃不饱。所以明白了道理,我们就知道如何顺应自然法则,顺应人体的规律,吃好饭,喂养好孩子。
  哺乳期的女性最怕没有乳汁,对于乳汁不下的问题,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花生猪蹄汤可下奶的食疗方。
  孙思邈的食疗方是:将洗好的花生和猪蹄一同下锅炖,放少许酒,炖熟后喝汤可催奶。花生和猪蹄都是补血的食物,酒能通经脉,所以此方的效果极好,自古流传,直到今天,也在民间广泛使用。不过大家注意,酒不要放多了,多了的话会随着乳汁进入小孩子的体内,容易引起孩子腹胀。
  炖鲫鱼汤、老母鸡汤和豌豆汤,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催奶汤,它们的催乳的效果都很好,坐月子期间的女性可调换着喝,有的女性不爱喝鲫鱼汤,觉得腥,那就喝花生猪蹄汤或老母鸡汤。总之,为了孩子,要进补。
  哺乳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那么母亲在什么情况下要暂停哺乳呢?
  一般来说,在母亲大喜或生气时,应暂停哺乳。中医讲:大喜伤心、伤阳,伤阳时哺乳会导致小孩子在神志上受伤;大怒伤阴,气会往上壅,容易形成疝气和腹胀。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母亲的情绪会影响乳汁的质量;二是婴儿脾胃弱,一旦伤了脾胃,终身受罪。所以母亲在哺乳前要调整好情绪。
  哺乳是一件很累心的事,所以母亲更不能忧郁,小宝宝在母亲的怀抱里得到的不仅仅是食物,更重要的是母亲稳定的心跳,温暖细腻的皮肤,和蔼慈爱的目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幸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告别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灵养护法
产后抑郁症是现在产妇的一种多发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很多,比如,孩子的诞生让女性成功晋升为母亲,新型的家庭关系由此确立,而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让年轻的妈妈们心力交瘁。此外,怀孕导致的臃肿肥胖、黄褐斑等,都会打击个人的自信心。还有,由于元气虚弱、肾气虚弱和神的不足,女性容易变得内心焦虑、情绪低落。
  对于医治产后抑郁症,我提几个方法:
  1、好胃口方有好心情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们曾经讲过,生命孕育的前提是父精母血。其实怀孕期间,母血也很重要。俗话说:“一个孩子三桶血。”整个孕期就是一个耗血的过程,加上生孩子又会流不少血,所以女性产后通常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就是元气虚弱的表现。
  所以,对于坐月子期间的女性而言,不得抑郁症的首要方法就是要多吃主食。人的元气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吃饭和睡觉才能适当补充一点元气,而补充元气的最好食物就是五谷杂粮,所以此时的女性绝对不要为了减肥而节食或不吃主食,那势必就会造成元气的亏损,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2、培元气就可固肾精
  肾精不足会造成心火不敛。
  《黄帝内经》对因肾精不足造成的忧郁症的症状描述为:“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意思是说:这样的人眼睛发直,没有神,心总像悬在半空那样突突突地跳,还常会有饥饿感,但又吃不下东西,伴有心慌、恐惧,总觉得后面有人追自己。
  中医的治疗原则一般都是先生理,后心理。这与西医很不相同。西方人一般出现情志类的疾病后都先去找心理医生;而我们不同,中医认为,一定要先解决人的身体问题,身体强壮了,然后五脏的神明才能清晰不乱,情志病才能好转。所以,我们是先调身体,后调心理。
  3、重智慧高于重容貌
  怀孕时,女性为了孩子要使劲吃,而有的人自身吸收能力很强,结果是孩子不胖自己却长了很多肉,生产之后,女性的元气又偏虚弱,气血虚更容易导致肥胖。还有的女性产后脸上易生黄褐斑。
  一身的赘肉、满脸的黄褐斑,这些都对爱美的女性来说,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摧残着个人的自信心。她们此时往往容易精神恐惧,自我否定,怨声载道,患上产后忧郁症。
  现在的女性自力自主多了,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水涨船高,结果是自寻烦恼的事越来越多。我个人认为:做了母亲后,女性的心态应该更加宽厚,都有这么一个大宝贝了,人生何求?古人说生产可开智慧,女性朋友们应该通过十个月的孕期和分娩,体悟到很多人生的新追求,生活的真谛,汲取新的智慧;而不要太关注自己了,去充分地享受生活以及孩子所带来的天伦之乐吧!
