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说 文字总监痕痕新作:痕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小说 文字总监痕痕新作:痕记-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就会将你忘记,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的。”在他看来,任何理由都是虚伪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不够努力。他说:“有很多人不喜欢我,他们不喜欢看我的文章,也看不惯我的为人和生活,但是无论如何我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做出高品质的杂志,那么很多人虽然攻击我,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的能力。”可以说,他将努力当成一种自己的信仰,他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别人。
  他总是希望别人可以更加努力,要求别人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有时候他过度地要求别人,以此让自己更有安全感,说到底,他是一个敏感和谨小慎微的人。
  因为总是受到打击,有一阵子,还对他产生恐惧的心理,我对作者的感情逐渐地减少,稿件过不过终审其实说到底和我没有关系,虽然有的稿件过不了终审,但并不是一次性否定所有的作者和所有的文章,那么我还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我让自己不那么在乎他的评论,打击也好否定也好,尽量快速地化解掉,如果不对稿件抱有什么个人情绪,审稿会变得轻松很多。
  我每天九点半上班,晚上六点下班。走进办公楼的时候天色是晴朗的,走出办公楼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冬天的时候天黑得更早,有时候下班回家,天色已经黑得如同晚上*点钟。
  在办公室里,无法感知一天之内时间的变化。有时,走在公司门外的走廊上,会有一刹那感觉是走在学校的长廊上,但是现在的我,毕竟也已经变成成熟的模样了。
  有一段时间,我恍惚觉得,一天对我来说,仅仅只有每天清晨醒来的那几分钟。我睁开眼睛,安静地注视窗帘未拉严的那一角,有清澈的阳光,有微风,窗帘微微地摇曳着,房间被清晨的光线映衬得明晃晃的,四周很安静,奇迹一般听不到沿街汽车的噪声,那是一天之中最宁静的时刻,然后我就提醒自己要起床了。
  我和小四私下里聚会的时间逐渐地减少,通常下班后大家都各自回家。
  一次到了下班的时间,大家都在电脑前处理各自的工作,我无所顾忌地对别人煽动说:“下班了,回家了,一起走吧。”可是没有想到,小四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要走你自己走。”办公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谁都没有起身回家的意思。我感觉很难堪,虽然明显地知道他生气了,但是留下来也显得尴尬,于是就走了。
  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色已经暗沉。我压抑着内心委屈的情绪,忍耐着没有在路上哭出来。我想到自己并没有错做什么,连同想到自己在工作上没有做错什么而被轻易否定一样,各种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梦境 2(3)
我的工作除了每天审稿外,还需要看作者的长篇,和出版社沟通单行本出版事宜,还有越来越复杂的财务方面的工作。或许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可以被取代的,所以总是想用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从来没有抱怨过。
  在面对作者拖稿的时候,显然是作者的失信,但是责任却全在我身上,我无法替代作者写稿,但却要承担拖稿的责任。很多次,晚上八点多钟,我还逗留在作者楼下,写了几张发自肺腑的催稿信从作者家的门缝塞进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机器人,精力和时间被无意义地消耗。想着想着,我觉得自己真够委屈。
  我一路上低着头,拖沓着脚步回家,心里非常地难受。回家之后,爸爸说:“进门怎么也不叫人?”我没有理会他,径直回到房间里,一放下包,就坐在床头低声抽泣。黑暗里面,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像是被无形的空间所吞没,残留下来类似闷死一只猫的声响。爸爸对我的态度不满,在门外大声嚷着:“你工作那么多年了,一点儿长进也没有,一点儿礼貌都不懂!”我冲着门外喊:“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很难过了,我在外面受委屈,在家里还要受委屈,谁都看不起我……”
  就是这样,会有委屈的时候,并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拖泥带水的,让人觉得拖沓和厌烦,觉得浑身沉重,不被重视和无能力为。
  但是我有一点非常佩服他的地方,就是无论他表面怎么样,他都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他能看到事实,看见我受到的委屈。虽然每次给我打击,但是他仍旧让我继续审稿。
  有一次,他和卡卡她们说:“不要以自己的审美来选择文章!”那是他对我说过不知多少回的话,后来他又说“你们选的稿子还是太偏了,太文艺了,那样的稿件太小众,不会有人喜欢的,相比之下还是痕痕比较了解我的审美”,我听了真是觉得很意外。
