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春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蕙质春兰-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十五章 风头
  就这样,每日里陈文蕙都早上带着四个丫鬟去吴丽霞那里练功夫。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些踢腿伸胳膊的,有点象前世的军体拳,只是动作要优美一些。



  陈文蕙看了师傅练拳才发现,看起来就像个平凡妇女的师傅,打起拳来呼呼生风,看起来英姿飒爽,真有一股子女侠的风范。



  陈文蕙虽然学武功的兴致很高,奈何真是天分不好。同样一套拳术,四个丫鬟都已经打的像模像样了,她还是笨手苯脚的呢。好在师傅很温和,耐心很好,一遍一遍的教导,丝毫不满都没有。



  四个丫鬟学会了打拳后,师傅又让她们四个每天上午也跟着再练另外一种武功。陈文蕙也想学,但是吴丽霞说了,要先把入门的那个拳法练好了才能学。陈文蕙没了办法,只好老老实实的练拳了。



  每天晚上的学习内家功夫,陈文蕙倒是学的很快,其实内家功夫就是打坐。练了一段时间也没见什么效果,但是身子却暖和的多,就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每日里师徒相处着,陈文蕙和吴丽霞的关系越来越亲近,陈文蕙经常会缠着师傅讲她闯荡江湖的事,在门派里面的事情。可惜吴丽霞是个不善于言辞的人,讲起话来干巴巴的。



  大概就是在门派里,每日就是练功夫,打扫卫生,挑水,做饭等等。开始是学徒,后来是弟子,然后是出师。出师之后就由门派交给镖局,跟着跑了一年多的镖。



  其实她再门派里面都是要家里人交钱的,所以那几年为了学功夫,可是花了家里很多钱。出师了,门派又得了镖局一笔钱。到了镖局也就是负责保护官员的家眷,或者富商的家眷。那些官员们升迁调动的,都带着家眷,路上又怕不太平,就请了镖局的人护着。商人也是这样,经商要天南海北的跑,就请镖局的人护着家眷。



  其实女人闯江湖并不好,说难听点就是和娼妓是一样的地位,有些有姿色的女镖师除了要跑镖,有时候还要陪客人喝酒。就是因为这样,她才不在镖局干了,回了家。



  回家之后,父亲已故,哥哥去了京城大镖局了,母亲做主把她嫁给了本城的一户人家。结果,结婚后一天听说她以前跑过镖,丈夫就嫌弃她了,婆婆就开始看不起她,她的日子就难过了,再加上没有孩子,就只能忍气吞声,后来小妾进门,丈夫身故,她也被赶了出来,真是不堪回首啊。



  这些经历吴丽霞讲的时候平平淡淡,陈文蕙听着却模样古怪。因为在陈文蕙心里对于女侠都停留在前世电视上,穿着漂亮的衣服,衣带飘飘,手持三尺青锋,看到不平就管上一下,留下大侠的名声。而且笑傲王侯,对于皇帝都不看一眼的。



  谁知道真是的女侠是这样的,还要伺候人,不就是等于一个会武功的下人吗?还被人轻贱,就因为闯过江湖就被丈夫婆婆嫌弃。听了这些,陈文蕙对于闯荡江湖,成为女侠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但是还是认真的学的功夫,因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虽然陈文蕙没有像前世电视上那样飞来飞去,但是身体确实强健了许多,所以陈文蕙就坚持了下来。



  白氏和陈远恒看到女儿身子一天比一天好,也欢喜起来,直认为当初请了吴丽霞来太正确了。连带着对吴丽霞更好了,白氏经常给吴丽霞送东西过去,有时候是水果,有时是新当季的衣服,有时候是一些小首饰,如银簪子,银手环之类的。



  转眼间,就要了六月,陈文蕙的生日到了。陈文蕙还是在庆和楼请了她的朋友们吃了饭,小姑娘们大了一岁,会玩的东西多起来,都学了几首曲子,这一次就没有像上次那样弄出个很轰动的曲子,而是一群人你弹琴,我吹笛子的玩了一会,倒是很尽兴。陈文蕙特意把这个情景画了下来收藏。



  过了生日,陈文蕙就七岁了,可能因为营养好,又不想一般孩子那般挑食,再加上每天都练拳,陈文蕙长的倒是比同龄孩子高,皮肤很光洁,头发也很浓密,乌黑发亮,陈文蕙对于自己现在的长相倒是很满意,至少比前世漂亮多了。就是自己的镜子太差劲了。其实她早就想改良镜子了,一时间没顾上,再说这个涉及化学,不是这么好弄的。



  这天陈文蕙刚刚从胡氏那里学习回来,就听到说老爷喊她到上房去。陈文蕙忙换上家常穿的衣服,带着秋碧去了白氏的上房。



  到了上房,陈远恒已经换了家常的衣服,神情很是激动。看到文蕙来了,忙让女儿坐下,并且让秋碧退出去,陈文蕙这才发现,房间里白氏的丫鬟都不在,估计已经出去了。



  陈远恒说:“知道我叫了你来干嘛吗?”



