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亦然,能印现一切之法。中国古人大多有佛教情结,也就是有“善男信女”的说法。这种感情寄托是很正常的。

  印池晓月

  可丈方池小,涟漪一掬清。

  寒光凝太液,曙色薄昆明。

  眼底江湖阔,梦中春草生。

  黄金谁肘印,晓月照斯石。

  我吟诵了几遍诗句,还是找不到翻译的感觉。眼前是那幅画面,月亮,水池子;月光,昏暗。我不知道我面对这沉默的水池子会有怎样的诗情,只是其中应该会有所启发,牵扯上佛教故事,就有很多的东西需要释放出来。

  小小印池

  轻轻涟漪

  掬起一拳的清澈

  寒冷月光

  朦胧曙色

  池子的一片玉液琼酿

  明月的一贯逼近平明

  看看

  阔大的江流潇洒来去

  听听

  夜梦中噌噌生长的春草

  一片黄金色的光

  是谁举起了命运的印?

  只看见

  晓月抚摸着沉默的池子

  颈联让我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杜甫用壮丽的景色写出淡淡的哀愁。李咨却是用细心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心静如水。

  有时候站在临汾鼓楼以西的彩虹桥上,看见桥下有一截流过的断续的汾河水,仿佛哽咽的人在诉说着什么。也常常会有“眼底”和“梦中”的离奇幻觉,污浊给我们的震撼,也像晓月给我们的舒心,只需体会,其他尽可抛却。

  2008…08…28 01:29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5)
宋村离县城四十里。大概是现在城关镇那片的一个村子。是我高中好友的家乡地段。我原来就一直纳罕他和我家离开那么远,怎么口音十分相似。原来我们很早以前就属于同一个县,叫做襄陵县,后来合并都成了襄汾县。

  这首诗的题目是《福洞晴春》,是宋村洞周围的风景写照。

  径入宋村洞,风光不世同。

  鸟啼千树碧,花笑满山红。

  钟响清苍外,人行图画中。

  溪流仍泛泛,疑与武陵通。

  世外桃源是人们的一个可贵的理想追求。可以和西方所谓的乌托邦联系起来。自从人有了思想,就一直在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到了晋代,陶潜《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于是就有了这个词语。在那篇文章中,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或者说有点通神,为何偏偏是他到达了那个神秘的地方?随意一点,你也会有惊喜。

  直入宋村洞

  映入眼帘的风光

  仿若另一个世界

  碧树千棵里

  传来嘲哳鸟鸣

  满山红艳中

  听到粲然花笑

  钟声犹若天籁

  山的另一边

  行走其中

  如同驰骋画幅

  溪流荡漾

  潺潺潇洒

  莫非是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说自己想要去一个理想的世界,象庞德《宽容》序言中描述的美丽新草原,那个美丽新世界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和身心,开拓的人不断被误解,又最终被理解。她说自己想要一双翅膀,我想告诉她,去大自然中寻找心的宁静吧。

  2008…08…29 08:57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6)
集市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集市也慢慢变成一种社会交流方式。

  风晴山市早,云合四民连。

  红杏墙头出,青旗柳外悬。

  鱼盐交易退,货利有无迁。

  自我能平价,谁人不受廛。

  小时候,碰见逢集,我总是非常开心。有很多摆摊的从四面八方过来,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到来,在一个约定的时刻相聚在集市上。想起各种各样的游戏。在那个年代,交通还不便利,人们还不知道去城市里逛街的时候,我们白水村的集市从合作社门前一直到白水小学,满是人,有时从我家要延伸到堡子上,在幼小的心里,那就是人山人海吧。村里临近乡镇的逢集都是按照阴历来排序的,比方说白水乡就是258,襄陵镇就是147这样划分。后来白水乡撤销,合并到了襄陵镇。白水乡原来的两个大村子逐渐自主发展起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集市。比方说黄崖和齐村,自己就开始逢集了。到白水的人越来越少了。

  晴风下的山村集市

  来得真早

  四面八方的民众

  连起来就象白云汇合

  只见一两颗红杏

  从墙头探出头来

  柳树外

  悬着招摇的青旗

  鱼盐交易

  货利相通

  退退进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有谁能离开生我养我的一亩三分田?

