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继续指挥军队。第78高地军在柯林·坎贝尔,第78高地军战士离对方约55米处停下来,连续扣动火枪扳机向对方射击……这是英国人最喜欢的近距离作战,这种残酷的作战方式常常令对手闻风丧胆。
  第78高地军突破马拉塔人的大炮防线后,发起了又一轮进攻,并最终从南翼攻克了波曼部队。马德拉斯印度兵乘胜追击,攻破了马拉塔军的防线。在战斗最前线,威尔斯利的马匹中弹。
  在北翼,第74高地军在密集的炮火中用死去的战友尸体筑成防御,坚守了很长时间,直至英国骑兵火速赶来增援并彻底扫清了通往阿萨叶的障碍。
  此时英国的整条战线突然掉转方向,把后面的追兵逼回到约安河边。威尔斯利在战斗中失去了第二匹坐骑。他的勇猛鼓舞着他的士兵。面对英军新一轮的袭击,马拉塔军渐生厌战情绪,于是横渡河流,把大量军事装备抛之脑后。
  威尔斯利的胜利钳制了马拉塔人在印度中部的势力,不过损失也相当惨重:伤亡达1500人之多,伤亡率超过了27%。而马拉塔方面也至少损失了1200人,并在战场上丢弃了98门加农炮。但事实上,印度人的顽强抵抗并未就此停歇,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才艰难地完成了对这片大陆的最后征服。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纳尔逊秘诀〃: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1)
Nelson's Trick: Trafalgar
  特拉法尔加海战堪称风帆战舰时代最引人注目的一场海上较量,它不仅向传###术提出了挑战,还使英国人巩固了海上霸主地位。此役后,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视和发展海上机动战术。
  海上争霸 国家的海上力量至关重要,它是海上贸易航线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的安全保证。自16世纪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海上实力对欧洲诸国而言,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海上争战持续了200多年,它加快了新型军舰的诞生。
  18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海上实力逐渐式微,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海上霸权的主要角逐者。如果拿破仑想要征服欧洲和全世界,他就必须先赢得海上控制权。在此背景下,特拉法尔加海战便显得尤为关键。
  英军封锁加的斯港 英国无力撼动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控制权,然而皇家海军却在海上拥有强大实力。18世纪90年代,英国夺取了法国在西印度群岛的多个殖民地,海军实力大为增强。然而,英军于1794年在科西嘉岛的一次更具挑衅的袭击却以失败告终,英国不得不从地中海撤军。
  1798年,在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下,一支英国舰队重返地中海,在尼罗河战役中打败了法国。这次胜利重新确立了英国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并对法国港口土伦构成了近距离威胁。
  1804年,拿破仑计划进攻英国,与盟国西班牙组建了由皮埃尔·维尔纳夫指挥的联合舰队。法国原计划通过土伦进入大西洋和西印度洋,却由于在途中受到英国船只驱逐而被迫折返,并在加的斯港暂避,并在不久后遭遇英军封锁。
  形势急转直下,1805年夏天,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并把军队从法国北部海岸转移到欧洲中部,在乌尔姆成功击败奥地利军队。1805年8月,滞留在加的斯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驶往意大利,但在加的斯附近的特拉法尔加角遭到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拦截。
  纳尔逊的〃小聪明〃 1805年10月初,拿破仑命令联合舰队开拔到地中海那不勒斯。为了避开两军正面交锋,1805年10月9日,皮埃尔·维尔纳夫在贝申达利起航,带着33艘船(18艘法国船,15艘西班牙船)悄悄驶出加的斯港。但由于风向问题,直到10月20日中午,联合舰队才全部驶入大海。而在这之前,英国的侦察舰已经发现了联合舰队的动向,纳尔逊指挥着27艘船,已经急不可耐地要采取拦截行动。
  10月21日拂晓,英、法舰队之间的距离已接近至10英里…12英里(1英里合公里),6时10分,纳尔逊命令舰队〃成两路纵队前进〃。10分钟后,他下令舰队处于〃备战〃状态。而底气不足的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为了便于舰队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能撤入加的斯港,下令舰队进行180度大转向,这一命令不仅严重影响了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混乱。