  陈文蕙摇摇头。白氏倒是急了:“好了,老爷,快说吧,什么事情啊,我这还提着心呢。”



  陈远恒忙说:“夫人不用着急,是好事。我们不是给德妃娘娘送了东西过去吗?现在德妃派人给我们好消息了。”



  白氏忙说:“什么好消息?是成了吗?”



  陈远恒得意的说:“成了,当然是成了,关键是大姐因为我们的东西出了风头了。”



  白氏奇怪了:“什么风头啊?”



  陈远恒说:“是这样的,前一段时间,宫里举行宴会,宫里有头有脸的妃子都到了,还有贵族家里的女眷们,还有大臣家里的命妇们,宗室里的贵妇们都到了。大姐穿着一件我们送的素面绸子打底,远影纱罩着的就像是去年蕙儿生日穿的,那样的衣服,只是是兰花纹的,很是优雅,又戴着我们送进去的那套兰花首饰,一下子在一众华服美人中鹤立鸡群了,皇上和太后都夸好呢。可不是大出风头了吗?”



  白氏说:“那这样大姐不是又重新得宠了?”



  陈远恒说:“不只是得宠呢,皇上当即就给了赏赐,赏了大姐一些东西绸缎之类的,最重要的是让大姐搬回钟粹宫中居住呢。”



  这下白氏激动了直问是不是真的。陈文蕙不明白了:“搬到钟粹宫是什么意思啊?”



  陈远恒说:“你大姑姑是皇上的德妃。皇上的**之中,皇后最尊贵,其次是贵妃,然后就是德,容,淑,贤四妃。其中德妃居首。然后才是九嫔,夫人,美人之类的。可以说当初你大姑姑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那个时候只有皇后和你大姑姑德妃,贵妃位子上没人。后来,你大姑姑失了宠,虽然妃号没撤,但是却从德妃应该居住的钟粹宫搬了出来,到了闻香阁居住。那个闻香阁可是给美人们住的,以德妃之尊住美人的地方,可想你大姑姑这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了。现在终于苦尽甘来,重新回到了钟粹宫,就是正式保住了德妃的称号呢。”



  陈远恒说完还一阵唏嘘,眼角一片湿润,可见和这个大姐还是有感情的。陈文蕙想的却多一些:“父亲,我觉得皇上断不会因为一套漂亮的首饰就给大姑姑这么大的荣耀的,一定是还有别的原因。”



  陈远恒一愣,说:“什么原因呢?”



  陈文蕙说:“父亲可还知道宫中别的消息,比方说前一阵子有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陈远恒回想了一下说:“这到时让我想起来一件事情,就是万贵妃的娘家出了一件丑闻,她哥哥被人告了,说是草芥人命,闹的沸沸扬扬的。皇上为了这个还训斥了万贵妃呢。”



  陈文蕙说:“这就是了,我猜,万贵妃的哥哥有可能就是皇后家告的,现在万贵妃被连累,在宫里和皇后打不成擂台了,皇上就抬出大姑姑来和皇后打擂台呢。”



  陈远恒想了想说:“你说的还真有可能。”



  白氏说:“哎呦,那不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吗?大姐被摆上来可不是好事啊,皇后能对付万贵妃,就能对付我们家啊,我们家里现在可是一堆官呢,连老爷你也不安全了啊。”



  陈远恒点点头。



  陈文蕙也有些忧虑:“若真是如此也没有办法,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谁让我们现在没有说话的权利呢。”



  陈远恒说:“只要是自身做的好,管他呢,是危险也是机遇,我看大姐早就看明白了,所以趁机说了我的政绩,给我求了德庆城知府的位子,就是希望我干好了,好打皇后的脸呢。”



  陈文蕙倒是同意陈远恒的说法:“父亲说的是,这样也是好事,这样皇后,皇上都开始关注父亲了,这样父亲的政绩就会被皇上看到,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其实皇上就是随便扶出大姑姑来,但是肯定没想到大姑姑还有个父亲这么优秀的弟弟,将来一定能让皇上大吃一惊的。”



  这话说的陈远恒和白氏都笑起来了,陈远恒说:“蕙儿这话说的为父高兴啊。”



  白氏说:“你就是个小猴儿,专门拍你父亲的马屁呢。”



  今天更新的晚了点,厚颜求收藏,求推荐。
第六十六章 蛮族
  陈远恒和白氏又说了会子话,陈文蕙又问:“父亲,那安城的县令会是谁接呢?”



