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二十二 知北游 译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外篇二十二 知北游 译文-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地产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先生回答说:‘可以,古时候就象今天一样。’昨天
我心里还很明白,今天就糊涂了,请问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昨天你心里明
白,是因为心神先有所领悟;今天你糊涂了,是因为又拘滞于具体形象而有所疑问吧?没有
古就没有今,没有开始就没有终结。不曾有子孙而存在子孙,可以吗?”冉求不能回答。
    
    孔子说:“算了,不必再回答了!不会为了生而使死者复生,不会为了死而使生者死
去。人的死和生相互有所依赖吗?其实全存在于一个整体。有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类吗?使
万物成为具有各别形体事物的并不是具有形体的事物。万物的产生不可能先行出现具象性的
物体,而是气的聚合而产生万物。由气的聚合形成万物之后,这才连续不断繁衍生息。圣人
对于人的怜爱始终没有终结,也就是取法于万物的生生相续。”
    
    【原文】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1),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2)。”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3),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
者也(4)。安化安不化(5),安与之相靡(6),必与之莫多(7)。狶韦氏之囿(8),
黄帝之圃(9),有虞氏之宫(10),汤武之室(11)。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12),故
以是非相也(13),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
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14)?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
能而不能所不能(15)。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
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16),则浅矣。”
    
    【译文】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
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
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应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
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
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
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作君子的人,如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
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
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呢,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
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
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
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
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
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
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