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二十余日,这天终于来到了和三苗氏部落接壤的地方。
姒禹带着几名部下,找了一处平坦开阔之地,命令炊事班埋锅造饭,其余士兵一部分留下来平整地基,一部分分成几组,分别在距离营地四面五里至十里之间巡逻警戒,以防敌人偷袭。剩下的大部分士兵都上山砍伐树木和寻找石头,将树木和石头搬运回来建造军营。
那时候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树木和石头,建造营房的材料极为方便,不到两天的时间,一处木石结构的军营就建造完毕。
安营扎寨后,姒禹并不急于出兵,而是每日操练军队,让士兵练习爬山和在树丛中串行,以适应当地的作战环境。
治水英雄大禹亲自领兵而来,使三苗族民大惊,他们慌慌张张地向首领报告,商议对策。
大酋长南山虬冷笑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三苗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只是我听说,那大禹神通广大,道法无边,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我们如何能对付得了哇?”他的弟弟南山虺显然对姒禹有些恐惧。
“这个嘛,我早就有了准备,我已经派人去请国师云髠道长,他有许多精通道法的师兄弟,到时候让云髠道长请他们出山,还怕斗不过他一个大禹。”
于是,南山虬也下令,调集附近村屯身体强壮的村民五百余人,在距离夏禹大营西南约十里以外的一处山坡上建造大营。
就这样,双方剑拔弩张,各自备战,等待着即将来临的一场厮杀。
十天后,一个晴朗的天气,双方在两军阵前展开了第一场大战。姒禹采用正面公开迎敌,两侧暗中设伏的战术,南山虬的军队不及提防,被姒禹的三支队伍夹击,大败,死伤一百余人。
南山虬大怒,立刻催促云髠道长率五百名勇士前来助战。
接下来,双方多次大战,互有胜负,各有伤亡。
战争一直持续了二年多。
直到第三年秋天,一部分苗民不堪忍受战争带来的灾难,主张投降。而以大酋长南山虬为首的主战派坚决反对投降。三苗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姒禹乘机用“反间计”促使南山虬杀了国师云髠道长。云髠道长的部下叛乱,联合姒禹的军队一举剿灭了南山虬的残余部队,大酋长南山虬自杀身亡。
姒禹南征三苗打的十分艰苦,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获胜。姒禹对战败的有苗一族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主战派的部分不论男女老少全都用锁链索回为奴,共计有千余人。其余的族民一律迁往三危(今甘肃九泉敦煌市东南)居住。
虞舜三十七年(庚午,前2091)岁尾,姒禹率领南征军押解着一千多名俘虏凯旋而归。文武大臣和城中百姓都出城迎接,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南征的大将军归来。
正是:
治水英雄胆气豪,
统领雄兵征蛮苗;
苦战三年终获胜,
高唱凯歌又还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受胁迫虞舜捐躯
舜帝三十九年(壬申,前2089),虞舜已经八十四岁,身体仍很健康。
姒禹看着健在的虞舜,便又想起了死去的老父亲,心里就有些发堵。
他此时依然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尧帝和虞舜的迫害,全族流亡于羽山,使得父亲悲愤而死的旧账,心想:我的父亲年富力强时就被你们迫害致死,而你这个加害我父亲的元凶却逍遥自在地活着,这上天岂不是太不公正了!
哼!我姒禹可是恩怨分明的人!虞舜啊虞舜,你与我有杀父之仇,我不能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你!姒禹想找机会报复他一下,以解自己心头之恨,也给死去的父亲一点安慰。
然而自己毕竟是臣民眼睛里德高望重的人,此事一定要做的不留痕迹才行,不能给世人留下迫害贤君谋取王位的恶名。既要让虞舜受到应有的惩罚,又要做得冠冕堂皇,让别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姒禹冥思苦想了多日,终于想出了一个理想的主意。对,这绝对是一个最完美的计谋,就这么干了。于是,次日早朝,他突然在朝廷上向大臣们宣布:“天子为了体察民情,决定近日动身前往江南巡狩。”
群臣一听,顿时小声议论起来。
“啊,天子到江南去出巡,我是不是听错了。”
“没错,的确是天子出巡。”
“他都八十几岁的人了,能行吗?”
“你这就是多管闲事了,天子出巡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还用得着你我操心吗?”
