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圣物语-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牛超走过来拉住我的手道:“恭喜你啊。”

    “第一名?怎么回事?不是都挂了吗?”我大惑不解。

    “那都是误传,光荣榜都贴出来了。你得了两个第一!”他一如往常的拉住我的胳膊,出了班,向学校西大门走去。

    西门过道墙上,高高的贴了一墙红纸黑字,最上端是“光荣榜”三个大字,在低下一年级名次栏里,果然语文和数学唯一的一个一等奖都是我的名字,而英语的最后一名三等奖也是我的名字,而且所有英语8个奖项,居然只有我一人是甲班的。卢华福果然也得了两个二等奖,而牛超也有一个语文二等奖。

    “你真行啊!”牛超在一旁推了推我,我这才反应过来。

    “你也不错啊。”我指着榜上他的名字说。

    “没法跟你比啊。”牛超谦虚地笑着。

    “奇怪,之前的传言是怎么回事啊?”我百思不得其解。从“只有卢华福2个二等奖”到现在我有2个一等奖,这结果差距何等悬殊,为什么连作为主任之一的王清泉也会相信误传呢?或者那根本就不是误传,现在这个结果才是人为更改的?可仔细想来这种可能性其实为零:没可能一大群校长主任老师为了一个学生如此大费周章更改结果名次的啊!可之前的传言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就是为了玩我?此时也只能如此而已不了了之了,对于我来说,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当我们回到教室后,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迎接我的,尽是些赞赏的目光,微笑的脸,王洪波还特意在我面前说了一番什么话,可是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并且心里郁积着的那股愤恨之气并未发泄出来,并凝成了一个疙瘩,门门的,怎么也解脱不开。我的心情并未因为事情的转机而放晴,而是从此阴晦起来。

    竞赛后不久,班里座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整。我和原来的老同学都分开了,一个人孤独的到了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这使我的疑虑更重,也更加不开心了。

    这个环境的确有够我郁闷的:面前就是冰冷冷的水泥讲台,老师近在咫尺,胡言乱语肯定是不可能了;身后都是从不搭话的女生,宛如不存在似的;左右二个人则都挂着虚假的笑容,令人望而生厌。

    北面是李广金,这人成绩不错,脸色苍白,笑容虚假,双眼透着精明,在我看来,总觉得他的笑不怀好意。他不管做事还是说话,总带着一种含糊不清的笑意,那笑容近似于骄傲,又像是嘲笑你做错了什么事。他的笑,不但让你觉得有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而且冷冷的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十六计中中的“笑里藏刀”一计,虽然自始至终都没见他用过那刀。

    “你试考得不错,以后多多关照喽!”这是李广金第一句话,对他这句话我就深为不快,“试考得不错”,而不说习学得好,这是有根本区别的。尤其是对聪明过头的我来说,向来讨厌被人看成一个只会考试的学习呆子的我,就不免对这话耿耿于怀了。

    我南边的同桌是刘备,这是一个富家子弟,打扮得流里流气的,虽然也是笑着,却给人一种没有心计的感觉,对我来说,反而好相处了一些。

    而我因为心情不快,对人也都是冷冰冰的,这对不明就里的人而言,可能会看作是骄傲自负,但是精明人却不难发现,这是自卑在作怪。李广金对此一目了然,所以他的笑使我觉得极度不舒服,而有那么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李广金竟然跟我笑骂了起来,可把我给气惨了。而刘备也只是一支乐呵呵的看笑话,谁的忙也不帮。

    而这时教室里却发生了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骚动。

    那是一日下午,下课的时候。忽地进来几个痞子打扮得学生,他们看上去有的像高年级的学生,有的就是街上的小混混。他们刚一进班,就骂骂咧咧的,一个个绷着脸,满脸血气。班内安静下来,人们不知这几个不速之客来历,个个如惊弓之鸟。

    几个人边骂边走,直接到了李亮、李洪飞的座位前,把二人围在墙边,便开始大打出手。谁知二李早有准备,两个人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二个短棒,不顾一切的朝来犯者头上敲。这一切也不过一瞬间的事,近处的学生们看清怎么回时候后,赶忙让得远远的,几个女生尖叫着跑出了教室。

    我站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冷静观察这场恶斗,虽然力战自己二倍还多的“敌人”,二李倒不觉得怯势,二人出手又重又狠,一顿拳脚下来,不仅没有吃亏,还略占便宜,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果真此言不需。

    眼见来犯者个个焦头烂额,忽然门口又有几人涌进来,为首的那西装分头骂了声:“***李亮有种给我出来!”

