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菊花醉-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挑担好受。再说,表叔知道他的家,他还能回去吗?上海就更不用说了。想到此处,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即便他逃得脱,又如何去钱庄把银子取出来?只要麦金农报了案,钱庄的门口就会有捕快在等着他呢。
  如何办才好?陈传在街边坐了许久,挖空心思地想了无数的办法,都被一一推翻。正当他就要绝望的时候,抬头看见了县衙的大门,心里立刻亮堂起来。我为什么不去报案呢?要是我报了案,把麦金农与表叔抓了起来,岂不满天的乌云全散了?还有谁再追着他要钱?还有哪个钱庄再敢不乖乖地兑付?
  陈传又高兴起来。他想起奥斯瓦尔德领事曾说他很聪明,果真说得对。他站起身来,就要往县衙里走。忽然感觉不对,想了想,是太冒险,如果此刻表叔他们已经报了案呢?
  他放慢了脚步,寻思对策。正在此时,恰逢萝卜花与驼背开门站差,闲着无事在那儿磨牙。陈传看见他们,心生一计,想试探一下他们,看可有报案的。就故意躲闪了一下,果然引得他们上当了。
  陈传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回差爷,我是乡下的。”
  萝卜花踢了他一脚,骂道:“知道你是乡下的,看你的模样就是一肚子红薯屎。快说,干啥来啦?”
  陈传说:“我家主人要来报案,我看他来了没有?”
  驼背喘息得够了,过来说:“你把眼睛睁大了看看,现在是啥时辰,有来报案的吗?老爷还没起床呢。哎,你家主人姓啥名谁?为啥报案?”
  陈传说:“我家主人姓梅,叫梅明堂。说是有一个洋人跑到村里来了。”
  驼背一听,腰立即直了一些。萝卜花也变得目光炯炯,同声问:“洋人?在哪里?”
  陈传说:“就在那个啥九井子,旁边山里,有一个茅草院,正在睡觉■。”
  驼背不相信:“你咋知道得恁清楚?”
  陈传说:“我家主人看见的,他说要来报案,叫我随后跟着。在路上我拉了一泡屎,再追就不见了。我还以为他先来了哩。”
  驼背与萝卜花一商量,要是把这个胆敢窜到咱们地界的洋人抓住,那可就发财了。就对陈传说:“走,我们领你去见老爷。你就算个原告。”
  陈传装作害怕的样子:“差爷,我是个小人,哪敢见县里的大老爷。我要找俺主人去■。”
  萝卜花不容他分说,照腚揍了他一棍:“来得由你,去就由不得你了。你要是虚报匪情,可知道咱们是咋治你的吗?”
  两个人把陈传拉扯到了堂上,知县刚吃饱了饭,正坐在那儿剔牙。见几个人进来,怒道:“真是一天也不叫老爷我消停,开门就有告状的。说,又有什么冤屈?”
  驼背跪下禀告:“回老爷,来了洋人。”
  知县一听,手一抖,牙签把嘴唇戳破了,用手指一蘸,流了血。知县也顾不得发怒,只管哆嗦着问道:“洋……洋大人在哪……哪里?”
  萝卜花也跪下说道:“老爷,洋人在九井子。”
  知县抖得更厉害了:“有……有多少……人?”
  驼背回道:“回老爷,一个。”
  知县立刻不抖了,拿起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一个小小的洋人也值当惊动老爷我?去把他抓来不就结啦。哎呦,我的嘴都被扎破了,该死的奴才!还不快下去把那个家伙弄来?”
  驼背与萝卜花答应一声,领了令,把陈传押着,又纠集了一二十个想立功的班头,吆五喝六地往九井子而来。
  陈传心中暗暗叫苦不迭,直骂自己是脱离了虎穴,却入了狼窝。一路上都在寻找脱身之计,但都没有机会。一直到了去汪醒陶农舍的小路上,远远看见汪醒陶迎面走来,用手一指,说:“那正是我家主人来了。”
  趁萝卜花与驼背他们朝前观看,就要去截住汪醒陶的当儿,陈传钻进了路旁的茶园里,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

《菊花醉》第五章(11)

  一连翻越了十几座山岗,穿过了几条河流,直到过了东汤池,麦金农才算喘了口气,就势躺在了青草地上,一步也不想再动了。
  要不是汪醒陶为人宽厚,心胸博大,他这一次的劫难,是注定要逃不脱的了。
  当麦金农发现陈传确实是见利忘义,偷了钱财而逃之后,就对汪醒陶说了实话。汪醒陶震惊之下,差点把他捆了送到官府,因为汪醒陶是太恨洋人尤其是英国人了。他的哥哥就是因吸食鸦片烟而倾家荡产的,最后无力还债,被逼得上吊自杀。
  但是,当麦金农拿出那本书,向他讲解自己的工作和这次来中国的原因时,他就有点原谅了他。当然麦金农向他隐瞒了弄茶叶种子与树苗的真相。他相信眼前这位有点瑟瑟发抖,眼中流泪的洋人不是一个坏人,哪国都有好人呀。如果他不是洋人,汪醒陶倒乐意与他交朋友,向他讨教一些植物栽培的技术。他也是从这个洋人嘴里,第一次听说那些花花草草叫做植物。
  可是,他是洋人。汪醒陶心里别扭,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他最后对麦金农说:“我愿意信你,我的表侄是见财起意,与你没有瓜葛。你走吧,就当我从来也没见过你。”
  麦金农连声感谢,却愁眉苦脸地对他说:“实在对不起,你能借我点银子吗?我连一个便士也没有了。”
  小厮插嘴:“什么便士不便士的,不把你送到县衙就算你的幸运了,还要借给你钱?”
