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朝之梦-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老臣以为,汉臣尽是无耻之徒,老臣建议,尽速将天下将兵的汉员悉数开革,换上八旗忠勇之臣,如此国朝根基可安如磐石。”

听了潘世恩的话,僧格林沁简直要晕过去了!这潘老头什么意思?把天下带兵的汉臣都开革了……这八旗有那么多能带兵的忠勇之臣吗?就算有,也不能那么干啊!且不说那些将兵的文官,就是绿营系统内的汉人武官也有两三万之数,都开革了,这普天下的汉人武者去哪里做官?朱逆那里可还有一个官铺子呢!

“你……”道光指着跪在地上须发皆白的潘世恩,好半晌才说出话来,“你原来也是个无耻的汉臣!滚!朕的朝廷不需要你这样的无耻之人!朕准你开缺回籍,回去养老吧!”

“臣谢皇上隆恩。”潘世恩也干脆,给道光磕了个头,拿起帽子扭头就走。

“何汝霖!祁寯藻!你们是无耻汉臣吗?”道光皇帝似乎被潘世恩的表现激怒,又指着地上趴着的另两个汉臣嚷道。

第204章 以旗将驭汉兵

“皇上,臣是汉臣!但臣不无耻!”祁寯藻沉声答道。

他也是大儒,是朝堂上的汉臣次席。同潘世恩一样,也是一条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的老狐狸。潘世恩方才的话,听着好像是气话,实则是在向道光进谏。潘世恩年纪已老,早就该致仕回籍了,所以不怕丢官。但是祁寯藻却不能丢官,因为另一位汉人军机何汝霖是兵部尚书,多半要为一百一十七位绿营汉员附逆的事件负责,军机之位肯定不保。

如果祁寯藻再去职的话,等于一日之内,革了所有的三个汉人军机。这普天之下的汉人士子当如何看道光?如何看满清?身为对满清王朝忠心耿耿的大奴才,祁寯藻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住满汉一家的画皮了。

“好啊!朕还有一个不无耻的汉臣!”道光皇帝似乎消了点气,又指指跪在地上在发抖的何汝霖,厉声道:“何汝霖,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这绿营的汉官怎么就如此无耻呢?”

“臣……臣失察,臣有罪……”

“那就革了兵部尚书,也别在军机呆着,以道员衔去广东军前效力赎罪吧!另外,那个曾国藩梳理广东绿营不力,也革了本兼各职,也以道员衔效力军前。”

“谢皇上隆恩。”何汝霖长吁了口气,给道光叩了头,也跌跌冲冲离开了西暖阁。

到此,五个军机有两个滚蛋,一个战战兢兢不说话成了摆设。只剩下穆彰阿和赛尚阿,一个满人和一个蒙古人了。

“皇上,奴才赛尚阿请往广东。”

广东的乱子已经极大了,广州城外的白云山被逆匪所据,广东水师提标覆没,117位绿营汉官附逆,还有数十位绿营汉官挂印去职,剩下的广东绿营汉官也都人人自危,稍有不慎,这广东绿营或许就要集体转会去大明了!到时候靠6000八旗新军能保住诺大的广东?所以必须要向广东派遣援兵,还需要一个钦差大臣去坐镇。可不是曾国藩那样侍郎衔的小钦差,得是军机大臣一级的大钦差,还必须是旗人。如此只有在穆彰阿和赛尚阿两人中选一人了,而穆彰阿是领班军机,不大方便出京,赛尚阿便是首选了。

“准奏,两广总督一职你也兼起来吧。徐广缙入朝当兵部尚书,入值军机。”道光皇帝已经清醒了一些,知道汉臣虽不可靠,但也不能都踢走了。要不大清朝的天下也就到头了!

“皇上,洋务大臣林则徐极有人望,领袖士林,也可入值军机。”赛尚阿又奏道。

“极有人望?领袖士林?朕看是沽名钓誉才对!”道光咬着牙,脸色阴沉的可怕。自古贪官好财,清官沽名,林则徐是大大的清官,自然是喜欢名望之人。道光指他领衔卖国同英人达成“以鸦片换朱逆”的协议看来是毫无希望的!如今广东那里陷入这样的危机,归根结底还不是林则徐为了一己清名误国所致?道光如何不恨?

“皇上,林则徐同英人交涉不利,当革去洋务大臣一职,交部议处。”穆彰阿同林则徐是政敌,趁机给道光皇帝进言。

“穆彰阿,你也是糊涂!现在能开革林则徐吗?”道光皇帝横了穆彰阿一眼。林则徐刚刚同英人达成“以九龙易广州”的协议,正是名望最高的时候,能革职议处吗?这不是在明明白白和天下人说道光昏君听信谗言陷害忠良吗?万一这个忠良心一横也投了朱济世,到时候不是广东要乱,连福建都保不住(林则徐是福建人,在福建士林声望极高,历史上在福建养病的时候就领着福建士林把福建巡抚徐继畲踢走了)。

“那就让林则徐入值军机吧。”穆彰阿咬咬牙,也提出和赛尚阿一样的建议。不能贬,那就升吧!

