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齐鲁文化-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唐朝,陆贽在《禁中青松》中写道:“不羡五株封”,后人由此理解为五株松树。据《泰安县志》记载:“万历壬寅(公元1602年),泰山起蛟,遂失所在。”也就是说,“五大夫松”在公元1602年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泰安县志》中还写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正月,奉旨钦差丁皂保植补松树五株。”后来在战火中毁坏了两株,1983年又枯死一株,只剩下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两株松树。
  五、“黑虬升天”的传说
  泰山东麓有一条风景清幽的小水湾,平日里水湾清澈见底,但山雨大作时水湾却咆哮如雷、浪花四溅,好似龙在水中翻腾。因此,人们将这个水湾称为虬在湾,俗称虬子湾。
  据说很早以前,这里确实有条神虬,是因犯了天条而被王母娘娘囚禁在小水湾里的。平日里,它始终蜷缩着身子在池中修炼,没有能力兴风作浪。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巍巍泰山(7)
有一年夏天,有位自称姓单的疯癫道士来到泰山。白天,他除了化缘讨斋就是游山玩水;到了晚上,就住在“虬在湾”东岸的石洞里。
  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王母池内外极为寂静。单道士拿着一壶酒、一支箫和文房四宝来到“虬在湾”的石坪上席地而坐,边喝酒边吹箫。那悠扬的箫声向四周传开,引起了水底神虬的注意。没多久,神虬呆不住了,在水花翻动间跃出水面,来到老道跟前点头朝礼。此时,老道用竹箫敲着石坪说道:“功业已满,就此飞升,此时不走,还待何时!”说完,道士用毛笔在神虬头上点了一下,神虬便在水中变成了一条墨龙,然后腾空而去。当时,泰山上空乌云翻滚大雨倾盆,风雨过后又恢复了寂静与明亮。
  第二天,人们在石坪上看到了一行墨迹飞舞的大字:“昔年此地我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虬蛟识吾面,使我踪迹不沉埋。”后面还写着“回回翁”三个字。那个老道士也就此失踪了。
  后来,人们认为单字是吕字的变形,认定那个老道士就是吕洞宾,他是专门来泰山让神虬升天的。
  六、“仙泉”的传说
  泰山气势雄伟、高耸入云,满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和缭绕不尽的轻云薄雾更增添了它的秀美。泰山不仅山美,还有清澈甘甜、常流不息的泉水。
  俗语道:山多高,水多长。泰山的高度是能够测量的,但却没有人知道泰山的水源在哪里。不过,民间传说泰山上的大小山泉都出自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怀里,也就是说所有的泉水均来自碧霞祠前面的小泉——仙泉。
  关于仙泉,在当地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很久以前,碧霞元君已经在泰山当了多年的泰山奶奶,膝下有18个聪明伶俐、文静善良的闺女。元君非常喜欢这些女儿,还专门传授她们各种武功。这18个女儿各各身怀绝技,只要哪里有了灾难,元君就会派一个女儿去消灾降福,元君母女深受人们的敬爱。
  碧霞元君最小的女儿叫仙泉,是姐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似两潭秋水,清澈照人;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嘴角处有一对永远也抹不掉的小酒窝,惹得姐妹们既嫉妒又喜欢。仙泉虽然在姐妹中年纪最小,嘴却特别甜,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像能洞察一切似的。只要元君有心事,仙泉都能知道,并会及时地为母亲排忧解难。
  有一年,碧霞元君得罪了东海龙王,龙王下令泰山地区3年不下雨。因为一连数月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没有粮食可吃,只好到山里找野菜、野果充饥。山里的野菜、野果很快被吃光了,百姓开始吃树叶、青草,接着吃起了树皮。最后树皮也吃光了,百姓便以树根充饥。短短的几个月,整个泰山就被吃得光秃秃的,连草根都找不到,还有许多人被活活饿死。
  碧霞元君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们受苦遭罪,但也不愿低声下气地乞求龙王,因此整天闷闷不乐。仙泉看出母亲有心事,就趁母亲静坐时凑到跟前问道:“母亲,什么事让您愁眉不展呀?”