  就恢复体型来说,可找高明的按摩师帮助把盆骨复位,但最好别在月子里乱拉抻,可在坐完月子后再着手进行。要避免哺乳期间绑腹带,腹带会造成气血不畅,影响乳汁分泌。
  至于黄褐斑的问题,有很多女性去美容院祛斑,大多数祛斑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治标不治本,仅仅表面的涂抹药膏效用并不大。脸上长黄褐斑的地方一般循行的是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真正想治好黄褐斑,重点要做的是调适心情,解决了内心的焦虑问题,黄褐斑才能真正治愈。
  

产后的家庭生活
1、通情达理,美满生活
  女人在生产后,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由于老一辈与年轻人在养育孩子方面意见不统一,很容易造成婆媳的翻脸,关系剑拔弩张。
  首先,我建议现在的父母在嫁女儿之前,要多跟女儿沟通,告诉她,人不能太娇气,不要一有事就认为全是男方家的不对,我们不能太过护短,否则就势必造成女儿的骄纵与任性,那嫁过去了成天打架,谈何幸福?
  我曾经在医院帮忙接过一段心理咨询的热线。有一次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过来说:“我老公不理我了,我要自杀。”经过耐心的倾听,我了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其实主要责任在于这个女孩,太骄横无理了,但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最后她说:“我准备把我妈请来,叫我妈来收拾他。”我直接告诉她:“那你就离婚吧,你只要让你妈来了,肯定你俩的日子就没法过了,你丈夫不可能把怨气撒在丈母娘身上,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你婆婆和你丈夫会更加厌恶你,那除了离婚,不会有第二条路,我建议你自己再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由此我发现,在婚恋之前,父母在养育儿女的时候,就不要太娇惯他们,要学会做人,学会通情达理,否则长大了,早晚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次,要会说话,懂得处世之道。“好儿媳两边瞒话,坏儿媳两边传话。”这话说得特在理。最近有部电视剧,叫《媳妇的美好时代》,我觉得拍的就非常好,女主人公毛豆豆在处理与婆婆的关系上的方法,堪称经典。此外,做老公的也该跟另一个男主人公余味好好学学,学会在两个女人间做和事佬,学会灭火,而不是火上浇油,既要有原则,更要懂方法。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一来,家庭和睦,婆媳关爱,妯娌融洽,其乐融融,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2、两性生活重新启动
  女性在生完孩子后,往往还会碰到一个很难应对的问题——性生活。怀孕前与生产后的两性关系会有所不同,尤其是产后第一次过性生活,通常会很别扭。
  我的建议是,最好的方法是夫妻俩做一次短暂的旅游。这种旅游不是那种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而是找个风景优美的小旅店住下,每天简简单单地看看风景,享受美食,以及重归夫妻的两性生活……
  自然生产的好处我们在前文中谈了很多,但唯一一个遗憾就是自然生产后*会变得松弛,性生活的*会有所下降。在国外,*紧缩术已很普遍,不少中国人现在也跑到国外去做这种手术。其实,用老祖宗留下来的回春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困扰,还不用受手术之苦。这个方法就是——回春术。
  回春术又叫提肛法,有点类似于站桩,就是把会阴穴往上提的一个动作。为什么提肛法是很好的恢复*功能的方法呢?这是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的经脉都起于会阴穴,它们分别主管人体的气、血和性。督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气,任脉主管人的一身之血,冲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性。而气、血、性是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人的根。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也可以说,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和会阴穴上。
  提肛可随时随地地做,比如站着排队等车时,坐着开会无聊时,都可以做。如果每天能够坚持做100次提肛,坚持49天,一定会有效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忍三分饥,吃七分饱
生活中,做父母的常常感到迷惑不解:明明孩子每天都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似乎该做的事父母都做了,可孩子仍然很容易生病,像感冒、发烧、咳嗽、哮喘、腹泻等是常见病。