  这首诗歌的经典在颔联中的写景转移中。在写市集热闹的间歇加上这样一句话,犹如绿叶一片中的一朵小红花。而最打动我的是尾联的下阙。谁人不受廛,谁能逃脱了束缚啊。无论如何,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没人没谁能释然孤独一人。狼人,就是毁在了与世隔绝。交流,只有不断的交流,才能促进社会和个人的进步。

  2008…09…01 10:53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7)
“东柴”在我们方言中叫做“dun sai”。现在改名叫“河北村”。有些外乡人来了,还以为我们在说大“河北省”呢。东柴是一个交通要道,因为它北接襄陵镇,南达南辛店。从东柴一直往正西走,经过向阳村、胡村、双凫,再上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浪泉村。

  东柴烟柳

  城市南头柳,晴烟一抹轻。

  依稀元亮隐,想象亚夫营。

  啼鸟如遮护,离人惜送迎。

  章台非此是,莫起等闲情。

  想象古时候,东柴一定是乡镇的一个卫星村子,而且起着进城前歇脚点的作用。那么也会有很多人在这里送别了,有些霸陵的味道。柳树在古代是有它自己特定寓意的。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的“柳”因为和“留”谐音,柳条舒展的样子象是招手,所以柳字代表着“挽留”和“送别”的意味。晋代陶渊明有《五柳先生传》一文,因其家有五棵柳树而自诩五柳先生;汉代周亚夫有“细柳营治军”的故事,表明纪律严明。周亚夫是绛侯,大概到过襄陵镇一带,或者在东柴路过过。至于章台柳,有这样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说到这里,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歌叫做《忆秦娥》,内容如下: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古人折柳送别,甚是伤感。犹如今人在火车站送亲友。记起我在临汾火车站无数次接人送人的情景,不过是目送而已。

  县城南头的柳树

  站在晴空下

  如一抹轻轻的绿烟

  依稀有种

  陶渊明的隐士风范

  仿佛看见

  细柳营治军的周亚夫

  鸟儿啼

  在遮掩着什么东西

  离人泣

  送别迎往不肯离去

  不是那章台的柳

  还是有非同寻常的伤感

  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乡浪泉了,也不经过路口仍写着人民公社和贴着五角星的东柴村了。千年的送别,没有我;千年的想象,没有送别。我在临汾的街道里隐没自己。

  2008…09…01 11:15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8)
西梁在黄崖村以南,与乡宁界相近,离古县城25里。“云稼”是形容茂盛的庄稼。

  语出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我去过黄崖以西的地方,那边确实还是比较平坦的一块地,是很适合庄稼生长的。

  晴树蔼西梁,如云万顷黄。

  黍垂秋色重,风袭稻花香。

  牧笛青山外,人家绿水傍。

  扶归田叟醉,桑柘倚斜树。

  农田所给人的美感,除了收获和绿色的清新之外,别无其他。要说有什么更深层的思索,那只有牵强附会。美感在于体会,不是非要弄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的。

  你看!

  晴日下树木茂盛

  万顷良田,如云金黄

  饱满的谷子耷拉着脑袋

  浓重的秋色里

  一阵风过

  飘荡着稻花的清香

  青山外

  传来清脆的笛音

  绿水旁

  飘来炊烟袅袅

  熏醉的田间老头

  被人搀扶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斜阳挂在桑柘的树梢

  我迟迟不肯走开……

  一谈起农村,我们就会想到一些固定的词语:绿油油,麦浪,金黄色,麦穗,饱满,颗粒归仓,浇地,藤蔓,锄头,汗水,麦场,麦垛,洋柿子,甜瓜,杏,蚕,小河,泥鳅,山村,油路,野草,秸秆,……每个词语都是一首诗,到如今进了城市,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梦中的东西,只能在偶尔的想象中来回归自身,回归到千万年的传统中。想要回归自然是很难的,即使是很难,但我们仍要在心灵中不懈的追求。

  2008…09…01 12:5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9)
“十咏”的作品大多是写景,让我们感到每一片景色都需要人的欣赏,用欣赏的心态来看生活,生活必然是美好而动人的。就算是一个烟头,一个纸片都能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和遐想。