  陈远恒说:“安城县令我提前都在大姐密信了说了,我们在安城有些产业,所以想让大姐把安城的县令的位置也弄过来给黄庭芳。大姐就找人和吏部打了招呼,现在满朝的官员都想着巴结大姐呢,吏部的也不例外,这么一点小事,立刻就答应了,应该会个黄庭芳的。”



  陈文蕙又说:“那父亲都和黄大人说好了吗?”



  陈远恒说:“黄庭芳我早就试探过他几回,发现这个人很有才,而且正直,对我的施政很是佩服,早就靠向我这一边了,这几次包括贷款,完税,组织灯节等等都为我分了忧,而且干的很好,是个能干的。我得了信,就先单独找到他,和他说了我将要升迁去德庆当知府。他忙向我道谢。但是还有些忧虑,我就故作不知问他为什么,他说安城建设刚刚开始,贷款计划,市场建设,等等都要个几年才能见到成效,现在我一但调走他担心继任者又不了了之了。我看他是真心的。这才和他说了,我已经找关系帮他谋到了安城县令的职位。”



  说完,陈远恒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哎,要说他这样又正直,又没有家底的官员其实很难升迁的,就算是升迁也只是做属官的料,断没有做一地民牧的道理。所以他就从没想过做县令,想着交好我,我应该带着他继续做属官,我当县令,他是县里的属官,我当知府,他是知府的属官,毕竟大家都是这样的。没想到我会为他谋取县令的位置。所以他很惊讶啊。”



  白氏接着说:“是啊,我们背靠着陈家这样的大家族,还有当初我娘家也帮了忙,还有我们京里的一些朋友,比如胡姐姐的丈夫杨翰林都帮了忙,我们又花了许多钱才弄到了安城县令的职位呢。黄大人不认得京里吏部的官员,就是想花钱也没地方花去啊。现在倒是好,不用花钱就到手职位,我都有些羡慕呢。”



  陈远恒笑起来:“夫人,你羡慕什么,莫不是你想当这个安城县令?早说嘛?我就不推荐黄大人了,直接推荐夫人,估计大姐更愿意一些,怎么都是一家人啊。”



  白氏也笑起来:“老爷就爱拿我取笑,这说正经的呢。”



  陈文蕙也笑着说:“其实啊,若是母亲做了这个县令,一定比父亲做的好。”



  白氏立刻说:“去,去,你这个小猴儿也跟着你父亲不学好,连母亲都取笑起来。”



  陈远恒则笑着问女儿:“蕙儿为什么认为你母亲能比我做的好呢?”



  陈文蕙说:“父亲,你看母亲一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是安城的贵妇们都和母亲交好,这些女人可不是好相与的,有喜欢钱的,有虚荣的,有懦弱的,有强悍的,都败在母亲脚下,这可是本事。再说家里,家里仆人一大堆,母亲都管理的好好的,可是本事,还有我们家里这么多生意,母亲都管理的好好的,还管的越来越兴旺,可是本事?还有呢,我们家里的生意好,都是多亏了几个有本事的丫鬟,仆人,这些人可都是母亲在京城里就调教好带了来的,这可是本事?是不是比父亲强啊。”



  一番话说的白氏脸都红了,陈远恒却笑呵呵的说:“蕙儿说的很对,你母亲就是很能干,可惜是个女人,要不一定能重振白家。现在啊,就便宜我们家了啊。”



  白氏脸都红透了:“好了,好了,别打趣我了,快说后来黄大人怎么样了啊?”



  陈远恒忙说:“能怎么样呢,肯定是对我很感激了,又接着和我说了一些公事上的事情,就是定下以后安城的发展方向,其中有市场怎么继续建设,等等。”



  陈文蕙收起笑容,正色道:“父亲,虽然安城的事情安排好了,父亲也要安排一下德庆城的事情啊。毕竟,凡是都要早准备的好啊。”



  陈远恒说:“这个我都准备了,年初的时候特意把酒楼和翠锦楼在德庆城开分店就是打探德庆城的意思。现在我们的人手在德庆城已经很熟悉了。德庆城现在分为三派,一派是现任知府的人,一派是省城刺史的人,一派是中立派。”



  陈文蕙说:“知府不也是在刺史的管辖下吗?怎么还不一派呢?”



  陈远恒说:“他们本来是一派的,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主要还是朝堂之争,影响了他们,知府是三皇子一派的,刺史则是太子一派的,这自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了,自然就不能一派了,不但如此,还非常扎。刺史经常训斥知府,知府怎一直在打压刺史在德庆城和德庆所属的五个县的势力,一点面子都不给,搞得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



  陈文蕙说:“天啊,这夺嫡之争已经演到地方了,连我们这江南之地都都他们的争斗了啊。”



  陈远恒皱了一下眉头:“确实啊,其实这样可不是好事,现在从朝廷到地方,都不用心做事了,只想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