“不行!”道光皇帝断然拒绝,林则徐这样名满天下又不大听话的汉臣想一想就讨厌,怎么能让他天天在跟前晃悠?

“皇上,如今已经是五口通商,同洋人打交道的地方不是广东一处,这上海的洋人也日渐增多,不如让林则徐移驻上海如何?”穆彰阿又建议道,“九龙那里可由帮办大臣白斯文代理。”

同英夷的谈判着实不好办,就算达成了“以鸦片换朱逆”的协议,最后也难免被道光丢出去当替罪羊——鸦片战争中琦善不就是如此?所以穆彰阿不愿意让心腹耆英南下去当这个替罪羊,便想让白斯文来顶缸。

“这个白斯文可能任事?”道光皇帝问。

“能任事的,他是我满州正黄旗的人,是皇上的忠心奴才。”

“那就辛苦他了。”道光皇帝点点头。所谓“辛苦”可不是说说而已,道光皇帝是名君!名君怎么能开禁鸦片致使亿兆臣民被毒害呢?这是不行的。所以必须是奸臣卖国,这个白斯文就是奸臣!卖完国就得革职交部议处,一个斩监候没跑。当然不会真的砍脑袋,但是充军伊犁还是要的,过个几年风头过了才能复起……不过前提是道光皇帝这位名君能活到那个时候,要是紫禁城换了主子,这个白斯文极有可能要在伊犁呆一辈子的!

卖国的事情议好了,那就该讨论一下怎么收拾广东局面了——可不能都指望靠卖国解决问题。这朱济世能一举歼灭广东水师提标,显然已经坐拥强兵,英人顶天就是不允许他用香港为基地反清。这广东的乱子,还得大清朝自己收拾。

“僧格林沁,你是知兵事的,你说说这广东的乱子要怎么平?”

道光看了看下面跪着的三个军机,都是一水的文官,不会打仗的。将要去广东当钦差大臣的赛尚阿也是举人出身,虽然在鸦片战争时候督理过军务,但那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

“皇上,现在应当调遣八旗劲旅南下广东,同时……须得大力整饬两广绿营。”

调八旗劲旅南下是必须的。广东绿营摆明了靠不住,逆明反贼似乎也很能打。靠穆特恩的6000八旗新军是无论如何保不住广东的。可是整饬两广绿营却不大好办……

“祁寯藻,你说说看两广绿营该如何整饬?”道光皇帝把皮球踢给眼下唯一的汉人军机祁寯藻。

“皇上,臣以为当行以旗将驭汉兵之策。”祁寯藻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所谓将为兵魂,整饬绿营的关键还是撤换办差不力的汉员,替之以八旗悍勇之将。”

“穆彰阿、赛尚阿,你二人以为可行否?”

穆彰阿道:“奴才以为可行,不过绿营汉员也不可尽撤,这千总以下的官还是可以给汉人当的。”

千总以下就是把总和外委把总,都是八品、九品的小官,又是武官,真是比芝麻官还不如。

赛尚阿却道:“皇上,那些被开缺的汉员当如何安置?”

“候补着就是了。”道光皇帝思索了下,又问僧格林沁,“可愿领八旗劲旅南下广东?”

“奴才愿意,此外奴才还有一个建议。”僧格林沁道,“广东的八旗、绿营向来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广州将军、广东提督和广东水师提督分领,若在平时可收互相牵制之效,如今已是战时,应设一大营,统领广东诸军,严加训练,统一指挥。”

道光道:“设立粤海大营,两广所有的八旗、绿营都由该大营管辖!赛尚阿兼任粤海大营管事大臣,僧格林沁任广州将军兼粤海大营管事大臣,穆特恩调任福州将军负责督率福建八旗、绿营……福建绿营同样需严加整饬。”

第205章 三十八烈士

雄浑的军乐声响起,之后便是三千虎贲齐声高唱,唱的是朱济世其中“谱曲”并作词的济世军军歌——《济世复中华》。不过这调门听着怎么和后世的《国际歌》那么像呢?

“起来,满清压迫下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尽灭鞑虏八旗,复我中华大明。莫道吾等生来卑微,建功封侯就在今时?海外天子已归来,带吾等灭虏兴中华,汉家江山方重兴!