    二李打得正来劲儿,没空理会他。只见那人跳上第一排的桌子,对着里面喊:“都给我让开!”几个围欧者纷纷闪开,那人直接从桌子上跑将过去,对着李亮恨恨得跺了下去。

    李亮双手挥棍格挡,虽敲在那人腿上,自己也被跺倒在地。后面又接二连三有人跺了上去,李洪飞凭蛮力扛了两下,终渐不止,抱着头倒在地上,一群人从他们手中对过棍子,又是一阵棍棒拳脚,二人再也不敢还手,只有躺在地上装死的份。

    待班主任等几位老师来到时,现场就只剩下鼻青脸肿的二李了。

    这事不知怎么处理的,只是以后就没再见二李来上学了。

    而三甲的教学,也已经很不正常了,李宝臣的轻松愉快课因为竞赛考试的失败而半途熄了火,他干脆也不怎么进班了,后来我在村子里见他贩过猪肉,也在街上看见他卖过自行车。

    而我个人,则一直都是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罢了。学期将终的时候,李广金送了我一张印有成龙相的卡片,我也随便的回赠了他一张,此后也就没什么联系了。
前传 剑与花 曹雪芹挡了中国当代作家获得诺奖的道路?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在世界小说史上都应占有重要位置,其本人不愧为伟大的小说家。尽管他花了十年的功夫,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尽管也有一些学者怀疑《红楼梦》是集体创作。但这都不能否定曹雪芹本人的伟大之处。因为《红楼梦》似乎就成了中国小学史上最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正是如此,让中国人一提起中国文学,就会认为《红楼梦》该是中国公认的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只可惜瑞典文学院不把奖项授予身已作古的作家。有了曹雪芹的存在,中国文学就好像有一块石头悬在头顶,让其他的作家心里堵得慌。一部《红楼梦》,就足够让中国的理论家拿着放大镜研究几百上千年。文学现状的低迷,加上在日益商业化、市场化的环境之中,文学家容易失去操守,文学也日益沦落为泛娱乐化的“调味剂”。当代作家想比肩曹雪芹写出不朽作品就更像是黄粱美梦了。

    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哪个作家能耐曹雪芹式的寂寞,花掉大好年华去做一件不一定能有个人好处的事,去写一部残书?我想,曹雪芹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作家。正是从曹雪芹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泛娱化时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当代中国作家,都不可能仅仅为了一种精神去写作。曹雪芹那个时代,小说还是很民间化的东西,小说家和戏子的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悬殊。因而写小说,更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要么就是自我娱乐的方式。能花十年时间,青灯苦旅,去写一部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也不会为当时官场认可的小说,这是中国当代作家能够做到的事吗?我想不大可能。也许,有人会拿时代变化了,来给当代文学找开解的借口。但我想,时代可以变化,一种写作的精神却不可以变化,精神的沦丧就只能注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还未写出来,就要出来炒作自己,作品构思之前,就要考虑怎样和影视、市场等结合起来,写作变成了一种手段,一种谋求个人虚名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手段之后,写作本身就会成为让人唾弃的东西。写作的商业化色彩变得越来越浓厚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不是写作已经越来越妓女化了?

    二是当代中国作家,还会有人敢于批判现实吗?前苏联的文学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法国甚至一些小国家都产生了许多了不起的作家,甚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也产生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纵观历史,这些作家身上最可宝贵的精神就是敢于把握历史的真实。我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我们连生活的真实就不能把握的话,又怎会开掘出高于生活的文学新境。显然,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理念化的创作、概念化的创作必定是矫情之作。就像外国人临场学唱京剧,只会有娱乐效果,却不能带来那种纯正的艺术享受。中国作家为什么乐于活在故纸堆中,要么活在武侠等重虚构的作品之中,要么就纯粹地风花雪月一番。我想,当代作家已经在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中,变异成丧失了批判精神和勇气的精明的生意人,这也能让作家在市场中讨得一些虚名,甚至是一夜暴富,这也注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没落。