  汪醒陶说:“帮人帮到底,救人须救彻。既然答应了他,那就再借他点路费吧。”
  他从屋里拿出来一个锦袋,从里面倒出几锭小银子,大约有五六十两,说:“这是我的全部积蓄,你全拿去。倘若不够使,那只有你自己设法了。”
  麦金农感激地:“不,我只要一点点,就够了。我肯定会还给你的。”
  汪醒陶说:“这里离你的家那么远,一点银子哪里够用?”
  麦金农说:“不,我不回家。我要继续考察完中国的产茶区,要买茶树种子。我可以先到宁波,那儿有我的朋友。”
  汪醒陶道:“没想到你还挺倔强的,也难怪你们英国这么强盛。大清要是多一些像你这样的人,何至到如此地步?你要去宁波,倒是不远。”
  麦金农恳求:“你能为我画一张地图吗?”
  汪醒陶说:“地图我没有画过,我还是给你画一个线路吧。”他说着让小厮拿出笔墨,在一张宣纸上画出了去宁波的线路:舒城——庐江——铜陵——南陵——宣城——宁国——天目山千秋关——临安——杭州——上虞——余姚——宁波。
  汪醒陶画完,把纸叠了,交给麦金农:“此去千里迢迢,崇山峻岭,古道荒凉,多有强人出没。特别是长江天险,太平军与湘军、淮军鏖战正急,过江时要加倍小心。至于那点路费,就算我赠与你了,也等于是替我那不争气的表侄赔偿了吧。”
  麦金农双手握住汪醒陶的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有一个善良的中国人,一个有知识的人,对我的帮助。我要让我的孩子也记住。”
  小厮从院子外面匆匆走回来,在汪醒陶耳边说:“好像有人朝这里来了。”
  汪醒陶一听,紧张起来。他站起身走到门前,果然见山脚下有一群人歪歪斜斜地正朝这里走来,肩膀上分明扛着些刀枪棍棒,看起来是衙门的公人无疑。
  他不知道这些人是如何得知消息的,来不及细想,就转回来对麦金农说:“你快拎上箱子,从后面山坡走,绕过山坡一直朝东南,不要拐弯,过了庐江县就没事了。”
  麦金农还想让苦力挑着担子,汪醒陶急道:“你是要命还是要这些无用的枝叶?这些东西都放我这儿,将来你还可以派人来取。现在你赶快走,我让小厮为你带路。”
  麦金农只好拎起箱子,随小厮从后门出去,一直翻过了两道山坡,小厮才回去了。
  在草地上躺了一阵,麦金农感觉舒服了一些。一阵山风吹来,刮过一股秋茶的清香。
  他翻身坐起,见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河水清彻。山坡上,农民们用石块砌起一道道的坝田里,秋庄稼要成熟了,黄的绿的连成一块一块的图案,美丽极了。树叶被风儿一吹,唱着哗啦啦的歌。这种景象使他想起了故乡的风景,约克郡的山水田园与这儿是多么地相似啊。
  他倚靠在一棵松树下,看着不远处有几只山雀在草地上啄食,一时间忘记了自己身处险境。
  想着一个月来的经历,感慨万千。同样的人,却做着截然不同的事情。他想起了陈传,那个狡猾却装得憨厚的家伙,也许在他建议到舒城时,就作了偷窃的打算,只是他没有及早地发现。
  还有这个汪醒陶,很别扭的名字,过的生活竟然与约克郡许多老年人的想法一致。留恋田园,喜欢自然,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呢?
