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大了皇权,又不着痕迹地分裂了北疆势力。现在李弘迫于形势,不但要交出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还要帮助长公主对抗朝中大臣和门阀富豪们的反击。

但李弘会轻易放弃权力?

此刻距离平定天下之期还很遥远,河北的稳定将直接关系到大汉中兴的成败,关系到河北一千多万百姓和十几万北疆将士的生死。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李弘都不敢轻率地交出权力。

所以,李弘肯定会反击。李弘反击的手段很简单,夺走皇权,自已主政,开始走向篡立。

蔡邕、崔烈、刘和等公卿大臣为了挽救这可能会成为事实的结局,殚精竭虑,最后只好无奈地选择了一种办法,借口制衡皇权修改官制,把大将军推到丞相的位置上,继续让大将军掌控军政大权。虽然这会让大将军的权力更加膨胀,但造就一个权臣总比造就一个摧毁社稷的叛逆要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北疆文武大吏将陆续进入朝堂,北疆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会在朝堂上迅速扩大,继而分裂、对抗,最终会形成制约和抗衡李弘的力量。

过去董卓坚决不让自己的部下进入朝堂,一个人独掌权柄,最后败亡。李弘吸取了董卓败亡的教训,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部下推进朝堂,希望通过共掌权柄来维持自己的权势,但这种办法有个巨大的弊病,一旦内讧,败亡更快。

另外,通过修改官制,相权被全部拿回,这样出身于门阀富豪的诸多大臣们可以利用不断修订国策的机会,把自己的损失补回来甚至捞回更大的利益。李弘治理河北这么多年,门阀富豪们虽然一度有些损失,但后来李弘都通过各种办法补偿了他们。门阀富豪们现在宁愿让李弘掌控权柄,因为李弘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更有保障的收益,而长公主远远要比先帝厉害,她不但要榨取门阀富豪们这辈子的钱财,还要榨取他们子子孙孙的钱财,太疯狂了。

“你在想什么?”蔡邕看到崔烈闭着眼晴坐在那里,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关心地问道,“你如果太累,早朝就不要去了。”

崔烈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揉了揉眼睛,小声问道:“你说,大将军为什么答应得如此痛快?”

“那是因为他另有对策。”蔡邕毫不犹豫地说道,“大将军同意修改官制,但并没有答应出任丞相一职。对他来说,做不做丞相无所谓,他要的是军队。他做了丞相,军队怎么办?谁来统率军队?”

崔烈叹了一口气,“这么说,他还是要做大司马大将军?”

“如果他愿意做个‘霍光’,尽心辅佐天子中兴大汉,未尝不是大汉之福啊。”蔡邕眉头舒展,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如果他要篡立,当初就不会攻打长安救回孝献皇帝了。”

“做‘霍光’?”崔烈摸了摸花白的胡须,“长公主会让步?”

“长公主这种做法已经伤害了大将军。”蔡邕惋惜地摇摇头,“按常理,大将军回到晋阳后,第一件事是进宫拜见长公主,但这次……”

崔烈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地想着心事。

“刚才,你恭喜大将军,说田畴大人要娶冀州甄家之女,是真的?”蔡邕忽然想到什么,伸手推了推崔烈,笑着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崔烈“哦……”了一声,“前几天甄俨大人来信,特意告诉我的。听说是大将军提的亲,钟繇和贾诩两位大人为媒。”

“看样子,你崔家的势力太大了,太招摇了……”蔡邕乐呵呵地笑道。

“这是好事啊。”崔烈说道,“我正担心我们崔家树大招风。这次冀州甄家和田畴大人结亲,我可要备一份厚礼。说起来,这都要感谢大将军想得周到。”

“大将军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武人了。”蔡邕拍拍崔烈的手臂,“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大将军的心思越来越缜密,相信晋阳的事一定能转危为安。”

崔烈好象想明白了,他挥挥手,轻松地笑了起来,“我们老了,活不了几天了,由他们闹去吧。”

****

李弘轻手轻脚地走进卧房。

风雪和小雨双双扑进李弘宽敞的怀里,喜极而泣。夫妻三人温存了一番,说了几句亲热的话,然后才拥在一起,走到床榻边看孩子。两个女儿都三岁了,长得很漂亮,也很健康。看着孩子们露在被子外面的红扑扑的白嫩小手,李弘很陶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填满了他的身心。

“孩子们还认识我吗?”

“你才离开半年,孩子们当然认识你了。”风雪笑道,“你不会又要走吧?”

李弘没有说话,他弯腰去亲吻孩子们的脸。

“你又要走吗?”小雨颤抖着声音问道,“仗不是刚刚打结束吗?”