  有一段时间我和玻璃洋葱约好了要好好地看书,后来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延续下来,如果看不到好的书,就会觉得烦躁和不安。我从国外的文学又转回来看国内的文学,阅读量上去了,自然会发现好的文章,会发现在茫茫的书海里有真正闪光和极具美感的文学作品。
  后来,我看到黄永玉的文章,里面提到鲁迅说的一句话:“少读中国书,不过就是文章做得差点儿而已,这无关大事。”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就是,想要文章做得好,必须得读中国书。读外国书是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因为国外的书籍与国内的现实生活不贴近,无法从中提炼出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所以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依靠读中国书。
  这个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审稿,想要培养语感,以及发现中文写作的美感,最佳的途径还是阅读国人写的文章,那样的文章能使人进步,给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我想起小四去云南的时候说的话,他虽然不了解我的状态,但是他想传达给我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很多时候,他想真的关心我,告诉我道理,他想把他总结的经验,以及对于“努力”的紧迫的心态传达给我,希望我也努力,希望我可以走捷径,但是往往我没有很好地领悟。
  我的内心只有排斥,只有讨厌和委屈的心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梦境 3(1)
不熟悉他的人,总会揣度他的生活,因为他总是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我和他认识了那么多年,对于他的性格仍旧是无法说清的,他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性格,有时候很宽容,大大咧咧的,有时候又很敏感很较真儿。
  有时候他的态度是很敷衍的,会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会边翻杂志边附和别人,有些话是没有经过思考就顺着别人说的。即使是在开会的时候,也会脱口而出别人刚刚说完的话,似乎他信赖一个人,就会相信他的全部,如果不信赖一个人,就会否定他的全部。所以有时候,我还是觉得他是难以捉摸的。
  他说双子座的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而且他是AB型血,性格里多变的因素就更多了,他是一个无法让人摸清的人,如果有人觉得了解小四,那么我只能说,他了解的只是一个表象。
  小四是不断地在改变、不断地在努力进步的,他从来没有长时间地留在某一个阶段,他每天有新的问题需要思考,每个月做出一本杂志,做出几本单行本,有时候一个月赶两篇连载,他即使是发一个微博都能引来无数的关注,他听到很多负面的评论,又有很多追捧他的人。
  他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可能稳稳当当地波澜不惊地生活,他接触过很多人,早就开始将自己扔到社会上去打拼,他遇到过很多挫折,看到过很多失信与欺骗的事,他经历过不靠谱,知道人情的冷漠和狡猾,了解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阴暗面,他早就不是那么单纯的人了,他的性格可以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压力磨砺得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深藏不露了。
  一次,我浏览他微博后面的留言,一条简简单单的微博,里面竟有半数左右的抨击和奚落,我想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局面,都会感到失落和沮丧吧,但是再见到他时,他却是无动于衷的样子。
  他照旧信心满满地做杂志,照旧每个月努力地写连载的小说,他想发微博的时候继续发微博,总之他继续大张旗鼓地生活。
  落落生日的时候,我们去KTV庆祝,当时陌一飞点了一首《掌声响起》,她深情款款地唱,小四坐在一边扭头冲我说了一句:“我要哭了。”
  当时他已经喝得微醉,脸颊到脖子都是通红的,他斜靠在沙发上,我看到他的眼眶很红,眼睛潮湿成一片,他不是那么脆弱的人,为什么要哭呢?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
  他把我拉到身边,一只手勾着我的脖子,他对我说:“我太不容易了,”他说“别人只看到我的不好,却不会看到我为别人做过什么,我做这些真的已经很累了。”我似乎明白了,他总是想要和别人搞好关系,因为他的身份必须和别人搞好关系,他欣赏有才华的努力的人,所以将所有的作者都团结过来,用自己的名气用《最小说》的平台来推出签约作家的单行本。他推出一个作家,有时要亲自提供长篇的创意和选题,每一本单行本的设计都经过他亲自指点,很多个通宵的晚上,都是他坐在电脑前看一些国外的设计,看到好的设计就打包整理到一个文件夹里发给小西,什么事情他都亲自经手,封面的设计、内文的版式,包括宣传的文案,他都要一一改过。
