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襄汾文言诗歌欣赏-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而可爱的城市临汾。记得小时候在她家的小院子里井边竹子旁玩丢沙包,玩跳绳,玩马兰花……如烟往事,小小竹子又能见证多少?

  不知道,那几棵竹子长成什么样子了……

  回到黄洪毗御史的这首诗。

  腊月襄陵馆,持杯对此君。高枝斜带雨,密叶细藏云。

  淇澳原同调,湘江不染痕。夜深风影乱,雪里动龙纹。

  
  众芳摇落后,独爱岁寒枝。劲节怜谁共,虚心只自知。

  事传龙化处,声忆凤来时。相对江南景,烟萝起梦思。

  写景中包含一两句心境写照。大约是仕途点缀的风雅。

  那日在襄陵的行馆

  抬头看见湖边的竹君

  高枝斜斜,雨露斑斓

  细密绿绿,隔叶藏云

  看那溪流河水

  念起无痕的湘江水

  夜幕低垂时

  风吹竹影,凌乱耍酷

  拂过腊月的雪

  留下一道道龙纹

  
  凋冬的纷纷百花一一谢幕

  我偏偏喜欢岁寒的竹君

  强劲高洁的心怀

  谁可一道归去?

  虚心吐纳的胸襟

  只可顾影自怜!

  思绪从龙的花纹里飞出

  呼喊自凤的舞姿中浮现

  你我相对,如在江南

  朦胧的萝蔓

  缠绕多少的梦想?

  用自己的风格翻译这首诗歌,又看到别一番的景象。当今时代,我们缺少发现美丽的耐心,错过了多少与自然晤对的奇妙时刻。卡夫卡就说过现代人们之所以没有任何成就,关键是缺少耐心。放在艺术欣赏和生活的艺术化上,可以推介为:失掉了耐心,错过了风景。

  关于黄洪毗,我能找到的记载有:

  1、嘉靖三十三年甲寅,提学御史黄洪毗与知府刘起宗创议建精舍于杭州城南天真寺上寺右。

  2、关于烽火台,在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按黄洪毗上疏曰:“各路建设墩台连属内地,使东西毕达。有军处,每墩拨军五名住居,其下架炮传烽,无军处佥居民五名,免其差役,有警时给以口粮,一体传报。”由此,说明烽火台或列入军队编制,供以饷银,或民为军用“军民共建”,给以准军编待遇,这足以说明当时朝廷和各级地方政府对烽火台的重视程度。

  3、明朝时期,阳泉森林破坏进入高峰,到明朝后半期,山林已摧毁殆尽,灌草也备受破坏。清初时,不少山头已岩石裸露,景观恶变。如康熙帝于康熙末年西巡,说平定是“风光塞漠同”、“寒景风沙透体来”;黄洪毗《出平定州》诗说“乱石淹人迹”等。盂县志也记载到乾隆年间亦成为“山无美材,田乏膏腴……无羽毛齿革之材”的贫林景象。

  4、黄洪毗,雷山十三世孫,明嘉靖戊戌登状元茅瓒榜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副使。

  5、黄洪毗是嘉靖十七年(1538)的进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