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一生的25个秘诀:优秀儿童的白金品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就孩子一生的25个秘诀:优秀儿童的白金品质-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沙包、小玻璃块、跳房子、踢盒子、挤暖和、攻城,一个简单的游戏可以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什么是担心,自由自在,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跟今天无法相比,但是在精神上,我们真是快乐的一代。
  那时候,学校里的作业不是很多,老师也不像今天那么紧迫地督促学生。孩子们三下两下完成作业,就奔出门去,满院子是邻居和小伙伴。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敏感和娇嫩,比起50年代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
  有人说,是时代不同了,首先家庭人口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多子多孙,现在一家一户只有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成为了家庭唯一的传承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价值观重新进行判断,由于盲目追求物质繁荣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社会变得敏感和不平衡,大环境也变得浮躁不安,这些社会因素使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更加脆弱,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人类从来没有这么谨小慎微过。同时,家庭分离的痛苦,人际关系的变化,嫉妒心,攀比,独生子女综合征,这个世界似乎无法正常运营了。
  所以,父母们变得比孩子还紧张和忙碌。而孩子们呢?莫名其妙地被夹杂在社会的压力中。今天的孩子活在电视与游戏中,沉溺于堆积如山的玩具中,而他们的精神却显得比我们的童年更空虚和无聊。
  的确,今天的家长要面临很多新的压力和挑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免得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淘汰,要背负各种债务,经济的、人情的、世俗的。但是,在大人们紧追猛赶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孩子们的需求,无论什么时候,孩子所需要的都是关爱和呵护。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聪明的,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智商和情商同时成长,才能为孩子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做好铺垫。
  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走向社会的这个过程,就像一只慢慢蜕变的蝴蝶破茧而出一样,是要经历很多时间的磨炼和蛰伏的。
  那么,我们的孩子应该具备哪些本领才能应对现在的社会环境呢?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才能接受将来的挑战呢?
  

告诉孩子正确的生活观念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下属,她是80后,人很聪明也很有工作积极性,但是她为人却很高傲冷漠,跟同事或者陌生人说话都是用命令的口气,生活中也很少对人微笑,甚至对我说话也是命令的口气,而且喜欢替我这个领导做主,喜欢发号施令。
  一开始,我对她不太了解,以为她是对工作不满意,慢慢地我发现,她即便是对自己的丈夫也是横眉冷对,我才知道,这就是她的性格。
  由于她的性格所致,几次大活动下来她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我的朋友甚至是上级领导,很多人都认真劝我把她开掉。我知道她是无意这样做的,因为她的本质不错,所以我希望给她机会来更正自己的性格缺陷。
  我跟她谈了很多次,其他一些同事也跟她谈话。她告诉我,小时候,她的妈妈教育她要自信,要高傲,要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自己永远是比别人强的。所以她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
  我告诉她,你妈妈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她让你自信是对的,但自信不等于自负,或者自以为是,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永远都是对的。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首先是谦虚,即使你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你也要谦和,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美德。
  其次,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
  傲骨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刚正不阿,不媚权贵,不求虚荣。傲气则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人跟人是平等的,就算你再有本事,也不能对别人发号施令或者颐指气使,越是大家越是谦虚。如果你盲目骄傲,只能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很僵。
  我告诉她,一个女人,应该要温和、优雅,而这两者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要学会对他人微笑,包括对家人微笑,对同事微笑,甚至对自己微笑,这是一种教养,如果每个同事之间都能相互友善和尊重,那么工作的效率就会好很多。
  于是我给她布置作业,每天回家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不笑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再看看自己微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接电话、办事情的时候,谦虚低调,客气礼貌,看看会是什么效果。她照做了,慢慢地去改正自己的毛病。现在她的工作效率和气场也好多了。
  我的同事对我说,她这是在情商方面有问题。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其次是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为人处世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孩子学会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也非常重要,孩子不能自以为是,不能盲目自信和盲目骄傲。要给孩子一个平和的正常的心态,那就是每个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地位还是机会上都应该是等同的,所以,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接纳,首先要学会谦虚待人,平等相处,真诚相对,具有合作精神和宽容的态度,才能在社会中具备竞争基础,千万不能盲目地培养孩子的自傲和自以为是的心态。
  人之初:幼儿园里的秘密。包括科学家在内,没有人能知道一个初生的婴儿在想什么。当他刚刚降临人世,他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和他的父母。没有人能证明婴儿到底有没有思考能力。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人之初是有感觉的,婴儿会哭、会笑、会撒娇。人之初的心理是怎么样的?我们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然,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剥夺孩子的玩耍和珍贵的童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幼儿园给孩子带来什么?(1)
目前,国内幼儿园事业发展得非常快,普通的、高级的或者私立的幼儿园遍布各个城市。这说明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的繁荣,也说明社会对幼教的重视。
  每个幼儿园的设置和教育观念都不同,有传统托儿所的延续,以托管孩子为主,保育为辅;也有现代的以开发和训练孩子各种技能为主的幼儿园,比如设置了钢琴课、舞蹈课、英语课等,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概念包括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等。同时,很多幼儿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班。
  我的孩子们也短期在国内幼儿园待过,更多的时间是在德国幼儿园成长的,所以两地幼儿园的情况我都比较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对德国的幼儿园体系更加认同,同时我认为我的孩子们在那里得到的益处和帮助更多些,所以我想先来系统地介绍一下德国幼儿园的情况。
  幼儿园这个词汇是怎么来的?是谁创立了幼儿园呢?
