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帝的指纹-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答案要比汤普森想像的简单得多。天文知识、对时间的理解、复杂的数学计算等等,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怪癖”,而是玛雅人从一个更为古老、更为智慧的文明那里继承来的、多少还算完整的、相互关联但又各具特色的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汤普森观察到的那些矛盾的东西就好解释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再在这些事情上进行无谓的争论。我们已经知道玛雅人继承了奥尔梅克人的历法(一千多年以前,奥尔梅克人就在使用一模一样的历法系统)。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奥尔梅克人从哪里得来的这部历法?一个文明需要具有多高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发明出如此精确的历法?
  以太阳年为例。现代西方国家至今仍然在使用1582年创始于欧洲的太阳历。那是建立在当时最高科学技术水平上的一部历法,即著名的格雷果里历。被这部历法替代的儒略历,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计算到天。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它修正到更为精细准确的天。由于1582年以来的科学进展,现在我们知道太阳年的准确长度应为天。格雷果里历的误差只多了天。这在16世纪已经是相当精确的了。
  玛雅历法比16世纪早得多。它的来源已经古老得成了一片朦胧,但是它的精确度却更高。它计算出来的太阳年为天,只有天的误差!(10)你不为此感到惊讶吗?
  同样,玛雅人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他们算出来的时间是天,与现代最精密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极为接近。(11)玛雅祭司们还拥有精确的时间表,可以预测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他们知道日食和月食只发生在交点(月亮与太阳的运行路线相交点)前后18天之内。(12)玛雅人还是造诣高深的数学家。他们拥有先进的运用棋盘格装置进行度量计算的技术。而我们自己直到上个世纪才发现(或者可以说是重新发现)这种方法。(13)他们谙熟零的抽象概念及其用法,(14)并且精通数位计数法。
  这些都是深奥的知识。正如汤普森所观察到的:
  零及数位计数法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基本的构成成分,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我们很难理解它们的发明怎么会这么晚。无论是拥有伟大的数学家的希腊人还是古罗马人,对零和数位计数法都一无所知。用罗马数字写1848 这个数需要十一个字母:MDCCCXL VIII。当罗马人还在用他们笨拙的方法计算时,玛雅人早就在用非常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数位记号进行运算了。(15)
  如果说,这个在别的方面实在不怎么样的中美洲部落,居然能在那么早的时候“偶然发现” 了这么个创新——科学史学者奥托·纽格鲍尔誉为“人类最富想像力的发明之一”,(16)是不是太有点蹊跷了?
  

别人的科学(1)
现在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金星的问题。金星对中美洲古代各民族人民都具有格外重大的象征意义。他们把它看成是魁扎尔科尔亚特的化身(或者是玛雅土语中对这位羽毛蛇神的称呼古库马兹、库库尔坎的化身)。(17)
  与古希腊人不同,但与古埃及人一样,玛雅人知道金星既是“晨星”又是“暮星”。(18)他们还懂得其他有关金星的知识。一个行星的“会合周期”指的是这个行星运行一周,回到从地球上看去某个特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金星每天环绕太阳旋转一周,地球的轨道要稍微大些。这两个行星的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就是,金星大约每584天升起在地球的天空中的同一个地方。
  玛雅人继承的精密的历法系统无论是谁发明的,都一定了解上述现象,而且找到了巧妙地将它与其他相关的周期结合起来的办法。此外,通过将这些周期结合到一起进行的数学计算,古代的历法大师们显然已经知道,584天只是个近似值,而且知道金星的运动并不是非常规则的。因此,他们计算出了金星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的会合周期的准确的平均值(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确认),(19)它就是天。这个数字已经以无数极其复杂、极其难懂的方式融入了玛雅的历法中。(20)例如,为了让它配合所谓的“圣年”(260天,分为13个月),历法家们硬将每61个金星年修正4天。此外,每五个这样的周期,要在第57个会合周期结束时再修正8天。玛雅历法师将圣年和金星的会合周期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这个方程式所产生的误差小到令人惊愕的每6000年才一天。(21)更让人佩服的是玛雅的历法师们还有一套精心计算的调整方案,使金星周期不仅与“圣年”相互协调而且与太阳年的关系也恰到好处。而如此殚精竭虑的目的,就是确保他们的历法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都能够精准无误。(22)
  这个“半开化”的玛雅部落用得着这么高精度的历法吗?还是他们只不过是继承了一个运转正常的、适用于一个更古老的、更先进的文明的一套历法?
