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廷开始同起义者谈判,以防止起义规模的扩大被奥地利和俄国所利用。卡拉乔尔杰被人们称为“黑旋风”,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是谈判高手。他明确提出,塞尔维亚应该自治和选举自己的大公,并由国际社会来保证塞尔维亚的自治权。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这些要求,谈判时断时续,起义范围越来越大,双方各有胜负。到1806年12月,起义部队已占领贝尔格莱德城区,次年1月攻占该城各个要塞。
  起义者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激励他们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1807年8月,起义军在马蒂亚?奈纳*奇(1777~1854年)和博扎?格鲁约维奇(1778~1807年)等人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即“执政委员会”,制订了第一部塞尔维亚宪法性法律草案。起义沿着建立新塞尔维亚国家和塞尔维亚政府的方向发展。卡拉乔尔杰成为人民起义的最高“克奈兹”(大公)和军事长官,他于1811年将“执政委员会”组建为设有6名大臣的政府,组建了最高法院,创建了包括民防军和正规军的军队。卡拉乔尔杰具有世袭权利,像巴尔干地区其他农民起义军一样,他也成为一位君主。 。。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9)
1812年初,俄国由于先后陷入同拿破仑帝国和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1806~1812年),它与同样受到拿破仑帝国侵略的奥地利都无法向塞尔维亚起义者提供援助。塞尔维亚起义被迫终止,并遭到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根据这年5月16日俄土之间签订的《布加勒斯特和约》(第8条)的规定,奥斯曼帝国同意赦免塞尔维亚起义者,并给予塞尔维亚内部自治,但前提是塞尔维亚必须交出起义军占领的重要城市和城堡,并继续向奥斯曼帝廷缴纳适量的赋税。
  实际上,该条约是以俄国的让步为基础出台的。塞尔维亚起义仅仅是该条约涉及的内容之一。俄国人并没有把《布加勒斯特和约》的相关条款告诉塞尔维亚人,奥斯曼土耳其人以起义军没有放下武器为借口,于1813年年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起义军的大本营——贝尔格莱德。9月21日卡拉乔尔杰带领亲信逃离贝尔格莱德。9月25日奥斯曼帝国军队进入市区,杀戮男丁,掳掠妇女、儿童,焚烧房屋,抢走一切值钱的财物。仅仅在10月5日这一天,就抓了1800名妇女和儿童在市场上被当作奴隶出卖。斯托伊乔?格伦恰罗夫:《巴尔干世界》(Стойчо Грънчаров;Балканският свят);索非亚:“达缅?扬科夫”出版社,2001,第103页。塞尔维亚人大批逃往奥地利和深山老林,不少人荷枪躲藏起来。
  屠杀导致起义,新的暴行引发新的反抗。塞尔维亚人的刚强性格促使他们再次发动了起义。塞尔维亚人以将近10年时间的艰苦斗争,实现了由自己人管理的自治权,他们不忍失掉这种胜利成果,图1…2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决心将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的斗争进行到底。1815年4月23日,起义者在达科沃召开的会议上选举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1780~1860年)为起义领袖。
  米洛什出生于黑塞哥维那农村的贫苦家庭,自小贩卖牲畜,走遍各地,参加过第一次起义,是卡拉乔尔杰的战友。他主张以较温和的方式解决塞尔维亚的独立问题,反对以暴制暴,反对屠杀被捕的奥斯曼帝国穆斯林和行政官吏。因为这对实现他的政治目的不利。他以起义为基础,谈判为手段,同奥斯曼帝廷进行斗争。奥斯曼帝国当局担心俄国出面干涉,遂于1815年秋天派鲁梅利亚省总督马拉什利?阿里任赴贝尔格莱德的钦差大臣,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商谈塞尔维亚在帝国中的地位问题。双方很快达成了一项口头协议作为临时媾和条件:塞尔维亚仍是帝国的一部分,但拥有自己的最高大公“克奈兹”(米洛什);在贝尔格莱德设立有12名塞尔维亚社会贤达参加的“国民公署”,履行最高法院的职能;向苏丹缴纳的贡税可由塞尔维亚首领们自己征集;塞尔维亚人有权携带枪支;等等。但起义者控制的所有城市及其城堡要交还奥斯曼帝国军队。
  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只持续了半年多,可以说是半途而废。因为这种没有得到奥斯曼帝国苏丹钦定的口头协议只是一纸空文,随时可以撕毁。但是必须承认,塞尔维亚两次起义向欧洲社会显示了塞尔维亚人民的外交才能和不畏强暴敢于同奥斯曼帝国统治作斗争的精神。
  此后不久,塞尔维亚仍为获得自治在国内外进行不懈的努力。1826年秋,在俄国的坚持下,奥斯曼帝国被迫承诺执行《布加勒斯特和约》第8条的规定,尽快解决塞尔维亚自治问题。1829年,奥斯曼帝国在俄土战争中失败,根据《奥德林条约》同意给予塞尔维亚完全自治,并归还塞尔维亚6个行政区域(“纳希”)。1830年塞尔维亚成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统治下的自治公国,米洛什成为世袭大公。1835年,在克拉古耶瓦茨通过了塞尔维亚第一部宪法,塞尔维亚走上了欧洲式发展道路。 。。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10)