  可是这样还不行,公司的作者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与人相处的学问,要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心情,要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个作者适合走怎样的路线,适合写怎样的选题,这些都要一一考虑到。作者未来怎么发展,也不能听之任之,签约了作者,就要对作者负责,要让他们得到发展,要让他们免去在外面打拼的辛苦,虽然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但是也不能在表面上冷落了任何一个人,在作者生日的时候要送上祝福,要买礼物。他总是说,要让作者感觉到公司的关怀和温暖,在这一点上,他可谓煞费苦心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梦境 3(2)
“好像初次的舞台/听到第一声喝彩/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
  其实私下里,别人说什么,他是很少发表意见的,他顺着别人说,有时候翻着杂志,就自动接一句别人的话。虽然他总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逻辑,但是仿佛隐藏得很深。
  他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他或许要磨平自己的棱角,要变得不那么犀利,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他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就好了。
  每个月,他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文章,曾经有人想要替他写文章,甚至写好了一回《小时代》交给他,这样看似是帮他救急的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引诱,如果一时偷懒蒙混,也未必有人知道。但是这绝对抵触了他处事认真的原则,他宁可自己通宵写稿,宁可拖延交稿日期,也没有用别人写的稿子,他的做法使他安全地度过了一个危险的陷阱,他对自己认真地要求,会让他在不确定的充满颠簸感的生活中坚定地走下去。
  我记得最初他给我打的那通电话,他在电话里哭泣,说别人利用他,表面和他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可是在背后却奚落他取笑他,他觉得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背叛。但是现在,他已经不会这么想了,即使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也会满不在乎,他甚至和我说:“别人利用你,就说明你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人,是谁也不会利用的,所以我希望别人利用我,那样证明我有价值。”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是很平淡的,就像是经历过艰险的人,坦然地面对疮疤与伤痕。
  此时,他在我的身边,因为喝过酒,所以情绪激动,他的脸颊很瘦,因为哭泣的关系,脸仿佛就显得更小了。
  他特别想要和别人打成一片,为了打成一片,他可以总说一些搞笑的话题,可以附和着别人,他总是邀请身边的人一起吃饭、一起逛街和看电影,好像他越来越成熟之后,就越来越离不开别人的陪伴,他最喜欢的状态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朋友在身边,不然他就会觉得孤独。我想起曾经他喜欢听的一首歌的名字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只有在他微醺的时候,他才会无所顾忌地借着酒劲儿拉过身边的人,自信满满地问:“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他是套着别人的耳朵问的,他的脸颊通红,像是刀削过一般的清瘦,他的眼圈也是红红的,带有迷醉的感觉,他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就显得心满意足。
  一次我去公司加班,小四随口问我“我们认识了有五年了吧”,我回答说“已经八年了,我们是2002年认识的”,他说“哦”。
  似乎曾经有人问起,我也是这么对别人说,我认识小四的时间其实比现在公司里的所有人都早,是在念高三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在高三的暑假里加了QQ号码,一开始我也是他的读者呢。但是这样的说明,对别人来说也不具备什么意义吧。
  最初认识他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坐地铁,地铁里的乘客远没有现在那么多,车厢里的座位是空空落落的,我坐在他的旁边,犹豫着要不要告诉他我的想法。
  那个时候,我看他的书,我觉得他特别地忧郁,我看他描写的关于跳楼的片段,我将这些描写念给爷爷听,爷爷为我担心,他对我生气,因为他不想让我觉得“跳楼”是什么好事情。而我坐在小四的旁边,坐在曾经写出这样段落的作家的身旁,竟然也开始担心他会不会有一天真的自杀。
  有时候我还确信他是会自杀的,于是就想着无论如何要告诉他:“请你不要自杀!”那个时候的我应该是幼稚的吧,幼稚的我坐在他的身边沉默地作着心理斗争。那个时候是2002年,我们都只有19岁。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八个年头,人生中未必会有十个八年的,但是也就这么过来了,我们还是经常吃饭,如果辩论什么的话,我依旧说不过他,也懒得说。
  我应该比一般的人更了解他,但是正因为对他的了解,所以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