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理解的歧义,翻译成英文的《红楼梦》人名,有时会变得相当怪异,比如奴才“兴儿”,本意是兴旺的意思,但是在英文译本中,被翻译成为“Joke”,也就是我们玩的扑克牌中的大毛,大鬼的意思。这样的翻译让人哭笑不得!
  二、翻译得比较好的人名
  外文翻译者只要正确地理解了中文原意,并且对人物性格有了全面、深刻和准确的理解,那么对《红楼梦》里的人名还是可以翻译得比较好的。
  1。 妙玉,是Adamantina,金刚石,钻石的意思,妙玉在书中的判词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曹雪芹用“金玉质”来定位妙玉的性格特征,什么是“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金玉质”最早出于《诗·小雅·白驹》这首诗,诗云:“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自古以来,凡是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来作比喻,金玉质,就是非常贵重的本质,用“金玉”来描写妙玉,就是说妙玉特别宝贵,特别贞洁。在17回中,贾家仆人就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让外国人发晕的《红楼梦》人名(3)
所以,霍克斯用Adamantina来做妙玉的英文名,就非常贴合“金玉质”这一点,和妙玉的出家脱俗,心灵冷峻颇为吻合。
  2。 晴雯的英译名,很有趣,叫做“Skybright(天晴)”。我们看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开篇的“霁月”,就是晴雯最根本的性格特征,什么是“霁月”呢?就是明净、豁达、开朗的美好境界。形容一个人的品格是“霁月”,这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比喻,它的分量特别重大,含义很深远。“霁月”背后有一个典故,原来是形容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周敦颐的人品。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评价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豫章集·濂溪诗序》),从此,“霁月”就被后人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人品,品行高尚,胸怀开阔,光明磊落。雨后刚刚晴朗的天气,叫“霁”,就是“晴”的含义,英国翻译家霍克斯,自己造了一个英文单词Skybright,就是天晴之意,牢牢地抓住了“霁”这个文眼!
  3。 最糟糕的《红楼梦》人物英文译名是林黛玉,可最好的英文译名却是黛玉的丫头紫鹃。紫鹃,Nightinggale,夜莺,有人会说,紫鹃的直译不应该是“cuckoo(杜鹃)”吗?是不是译者犯了把“鸳鸯”变成“鹅Faithful Goose”那样的错误呢?不是,因为,在英文中,杜鹃的引申义,是“出轨的女人”的意思。在西方文化里,人们认为每当奸夫到来的时候,杜鹃都会鸣叫,cuckold,就是我们理解的“戴绿帽子的男人”,这是非常不雅的称呼,所以,伟大的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在他的译本中,把紫鹃曲译成“Nightinggale”实在是一个传神之笔,令人赞叹!
  在书中,紫鹃的确是一个非常自尊自爱自重的女孩。比如,在57回中,紫鹃穿着弹墨绫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担心她受风着凉,便伸手向他身上摸了一摸,说:“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看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虽然,宝玉是关心,但是这一个摸的动作,在男女授受不亲的中世纪,却是对女性的一个很大的无礼和侵犯,要是一般的女丫头,很可能借此机会对宝二爷投怀入抱,曲意逢迎,可是,紫鹃却不同,她立刻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一顿奚落批评了宝玉的轻薄行为,并且,起身规避,清清白白,足见紫鹃的自重自爱,所以,翻译家霍克斯故意不用直译的cuckoo(杜鹃)。这恰恰是一个大成功,一件翻译中的功德事,否则,cuckoo(杜鹃)的引申义为“出轨的女人”,会给紫鹃这个艺术形象带来多大的玷污啊!