“也是,我们只要管好自己,做好分内的工作就行了。”
…… ……
然而,在宫里深居简出的虞舜此时还蒙在鼓里,当他得知姒禹让他前往江南巡狩的消息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明白了,大禹这是要对他下手了。让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去江南巡狩,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大禹啊大禹,你还不如一刀杀了我痛快!
大家想想看,四千年以前的中国,那可是地广人稀,人类居住的地方大都是以部落族团为集聚地,部落之间相互很少来往,许多地方族群的生活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当时的工农业生产都很落后,出行的道路坎坷,交通不便,有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走远道不仅有颠沛流离之苦,而且有山高水险之难。
那时候远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如果走陆路,必须要有一拨人在前边开路,后面的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那时的出巡绝非像乾隆皇帝下江南那般潇洒,更不像我们今天坐火车乘飞机到遥远的地方去旅游那样轻松愉快。那时的巡游极为辛苦,不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就连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的远行。姒禹让虞舜往江南巡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流放。虞舜虽然年老,但并不糊涂,他对姒禹此举是心知肚明。然而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姒禹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天子(当时虞舜名义上还是天子)南巡的公告,按照历代祖宗的规矩,天子在朝廷上向群臣宣布的事情是不能更改的,如果擅自更改,就是对天神的不敬,对祖宗的不恭。虞舜此刻已经是箭在弦上,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上路。
虞舜知道此番远行恐怕是再无归期了,忍不住拉着爱妃女英的手老泪纵横。
他哽噎着对女英说:“夫人,此番南巡,千里迢迢,路途艰险,你我分手后,今生今世恐怕再难相见了。”
女英也哭道:“既然如此,你何不向大禹求情,改派年轻人往江南巡狩呢?”
“你呀,尽说傻话,那大禹在朝廷上公开宣布是天子南巡,怎么可以派别人去呢?他摆明了就是要折腾我,这你还没看出来吗?天子就是天下的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天子宣布南巡,那就得履行诺言,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虞舜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说。
女英道:“你是天子,是天下的主人,为什么还要受他的支配?”
虞舜苦笑了一下:“我的傻女人,我现在只不过是个挂名的天子,你看现在朝中那些大臣,哪个还听我的话。如今这天下早就是大禹的了,他能容忍咱们苟延残喘到今日,已经是不错的了。”
女英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和你一起去。”
“不行,不行,此去路途凶险,你绝对不能去!” 虞舜摆手阻止她。
女英不听,一定要坚持陪他南巡。
虞舜叹了口气:“也好,那就一起同行吧,让我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并肩携手,永不分离。”
姒禹对虞舜南巡十分重视,特意为他准备了好马良车,还挑选了一百名年轻力壮的军士为护驾卫队,另外还派遣二百壮士为开路先锋,专门负责探路,封山开道,遇水搭桥,为后面舜帝一行人开辟一条畅通的路。
又过了数日,姒禹选择了良辰吉日,并且在宫中设宴为虞舜饯行,同时为舜帝南巡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紧接着,姒禹宣布天子南巡正式出发,一时万众欢呼,钟鼓齐鸣,满朝文武大臣都徒步护送虞舜一行到城外才止步。
于是,虞舜和他的妃子女英在卫队的保护下乘车离开帝都,缓缓的一路南行。
路途上舟车劳顿,果然是十分的辛苦。虞舜身边好在有爱妃女英陪伴,一路上与他闲聊解闷,总还有一些快乐。
不知不觉行走了十余日,这日来到了长江北岸。
先行的队伍已经备好了渡江的大船,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虞舜和女英手挽着手站在江堤上观看江面的风景。
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滚滚东流,虞舜忽然想起了四十年前的往事。那时候,天下洪水为患,他奉命巡视治水工程,就是在这里看见崇伯鲧光着臂膀,赤着双脚,带领着治水大军艰难地同洪水搏斗着。当时他很佩服崇伯鲧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可是,也就是在那一次回到帝都,他为了讨好岳父尧帝,争夺帝位继承权,违心地编排了崇伯鲧许多坏话,促使尧帝下决心除掉“四凶”。后来,他在处理完崇伯鲧以后,恰巧也是在这里遇到了鲧的儿子禹。当时他因为觉得心中有愧,才把禹推荐给了尧帝,让他代替父亲继续领导治水。有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算是咎由自取吧!人生短暂,几十年时间转瞬而去,恰是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返了。回首往事,万事成空,功名利禄无非是过眼云烟,一场虚幻的美梦……想到此不觉望江长叹,泪洒江堤。
虞舜一行弃车上船之后,舜的心里一直郁闷。