  玛雅历法皇冠上的宝石是所谓的“长算”。这套计算日期的系统也表示对过往历史的信念:那个广为玛雅人所信奉的、著名的大周期理念。他们相信,时间是以大周期运作的。这些周期都从世界的创造到毁灭周而复始地循环。在玛雅人看来,当前的大循环始于4 Ahau  8 Cumca。这一天相当于我们日历上的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23)他们还相信,在4 Ahua 8 Kankin这一天,也就是我们的2012年12月23日,在一场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灾难中,这个周期将走向灭亡。“长算”的作用是记载目前这个大周期开始以来时间的流逝,说准确点,就是一年一年地扣掉分配给现今人类的5125年。(24)
  我们或许最好能把“长算”设想为上天的计算器。它在不断地计算着我们对宇宙欠下的不断增长的债务。当计算器仪表上的读数到了5125时,我们欠下的每一分钱都要收回。
  不管怎么说,玛雅人就是这么想的。
  “长算”计算器上的运算当然不是用我们的数字进行的。玛雅人用的符号是他们从奥尔梅克人那里传承下来的,而奥尔梅克人则是从……天晓得哪里。这套符号是:点(表示1,或者计数单位,或者20的倍数),横线(表示5或者5乘以20的倍数),一个贝壳形的象形文字代表0。计算时间长度的单位是:金(kin;天),乌伊纳尔(uinal,20天),盾(tun,计算年,360天);卡盾(katun,20计算年),和巴克盾( bactun,20卡盾)。处理更长时间计算的单位还有皮克盾( pictun,8000盾)和卡拉布顿( calabtun 16万盾)。(25)
  所有这一切清楚地表明,虽然玛雅人知道他们自己生活在一个必定会遭到暴力毁灭的周期内,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无论个别生命的死活还是文明的兴衰,它都会以它神秘的循环形式周而复始地运转。考古学家汤普森就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在玛雅人的数学图表中,时间行进的路线向过去延伸得如此久远,以致人类的头脑根本无法想像和领悟。但是玛雅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路线去追寻时间的起点。每往过去前进一步,都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世纪累积成千年,千年累积成万年。这些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就这样一步步走进了永无穷尽的过去。危地马拉的季里古阿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碑上镂刻着他们计算出来的9000万年前的一个日期,另一块石碑上记载着那之前三亿年的日子。它们都是一步一步算出来的,哪月哪日一清二楚,好比我们以同等距离按我们的历法算出来过去的复活节降临的月份。
  这种天文数字真令人头昏目眩……(26)
  这一切对一个在许多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文明而言是不是太前卫了?玛雅人的建筑就其本身而言也还算不错,但是除此以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可以证明这些居住在丛林中的印第安人具有(或者需要)想像这么久远的时间的能力。
  西方的大部分知识分子摒弃厄谢尔主教的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创造的观点才一百年多一点儿,他们总算承认这个世界是不知道要古老多少了。(27)说白了,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古代的玛雅人比英国人、欧洲人和北美人都更为准确地了解我们这个星球有多么古老,地质时间实际上是多么多么的久远。
  这一下问题来了:玛雅人是怎么对上亿年的时间那么运算自如的?是文化发展的反常现象呢,还是他们继承了那些历法和数学工具,促进并帮助他们发展了这种复杂的运算?如果真是继承了什么遗产,我们自然想知道发明这种电脑线路图似的玛雅历法的人目的何在了。他们想用它来干什么?难道真如一位权威所言,设想出这么复杂精密的东西只图一个“挑战智力,就像玩字谜游戏一样?”(28)他们脑子里会不会有更为实际、更为重大的目标呢?
  我们已经看到玛雅社会最痴迷的,实际上也是中美洲所有古代民族最关注的,是计算世界末日的时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推迟它的到来。这会不会是这部神秘的历法预期的使命?它会不会是一台预示某种可怕的宇宙或者地质大灾难的机器?
