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又见重生 (种马请走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又见重生 (种马请走开)-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直织围巾多没趣,再说围巾织法简单,您琢磨出再多的新花样,没几天就被别人学去了,那多划不来。”唐秣继续劝道。

“也是。”唐妈妈心有戚戚焉地点头,“那我这条完工后就改织帽子吧。”

反正这个冬天唐妈妈是和毛线君杠上了。

“我先回房做作业了。”

“嗯。”唐妈妈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唐秣耸了耸肩,叹口气,上楼去了。

做完作业,又看了会儿书,唐秣看时间还早,就整理了一下最近收集的和高新区有关的资料,又结合自己记忆中高新区日后的发展状况,下笔写了这一世的第一篇论文。

唐秣以“火炬计划”入题,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到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大致叙述了高新区的现状,接着参照国外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详细描述了高新区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联系和谐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框架很格式化,没办法,谁叫唐秣以前的导师写论文都是这种模板,他自己这样写还不说,还非要求他们也按照这样的套路写。几年磨练下来,唐秣一写论文就习惯性地套上这种思路,改也改不过来了。

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

前世时唐秣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对高新区肯定是不陌生的,至少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清楚的,比如说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机构“官衙化”,盲目追求外延式发展,等等。但是如何婉转地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以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身份,这就是个大问题了。而且其中还有些重要的东西她现在还没法说,像是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地方,她也就能谈一下“市场引导企业”什么的。

所以她把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这样的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论文写得很快,唐秣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可写完以后一看,可就犯了愁,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现在的年龄能写得出来的东西,笔锋太老练了。于是又蹙着眉头大修,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还是不甚满意。最后一咬牙,干脆怎么幼稚怎么来,语言口水话一点,逻辑混乱一点,格式乱七八糟一点,反正是改的惨不忍睹。

历时两天,唐秣终于定稿,又重新书写了一遍。誊抄时那个心情哟,真是胃疼肝疼各种疼。

这天放学回家,唐秣趁着老爸不在偷偷把自己的成果放到书房的书桌上,走出房间时像只斗败的公鸡,垂着脑袋浑身乏力。等到老爸回来,就更纠结了。既希望老爸能快点看到,又希望老爸永远不要看到。

吃完饭,唐爸爸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唐秣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电视机里传来一则讣告,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声响彻在耳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十四时四十五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乌兰夫同志……”

“乌兰夫上将去世了?”唐秣被这个消息吸引,顿时忘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唐志华看了一眼女儿,问:“你知道他?”

“蒙古王嘛,我听爷爷讲过他的故事。”

唐志华没再说话,肃穆地看完整个新闻联播节目,才上楼去了书房。

唐秣的心回落以后再次提了起来,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太不淡定了,可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老爸看到自己那篇几经修改的文章后会是怎样的反应,还好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缓冲,心情稍微有所平复。

唐秣决定去找点事情做,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看书,静不下心来;看电视,布景粗糙的电视剧各种适应不良;睡觉,时间还早,没有睡意……转了一圈,唐秣心烦意燥拿出纸笔,刷刷刷地开始写东西。

'文'这次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人'《论日本“泡沫经济”何时破灭》,题目够简单直接。

'书'刚重生来的时候,她总是隔三岔五地就把后世的大事件拿出来默记一遍,那时她的小脑袋瓜容量太小,经常背着背着就睡觉了。长大了一些,她软软小小的手拿着父亲的钢笔写下一堆谁也看不懂的鬼画符。再之后,她不再刻意去记忆,甚至放任自己去遗忘。而现在,她似乎只剩下模模糊糊的印象,但慢慢去回想,又总能想起十之七八。

'屋'日本经济危机,她08年写论文的时候查过不少相关资料,某些特殊的数据至今还印象深刻。

近乎发泄地写完这篇经济散文,唐秣满意了。这才是她应有的水准嘛,她老爸手上那一篇渣文赶紧忘到爪哇国去。心满意足之下,集中了几个小时的精神顿时放松下来,整个人疲惫不堪,于是去洗漱睡觉。

一夜好梦。第二天早上秦婶来叫她吃早饭时她还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后果自然是上学差点来不及,急急忙忙地吃了几口早餐,飞一般冲出家门,也就忘了去关注老爸的反应。等到晚上回家,被告知老爸去外地考察去了,要后天才能回来,唐秣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越发纠结。