  4。 平儿,Patience,忍耐,这个译名可称画龙点睛之笔。
  平儿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侧面,曹雪芹描写她是“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拙蠢物”,这是说平儿聪明非凡,又天生丽质,极其漂亮,但这些并不是平儿的根本性格特征。书中,有一段宝玉评价平儿的文字,说“思及贾琏唯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似比黛玉尤甚。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潸然泪下。因见袭人等不在房内,尽力落了几点痛泪,复起身又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干,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见他的手帕子忘去,上面犹有泪渍,又拿至面盆中洗了晾上,又喜又悲,闷了一回。”
  平儿本是孤儿,身为奴隶,男主人淫乐无度,不知怜香惜玉,女主人蛇蝎心肠,淫威无度,所以,平儿是“薄命”,而她却能“周全妥帖”,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忍”,忍耐是平儿最根本的性格本质,翻译家翻译成Patience,真是读懂红楼,读透红楼了啊!让人赞叹不已!
  除了以上4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一些人物的译名也比较出色,比如,霍启,谐音“祸起”,英译本翻译成Calamity,灾祸,这就是很准确了。又如,奴才引泉,Trickles,涓涓细流的意思。焙茗,是Tealeaf,茶叶之意,等等,都比较准确和形象。
  三、特殊名称的翻译法
  红楼梦里有很多颇有民族语言色彩的名词,翻译成英文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不妨看看下面,也算是提高自己的汉译英水平。
  怡红公子(Green Boy,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江河王后)
  枕霞旧友(Cloud Maiden,云少女)
  菱洲(Amaryllis Islander,孤挺花岛民)
  蕉下客(Plantain Lover,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莲花居士)
  以上的中文名称,具有中文独特的无穷魅力,以“枕霞旧友”为例,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诗情画意,婀娜多姿。而“枕霞旧友”翻译成英文,成了Cloud Maiden 云少女,显然是平淡了很多,变了味道。这并不是翻译者的错,而的确是中英文两种语言文字巨大的差别,这也提醒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祖国文字,中文的魅力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

让老外崩溃的《红楼梦》忌讳文化
“忌讳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在《红楼梦》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众多外国翻译家们,对于《红楼梦》里的忌讳文化,处理得普遍都不理想。
  1。 疾病忌讳
  《红楼梦》里有一段,是让所有外国人感到崩溃的,那就是21回“谁知凤姐之女大姐儿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
  在这里,曹雪芹就使用了中国人传统的忌讳方式,对待疾病不明言,甚至是逆向思维。在这句话里,有两处“忌讳”,一个是“道喜”,一个是“见喜”,前者纯粹就是曲解,反语的方式,后者是对天花的讳称。
  可对于这句话的翻译,却是非常困难。我们来看两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英文译本:
  I am happy to inform Her ladyship and Madam Lien that the little girl’s fever is simply to smallpox。 (杨宪益译本)
  译者用了“be happy to”(真高兴……),这个句式在英语中,必定后面接着的是高兴的事情,而天花是恶疾,用这样的喜悦表达方式,西方读者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孩子得了天花,医生竟然认为是高兴的事情!所以,译者对“道喜”仅仅是字面理解了。
  再看第二种翻译,Convey my congratulation to Her Ladyship and Madam。 在霍克斯译本中,用了“congratulation”这个词,更是祝贺的意思,显然,比happy更加热烈,兴致更加高昂。可惜霍克斯也是从字面上理解了。
  这句中国人看似易懂的话,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逻辑的家常用语,翻译成英文之后,就会造成西方读者极大的误解,他们会以为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呢。其实,中国文化再不好理解,中国人也不至于给得病的人及其家属道贺。
  2。 性事忌讳
  中国人对性事极其忌讳。比如,妻子会对丈夫说在外不要采“野花”,这是提醒老公在外要洁身自好,“野花”是指婚外的性行为,可是,几乎所有的妻子都会选择“野花”这个词,而不会直接说:不要在外面有婚外性行为。《红楼梦》里,这种对性事的忌讳有很多,英文译本往往处理得不是很好。