李弘坐到床榻边,深情的看着两个孩子,一脸地歉意,“我很快就要去大漠。”

风雪笑容一僵,呆在了那里,眼里的喜色荡然无存。小雨心痛地搂住她的娇躯,望着李弘问道:“是去打仗吗?”

“不是。”李弘站起来抱住风雪,在她脸上温柔地亲了一下,“我要和柯比熊好好谈谈。他长大了,是大漠之王了。”

“真的不打吗?”风雪的声音无助而悲伤。

“真的不打,我向你发誓。”

天亮了。

李弘喊醒了李玮,两人坐上马车,匆匆赶往晋阳宫。

“看到两位夫人和孩子了?”

李弘点点头,无奈地摇摇头,“孩子们都长大了,看到她们,我很歉疚,我……”

“等你做了丞相,你就很难有时间东征西伐了。”李玮笑道,“然后你就可以好好陪两个孩子了。”

李弘看看他,皱眉问道:“你这么希望我做丞相?”

李玮眼里露出一丝诧异。

“仲渊,你脑子里到底想什么?过去在西疆的时候,你一心要诛杀奸侫重振大汉,现在……”

“过去的事不要提了。”李玮连连摇手打断了李弘的话,“这个丞相你必须做。”

“为什么?”

“因为我得到一个消息,长公主一直在考虑修改官制的事。但她所考虑的官制修改,不是把相权还给外朝,而是打算把相权更多的集中到中朝,然后逐渐把外朝纳入中朝,让外朝和中朝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将来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所谓皇权和相权的制衡,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你夫人了说的?”李弘想到筱岚一直陪侍在长公主身边,马上取笑李玮道,“仲渊,你竟敢泄漏朝廷的机密大事,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大将军,我上有老下有小,最近又添了一个小儿子,你就饶了我吧。”李玮连连拱手,愁眉苦脸地说道。

李弘大笑,“筱岚可说了长公主的目的?”

“据说,这是张温张大人临死前的一个心愿。”李玮正色说道,“皇权和相权的争夺在本朝延续了几百年,至今依旧没有一个结果。但从光武皇帝中兴大汉开始,皇权已经开始逐渐凌驾于相权之上。张大人认为,只要是皇帝,都想总揽大权主掌权柄。这个皇帝如果雄才大略,那么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有助于社稷的兴盛;相反,如果皇帝昏庸奸侫祸国,那么社稷就会象现在一样摇摇欲坠,甚至迅速败亡。所以,张大人告诉长公主,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是迟早的事,官制必须要改,免得君臣之间总是为了相权而争斗不休。不过,为了防止昏君滥权祸乱社稷,相权还是必需拥有它的独立地位,这样即使昏君误国,朝廷还能继续保持良好地运转,维持社稷的生存。”

李弘陷入了沉思。

“仲渊,你觉得张温大人的建议……”

“这是张大人的一个心愿,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心愿而已。”李玮嗤之以鼻,“本朝自高祖皇帝以来,已历四百年,多少先辈曾为完善官制而呕心血,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但结果如何?孝武皇帝伟大吧?不过权重尚书台而已?光武皇帝伟大吧?不过把丞相之权一分为三而已。长公主就是一个小孩,好奇心重,偏偏手上又有权力,所以她为所欲为,什么东西新鲜玩什么。我看这样下去,迟早要把社稷玩完。天才和白痴,其实不过一线之隔。”

李弘惊讶地看着李玮,脱口骂道:“你小子到底是何居心?”

****

朝堂上,天子的位置是空的。天子宝座的左边是长公主。

长公主坐在那里神态冷峻,仪态万方,自始至终,没有给大将军一个笑脸。

大将军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先是奏明冀州大战的始末,然后推测中原局势并提出了远交近攻之策,继而分析了辽东叛乱和北疆形势,建议剿抚并用。

“殿下,待吕布将军率领北军返回晋阳后,臣将率长水营铁骑北上大漠安抚诸胡。明年春天,臣将由大漠直接赶到幽州,率军攻击辽东。”

大殿上的众臣目瞪口呆。这位大将军一年四季征伐在外,根本就不在晋阳待。难道晋阳的事他撒手不管了?

长公主脸显怒色,望着大将军的眼睛似乎要喷出火来。

太傅蔡邕很失望。他本来认为大将军至少要在晋阳待到明年春天,谁知道他竟然要抢在下雪前翻越阴山赶到大漠去。按时间推算,他在晋阳最多只能待到五到十天。这么短的时间能解决什么问题?

