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之盛唐-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坐在宫内省通事坊的我,也终于等来了答复。

“恩那个。。。高公公让我告诉将军。。。。”

传话的廷液使姚恩,低眉顺眼笼着袖子的说道。。。。

“唔。。。”

我放下茶盏,咀嚼着号称贡品地茶叶。

“采薇本姓江的,因为从了宫中,原来的姓没人叫了,不过她在上阳东宫确有个姐姐。叫采萍,也是高公公当年从江南采选回来的。。。。。”

采萍,上阳东宫,这名字有点耳熟,难道是什么著名的才女词人什么的,看到那棵半边吐新芽的梅树。心头突突的跳了几下。

“我倒。。。”

我唾了姚恩一脸茶叶渣滓。

江采萍,那不是梅妃么,因为这位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玄宗老皇帝戏名曰梅精。

据说她不仅以美貌受宠,更以表演《惊鸿舞》得到乐舞行家唐玄宗地专宠。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当时与杨太真的胡旋舞齐名。

因此。她可一度是杨太真最大的竞争对手,杨太真因为吃她的醋。曾经被逐出宫去。虽然她们的争宠大战,因为杨太真引进姐妹为后援而把她彻底闲弃而告终。。。。。。但是老皇帝回来后 ,曾以五品官和百万钱的代价,悬赏寻找她。

高力士给我弄了个什么样地人进来啊。还以为是平白得了老大便宜,却被丢了一个烫手山芋。。。。难怪她一直很低调,在成都的时候,就一直不愿意进宫去,也不肯参加任何公开活动。。。。

。。。。。。。。。。。。。。。。。。。

回头去

却见这时候都应该在拍卖会上的阿蛮、张云容等人,都已经等在内廷门口的凉亭中,脸色有些不对。。。

“你们都不是去参加忠爱会了么。。。有什么收获么”

我家没必要在这种场合去巴结什么人,但是因为希望讨好宫中的大有人在,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相当珍惜儿精巧的玩意儿的拍卖,比如珍稀的孤本,一些名人的器物什么的。。。。

“已经提前散了。。。”

白着个脸儿地初晴,回答道。

“吓死我了。。。。”

小丫头脸色煞白地捂着胸,挤出女人们,蹦着抢先窜上前来钻进我怀里。

“出什么事,”

我轻轻抱住她,安慰的拍拍背后。

“太。。。太掖池里有沉尸拖出水。。。”

开口回答地是,声音都有些变调的张云容,花容失色的让人怜惜不已。

“这又有什么希奇的。。。。”

我摇摇头安慰她道。

长安城里现在还时有隐秘的尸骨,在废弃地枯井、废墟、地基之类的地方。偶然仍有发现。。。。这都是叛军造的孽,而宫中尤甚之,那么大的地方,没能清理干净的角落还是有的。。

“是新死的。。。。”

说话地却是阿蛮。

“什么。。。”

我心中咯噔一声,麻烦事情恐怕要来了

“你们先回家。。。在这儿给我换官服,要进谏一回了。。。。”

比我想象更快的效率,被召进了蓬莱宫中。还有臭着脸全副甲胄地皇甫皋和日值的左金吾将军长孙全绪。。。。。。

战战兢兢的中年人跪在地上,看见我投过一丝求救的目光。好象有了几分底气,才开口急急巴巴的说起原由来,原来他就是做皇供之一的工程承建商人。

而蓬莱宫本来是天子消夏度日的句所之一,因此也作为装配水力空调地首选之地,但这两天运行老是出水不畅,还有污物冒出,因此正在营建管道的匠头。特派会水的人下去清理,这一下去倒也没什么,空调本身的问题不大,只是被一个白色的织物给堵住了管口,拖起来甚为沉重,因此找了工具帮忙,这一拖匠人却被骇的不清,连着织物。竟然从淤泥里拖出一具尸体来。

被吸缠进了插往湖底的进水口,是个宫装女尸的衣带,腰上还用绸子缠了几缠坠着整齐地石条。于是事情大条了,周围目击的人太多,监理的内官也无法擅专,马上呈报上去。正巧在附近举办这忠爱会,很快就传遍了宫中。。。。。。。

结果去捞尸体的过程中,在淤泥和水草中,又有更多的惊人发现。初步勘验已经证明新死之人,还是个在册的女官,虽然已经肿胀了面目,但身上地丝囊中找到随身之物,却是指向派在南内执事的一个有品的女史。