  一百七十多年前,一个叫Friedrich Wilhem Frobel(1782~1852)的德国人在1840年的时候,创设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ten),也叫“儿童的花园”,因此被后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幼儿园都沿用了德文的称呼。
  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弗雷德利希从小就没有了母亲,但是在深谙宗教教义的父亲和舅父的教育和熏陶下,他立志今后要实现拯救世人、关爱孩童的愿望,同时要对儿童的教育做出努力。后来,弗雷德利希成为教育家和理论家约翰·亨利赫·裴斯塔洛齐(John Heimrich Pestalozzi,1746~1827)的学生,裴斯塔洛齐是瑞士著名的*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穷苦儿童,希望通过教育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为此,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
  弗雷德利希创办幼儿园的目的有两个:1。 给予幼儿一个团体教育的场所与环境;2。 帮助母亲们明白自己对幼儿教育要负起的责任,并且为母亲、妇女提供一个实习幼儿教育方法的场所。
  他把幼儿园每天的活动分为三种:表演、唱歌、手工。即目前的中学教育体制内,艺术与人文领域所包含的三个部分:表演艺术、音乐艺术、视觉艺术。从此,世界上具有了一个专门的儿童游乐和玩耍的合理单位和居所。而幼儿园的创立,使得幼儿从三岁起,就能够在专门的辅导老师的培训和照料下,进行有秩序地玩耍,并进行简单的教育和学习。这种幼儿的教育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很多年的教育实践,目前德国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延伸为,一是让孩子白天待在幼儿园中,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或者为就业妇女解决照管孩子的困难;二是向幼儿提供教育帮助,使他们接受早期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充分发展,陶冶其情感,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兴趣、相互信任、责任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活动能力等。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很突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在幼儿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
  我女儿是在天主教的幼儿园度过的,儿子去的是基督教幼儿园,因为离家近。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教育内容也跟宗教关系不大。两个幼儿园的设置区别也不大。入园的时候,家长都会收到一封信,告诉你在这三年当中,孩子们将会在幼儿园里如何度过。在孩子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会收到老师总结好的一个大本子,上面贴着孩子第一次画的画,一些有趣的折纸或者拼图,一张或者几张团体的或者个人的照片,每次活动的介绍等。非常丰富、细致,可见老师们付出的辛苦劳动。

幼儿园给孩子带来什么?(2)
孩子入园那一天,他的照片会被贴在教室的门上,写上名字,还有班级的小Logo,太阳花或者小牛,以便孩子辨认。
  为使儿童能够进行自由活动,无论在哪个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镇里,德国的幼儿园几乎都会为孩子们设立一个活动室,布置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玩具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和其他玩具角,儿童在兴趣角的活动可以独自进行,如独自用积木搭建一条高速公路,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如用拼板拼出一个复杂的图形。另外,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除了简单的几件乐器外,大部分都没有钢琴等复杂乐器,教师教孩子们唱歌的时候,喜欢用手打拍子,或者敲击桌椅,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全神贯注学歌词,而不被动听的乐曲分散了注意力。在小学里,教室中也会开辟一个安静的角落,供孩子们独自静坐或者思考。
  由于是混龄制,所以早上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们只要在九点半以前到齐就行,有的孩子来了开始吃东西、喝水,有的孩子要抱着娃娃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开始搭积木。十点半的时候,老师会敲一下铃铛,孩子们开始围坐在一起,说话、讲故事,分成几个小组,做纸工,画图画,或者由老师读书。准学生可以自由活动。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教学大纲,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由教师讲故事、教唱歌、劳作、会话和带领幼儿接触自然界等。尽管如此,一般幼儿园都通过适用于所有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并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弥补幼儿在家庭不利环境下造成的学习缺陷,以促进所有幼儿得到健康发展。
  但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并不主张家长在孩子的幼儿园时代,就让孩子开始学习写字或者算算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对学校的新鲜感,并且造成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幼儿园不能给孩子布置作业和读写任务。他们强调对孩子进行基础的两个方面的教育:
  1。 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2。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如果一些幼儿的家长希望孩子学奏某种乐器,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把孩子带到专门训练场所去接受有关训练。对于新入园的孩子,幼儿园允许其家长陪同学习,只要家长愿意,可以一起参加幼儿园各种活动。
  对于一个德国小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多个小时,德国为此颁布了《 幼儿园法 》,以保证孩子的充分受教育和受保育的权益。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揉在玩耍中,尽量不去占用孩子们过多的玩耍的时间,来为上学做铺垫。
  我女儿在北京读小学的一年里,我也曾把儿子送到国内幼儿园一年。比较起来,我认为国内幼儿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国内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们,一天里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太少的时间来玩耍。孩子们在户外的活动实在太少,有的一周连一次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