人有时候都有那么一点强迫症,明明不想在意但又不自觉地去想,而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不能想的,就好比你早上出门以后会想我到底有没有关灯,好像是关了又好像没关,记得是关了吧但潜意识里总有个念头告诉你实际上没关,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出门前忘了关灯,于是只好重新倒回去确认是不是真的关了灯,等回去一看,确实是关了灯的,于是长舒一口气。而当这种症状严重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你倒回去确认关灯后一出门又觉得自己好像没关灯,接着强迫自己重复之前的行为,周而复始。

唐秣现在就陷入了这种怪圈。她一边拼命地催眠自己要淡定淡定再淡定,可脑子里总会蹦出来一个画面:唐爸爸拿着她的文章边看边笑。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做了傻事,羞得脸颊发烫。如此循环往复,就愈加觉得自己的行为好傻好糗。

前世,她哪怕和男朋友第一次约会时都没有这样毛躁糟糕的表现。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决定写那篇文章有一时冲动的原因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让她不安的是,那几张薄薄的纸也许会改变原有的历史轨迹,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是她重生十三年来头一次主动去挥动那双蝴蝶翅膀,她不知道是否会引来一场风暴。她感觉她仿佛打开了一扇神秘莫测的禁区之门,里面漆黑深邃,远远看不到尽头。

以前旁观陈卫的所作所为,她可以毫无负担地淡然看待,甚至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但轮到她自己亲手去做的时候,那种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失魂落魄了两天,连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桌周科都发觉了她的不对劲,担忧地问她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她笑着摇头说没事,转头一看旁边也是一脸担心却欲言又止的陈卫,忽然就觉得自己其实是在钻牛角尖。不管平行时空的理论成不成立,这个时空已经出现了两个重生者,历史早就不同了,她的忧虑纯粹就是杞人忧天。

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放眼望去,窗外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作者有话要说:矫情地写了这么多废话,主要是为女主以后的事业铺路。呃,这文大的方向是种田风,所以女主不会成为商人或者政客,至于她的职业嘛,暂时先保密。

11、陈氏小厨

翌日,是周末,唐秣睡了个大懒觉,一醒来就听到楼下有男声在说话,出去一看,果然是唐爸爸回来了。

唐志华一边喝着茶一边和陈秘书说着什么,陈秘书神色恭敬,脸上始终挂着柔和淡雅的微笑。

唐秣下楼向秦婶要了杯热牛奶,坐到父亲身边,招呼道:“爸爸,你回来了啊。”又转头向陈秘书问好,“陈叔叔好。”

陈秘书笑着点点头,道:“小秣今天没出去玩啊?”

唐志华不厚道地揭女儿的底:“这懒丫头,周末要是不睡到日上三竿是绝不会起来的。”戏谑地问女儿,“刚起床吧?”

唐秣不为所动,镇定地回道:“是啊,外面这么冷,不睡觉干嘛?”

“我没说错吧。”唐志华笑着对陈秘书说,“以后有空就带着小雪上我们家来玩,也好改改这丫头的懒性子。”

陈雪今年十七岁,上高一,是陈家的老来女,年龄差不多比陈秘书小了一半,陈秘书夫妇只有一个独子,所以把这个妹妹当女儿在养。

陈雪的性子不错,活泼爽朗,和唐秣挺合得来,经常玩在一起。

“小雪整天咋咋呼呼疯疯癫癫地到处乱跑,一点都不让人省心,女孩子嘛,还是要像小秣这样文文静静的好。”陈秘书嘴里说着妹妹的不是,眼睛里却满是慈爱。

唐志华听他称赞自己的女儿,高兴地说:“我们家丫头就是看着省心,实际上折腾起人来那是一点不差。”

唐秣端着一杯牛奶小口小口地喝着,一点不害臊地听唐爸爸和陈秘书互相吹捧她和陈雪。喝完牛奶,擦擦嘴,唐秣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陈秘书:“陈叔叔,过两天是小雪的生日,有什么安排吗?”