  碧霞元君看着女儿那张天真的脸,半天才把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孩子,我作为一山之主,不能看着百姓遇难而不救呀,可你的姐姐们都外出办事了,你年纪还小,这很让母亲犯愁。”
  听了母亲的话,仙泉坚定地说:“母亲,让我去吧,我虽然年幼,也没出过门,但一定能完成任务。只是女儿不在身边,还望母亲多多保重。”

第九章 巍巍泰山(8)
仙泉依依不舍地与母亲告别,然后不知疲倦地日夜苦干,漫山遍野地栽花种树。很快泰山又重现生机,穿上了一身“绿装”。仙泉思念母亲,干完这一切便急忙回到母亲身边。碧霞元君见小女儿又黑又瘦的面庞,流下了心疼的泪水。随后,仙泉便把自己下山的经过细说了一遍。
  碧霞元君听后,发现仙泉没有给乡亲们留下水源,很担心人死山秃的局面再次发生,只得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仙泉化作山泉,流到山下滋润万物、解救众生。从那以后,清凌甘甜的泉水流淌不绝,而仙泉所穿的洁白衣裙也化作云雾环绕山间。
  七、“泰山女儿茶”的传说
  如果你爬泰山,肯定会看到女儿茶景点。虽说是个景点,实际上就是安扎在山坡上的一座小草木屋,门前有一个古木参天、虬枝错落、形成根雕状的篱笆小院,里面有树墩与木板组成的桌凳,可供游人品茶小憩。
  来到女儿茶景点,必然要喝清香宜人、清热去火的女儿茶。提起女儿茶,早在明代就有记载,泰山当地则流传着两个广为人知的传说。
  传说一:女儿茶与大清皇帝康熙有很大关系。当年,康熙皇帝登泰山,走到中途有些口渴。一名18岁的女孩便上山采下鲜嫩的青桐芽,用口含成茗,用体温暖水,为皇帝泡茶消渴。康熙喝到嘴中感觉茶香四溢、沁人心脾,深为女孩的举动而感动,为这种茶取名为“女儿茶”。
  传说二:很久以前,泰山的扇子崖附近居住着一对单姓夫妻,均已年过半百,但膝下无子女。两人靠山上的几亩薄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虽然有些清苦,但也算安稳。
  有一年,年迈的妻子得了一场重病,虽经救治保全了性命,却欠下了山下米财主的五两银子。单老汉原本以为秋天收了庄稼,再捡些柴草卖掉就能把债还了。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那一年大旱,当地几乎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也颗粒未收。到了年底,米财主派人催债,单老汉此时饭都吃不饱,哪还有钱还债呢?只好到米财主家去求情。
  米财主是个心狠手毒的人,只要有人欠了他的钱粮,就会被他榨干甚至敲骨吸髓,人们背地里都管他叫“活阎王”。单老汉来到米财主家将自己的难处诉说了一遍,希望米财主宽限一段时间。米财主把三角眼一瞪,恶狠狠地说:“如果明年此时还,连本带利要还二十两。”单老汉一听,当时就呆住了,自己辛苦一年也攒不够利钱啊。他又祈求了半天,米财主却丝毫不松口。无奈之下单老汉只好满面愁容地离开,跌跌撞撞地往家里走。走到黑龙潭附近时,他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寻声望去,见一年轻女子边哭边往黑龙潭里走。单老汉见状,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将那女子拉回岸上,劝她说:“姑娘,有什么想不开的,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寻短见呢?”
  起初姑娘只是哭泣并不言语,后来见单老汉一脸诚恳,这才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此人姓叶,家住汶河南岸吴家庄,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哥嫂生活。姑娘长大后,狠心的嫂子决定把她卖给别人做妾。姑娘死活不从,逃到泰山三阳庵出家做道姑。在庵中除了做最苦最累的活外,还有地痞恶少经常来纠缠。眼看佛门之地都不清静,她决定一死了之。
  单老汉了解原委后,劝解姑娘道:“姑娘,你的命确实苦。但是人生在世,谁没个七灾八难,你年纪轻轻的犯不上走此绝路。你要确实没有去处,不怕受苦的话,就跟我走吧。我住在山上,无儿无女,只有老两口,生活虽然清苦,但还饿不死。” 。。

第九章 巍巍泰山(9)
姑娘听后,跪在单老汉面前说:“大伯,只要你肯收留我,我愿意做您的女儿,就算是累死、饿死也心甘情愿。”说完就给单老汉磕头。单老汉扶起姑娘,两人一起回家了。
  自从姑娘进门,单老汉家就充满了生气。姑娘整天有说有笑,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经常帮着爹爹下地干活。家里添了勤快的劳力,单老汉不仅心情舒畅,身体也轻松了许多,一家三口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可是,每当想起欠米财主的阎王债,单老汉就愁眉不展。
  日子久了,姑娘知道了欠债的事,决定为爹爹分忧。姑娘知道扇子崖下的青桐涧里有青桐叶子,具有清瘟去火、利尿解毒等作用。她想:如果用其制成茶叶,肯定既好喝又能祛病。而且,每天经过扇子崖的游客,砍柴挖药、进香许愿的人很多,如果能够在此地摆茶摊,应该能卖点钱!打定主意后,姑娘当即就前去采摘青桐叶,然后制成茶叶让单老汉尝。单老汉品尝后感觉清香甘甜、绵软爽口、味道很好,高兴地对女儿说:“这真是好茶。”
  姑娘在一旁笑着说:“爹爹,这既然是好茶,就应该给它取个名字。”老汉想了想说:“富贵人家喝的茶叶都有文绉绉的名字,比如龙井、碧螺春什么的,咱这茶叶来自泰山,又是女儿制出来的,就叫泰山女儿茶吧。”
  泰山女儿茶由于香气纯正,再加上用泰山的泉水浸泡,口感非常好。经过此地的人们都争相饮用,有钱的就扔下几个铜子,没钱的白喝也可以。时间久了,那些经常喝泰山女儿茶的人很少头痛上火,体魄也强健了很多。后来,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姑娘就开始多制茶叶,并让爹爹拿到山下去卖。由于茶叶物美价廉,还具有祛病强体的作用,无论带多少茶叶,都会很快卖光。深得百姓的厚爱。
  泰山女儿茶出了名,单家姑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件事被米财主知道了,心生歹意:茶叶是单老汉的姑娘所制,听说那姑娘不但心灵手巧,还长得非常漂亮。如果将姑娘弄到手,不但得到了美女,还能获得一条财路,岂不是两全其美?