  纳尔逊抓住了这个战机,下令进攻,英国军舰分别由纳尔逊乘坐的〃胜利号〃、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权号〃担任两个纵队的先导舰。纳尔逊让信号兵升起旗帜,以便向其他船只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英格兰期望全体将士都尽忠职守。〃接着,水手从桅顶上用旗语下达最后一个口信:〃与敌军作更近距离交战!〃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联合舰队直插过去。上午11时45分,联合舰队的〃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

〃纳尔逊秘诀〃: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2)
在围追堵截联合舰队前,纳尔逊制订了大胆而周密的战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其中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直接###联合舰队中央,切断这支舰队的前后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应,以此打乱敌人队形;另外一支由科林伍德率领,从敌人后面包抄,造成前后夹击之势。而预备队稍后出击,打乱敌军的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纳尔逊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的极大自主权,要求他们不必拘泥于以往的作战形式,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这个新奇、简单的战术后来被他的将士称为〃纳尔逊秘诀〃。
  军人本色 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15分钟后,〃王权号〃率领的舰队突破了联合舰队的后卫,战况更趋激烈。此时,纳尔逊率领的舰队也冲入联合舰队,并开始向联合舰队的前卫进攻,接着,又突然转向对联合舰队的中部发起进攻,而脱离英军攻击的联合舰队的前卫却不顾后卫舰队的回援信号,急于逃命。不久,〃胜利号〃和联合舰队的〃敬畏号〃(联合舰队中最小但是作战最勇敢的军舰)纠缠在一起。两舰进行了传统而残酷的接舷战,双方船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在英军炮火的压制下,联合舰队伤亡惨重。
  两舰纠缠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仍然难解难分。〃敬畏号〃船长卢卡斯为了登上纳尔逊的旗舰,命令水兵和配备火枪、手榴弹、短剑的海军共同作战。为了鼓舞士气,纳尔逊拒绝隐蔽,站在最显眼处指挥战斗。突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的一颗枪弹打中了他,子弹从左肩的肩章上穿过,透入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当场就扑倒在甲板上,被英国水兵抬到船舱。
  卢卡斯以为胜利在望,准备派水兵登上〃胜利号〃。就在此时,〃敬畏号〃受到〃鲁莽号〃撞击,一侧船身损毁。与此同时,〃胜利号〃继续向〃敬畏号〃开炮,〃敬畏号〃被两面夹击,无法施展。
  〃胜利号〃突出重围后,派一组人成功地登上〃敬畏号〃。〃敬畏号〃誓死拒绝投降。
  此后,联合舰队虽然竭力抵抗,但仍无法挽回败局。伤痕累累的联合舰队渐渐失去战斗力。
  下午2时5分,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降下帅旗,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俘。3时左右,科林伍德率领的纵队也取得了胜利。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随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方死亡449人,伤1214人,军舰无一损失;联合舰队则死亡4395人(法国3373人,西班牙1022人), 受伤2538人( 法国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约7000人,战舰被俘17艘、被击沉1艘,另外有10艘放弃战斗,逃往加的斯,法国海军精锐尽丧。
  海域的〃日不落〃 这是一场真正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纳尔逊的策略最终证实了他的英明,英国人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法、西联合舰队开始瓦解。纳尔逊在此役中所运用的军事策略备受推崇,一直为兵家效仿。这位在战斗中献身的将军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最终证实了他的英明,英国人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法、西联合舰队开始瓦解。纳尔逊在此役中所运用的军事策略备受推崇,一直为兵家效仿。这位在战斗中献身的将军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这场海战并没有结束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海上决斗……拿破仑一如既往地决意堵塞英国到欧洲的出口,但这场战役确实重新规划了彼此的势力范围:拿破仑仍然是这片陆地的主人,在两个月后的奥斯特里茨之战中继续获胜,而英国则牢牢控制了海洋,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争锋。利用其海上势力,英国人在19世纪建立了全球霸权,成为有史以来欧洲最大的强国。