  比如:68回,贾琏娶了尤二姐,尤二姐和王熙凤相见:尤二姐命丫鬟拿褥子来便行礼,说:“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今日有幸相会,若姐姐不弃奴家寒微,凡事求姐姐的指示教训。奴亦倾心吐胆,只服侍姐姐。”说着,便行下礼去。凤姐儿忙下座以礼相还,口内忙说:“皆因我也年轻,向来总是妇人的见识,一味的劝二爷保重,别在外眠花宿柳,恐怕叫太爷太太担心。这都是你我的痴心,谁知二爷倒会错了我的意。若是外头包占人家姐妹,瞒着家里也罢了;如今娶了妹妹作二房,这样正经大事也是人家大礼,却不曾和我说。我也劝过二爷早办这件事,果然生了一男半女,连我后来都有靠。不想二爷反以我为那等妒忌不堪的人,私自办了,真真叫我有冤没处诉。我的这个心唯有天地可表。”
  其中的“眠花宿柳”,说的是嫖娼,但是,王熙凤作为妻子,同着外人讲,不可能说出“嫖娼”这样的直接话语。而英文译书里,对“眠花宿柳”翻译成:“keep away from brothels”,远离妓女,这样的表达很直截了当,不会造成任何歧义,但同时,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太不委婉了。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的忌讳文化是非常复杂的,外国翻译家必须透过表面含义,去把握内在的真实意义,并且,要了解说话的具体环境和语境。这就是《红楼梦》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因为,她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
  当然,我们也要指出,国外的翻译家们的确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由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不同,在忌讳文化上,他们没有做到令我们满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下面是一个翻译相对比较成功的例子,翻译者比较好地处理了忌讳问题。
  第64回,“是夜,贾琏和她颠鸾倒凤,百般恩爱,不消细说。”
  The bride was helped into the bridal chamber,where that night she and Chia Lien enjoyed the transports of love。
  颠鸾倒凤,大家都知道,是婉指男女之欢。译文中用“transports of love”,其中,transports 是由此到彼,或由彼到此,而用了transports 的复数形式,表示强烈的情怀,比如transports of joy,是狂喜的意思,在词语所带的感情色彩方面,和原文非常吻合,因此,transports of love,这个翻译是传神之笔,既生动准确,也很符合委婉的要求,而且,特别符合原著的情景和人物感情,这是英文译本中在对应中国的忌讳文化时,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
  

《红楼梦》的“酒文化”弄醉老外
《红楼梦》最早的外文译本,就是英文译本,我们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独特魅力。现在普及红学,很少有对译介《红楼梦》做介绍的,所以,在这里写下多篇,帮助大家温故知新,又能提高一些英译汉的技巧,一举两得。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在《红楼梦》中尤其得以展现,在大观园里,男人喝酒,女人喝酒,十二钗也个个能喝善饮,巾帼不让须眉,当外国人翻译《红楼梦》的时候,酒文化就成了衡量他们译文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忌讳文化一样,酒文化也醉倒一大批外国翻译家。
  1。 中国人对酒的谦称
  水酒,其实里面没掺水。
  第16回,“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近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
  “Your handmaid, hearing yesterday that your exalted carriage would return today, prerared some watery wine by way of ?”
  在英文译本中,水酒被翻译成“watery wine”,这是错误的。水酒是谦称,谦虚的说法,类似的还有薄酒、小酌,都是中国酒文化中邀请他人做客的谦称,可不是说自己的酒质量不好,往里面掺水。但是,英文译者大多没有明白“谦称”,反而直接翻译成watery wine,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既然来宾是“大驾”,中国人历来是重客薄己,自己宁可吃差的酒饭,也得让客人吃好喝好。
  2。 中国人对酒的俗称
  酒,能喝,也能吃。
  中国人喝酒不仅有谦称,水酒、薄酒和小酌,还有通俗的称呼,《红楼梦》里,“咱们奶奶万金之躯,劳乏了几日,黄汤辣水没吃。”其中的“黄汤辣水”就是酒的俗称,民间俗语。
  在英文译文中,Madam’s health is what’s important。 Here she’s been wearing herself out for days, and not a bite to eat or a drop to drink has she had yet。
  not a bite to eat or a drop to drink,意思是茶饭不进,把“黄汤辣水”翻译成吃的和喝的,这是不准确的,王熙凤就是再累再忙,也会吃饭,至于饮酒,倒是可能放下,因为喝酒误事。所以,原文说黄汤辣水不吃,指的是戒酒数日,并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