那天夜里,他忽然梦见了崇伯鲧。崇伯鲧瞪着铜铃般的一双眼睛,扯住他的衣襟怒斥道:“你这阴险奸诈之徒,我为天下人谋福利,立下了无数的功绩,你却颠倒黑白把我打成罪人,走,走走,我和你到天帝那里评理去!”……
舜帝惊恐地从梦中醒来,立刻感到四肢无力,浑身颤抖。
“贤君,你怎么啦?”女英朦胧中醒来,见虞舜浑身颤抖,大惊,赶忙坐起来问,同时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哎呀,咋这么烫?你在发烧,肯定是病了。”
女英赶忙叫起随行的宫女和侍卫。
但是,船上没有医生,因为姒禹根本就没给他们安排随行医生,他们自己也忽视了这一点。如今又是在船上,大家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用湿巾为舜帝冷敷降温,以控制体温的上升。女英催促船家乘夜急行,争取天明时在江边靠岸,期待着上岸找郎中瞧病。
南巡的队伍渡过长江,到达南岸后,虞舜一行包了家客店,住下来治病。
经过几天的休息和治疗,虞舜的病大见好转。于是,便又继续赶路。
谁知行至苍梧(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虞舜的病突然反弹,高烧不退,多方救治无效,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虞舜的妃子女英悲痛欲绝,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虞舜葬在了苍梧之野。
虞舜死后,女英独自跑到竹林中痛哭,泪水滴在竹叶上,竹叶上便出现了斑斑纹络。后来那里的竹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品种,人们称之为“斑竹”。
唐朝诗人胡曾是位咏史的专家,写有一百五十多首咏史诗。其中有一首诗中写道:“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泪竹成纹”,歌颂和赞美了虞舜和女英的纯真感情。
灵妃是女英的尊称,她是陪伴虞舜最久的一位爱妃,她痛哭之后,不愿再苟活于世,遂投河而死。
正是:
一世英名枉圣贤,
耄耋南巡历艰难;
千秋功业成虚梦,
空留荒冢在人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改朝代夏禹称王
虞舜病死在江南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帝都。
姒禹的亲信和那些见风使舵极力巴结讨好他的大臣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都纷纷劝姒禹自立为帝。
面对群臣的劝荐,姒禹却不为所动。他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想的是要流芳百世,不想遗臭万年。为了树立自己贤明圣德的形象,他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而是出人意料地把虞舜的孙子美叔扶上了帝位。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这天下明明是他自己说了算,干吗还要弄个傀儡天子呢?当然,姒禹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这样做既掩饰了他迫害君王致死的真像,又显示了他忠君贤孝的美名,可谓用心良苦。
姚美叔是一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空长了一副好皮囊,思想颓废,灵魂空虚,根本不堪为帝。他虽然坐上了帝位,但姒禹并没有给他实权,和他祖父一样,他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天子。好在他这个人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在他心目中,人生的价值就是享乐,天下兴亡无关紧要,每天只要能尽情地寻欢作乐,身边时刻有美女相伴这就足够了。
其实姒禹早就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个不成器的花花公子,之所以把他扶上台,不过是让他帮自己完成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根本不需要他有什么作为。因此,姒禹便极力满足美叔的奢华和欲望,让他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女之中。
美叔的宫中有妃子和宫女百余人,都是姒禹从各地为他挑选来的美女。他贪色纵欲,日夜淫乐,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然而,他却对姒禹感恩不尽,认为是姒禹满足了他生理上的种种欲望,姒禹才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人。在他看来,人生的最大的价值就是自身的享乐,除此之外,别的都不重要,至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那都是身外之事,无关紧要。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有权没权,更不愿操心费神地去管理什么朝政。他认为管理国家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既然姒禹愿意代他分忧解愁,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美叔元年(癸酉,前2088),北方的共工氏反叛,与虞舜政权断绝关系,拒绝纳贡。姒禹大怒,再次亲自领兵北伐,征战了数月,终于降服了共工氏。
美叔十六年(戊子,前2073),由于姚美叔终日荒淫无度,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把姒禹请到宫中,与他商议后事。
姒禹走进姚美叔的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