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后来许多塞尔维亚的南共联盟盟员和群众都认为,这是铁托“针对塞尔维亚的阴谋”。忠实执行铁托路线的兰科维奇被解职,克罗地亚人当上了内务部长,科索沃自治省趁机要求成为共和国,这一切使塞尔维亚共和国同铁托本人及其他共和国和自治省的矛盾加深,一时难以弥合。
  工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工人失业成为困扰南斯拉夫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连绵不断的工人*在南斯拉夫的官方文件中,常把工人*称为“停工”或“抗议性停工”、“工人自治*”、“*”等说法,这些术语都是指*现象。又是令人不安的现象。据南斯拉夫学者提供的资料,*在6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来呈下降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爆发第一次*起,到60年代末,历年的*次数如下:1958年28次,1959年150次,1960年102次,1961年130次,1962年225次,1963年213次,1964年279次,1965年231次,1966年152次,1967年118次,1968年148次,1969年138次。奈察?约万诺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1958~1969年的工人*》,群众出版社,1984,第157页。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5)
应当承认,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工人阶级队伍有了迅速发展。据统计,其就业人数在这20年中有了成倍的增长。战前的1939年工人总数为92万人,1950年为194万多人,1970年为385万人,1972年达到400万人。这就是说,1972年的就业人数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多。
  一方面是工人人数在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失业队伍在不断扩大。1953年全国失业人数只有8万人,1960年达到29万人,1968~1971年间失业人数保持在30万人左右,1969年一度达到33万人。这些人在南斯拉夫被称为“等待工作的人”或“寻找就业机会的人”。
  南斯拉夫经济学界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健康”现象,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存在一定的失业现象对加强企业的劳动纪律和把劳动者工资保持在相应水平上是有作用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由于工业中实行择优招工和企业有权解雇工人,一部分工人的就业必然会遇到困难。
  对于这个社会问题,南斯拉夫联邦政府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既要利用工农业部门提供就业的机会,又要发展诸如旅游业、旅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允许“第二职业”的存在,还应当从实际出发鼓励工人到国外谋求职业。这样,在联邦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瑞士、瑞典等国做工的南斯拉夫工人数量迅速增长。1964年仅10万人,1967年为32万人,1972年竟高达80万人。这些人在国外谋生于个人于国家都有利。这是当时其他东欧国家不可想象的事。
  南斯拉夫不少学者认为,失业是造成工人*的原因之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没有经济和政治权利,反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发生*是必然的。那么,在南斯拉夫这样一个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并最早实行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会发生工人*,他们起来反对谁呢?列宁曾在《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一文中分析*的原因时写道:“在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中采取*斗争,其原因只能是无产阶级国家中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弊病,它的机关中还存在着各种资本主义残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群众在政治上不开展和文化落后。”《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585页。
  在研究和分析南斯拉夫的*现象时,自然要考虑列宁讲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原因,同时更需要研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原因。根据南斯拉夫研究*问题的专家奈?约万诺夫教授的逐年跟踪调查,他认为:*的主要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官僚主义势力、技术统治势力和社会权力在这些人手中的高度集中造成的。在南斯拉夫企业里,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大都是固定的,而工人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企业经营的好坏。工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恶化,使他们产生了*的念头。
  应该说,引起*的直接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官僚主义者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引起工人要求企业领导人承担责任或要求撤他们的职;有的则是工人要求企业领导人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工资,等等。
  *最常见的导火线是工人对收入的分配不满。据统计,克罗地亚共和国1979年发生了31起*,1980年发生了50起*,其中由于对收入的不满而引发的*次数占这两年*次数的78%和84%。伊万?雅科波维奇:“工人*的基本原因”,《我们的课题》(Nae teme)1981年第7~8期,第1054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6)
工人*次数最多的部门是建筑业,其次是纺织业、五金工业和矿业。这些部门的劳动条件一般都比较差。无论从地域的意义上说,还是从各个部门的角度看,大多数*并没有包括全行业或整个企业,也不包括全体工人。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大多是几个小时,超过一天的*较少,只有少数*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从*的方式来看,60%以上的*发生在工厂或矿区内部,没有上街*。但是,由于*次数增多,参加人数也在增加,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领导的*事件,*工人不仅提出了经济要求,而且也提出了政治要求。
  在南斯拉夫,政府当局对*一般采取宽容克制的态度。在政府当局与*工人对话和谈判之后,往往满足了工人的要求。当然,*终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尽管政府部门不去禁止或*,常常是努力劝阻和防止*。
  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在对待*的态度上是有分歧的。有的认为*不合常规;有的认为是正当行动,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一种方式,是工人们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
  南共联盟认为,在法律上和道义上不能确认工人*的权利,但承认*是一种无法按通常途径加以解决的冲突,因而主张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解决*的行为准则。南共联盟表示在原则上反对*,指出:“在我们的自治制度下停工不可能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途径”,而只会“取消自治的决策和推迟社会经济的进步”奈察?约万诺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国1958~1969年的工人*》,第230页。。