  远处山坡上传来一阵人语,吓得他赶紧躲在了松树后面,伸头望去,原来是几个小孩为在地里劳动的农夫送饭来了。
  他这时才觉得腹中饥饿,早上起来就没吃东西,一连跑了几十里山路,昨天晚上吃的那点山菜早就消化完了。
  他明白自己无法在附近露面,还要继续走,一直要过了庐江才能到村庄里买东西吃。可庐江还有多远?他不清楚。
   txt小说上传分享

《菊花醉》第五章(12)
越想越觉得饥饿难耐,他站起身,四下里寻找可以糊口的东西。他看见附近有一块地里种着一种植物,长长的秧子拖满了地面,却什么也找不到。秧子被秋天的晚霜冻了,青藤变成了紫藤,原来阔大肥厚的叶子也绻缩成一缕,呈紫黑色。麦金农断定这是一种块茎状的植物,是生长在地下的,可以食用。
  他掏出一把可以折叠的削刀,从一根稍显粗壮的枯藤旁向下挖,谁想根本就不用费劲,藤条牵连着的根部茎块就露了出来。
  麦金农把刀子收了,用力把块茎拔起,他惊喜得差点叫了出来:原来这就是蕃薯。
  麦金农用刀子把蕃薯皮削了,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好香甜的食物。就是淀粉太多,有点噎人。一鼓作气地吃了两个大蕃薯,觉得肚子有点胀,想喝水。
  麦金农四下里打量,山坡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且涟漪,有一些牧童赶着牛在那儿饮水戏闹。他怕被发现,不敢下去,只好忍耐着,找了一处背风向阳的石窝子,把箱子当作枕头,躺下了。
  他打算先睡一觉,等傍晚时再赶路。那时古道西风,路断人稀,就比较安全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菊花醉》第六章(1)

  长沙城中,最近是坏人大聚会。
  每日里,从四门城外,都有一长串披枷带镣、蓬头垢面、衣衫褴缕的囚徒队伍,被官军或乡勇、练勇喝骂着,走进城来。湖南臬台管理的几座监狱里人满为患,连平日里放马桶的地方都腾了出来,安排一个犯人。所有的囚犯都不再能躺下睡觉,人人有一个坐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最后连名胜古迹、庵庙寺院也临时安置了不少。
  这都是各府县奉了曾国藩的命令,要清乡剿匪,扫除长毛军滋生的土壤而办的。身为管辖全省治安与审案的最高官员,臬台大人却失去了权力。他对此强烈不满,找到巡抚张亮基诉苦。张亮基也无办法,因为曾国藩新近为咸丰皇帝所宠信,专门下了圣旨,要老曾全权负起操办团练,保境安民的责任。
  曾国藩成立了一个审案局,亲自坐堂,审理那些偷鸡摸狗、欺男霸女的罪犯,遇有可疑的,当时就拉出去砍头或者立毙杖下,连大清律规定的“处决人犯要报刑部审谳,待秋后杀头”的规矩也不要了。这引起了正在帮办巡抚幕僚的左宗棠的抗议,说他是滥施职权,草菅人命。曾国藩不服,嘲笑左宗棠是妇人之仁,说:“诸葛孔明治蜀,曾有一句话,‘乱世须用重典’。眼下长毛贼势大张,岳州等地危如累卵,长沙也是一夕数惊。各地土匪强盗,乘机作乱,祸害乡里。不行此严刑峻法,怎么绥靖湘江,保土安民?更遑论操练兵勇,逐长毛于湖北,歼乱匪于南京了。”
  于是,曾国藩日夜审案,杀人如麻,有不少被各府县官吏乘机报复而捉来顶数的老实农民,也尸横岳麓山下,血流桔子洲头。啼哭喊冤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间,众口齐责“曾屠户”,路人纷传“曾剃头”。
  云飞鸿与欧阳春霆被吴孝勤亲自押送到了长沙,与各地送到省城的土匪强盗、杀人强奸犯小偷流氓犯一起,被关押在福胜街上的贾谊祠里。
  贾谊祠,是供奉着汉朝名人贾谊的一处祠堂,又称“屈贾二公祠”。
  屈原是大家都熟悉的了,身为楚王的同宗,因为爱讲真话,接连被楚王放逐了两次。他心忧故国,愤而写下一篇《离骚》,遂成千古绝唱。他不愿意巴结逢迎,跳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吃粽子,为的就是祭祀屈原。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一遇坎坷或失意,就会吟诵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者“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而对于贾谊,就未必有那么多的人知道了。贾谊是河南洛阳人,其实仅比屈原晚生了一百多年,但世界已经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不但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被强大的秦始皇灭掉了,就连灭了七国的秦始皇本人,也没有把江山坐得牢靠,很快就被既是楚人又是老乡的项羽和刘邦灭了。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族一词,大约应该从此时开始的。西汉初期,贾谊因主张削藩从而使中央集权得以巩固而受到贬谪,落得个与屈原相同的下场。但他的名篇《过秦论》与《治安策》却光芒闪烁,与屈原的《离骚》《天问》一样,成为历代人们认识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和史鉴。
  凑巧的是,贾谊被贬的地方就是长沙,他在前往长沙的路上,过汨罗江作文祭吊屈原,又创造了一段佳话。相传他在长沙的住宅,就是今日的贾谊祠。后来有人又在祠内塑造了屈原像,就成了二公祠。
  祠里有一副对联,写得正气凛然: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因为太平军一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