要知道,两宫回来也没半年多的光景,之前为了迎还圣驾。已经排水清理过一次大内两池。所谓宫中掩藏在富丽堂皇之下险恶污秽,可想而之。。。。。。

面子和里子都受到损失。而龙颜大怒的那位陛下,勒令澈查各宫室殿,结果发现了更多过死者数目的人员失踪和暴毙,却被隐瞒虚报的记录混乱。。。。

这还只是大内一处的。

现在长安城里的宫室,其实是分别掌握在几个不同的体系内,太极宫为主地皇城大内主要是由今上地头号亲信内臣————内侍监李辅国负责把持,他还掌握了左右监门卫和宫城皇城之间的内钥符令,北内大明宫,平时则在另一位拥戴从龙地大宦——袁思艺的宫内省管辖内,而太上居养的南内兴庆宫,依旧由侍奉太上的老人高力士主持。。。。。

既然死者涉及到南内,那位陛下不得不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情形,带着全副仪仗移驾南内问安,又为了避嫌兼表明立场,虽然指定御使台、刑部、宫内省组成的审理班子,来负责此事,又让龙武军为首,指导神策、羽林诸属北军宿卫出力协助调查。。。。。。

恩,相信龙武军里,很多人都喜欢看到,籍整顿宫闱之名,捅一捅那些内官的隐私,给他们找点麻烦。。。

虽然那些大太监无法直接拿来问讯,但是折腾他们那些手下,还是很有乐趣的,虽然料中因为涉及皇家的体面和尊严,恐怕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闹腾一回,实际查不出什么真正的线索,不过还是可以挖出一大堆诸如贪墨舞弊,盗卖宫物,私下对食什么的罪名。。。。

负责传话的我,看着脸色煞白如苍雪的杨太真,已经没有那种修道养成的淡定恬静,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失踪的,貌似是服侍过她的宫人,又瞟了一眼看不出任何表情的太上老皇帝。他对我点点头

“你且退下罢。。。”

于是我雷声大雨点小的禁足,也随之彻底结束了。。。。

。。。。。。。。。。。

虽然是必要的情节,但还是尽管骂我把,呜呼

作品相关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

随着气温的升高,被梁园里的虫雀,也变的越发精神起来,让人充分体会到了夏日的前兆。

“这世上哪有天生的高贵和卑贱。。。。”

我斜躺在凉亭里,挥舞着手中文抄卷成的 筒子,敲打着叫做李适的小P孩脑袋,叭叭做响。

“只是运气好 ,让你生了个好人家。。。”

“一个好门第,只是让你的努力,有个比别人更好的基础和开端,不意味着你天生就比别人特别。。。。更不是欺男霸女肆意妄为的护身符,”

“地位和身份也意味着责任。。。。。哪怕是为县一小令,也有对上官,对下属,对于之相关无数人生计的责任。。。”

“例子,例子就在你眼前。。。老子数年前也不过是哥舒元帅帐下 微不足道的小卒头。。。现在呢,我是你姑父,你老爹还要喊我老大。。。。”

看着他明明是一脸的稚嫩,却要故作老成事故的城府,被我的毒舌和嘲讽一点点的敲碎,陷入困惑和挣扎中,实在很有些诲人不倦的成就感。。。。

“NO,NO。。”

我 摇摇手指。

“不 要说这种空而泛之的大话。。。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振朝纲之类废话,当年隋炀帝也是这么信誓旦旦的说过 。。。。结果呢”

“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你整天躲在深宫大内,身边地人要靠奉承和服侍你来谋生,生怕冒犯了 你,又怎么能指望听到多少真心话。。。“

“从小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的,又怎么可能体会到 世间谋生的艰苦。。。”

“你知道市井中谷价一斤多少钱,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基本生活所需几何。。。。。。”

“他们才是构成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 ,你连大多数子民的需求和渴望。都搞不明白,还谈什么治理国家。。。笑话”

“不要说其他 地方。光是这长安城里,如果米价突然上涨十文,不过是中产之家的一番牢骚,豪富之家无足轻重地开支增加,而呆在你那个府里,恐怕天下大多数人饿死了,也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但对贫寒之家来说。就是 灭顶之灾了。。。。甚至是 能不能熬过这个 冬天地问题。。。”

又是一声重重的敲打。恩,自从敲过他老爹和叔叔们的脑袋后,好久没有这么畅快过了。

“纳谏如流?,纳谏如流也有分辨事理和真伪的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喜好,就算没有私心,你 听到的东西也 未必是完全的真相。。。”

“怎么做,很简单,就象你父王做一样。放下你尊华地身份,多走一些地方 ,多看多想,。。。不要以为靠别人告诉你的,就是全部真实的世界。。。只听自己喜欢听的东西。。。那样又和 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读过绉忌讽齐王纳谏么。。。。”