  南斯拉夫宪法不承认工人*的权利,1974年的联邦新宪法并未写入工人有*的权利。但是,*也没有被宣布为非法,而被看做是工人对那些侵犯他们合法利益和权利的不满与反抗。1971年第二次自治者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自治者法典草案》,规定在严格限制条件下*的合法化,但对*提出了下列限制性条件:*的决定必须在正式会议上通过,工人要在*前一个星期通知管理部门和区议会,以便成立仲裁委员会,未经许可的*应取消。1971年3月7日《新闻周报》(NIN)有关《法典草案》的报道和评论。另外,凡从事具有普遍社会利益的业务部门,如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公路运输、邮政、电报和电话业务等部门的工人,以及在国防和机要部门工作的人员,没有*的权利。
  图7…5第二次自治者代表大会(1971年5月8日)
  1968年的*
  南斯拉夫最早的大学生抗议活动发生在1968年。当时萨格勒布市的学生因食堂伙食不好,开始示威*。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南斯拉夫国内工人*事件的增多和知识界争论的加剧,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被卷了进去。1964年,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知识界关于国内问题的争鸣活动。1966年12月,贝尔格莱德市几所大学的学生上街*,同警察发生冲突。当时他们正举行抗议*,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轰炸河内。借这个机会,有的学生提出了与抗议美国侵越活动不相关的矛头指向本国政府的口号。1967年在萨格勒布也发生了学生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摩擦。
  1968年上半年,在南斯拉夫爆发了名副其实的*。6月2日,贝尔格莱德大学生开始示威*。几天之后,*示威活动扩大到萨格勒布、卢布尔雅那、萨拉热窝等地的著名高等学府,形成1968~1971年期间群众性的学生*和示威活动。这次*的发生,既与青年学生情绪容易激动以及他们对社会上许多不公平现象不满有关,又受到同一时期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学生运动的影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7)
其中,贝尔格莱德的*最有代表性和规模最大。当6月2日该市几千名示威学生因与青年纠察队发生街头冲突,而列队前往联邦议会和联邦执委会请愿时,有人喊出了“打倒红色资本家”、“要求对话”等口号,警察闻讯赶来,用暴力驱散了*队伍,并逮捕了一些学生。
  第二天,学生们举行*,提出了如下要求:(1)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2)消除经济改革以来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中的严重不公平现象;(3)解决工人失业问题;(4)实现真正的自治。当3000多名学生从市郊进入贝尔格莱德市区时,被警察挡住,学生们遭到棍棒和催泪瓦斯的袭击。随后,党和国家派来的高级代表跟学生代表在大学中谈判,但未获得进展。接着,贝尔格莱德市《大学生报》和学生示威行动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销毁有关他们的档案材料,召开联邦议会会议讨论学生的意见,解雇报刊和电台诽谤学生的有关工作人员,等等。
  当时,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成为学生活动的中心,该系的花园被辟为自由论坛。学生们给自己的学校取名为“卡尔?*红色大学”。他们在校园的建筑物上挂出了“在各级实行自治制度”、“给每个人工作和面包”、“工人们,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打倒官僚”、“打倒社会主义王子”、“更多学校,更少轿车”、“不要相信新闻媒介”等横幅标语。
  6月3日,塞尔维亚共盟中央主席团和共和国执委会召开会议,一方面,支持大学生要求教育改革、改善学生生活状况与就业问题的要求;另一方面,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采取*的方式,而不能靠“骚乱和施加压力”,还指出敌对分子正力图利用这一运动。
  南共联盟最高领导机构也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学生运动问题。会后发表的声明支持大学改革,号召以更加*的方式解决问题,主张排除暴力和街头骚乱方式。同时,南共联盟和联邦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立即调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满足他们提出的一些要求,并着手改革大学教育。
  学生们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多数舆论认为,这次*并不是要反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1965年开始的改革,而是反对改革中的官僚主义和官僚富裕阶层。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发地参加这一运动,并不是因为受到外来势力的唆使。
  6月9日晚,当*发生一周时,铁托总统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同情和理解学生提出的要求,宣布他们所要求的正是党所要做的事,并允诺采取相应措施,惩处不称职的官员,推动改革。他号召学生们帮助南共联盟和联邦政府以及他个人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他就辞去现任职务。铁托以他个人的威望结束了学生同政府的冲突,学生们开始复课,这次*宣告平息。
  这次学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斯拉夫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整个改革运动。南斯拉夫学者在谈到这一事件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作出了积极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青年学生面临就业遇到的困难,容易引发严重的政治后果,于是出现了1968年的学生罢课。“大学生们的抗议反映了他们对国内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的不满”。尽管南斯拉夫的形形色色的敌人和自治的反对者们企图利用学生的不满来制造冲突和怀疑南共联盟的政治方针,但学生们的“自发愤懑事实上体现了积极的社会主义取向”佩罗?莫拉恰等编《南共联盟历史》(Istorija S*eza komunista Jugosl*ije),贝尔格莱德:共产党人出版社,1985,第444页。。有的学者指出,失业的增多,生产的停滞,自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经营条件的差异,同经济改革中的种种困难交织在一起,导致局势恶化、公开的抗议和愤慨,这就是1968年夏季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和卢布尔雅那等地大学生*示威的原因。布?佩特拉诺维奇:《南斯拉夫史1918~1978》,第574页。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人们对南共联盟内部一些人的*和以权谋私严重不满。从20世纪60年代起,南共联盟一些党员开始丧失过去的战斗热情和理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任人唯亲,收受贿赂,侵吞社会财富,损公肥私。60年代中期,南共联盟在其报刊上揭露了这类*现象,并开除了一批盟员。但是,由于共盟内成员之间不团结,党中央对这类*现象斗争不力,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直接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
  6月*之后,南共联盟在7月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改组领导机构的决定。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席团取代中央委员会,禁止党的领导人担任政府的任何重要职务。全会进行了党内人事变动,旨在加速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并强调那些在贯彻改革方针上犯有错误和裹足不前的官员,应免去他们的职务。
  1969年8月,南共联盟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再次调整了党的领导班子,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执行局和由52人组成的中央主席团,有30多人第一次进入中央主席团,实现了党的领导干部年轻化。新当选的中央主席团成员中有24人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有1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下,只有16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同时,还实现了领导干部知识化,有48个成员受过高等教育,只有3个成员受过中等教育和1名成员是高级熟练工人。数据资料见〔南〕《共产主义者》(Komunist)周刊19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