八旗膏粱,绿营汉奸,岂可阻我中华重兴,岂可挡我济世明军。普天下的汉人,还不奋发而起,迎我中华正朔,屠尽窃国之虏!迎我中华正朔,屠尽窃国之虏!汉家江山方重兴!方重兴……”

这曲子自是照着《国际歌》谱的,朱济世倒是稍通音律,但还没有到了可以谱新曲的地步,因而只能抄袭了。虽然是西洋进行曲的调子,不过听来确实激荡人心——这歌本来就是用来煽动造反的!不仅唱起《济世复中华》的三千济世军官兵,人人热血沸腾,周边新来大屿山的数千新兵也觉得快要抑制不住心中的气血,一股股炎炎斗气更是灌入体内,翻腾着肺腑。

“这是自1845年来,跟随我朱济世转战南洋、广东,血洒疆场的英烈,每一人的名字都将永存我大明英烈祠中……”

《济世复中华》歌终,昂扬之气还在半空中萦绕,朱济世便放声高喊起来,让自己的声音能传到东涌城寨校场中每个人的耳中。

今天是新兵入营的日子——大屿山之战结束后,朱济世便通过大明山、广义堂、小刀会和所有能够联络到的洪门会党下达了征兵令。号召志在复明的洪家兄弟,速来香港相投。不到一月,便聚拢起了将近5000壮士,全都集中在了大屿山东涌城。

而新兵入营之前,高唱军歌,然后拜祭忠魂,都是凝聚军心树立威望的重要步骤。当然,还可以激发起所有济世军将士的士气。因为这一年半来,济世军上下牺牲的忠烈不过寥寥三十八人!

“这三十八位忠烈的名字,永远在吾等心中,他们将会永垂不朽!”

打了一年半的战争,摧破的南洋土兵、会党和大清经制之军的总合已经将近三万,击毙斩杀也过了万人。而自身的牺牲不过38人,伤亡总数还不及100人!这就是近代西式军队同腐朽的封建乌合之军的差别!

当然,济世军现在遭遇到的对手,可以说都是极品的乌合之众了,如果换成日本的武士军队或阿富汗的穆斯林军阀甚至是当日刚刚入关的八旗兵,以眼下济世军的实力,不打败仗就不错了。

这世界上任何一位统帅,任何一支强军,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太早遭遇强敌,都不免有夭折的危险。就这一点来说,朱济世和他的济世军可算是幸运儿,有一堆豆腐渣陪练同他们一起不断成长。

而对今天新入营的5000新兵来说,这个轻微的伤亡数字让他们知道了济世军的强大,也给了他们战胜满清的信心。再加上之前雄壮的军歌,和朱济世开出的每月3块银元,吃饭管饱,衣裳管暖,还有服役十年后每人二十亩好田的优惠待遇,这军心士气,又如何不高涨呢?

这里顺便一提,朱济世现在开出的军饷,比之道光皇帝的绿营兵自然优厚了不止一倍。不过同大屿山之前加入济世军的士兵相比,却是薄了不少。毕竟随着日后济世军的规模不断膨胀,过高的军饷是很难承受的。

于是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济世军便开出了“每人赐地二十亩”的期票。另外,所有在大屿山之前加入济世军的士兵,无论在婆罗洲服役,还是在广东、香港或是南洋贸易公司的广船船队上服役,一律晋升士官。军饷仍是8块银元,服役十年后也可再得二十亩土地。至于土地来源是不发愁的,大清朝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和八旗亲贵,哪一家不是超级大地主?而且关外的土地眼下还都闲置在那里呢!

“军师,主簿,这功勋田章程必须尽快制定好了,等咱们打下广东省后就要开始颁布施行。”

新兵入伍仪式刚一结束,朱济世便回到东涌所城内的司令部里同军师左宗棠、主簿陆培芳商议开了功勋田的事情。

朱济世许诺给济世军官兵的土地便是功勋田,然而整个功勋田制度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攘扩了全中国半数以上的土地!根据朱济世的设想,这田土必须和效忠大明挂钩!全中国凡拥有二十亩田以上之家,男丁必须剪辫以示效忠!否则,田地充公!凡拥有五十亩田以上的人家,不仅举家男丁要剪辫子,还必须出一丁参加济世军当兵,否则,家中田地同样要充公!

另外,所有有科举功名在身的男子,只要剪掉辫子,并且向所在地县衙报备,他们的科举功名便得到承认,有资格当大明朝的官!如果不肯剪辫子,那就只能永不叙永了。

至于满清朝廷官僚家庭的土地,如果在济世军占领其家乡之前,该官僚还没有弃清投明,那么家中土地就要被充公!家人也要被圈禁于指定地点,自耕自食。

“明公,这么搞法是不是太严苛了?”

说这话的是主簿陆培芳,所谓主簿其实就是秘书长,位在左宗棠、刘鹏之下,是朱济世的文胆。此人到底中过举,文章非常不错,当个主簿倒也称职。就是思维还有些保守,不似左宗棠那么放得开。

“哪里严苛啦?”左宗棠将一叠写满字的文稿递给朱济世,笑道,“英士(陆培芳字号)兄,如今是明清死斗,绝不可存妇人之仁!”

“剪个辫子还好说,可强令田主之家出丁当兵,”陆培芳皱着眉头道,“似乎……有些不妥吧?”

在眼下的中国,拥有五十亩土地以上的人家,不是豪商就是书香门第,前者也多半捐有功名,后者家里至少有个秀才在撑门面,否则是保不住家业的。要这样的人家出丁当兵,真是有些困难。因为当下汉族武人地位低下,为士林不耻,普通的兵丁在士人眼中更是猪狗一样的地位,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