  第二十二章    众神之都
  大量的中美洲传说中都充斥着第四太阳纪的悲惨结局的故事。铺天盖地的大洪水消退后,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黑暗。太阳从天空中消失了,大地一片漆黑。然后,
  众神聚集在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地),焦急地商量谁去当下一个太阳。黑暗中,唯见圣火(韦韦泰奥特神的现身,赋予万物生命之始的神祇)浩劫之后仍在闪烁。“必须有人牺牲自我,投身火中,”他们喊道,“太阳才得以出世。”(1)
  接下来是两位神祇,纳纳瓦钦和特奇兹泰卡特尔,为了公众的利益而献身的悲壮场景。他们一个投身圣火,旋即化为火柱,另一个躺在余火旁边,慢慢地忍受炙烤。“众神守候良久,天空终于红光曦微,如黎明来临。东方旭日初升,光芒万丈,万物复苏……”(2)
  就在宇宙万物重生的时刻,魁扎尔科尔亚特现身了。他的使命与第五太阳纪的人类有关,所以他化身为人——一个长胡子白人,就像维拉科查。
  在安第斯山,维拉科查的首府是蒂亚瓦纳科。在中美洲,魁扎尔科尔亚特的首都是特奥蒂瓦坎,第五个太阳出生之地,众神之都。(3)
   txt小说上传分享

堡垒、神殿和天界地图(1)
●墨西哥市东北方50公里,特奥蒂瓦坎
  我站在特奥蒂瓦坎城堡垒的空荡荡的大院子里,遥望朦胧晨曦中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在远山环绕、草木葱茏的原野上,伸展着一条笔直的所谓“亡灵之路”。以这条主轴道为中心,有一片废墟。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这两座宏伟的建筑就是这部雄浑的废墟交响乐中的两大乐章。这条宽阔的“亡灵之路”长达4公里以上。堡垒大约位于路的中段,月亮金字塔雄踞路的北端,太阳金字塔在路东。
  按几何方位建造的城市的布局,建筑物通常都是正南北或者正东西方向。但是特奥蒂瓦坎的建筑师却刻意让亡灵之路指向北方偏东15°30′。这实在让人不解。对这个问题有好几种解释,但是都不是很有说服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怀疑这种布局是否与天象有关。例如,有一种观点说,亡灵之路可能是修来“面对当时的昴宿星团七星”的;(4)杰拉尔德·霍金斯教授则认为,这个方向可能与“天狼星…昴宿星团轴线”有关;(5)但是斯坦斯伯里·黑格(布鲁克林文理研究所人种学部主任)却指出,这条路可能代表银河。(6)
  实际上黑格看到的还不止这些。他在许多金字塔、土墩和其他建筑上看到了某些特定的行星的身影。它们像凝固的卫星,环绕在亡灵之路两旁。他的总的观点是,特奥蒂瓦坎是按照某种“天空地图”设计的,“它是想像中的神祇和亡灵居住的天界在地上的再现。”(7)
  在1960和1970年代,住在墨西哥的美国工程师小休·哈里斯顿对特奥蒂瓦坎进行了全面的、精确的调查,以验证黑格的直觉。1974年10月,哈里斯顿在“美洲原住民文化学者国际会议”上报告了他的发现。(8)他的论文中充满了大胆而新颖的观点,包括一些有关特奥蒂瓦坎城堡垒和位于堡垒的正方形大院东端的魁扎尔科尔亚特金字塔的格外新奇的信息。
  这座金字塔被学者们认为是中美洲保存得最好的考古建筑之一。(9)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座史前的原始建筑被后来兴建的、紧靠它前面(稍微偏西一点)的一个土墩埋掉了一部分。在挖掘那个土墩时才发现了现在我面前这座漂亮的六层金字塔。它高72英尺,底部面积82;000平方英尺。
  当初这座神庙外部的缤纷色彩至今痕迹犹存。这座挖出来的神庙是一道美丽而奇特的风景。正面的石壁上和宽阔的中央阶梯两边刻满了一联串的、呈三维图像突兀出来的蛇头。这些怪模怪样的、具有人类特点的爬行动物的嘴伸得长长的,里面长满了尖利的牙齿,上嘴唇上有一撇自行车把手似的胡子。每条蛇的粗脖颈上都有一圈精雕细刻的羽毛——魁扎尔科尔亚特最经典的标志。(10)
  哈里斯顿的调查表明,排列在亡灵之路两边(实际上还有更远处的)的主要建筑物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复杂的数学关系。这可不是一般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特奥蒂瓦坎始建之初可能是按照比例精确的太阳系的结构设计的。至少,如果把魁扎尔科尔亚特神殿的中线当作太阳的位置,从这里向北,沿着亡灵之路这根轴线所修建的建筑物似乎呈现出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正确轨道距离,系内四大行星,小行星群,木星,土星(由太阳金字塔代表),天王星(月亮金字塔代表),海王星和冥王星由两个尚未挖掘出来的北面数公里外的土墩代表。(11)
  如果这种相互关系不仅仅是巧合,那么,它们最起码可以证实特奥蒂瓦坎曾经有过非常先进的天象观察术。现代科学到晚得多的时候才赶上他们的技术水平。我们的天文学家到17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