  登眺邓桥上,翛然野思长。

  一痕春水绿,万点晓山苍。

  夹路花饶笑,连天草正芳。

  昔贤遗爱在,斯土倍生光。

  这个邓桥在哪里,我还没有查到。诗中的昔贤是谁,我也不知道。在这样懵懂的情形下去欣赏这首诗歌,必须靠丰富的想象了。

  站在桥上

  登眺远方

  思绪无拘无束

  思索自然绵长

  春水潺潺

  绿丝带一般

  晓山苍苍

  斑驳风流

  夹路看花笑

  花儿朵朵开

  野草连天长

  花儿朵朵香

  昔日贤人遗落的吉光片羽

  大地也生光

  璀璨独徘徊!

  走在人生的路上,来不及欣赏的风景太多太多,想要停下脚步欣赏,可风景又变化太快,时间不等待,灵感不稳定。只能抽闲对坐,在黄昏的乡下,围坐在路口谈谈闲天。所有的景物不再是景物,一切都是镜子的另一面。我曾经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水和镜子能照出影像来,而这些影像只存在一面的真实,并且另一面的虚假竟然那么真切。这是幻象吗?还是别的什么?

  2008…09…01 14:15 。。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省耕十咏》(10)
“十咏”最后一首叫做“花坞红香”,襄陵镇在以前有很多水乡,也会有很多借着便利专门养花的场所。我们村的名字就表明这里曾有过名扬村镇的泉水,方言叫“冒水泉”,记得小时候还是特别汩汩潺潺的。浪泉村的村子西头曾经有一块很大的泊池,里面载了树,小孩子都爱到那个地方浮漥。邻村薛村的村东有一片养花的场所,十年前还是很有名气的,不过我十年来很少回农村,不知道现在如何。

  暖风十里路,桃杏色争姝。

  点缀千机锦,妆铺一画图。

  香酣蝴蝶梦,红满蜜蜂须。

  未许尘埃近,相看隔水区。

  不知道该写什么东西。只是想把这首诗歌看完。就像爱情一样,无论如何,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为了理想而放弃这么多东西。当有一天你懂了的时候,我还站在花坞外,赏花和欣赏女人是一个道理。我欣赏自己的。花开自己的。旁若无人的欣赏,旁若无人的生长。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醉了,醉得那么糊涂。我给一个朋友说,我没有醉,如果真的要辩护,我只能说:我若不曾爱过你,怎会如此容易喝醉?

  暖风熏得游人痴醉

  十里路上

  桃花灼灼

  杏色迷离

  争奇斗艳

  锦缎上点缀星星斑斑

  用妆的女子如在图画中

  花香弄醉了

  做梦的蝴蝶

  贪吃的蜜蜂

  胡须上都是花红

  无意间

  尘土飞扬

  还是在隔水区外

  站一站

  每一次都要在诗歌的末尾加上一句洒脱的话。难道我真的是一个有那么洒脱吗?我过于真实的表露自己,也使得这种真实使许多人误解了我的天真,我太爱这个世界的虚伪,只是我学不会。欺骗我的人,我心里清楚,比吃了蜜还甜。一个愿意欺骗我的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按照他的道理去生活,我愿意在一旁站站,站着看看!

  2008…09…01 20:13 。 想看书来

襄陵诗人作品欣赏之《台中赋竹》
谈起竹子,我就想到两个词,一个叫做“胸有成竹”,还有就是“虚心”。比较出名的一首诗是清朝郑燮(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印象中我们襄陵并没有多少竹子,只记起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有。而且还是我的一个本家。他是我父亲阿姨家的儿子,他的女儿叫阎亚瑞,比我年长整整一年零一天。我是4月22日的生日,她是4月21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无论在我们村子里,还是在我们乡里,她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一直持续到初二年级。后来她考上临汾一中,再到太原师范学院,再到上海上研究生,现在已经定居上海。而我上了襄汾高中,到了山西师范大学,如今落在了小而可爱的城市临汾。记得小时候在她家的小院子里井边竹子旁玩丢沙包,玩跳绳,玩马兰花……如烟往事,小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