  19世纪初期,拿破仑几乎控制着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进程。战争在技术上得到显著提高,火炮得到广泛应用;法国军队里,除了固有的步兵编制之外,骑兵和炮兵也加入进来……这使得军队的战斗力量大大提高。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波拿巴的豪情:奥斯特里茨会战(1805)
Napoleon's Ambition: Austerlitz
  拿破仑在战争史上所创造的奇迹为人类战争史增添了不少精彩篇章。继马伦哥战役、乌耳姆战役等著名战役之后,奥斯特里茨之战成为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此役结束后,他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强权之路 同尤利乌斯·恺撒一样,拿破仑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军事首领。他的士兵相信,只要在他的指挥之下,他们就不会失败……拿破仑是〃守护神〃,而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这种军事威望是于1796年…1797年间的意大利北部战役中被确立起来的,当时他率领的驻意大利的法国军队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他将勇猛的战事进攻与灵活的战略方针结合起来,把人多势众的敌军逐个击破。在一系列争战之后,英国成了拿破仑在欧洲的唯一对手。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证实了英国的海上实力,拿破仑登陆英国本土的计划被迫搁浅,转而把本来打算用于入侵英格兰的军队合并起来,希望用这支约20万人的大军来占领欧洲其他地区,取得〃合理〃的霸权。
  诱敌深入  自1802年始,拿破仑相继征服意大利和德国,并进一步开始主动反抗其在中欧的敌人。1805年,英国首相庇特集结第三联军来抗击拿破仑,但拿破仑的多场大胜令对手的阵脚大乱。10月,他在乌耳姆包围3万名奥地利士兵,最终奥军被迫投降。溃败的奥军与库图佐夫所率领的俄军会合,形成了一支力量可观的联军,这使拿破仑忧心忡忡。拿破仑命令缪拉率骑兵攻占维也纳,堵死俄军退路,另派其他法军从两翼包抄俄军,形成三面环攻之势。11月底,维也纳被法军攻占。随后,拿破仑继续从维也纳向北进发,在布隆附近集结了万士兵,追击溃逃的俄军。经过几次血战,俄军以万人的惨重代价,冲出重围,到达阿罗木次,与沙皇和奥地利皇帝会师。
  为了速战速决,位于奥斯特里茨村附近的拿破仑故意让他的军队显得不堪一击以诱敌。离维也纳120公里处的奥斯特里茨村西面,有一块很好的地形,中间是普拉岑高地,南面是沼泽地,只有一条山路通向外边,如果占领了高地,就可以控制周围大片地区。这是一个理想的战场,拿破仑决定……诱敌深入,全歼联军!
  军事霸主的豪情 不出所料,12月2日早晨,俄、奥袭击法军右翼部队。拿破仑先让部队放弃普拉岑高地后撤,将联军的兵力吸引到高地南部后,又让马萨克·苏尔特率领部队坚决抵抗联军的进攻,使俄军不得不将预备部队全部拉出,以便攻击处于两翼的法军。这样,联军的力量被分散了,对普拉岑高地的占领就出现了漏洞。拿破仑迅速抓住战机,利用精锐部队立刻攻占普拉岑高地,切断了联军各部的联系。联军向高地进行反扑,试图重新攻占高地,双方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联军代价惨重,却始终未能成功。此时,集中在高地南部的联军全部处于法军的炮口之下,在这关键时刻,拿破仑果断下令:总攻开始。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联军阵营大乱,纷纷沿着唯一的通道…… 布隆…奥尔米茨纷纷逃散。
  随后,事先埋伏好的两支法国军队又突袭了溃逃的联军。俄国人奋勇迎战,但拿破仑的士兵在惨烈的战斗中证明了自身的英勇善战。
  俄军最终战败…… 到夜幕降临时,联军已然溃不成军,伤亡人数达万,而法军却只损失了9000人。〃我战胜了由两个帝国指挥的奥俄联军,〃拿破仑在写给他的妻子约瑟芬的信中,这样写道,〃俄军不仅是被打败,而且是被彻底打垮了!〃
  ###者的软肋 奥斯特里茨之战是拿破仑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胜利之一,它充分显示出他作为一名统帅在调兵遣将方面的卓越才能……指挥军队分散强大的对手并将其各个击破。奥地利被迫无条件投降后,沙皇军队也背负着耻辱撤回本土,法国随后成为中欧的主宰,并自此号称为法兰西帝国。就拿破仑个人而言,他已攀升至命运的巅峰。奥斯特里茨之战也成为他日后军事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因为从这时起他便开始弄巧成拙。这场胜利使他的自信空前膨胀起来,导致了他对德国和东欧的征服野心。1807年,他征服了普鲁士,进而希望控制俄国。不料,在1812年的莫斯科战争中遭遇惨败,他被迫带着军队从莫斯科撤退,这场败仗使得他从此以后变得不堪一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卢雄鸡的耻辱:滑铁卢之战(1815)
Shame of France: Waterloo
  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最密集的战斗……在只有公里的战线上,对峙的兵力达14万人。经过24小时的殊死搏斗,拿破仑惨败,他的百日帝国覆灭。
  拿破仑归来 1812年,拿破仑的帝国开始坍塌,从莫斯科的灾难性撤退时起,他的军队便开始面临土崩瓦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