    三是写作变成了谋取功利的手段,比钞票本身更容易变脏。钞票可以经过任何人的手,可以在任何场合参与交易。据检测,钞票是最容易带菌的物体。这文学写作一旦与功利挂上了勾,就比钞票本身更容易变脏。在当代泛娱化的形势下,文学早己成为一种泛娱乐化的脚本,文学性成了一种增加娱乐效果的“调味剂”。诸君不难发现:现在的作品中,要么片面的标新立异,一厢情愿地想通过文本形式的创新,让人称道自己的才华。要么在作品中加入**之类,能够调起读者欲情之念的东西来增加读者量。要么随意乱改、随意串烧情节,混淆是非来吸引眼球。所以说,中国当代文学,在泛娱乐化的情势之下,许多都天生具备了垃圾的性质。片面地俗媚,甚至一味地媚俗,快餐式的创作方式,使更多的作品,变成粗制滥造。《红楼梦》写了官场、社会家族生活的脏乱差,但作品却是如此的洁净,想想,都觉得曹雪芹真是一个灵魂净化的大师,而现在的作家,无论作品的形式多么华贵,但骨子里的风尘味却怎么也掩盖不了。

    四是所谓的生动精彩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又一大误区。人们在浮躁的心境中,是很难去读懂《红楼梦》的,《红楼梦》以生活化的笔调,来铺写社会、官场、家庭、人物,表面看似平淡,但细细品味,却有数不胜数的精彩。而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表面可谓极尽先声夺人之能事,只要看一看那些惹人眼目、甚至一看题目,就可让人有非份之想,这些作品,也可成为一时的畅销书,但都会是昙花一现,瞬间就成了过眼烟云。第一次看还可以,第二次看觉得平常,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十分的生厌了。为什么那些流行畅销的作品,却往往最终会受到如此的礼遇。我想,文学是一种崇高的东西,是蒙娜妮莎的微笑,而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将之变成了风尘女子,尽管风尘女子表面看起来,也有风情也有回眸一瞥的惊艳,但当你花钱办了事后,你就会觉很脏。文学不仅仅只是故事的精彩、也不仅仅只是语言的美妙和炉火烘烤式的煽情。在那些增强可读性的一些元素和手段之外,文学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自我境界的绝无仅有的抒写,一种从灵魂深处的思想开掘,一种对人类社会存在、人类生存、自我发展问题深层的具有绝对勇气的探索。而这些,恰恰是当代中国文学最难做到的。

    我想,小才情止于风花雪月式的自我翻炒,而大才情是胸境和勇气的结合,是一种具有自我献身精神的付出。只要我们问一句,曹雪芹写《红楼梦》图的是什么?也许真正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只有和他一样伟大的人才有这个发言权。回过头来,问一句,是不是真的是曹雪芹挡了中国当代作家获得诺奖的路?我想肯定不是,而是我们正在或已经丧失了大师身上所具有的宝贵的精神元素。
前传 剑与花 资料:她的信1、2、3
    妹妹的第一封信,装在牛皮纸色的信封里,字写的歪歪斜斜、潦草随性,显示出她叛逆妄为、放任无忌的个性。字体反映一个人的品性,大体是有些道理的。

    信封上,是用钢笔写就得深蓝色字迹,除了一般的接收信人地址、我的姓名外,发信人地址处只是一个括号内加“内详”二字,由此看来果然是寄惯了信的,信封的背面,还特意写着“谢谢邮递员叔叔(阿姨)”的字样,又显出其烂漫活泼的一面。

    信的正文,写在三张厚厚的信纸上。信纸每张宽宽的,不长,背景是流星雨滑过的淡蓝色天空,中间一个大大的粉红毛衣衫,领口视粉白色,却长出三朵花儿来。左上角特意标注着NO。1,其下是两行韩国字,妹妹说过,她是个哈韩族,我这是见识到了。

    信的正文,几乎是从信纸的下方半截处开始的,正文又分成三个部分,最左边的一列,内容如下:

    “我担心搞不好你不是学生,是老师,或者是拐卖的骗人片子,那偶可就惨了!……不过……你的罪名可就大了。”

    其中担心的“心”字被画成了桃子,省落号处是一章“未成年证”,上面画着她标准的扎两个小辫儿的自画像,旁边标着她的生日。

    右边画着她另一个图像代号,顶着两个高高园耳朵的兔子头像,其后是箭头所指的如下文字:

    ——特写镜头,

    ——天才少女的

    ——生肖

    ——可爱——

    哥哥你这个大笨蛋一号!

    Letme(这个天才妹妹)

    Tellyou~~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