“大将军,那你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蔡邕试探着问道。

“辽东平叛如果顺利,一年后,我大概可以回到晋阳。”

众臣晕倒。

长公主怒哼一声,丢下一脸愁容的大臣们,拂袖而去。

长公主走了,朝议在太傅蔡邕的主持下,继续进行。

大臣们知道大将军今天要回来,所以都准备了奏章,但主要奏议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在田制、赋税制和官制的修改上,修改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理有据,头头是道,无可辩驳,修改的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听得李弘头晕脑胀,差点倒在大殿上。

好不容易散朝了,李弘又被太傅蔡邕等人请到了尚书台,和三公九卿、诸卿以及尚书台的尚书们继续议事。大将军既然马上要走,很多大事当然要立即议定。大将军是朝中四位辅弼大臣之一,他的意见非常重要。不过李弘秉承自己一贯的原则,除了兵事决策,其它事一般不发表意见。

黄昏时分,李弘告辞公卿大臣,匆匆赶到了前太傅赵岐府上。赵岐致仕回家后,安心静养,身体好了很多。看到李弘,赵岐很高兴。老少两人相携漫步于花园,谈笑甚欢。

“你马上就要离开?”赵岐略显吃惊。“晋阳的事怎么办?”

“我和朝廷曾有十年之约。”李弘笑道,“虽然十年未到。但河北经冀州一仗后,已经稳固,我应该实践当年的诺言,把权力还给朝廷。”

“十年之约?”赵岐哑然失笑,“这么多年了,你的官职和职权一改再改,哪里还有什么十年之约?”

李弘笑而不语。

“交了权力之后呢?”赵岐问道,“听说朝中的公卿大臣要举荐你为丞相。你当真要做丞相?”

“我做大将军可以,做丞相就不行了。”李弘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不会干的。”

赵岐大笑,非常痛爱地拍了拍李弘厚实的肩膀,“子民,你还是过去一样,好,好,不错,不错。”

“老大人,晋阳的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理最为恰当?”

“你是怎么想的?”赵岐手捋银白的长须,反问道。

“在我没有打下中原,收复洛阳之前,朝廷各方的利益必须要兼顾,这是稳定朝廷的唯一办法。”

“接着说,”赵岐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完全正确。”

“但我不知道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李弘遗憾地摇摇头,“我不能放弃兵权,中兴大汉需要武力,没有武力什么事也做不成。但我又要兼顾各方的利益,我身居何职才能做到这一切?目前看来,无论是维持现状,还是按照朝廷的办法修改官制,我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赵岐笑了起来,“子民,很简单,你把现行官制和修改后的官制融合到一起就行了。”

“这么简单?”李弘惊喜地问道。

“子民,本朝的霍光曾身居何职?”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霍然大悟。

****

回到大将军府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府门外,小雨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弘,“长公主在宫中设宴,要给你接风洗尘。”

李弘想起上午朝堂上的一幕,心里不禁有点歉疚。长公主为了社稷,耗尽了心血,虽然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自己真的不应该和她计较太多。

“小雪和孩子们呢?”

“她们先走了。”小雨拉着他坐上马车,向皇宫方向驰去。

“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你没有进宫?”小雨偎在李弘的怀里,小声问道。

李弘没有说话。

“长公主……她……”小雨吞吞吐吐地想说什么。

“你们经常进宫?”李弘马上打断了小雨的话。

小雨点点头,“有时候,长公主还请我们在宫中住几天。长公主非常喜欢两个孩子。”

李弘皱起了眉头。小雨胆怯地看看李弘,樱唇抖动了几下,悄悄垂下了头。

阳安长公主抱着尚在呀呀学步的天子接受了李弘的跪拜。

不其侯伏完笑呵呵地扶起李弘,亲热地挽着李弘的手臂一同入席。

长公主身着艳丽的华服,光彩照人,正在和李弘的两个孩子小声说笑着,不时抬头看看李弘,眉宇间情意绵绵。

风雪和小雨窃窃私语了几句,脸上地神情有点忐忑不安。

“这是家宴,大将军可以随意一点,不要太拘谨。”伏完借着举杯恭贺李弘之际,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殿下今天很高兴,你不要扫了兴,让我跟着你遭受无妄之灾。”

李弘佯装笑脸,低声客气了几句,“您身体还好吗?”

伏完笑得有点勉强,“大将军,谢谢你挂念了。其实,当我走进这宫门的这一刻起,命运已经注定了。将来我如果能得个善终,都要感谢祖上的阴德啊。”

李弘知道他心里的苦楚,和他一连干了三爵,“可笑的是,世上的人都想走进这道门。”

伏完苦笑,颇有深意地说道:“可悲的是,有些人想远远逃离这道门,但就算他逃到了天边,最后他还是逃不掉。”

李弘背心一凉,一口酒猛地呛到了嗓子眼上。

席间长公主的话不多,虽然脸上笑意盈盈,但两只眼睛却总是盯着李弘,让李弘有点发虚。

****

酒筵散去,阳安长公主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