黑山的独立之路
  黑山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局一直无法控制这个多山的贫瘠地区,在黑山没有建立起政权机构,而是由当地人按古老的习惯法进行管理。黑山居民是自由农民,只按户向地方当局交纳税金。在黑山,经常举行地方“克奈日纳”民众大会,倡导按地方自治原则处理事务。据称,17世纪初,在黑山出了一个叫做武约?拉伊切夫的人,他被百姓尊称为“黑山大公”,代表黑山同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局打交道。所以,在整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黑山以“自由黑山”和“奥斯曼帝国海洋中的坚固高山城堡”著称。
  17世纪中期,黑山同威尼斯共和国建立了良好关系。威尼斯人承认黑山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曾经享有的各种自治权利,而黑山则许诺不让反对威尼斯共和国的任何武装力量通过自己的领土。与此同时,黑山的总主教开始同俄国接触,寻求沙皇的庇护。当俄国1710年发动对奥斯曼帝国战争的时候,黑山人受到鼓舞,并借助威尼斯共和国的帮助,进行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武装斗争。
  18世纪,黑山开始形成强大的部族,不同的部族都有各自的区域范围,由一位首领统领,其成员过着游牧民和战士的生活。他们既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又仇视那些皈依*教的本地人,所以黑山的穆斯林居民很少。
  黑山政治生活中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策蒂涅为中心的东正教会的作用越来越大。黑山东正教的主教们被称为“弗拉迪卡”。1766年以前,弗拉迪卡由全黑山会议产生,须得到佩奇大总主教的认可。后来,弗拉迪卡只由一个家族产生,实际上成了瓦西里耶?佩特罗维奇家族世袭的尊位,逐渐发展为黑山的统治王朝。从此,黑山的弗拉迪卡成了黑山的唯一统治者,他们不仅积极传播东正教,而且努力参与政治生活,对外代表黑山的利益。他们同沙皇俄国在宗教上和政治上建立了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黑山参加了第一次(1710年)和第二次(1735年)俄土战争。1766年在黑山还出现了一位冒险家什切潘?马利,他自诩为俄国沙皇彼得三世,在黑山及其周邻地区、在俄国宫廷和威尼斯及奥斯曼帝国以“黑山总督”自居,招摇过市达7年之久。
  从19世纪起,黑山为创建独立国家进行了一个世纪的斗争。其中,佩塔尔一世(在位时间为1782~1830年)和佩塔尔?佩特罗维奇?涅戈什(在位时间为1830~1851年)两位“弗拉迪卡”做出了最大的努力。18世纪末,黑山一些有名的部族走上联合的道路,为建立独立的国家组织奠定了基础。1798年10月,黑山颁布了第一部《黑山和布达尔法典》,还设立了一个法庭(“库鲁克”)。1818年,佩塔尔一世削弱了亲奥地利的拉多尼奇家族的势力。涅戈什则遵循“祈祷上帝,依靠俄国”的建国方略,周游欧洲诸国,以提高黑山的形象和声誉。他作为诗人和作家,是黑山的最后一个“弗拉迪卡”。1831年,他领导成立了由16名各地方行政长官和部族首领组成的“黑山和布达尔执政枢密院”。次年,他赶走了奥斯曼帝国派来的一位执政官。1834年,他创办了一批学校和一所印刷厂。1837年,俄国给予黑山大量援助,使黑山的国家机构得以正常运转。1852年,佩特罗维奇二世?涅戈什召开全黑山议会,选举达尼洛一世(在位时间为1826~1860年)为黑山大公,不再称为“弗拉迪卡”,废除政教合一制度。这一决定得到俄国的支持和承认。1855年黑山最终完成建国的进程。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11)
涅戈什时期,黑山的面积依然很小。当时约有12万人、36个部族,居民分布在240个村寨。伊万?博日奇等:《南斯拉夫史》上册,第327页。黑山与塞尔维亚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几乎是建立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国家共同体,不管内外政局为何变化,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后来。
  达尼洛一世的继位人是尼古拉?佩特罗维奇(在位时间为1841~1921年)。这位大公把黑山变成了一座兵营,实行全民皆兵。适龄男丁每年需到营地进行4个月的军训,其余时间亦荷枪待命。这很符合山民的习惯,成天携带武器生活在山林之间。
  19世纪中期,黑山公国曾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基督徒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给予道义上和军事上的支持。19世纪后半期黑山发动的几次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巩固了(黑山)公国同塞尔维亚和俄国的联系,也提升了尼古拉?佩特罗维奇大公的威望”韦列扎尔?恩切夫: 《南斯拉夫——最后一个巴尔干帝国》 (Велизар Енчев;Югославия——последната балканска империя),索非亚:复兴出版社,2005,第69页。。