  关于婴幼儿养护,明代医家万全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婴幼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这句俗语流传至今,仍然极富生命力。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容易导致小孩儿总生病。
  小孩儿的脾胃比较虚弱,父母喂养的时候尤其要小心,不要伤到脾胃。关于小孩儿的饮食,现在的家长出现了一些误区,对此,我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吃得过饱
  家长总怕孩子营养不够,即使孩子已经吃饱了,却总是一个劲地“硬灌”,像填鸭似的。其实吃得太多易导致消化不良,会引起腹痛、便秘等疾病。
  为什么要“忍三分饥”呢?因为小儿气血尚不完备,先天肠胃偏脆弱,其大肠如葱,小肠如筋,肠道和胃处于一种狭窄的状态,在脾胃运化功能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吃得过饱容易吐,又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里说:“小儿多病伤于饱。”因此,虽然小孩儿需要水谷精微,却不能多吃,一般只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
  现在的小孩儿大部分是食肉一族,有的两三岁时就特别能吃肉了,经常有家长说:“我孩子胃口特别好,特别能吃,鸡腿一顿能吃好几个!”语气还挺自豪。我能理解,家长都心疼孩子,只会担心孩子吃不饱,没有埋怨孩子吃太多的,咱们养孩子都是“揣孩子”。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我们要记住,鸡肉少吃为妙。因为鸡为火性,也为发物,多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胖。
  2、忌追着喂饭
  民间养儿谚说:“吃热莫吃冷,吃软莫吃硬,吃少莫吃多。”现在家长生怕孩子吃得少,成天跟在孩子身后追着喂、使劲儿塞,结果越是追着喂,孩子就越不好好吃饭,最终恶性循环。更有甚者,看到孩子食欲不佳,就给孩子吃大量的所谓营养片剂,以为这样孩子就不缺营养了。其实,这样有可能带来更糟糕的后果。
  追着喂饭不仅浪费时间,养不出小儿的饮食规律,还可能把孩子的脾胃弄坏。纠正这个坏习性并不难,只要家长有决心。比如,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调皮捣蛋,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吃饭,又或者只顾贪玩而闹着不吃时,家长可以索性随他去,不过同时也要对孩子说明:“吃饭的时间你不吃饭,待会饿了是没有东西吃的,要吃只有等到下次开饭的时间。”做家长的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期间看到孩子饿了又忙不迭地喂饭。仅此一条,保管治好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毛病,因为孩子从此得到了教训。
  3、忌吃零食
  现在的家长娇惯孩子,经常零食一大堆,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现在提倡绿色食品,零食是否健康先且不说,其最明显的后果便是孩子不会好好吃饭。不好好吃饭,身体必定不会健壮,因为人体所需的气血正是脾胃将五谷精微运化而成。所以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4、忌冷热不均
  食物冷热不均伤脾胃,尤其是婴幼儿,如果吃了冷热不均的食物,在大便中立刻就会有反应。表现为大便颜色发青,就是伤到大肠了,如果久治不愈的话,小孩儿还会呕吐,这就是土弱木侮的象,就是脾胃太弱,会遭受太盛的肝气的制约。呕吐再不治愈的话,小孩儿就会出现抽搐,这是伤了筋了。像上文讲的追着喂饭,极易造成食物冷热不均,从而损伤孩子的脾胃。所以在小孩儿的喂养上,家长要十分小心。
  

背暖、肚暖、足暖
中医认为,小孩子要“忍三分寒,穿七分暖”,因为婴幼儿身体阳气盛,属纯阳,易生热,如果穿得过暖,小婴儿的筋骨会变得柔软,这不利于其生长发育。穿得过暖还会伤害皮肤和肌肉,严重的会伤到血脉,出现“疮痒”,即湿疹,或皮肤病。
  婴幼儿穿衣方面,除了要“忍三分寒”,古人还提倡一个原则:背暖、肚暖、足暖,即小孩的后背、小肚子和小脚丫这三个部位一定要保暖。
  1、背暖
  背暖首先要养护好小儿的肺俞穴。肺为娇脏,在《逐月养胎》一节中我们知道,足月的胎儿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已准备就绪,只有肺需要在出生后完善功能。也就是说,新出生的小孩,肺气最弱,需要好好地养护。
  中医里非常强调后背的养生。一方面是因为后背为阳,太阳寒水主之,所以后背很容易受寒。此外,古语有“背者胸中之腑”的说法,五脏的很多经脉都集中在后背上,人的后背有许多成对的神经。所以,五脏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后背上有所反应,观察后背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判断五脏是否病变。同时,养护好后背也有利于五脏的功能运行。
  具体到婴幼儿的养护,我们可以给小孩儿穿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