  打定主意后,米财主便带着几个家丁上山来到单老汉家。米财主指着挑着茶叶正准备下山赶集的单老汉说:“单老头,你卖茶叶已经发了财,为什么还不还我银子呢,是不是想赖账呀?”
  单老汉见到米财主的前来,知道凶多吉少,只得低三下四地说:“老爷说哪里话,小女虽然有点手艺,但刚刚开始制茶叶,这段时间也没攒下多少银两,一旦凑足,我会尽快给你送去的。”
  就在单老汉说话时,米财主已经盯上了姑娘。虽然衣着朴素,却掩不住姑娘天生丽质,而且正值二九年华,浑身透出青春的朝气。米财主听说单老汉暂时无钱还债,便皮笑肉不笑地说:“没银子也好办,我看你闺女长得还算标致,就给我做姨太太吧。咱们成了一家人,非但不用还钱了,我还可以资助你们。再说,你闺女跟了我,也就不用受苦了……”
  单老汉知道米财主不是好东西,而且闺女就是不愿给别人做妾才逃出来的,怎么能让她再进火坑呢。没等米财主说完就断然拒绝了。米财主见单老汉不同意,就叫家丁动手抢。单老汉不是对手被打倒在地。就在米财主想将姑娘强行带走时,姑娘非常镇定地说:“你不是想要人吗?我答应你,三天以后可以成亲。但是必须明媒正娶,要用花轿来抬我,不然的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嫁给你。”说话的同时姑娘将单老汉扶了起来。

第九章 巍巍泰山(10)
米财主见姑娘答应了,马上眉开眼笑地说:“一言为定,我三天后来接你。”说完之后就带着家丁高高兴兴地走了。米财主走后,单老汉哭着对姑娘说道:“闺女,你好糊涂呀!米财主不是好人,你嫁给他等于进了火坑呀!”
  姑娘说道:“爹爹,您不要难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您老已经学会了制茶的手艺,今后的生活不会再有什么难处了,我走之后,二老不要为我担忧,我自有办法。”
  三天后,米财主果真带着人抬着花轿,吹吹打打地来迎亲,单老汉夫妻与姑娘挥泪告别。姑娘上轿后,米财主与家丁抬着花轿往山下走,此时忽然刮起了大风,飘来了乌云,不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因途中没有躲雨的地方,娶亲的队伍只得顶着雨往山下走。当走到黑龙潭畔的小桥上时,突然山洪瀑发,湍急的洪水冲毁了小桥,冲走了米财主和家丁。这时,附近一位樵夫看见洪水上面腾起一片祥云,姑娘坐在云头上朝扇子崖飞去。不一会儿,风停云收雨敛,天空恢复晴朗。
  据说:那位姑娘根本不是汶河南岸吴家庄的人,而是泰山上的青桐仙子,是专门来惩恶扬善、帮助单老汉的。从此,单老汉以制茶为生,老两口过着平静的生活,“泰山女儿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越传越远,还传到了京城。
  八、“竹林寺”的传说
  很久以前,黑龙潭的上边原本有一座寺,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潺潺溪水环绕其间,风景非常秀美,因此得名竹林寺。后来竹林寺突然“消失”了,从此有关竹林寺消失的传说便在当地流传开来。
  竹林寺御题刻石
  据说:竹林寺存在时,寺中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老和尚粗野蛮横、好吃懒做;小和尚叫秦力,在老和尚的指使下整天忙里忙外,一刻不停地挑水、扫地、烧茶、做饭、种地、浇园。虽然如此,老和尚还是常常不满意,动不动就打骂他,还不给饭吃,把小和尚弄得面黄肌瘦。
  有一天,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地里的庄稼被晒得蔫蔫的,可老和尚还是让小和尚去锄地,自己则坐在树下乘凉喝茶。小和尚来到地里,在毒辣辣的太阳下忙了很长时间,总算锄完了一垄地,便到地头树下擦汗休息。无意中,小和尚发现树下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子,穿着一身红衣服,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