  黑山这个小小的山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并在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波黑和马其顿居民被*化
  奥斯曼帝国的入侵给巴尔干半岛的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不仅摧毁了巴尔干中世纪国家及其文化传统,而且引起巴尔干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15~18世纪,是奥斯曼帝国向外侵略扩张的极盛时期。它在征服大片欧洲土地的同时,大力推行移民政策和*化运动,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巴尔干西部的阿尔巴尼亚、科索沃、西马其顿和波斯尼亚等地。所以,巴尔干地区穆斯林的起源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和统治是分不开的。巴尔干学者普遍认为,巴尔干半岛上的穆斯林是奥斯曼帝国向新征服地区移民和同化当地居民的产物,他们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1)来自土耳其本土的突厥人移民;(2)从欧洲被征服地区迁来的不同民族的战俘和自由奴;(3)当地被*化的居民。安?热列兹科娃:“波斯尼亚、科索沃和马其顿穆斯林族的形成”,载《保加利亚人种文化状况问题》,(Аспекти на етнокултурната ситуация в България семинар),索非亚:“富米”书局,1992,第9页。
  这样,在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下,在巴尔干地区逐渐形成了两种略有区别的穆斯林:被*化了的穆斯林和来自土耳其本土的穆斯林。那些保留了原有的语言和民族意识而皈依*教的当地居民,称为被*化了的穆斯林,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保加利亚的“波玛齐人”、“马其顿穆斯林”、“波黑穆斯林”等;而那些从土耳其本土迁移来的人及其后裔,他们仍讲土耳其语和信奉*教,则被称为土耳其穆斯林。由于各地的政治情况和条件不同,移民和*化的速度和规模也不同。穆斯林在阿尔巴尼亚和波黑最多,而土耳其族在保加利亚和希腊分布较广。据有的学者统计,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衰败时,巴尔干西部地区的穆斯林同基督徒相比已明显处于多数或绝对多数。例如,“在阿尔巴尼亚,穆斯林几乎占全体居民的70%,科索沃约占72%,马其顿约占40%,波斯尼亚占50%。”安?热列兹科娃:《15~18世纪奥斯曼统治下巴尔干西部地区*教的传播》(Антонина Железкова;Разпространение на исляма в западнобалканските земи под османската власт XV…XVIII век),索非亚:保加利亚科学院出版社,1990;第141页。在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化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推进。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联合的历史(12)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波黑的原居民是南部斯拉夫人。在拜占庭帝国和塞尔维亚的长期影响下,一部分居民信奉了东正教,使用基里尔字母,逐渐形成了塞尔维亚族;另一部分居民受到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影响,接受了罗马天主教,使用拉丁文字母,后来形成了克罗地亚族;而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波黑后,这里的不少居民皈依了*教,仍操斯拉夫语,从而出现了穆斯林。5个多世纪以来,三种信仰的居民共处,互相通婚和杂居。他们既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也未被外来势力所分割。
  1386~146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波黑,从而加速了当地居民的*化过程。具体谈到波黑穆斯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14~15世纪鲍戈米尔教运动失败后,波黑的鲍戈米尔教徒不愿接受东正教和天主教,纷纷皈依了*教;另一种意见认为,波黑穆斯林主要是戍边区的居民,波黑位于奥斯曼帝国西部边陲,同帝国的夙敌奥地利帝国的统治区交界,奥斯曼帝国从安全考虑,在这一地区构筑军事防御设施,居住着享有一定特权而又军事化的斯拉夫人,穆斯林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后一种观点。他们指出,还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早期,一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