“看我这记性,你不说我都忘了。”陈秘书懊悔道,“最近真是忙昏了头。不过小雪那丫头一向不喜欢被人管东管西,我们要是自作主张给她安排了她准不高兴,还是随她自己的意思吧。”

“嗯,我晚点打电话过去问小雪。”唐秣说。陈雪现在正处于叛逆期,特烦家里事事都管着她。

“我记得小秣你和小雪的生日相隔不久,也快到了吧。”陈秘书凝神想了片刻,“十二月二十六号,和毛主席一天。”

“对!”唐志华大笑着肯定。

在唐家,只有唐秣一个人是过阳历生日,其他人都是过阴历生日。因为唐秣出生在1975年11月24,那一天正好是阳历的12月26日,唐爷爷一看孙女和毛主席一天生日,立马拍板决定让孙女以后生日都按阳历来过。

“那我可得提前准备礼物了。小秣今年十三岁了吧?”陈秘书看着唐秣感慨,“一转眼,当年的小娃娃都长成亭亭玉立的俏姑娘了。”他81年大学毕业,82年开始给当时还是县长的唐志华当秘书,初见唐秣时,她还是个胖嘟嘟粉嫩嫩的小女娃。

“岁月不饶人呐,我们都老了。”唐志华摸了摸女儿的头慈爱地说。

“爸爸才不老。”唐秣倚着父亲,“在我看来,爸爸正是最有魅力的时候。”三十八岁的唐志华,事业有成,人才风流,可不就是最有魅力的时候。

唐志华含笑看着女儿,一副“有女万事足”的模样。

几人又闲聊了一阵。

在陈秘书告辞回家后,唐秣才鼓起勇气开口问道:“爸爸,你有没有什么要和我说的?”

唐志华一脸诧异,不解的问:“说什么?”

唐秣心扑通扑通跳着,说:“就是我放在你书桌上的那个,你觉得……怎么样?”

唐志华仔细想了想,才拍着脑袋道:“我那天走得急,就顺手把它放到文件夹里面了,还没来得及看。怎么,那是你写给爸爸的私密信件?”

闻言,唐秣又是气愤又是泄气,好半天才说:“算了,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你闲暇时随便看看就好,没时间看就直接扔垃圾桶吧。”

“生气啦?”唐志华看着女儿脸色瞬息间变了几变,小心翼翼地问,随即又立刻保证道,“我等下就去看,一定看,向毛主席发誓。”

唐秣顿时哭笑不得。

“其实就是上次小舅来时说到的那个高新区,我去查了些资料,然后写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唐秣破罐子摔破地说,“写得很烂,你不准笑我!”

唐志华怔了怔,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小秣这种做法很好,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做功课,再把自己的感悟看法写下来。很好,很好!爸爸会认真看的。”

唐秣被他夸得不自在,转头轻抿了下唇。

下午,唐秣还没来得及给陈雪打电话,陈雪就先打过来了,约她晚上一起吃饭。陈雪的生日是在下周三,但是那天她们都要上学,再加上家里人会在那天帮她庆祝,她就索性在今天把自己要好的同学朋友叫出来聚一聚。

唐秣四点钟左右直接去了陈雪家。她到的时候,陈雪的几个女同学也在,陈家的女主人凌丽芬热情地招待了她们。等到接近五点,她们便去和等在外面的几名男生汇合。

她们一行人,算上陈雪和唐秣,一共有九个,三男六女,其中大部分人唐秣都认识,男生中有一个和唐秣是一个小院的,算是高干子弟。

天气很冷,几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最近颇受好评的一家餐馆吃火锅。

很巧,这家店正好就是“陈氏小厨”。

店里生意很好,桌桌客满,连包厢都没有空的了。一行人闻名而来,不想就这么失望而归,便托服务员想想办法,或者他们稍微等一下也是可以的。

老板娘看到唐秣时似乎是觉得有点眼熟,猛盯着她瞧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道:“你是陈卫的同学吧,以前来过的。”

“是。”唐秣礼貌地回答,“阿姨好记性。”

老板娘笑容满面:“今天是带着朋友来照顾阿姨生意了?阿姨给你们打七折。”

“谢谢阿姨了。不过今天是我一位姐姐请客。”唐秣把陈雪拉过来给老板娘介绍。

“没事没事,你的熟人阿姨也给打折。”

老板娘亲自把他们带到一个包厢。这个包厢和唐秣上次来吃饭的那个类似,位置隐秘,应该也是平常不对外开放的。

问题得到解决,大家都很高兴,各自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桌子很大,成椭圆形,上面放了两个鸳鸯锅。

老板娘给每个灶都打上火,耐心地等众人叽叽喳喳讨论半天点好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