“为君者,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以私心偏爱之;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己地。要受蒙蔽实在太容易了 。。。”

“丹书铁卷。。。”

我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的有些脸色泛红。

“不愧是李家的孩子。。。这算不算是收买人心。。。。”

“傻蛋,我要这东西干嘛。。。”

突然直接伸手在他头上敲了一个栗子。

“拿了这东西,才死的更快。。。”

“不明白么,功名爵禄这东西,我子孙要有出息自己会去挣,靠这东西么。。。。”

“拿了这东西,自以为无人可制,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结果是死的更快。。。。什么免死牌,是催命牌才是。。。”

“除了太宗皇帝以外。自古哪有多少功臣能得善终。。。。”

“为了给自己子孙铺路。杀功臣地还会少么。。。”

“什么,不明白。。。。”

“君主想要剪除谁。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了,比如造反啊图谋不轨,小到逾制啊、失礼啊都可以成为借口。。。”

“你又说错了,功臣哪是那么好杀,他们可不是一个人,可是一个个众人聚集成,共进退祸福相依的大小团体,杀了领头的,剩下的人怎么办,还是杀么。。。然后他们的亲眷族人怎么办,也杀光么。。。。”

“于是新君会发现,军中善战老道之将,都被清洗光了,国家资深干练的臣子,几乎都被罢逐,国家有事,哭都来不及。。。”

恩,这可是那 位朱和尚的经验之谈,靠杀功臣废宰相建立特务政治来确保皇权独大,结果是两代以后就更加变本加厉的皇权旁落。

“为什么。。。,反正人是先帝杀的,新君一登基,可以给他们的后人平反啊,不但收回了人心,还消除了潜在地祸患,经过这十几年地缓冲,那些身故勋老,在军的影响已经大为减少。。。。这就是帝王之道啊。。。”

“什么,难以接受么,你以为你老爹把你送过来是为什么,来接受我家地奉承么,让我和 其他人一样,说你如何的天资聪颖,又是如何的天命所归么。。。”

“解决之道。。。。。傻瓜,哪有什么解决之道,自古又哪有可保千秋万代的江山。。。。”

“你到底读过史书没有,老子创业儿子守成孙子败家后人挥霍。偶尔出个中兴之主,多延续那么十几数十年地起运,就算了不得了。。。。。”

“道理也很简单,子孙后人多不知道父辈创业打天下的艰辛和劳苦,授受父辈的遗泽,当然理所当然的事情,既然得来的太轻易。自然不会懂得珍惜的理由,。。。。。。做昏君最容易。做庸主日子最好过。。。想要鼎新革易,哪有 那么容易,哪个不是遍地荆棘,付出牺牲和代价无算,才闯过来的。。。。。”

我这一刻,却是想起被羁绊在河北地李泌,被无数门阀豪族称为破家宰相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地他。身价随着憎恶程度的积累,已经被抬到和那位 口蜜腹剑的弄璋宰相李林甫相比肩的高度,尽管出入必有大队的卫士拱护左右,但想他死掉的人,还是前赴后继的发动刺杀。

“所以俗话说,创业容易守成难,”

“开辟一个新朝,往往是大乱后地大治。开国帝王在百难中还有两个难得的优点:一是百姓思定,多年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只要有人可以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管这个人到底出身哪里。为人如何;二是上一个朝廷的统治阶级被彻底洗牌,大量的空位置等着替补,这也是吸引人才汇集的核心原因。”

“战乱中兴的帝王在这两点上恰恰是弱项,国家战乱就是国家衰败的预兆,黎民对于这样地朝廷多数抱着幸灾乐祸的观点,希望它倒下去。而原有的门阀阶级又不愿意放弃既有利益,地方主义盛行,各地门阀豪族纷纷自立以谋取更大的权力。这两点往往是导致一个庞大王朝在短时间内迅速土崩瓦解的核心原因。”

“这也是许多君王宁愿抱残守缺,守得生前之治的缘故,因为经年日久积累下来地政权体系和格局。已经不是简单的皇命。就可以动摇的,非有大才大魄力者。难以为之,因为他们每做任何一个改变,触及的可能是自下而上巨大的利益体系。”

“再给你说说施政把。。。”

“你可知世人都叫我倡导功利主义之首恶,败坏世风,不知廉耻、人心不古。。。但实际我的军管治下,要比其他人过的好,为什么”

“因为他们搞不明白,好高骛远,谋划长远,那是身在其位朝堂中大人们的专利,作为统治根基的斗升小民,出于自身和环境的局限,却只能看地到眼前和 实际地东西。。”

“如果你仅仅为了 所谓的一厢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