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惹凡尘不寂寞,不落凡间不哀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惹凡尘不寂寞,不落凡间不哀愁-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已经在这世上活了20多年,晚出生是不可能的,沉睡,就如科幻小说中说的一样,相信在未来是可能的,因为原理已经知道,缺乏的只是可行的方法。但是我又是否真有勇气那么做呢?恐怕没有,因为我实在难以想象,当我在几十年后,甚至几百年后醒来,我将如何去面对那个未来的孤独世界。我所看到的可能不再是现在这样繁华的城市,茫茫人海,亲切的嘈杂的人与人之间的说话声,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满山遍野的生化机器,也许还有生命,但是也许不再具备人形,人们都只是数字网络中的一个单元,都只是数字化的生命,或者,经过基因改造与机器结合的生化生命。那就有如你在另外一个世界醒来,发现万物皆非,而你已经成为一个过去历史的墓碑,一个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存在,然后,你可能会为时代的变化感到可怕甚至悲哀,但是时代却会认为你才是悲哀的,所以,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当世界只有一个村子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聪明人说那个村子的人都是傻子,而那个村子的人却都认为他是疯子的时候,那么那个聪明人就是一个疯子。 

  现在,相信大部分人还不会愿意往自己的身体里面加入一些非自然的东西,比如往手臂植入一个芯片,向血液加入纳米机器人,将腿改造成能够高速冲刺的生化机器,在眼球里面安装激光武器。但是这些都是可能的,并且正在成为现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着这样的观念。比如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且你又还对这个世界有所牵挂,而进行一些改造就能够挽救你的生命的时候,相信所有的顾虑都会退居其次,比如人造心脏。又如一些不幸,失去下肢的人,会愿意安装假肢,虽然那些假肢还没有达到能与身体的神经系统结合的程度。但是以目前的科技发展的趋势,那将成为现实,必定将出现既能与人体神经系统紧密结合各项机能又远超现在人体的生化机器,到那个时候,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下肢,然后他有两个选择,一为“落后”的不受大脑控制的假肢,一为“先进”的完美受大脑控制并且机能非常优秀的生化机器下肢,你觉得他会选择哪个呢? 

  但是,自然界有比机器科技更为强大的东西,那就是基因。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完美地破解了所有物种的基因,并且也能如软件编程那样进行基因编程,而且能够让“基因程序”运作,那么,超人将只是小儿科。试想一个基因编程产生的生命体,如果具有所有物种的大部分能力,同时又没有它们的弱点,那将是怎样一个怪物?他可能是救世主,也可能是终结者。他还可能不会是一个单纯的生命体,因为到那个时候机器技术也一样已经有相当大的发展,所以他还会被再度改造,或者在诞生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改造了,最终将是一个生化机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并走向集成,包括生命的集成。我们现在有手和腿,因为我们的生存和日常工作还需要它们。但是如果某一天,你不需要上班,你也不需要手去拿食物,去敲打键盘,去握手等等,你也不需要通过双脚的行走来到达你的目的地,你觉得它们还有多少意义?比如有一天,人造生活机器能够自动种植植物,自动畜养动物,甚至通过化学合成食物,并且能够自动送达任何你需要食物出现的地方;键盘和鼠标也被早早淘汰,人们通过植入的芯片就能够足不出户无时无刻无论在哪都能够通过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网络与世界交流,甚至连植入芯片都不需要,科技能够通过DNA或其它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征跟踪每个人,通过每个人的脑电波与每个人建立连接等等。你不再需要拿起你的手机,拨打朋友的电话号码,等待接通,然后才能与朋友交流,也许你只要想着你要找谁,然后网络自动帮你在瞬间建立连接,接着你也不需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表达你的意思,网络自动复制你的大脑中关于你要表达的信息和相关知识然后传达给你的朋友,没有误会,也不需要费劲沟通。等等等等,最终,你会发现,似乎,除了我们那控制身体的,会思维的大脑,其它的部分都不再被需要,也不再重要。爱美?科技立刻可以在你的脑海中制造一个100%满足你的审美观的形象,并且接受Customization,然后在这个网络中认识你的人都将看到这个形象……于是,每个人最终也许都只会剩下一个会思维的脑袋,被钢铁或更先进的材料完美地保护着,并且固定在某个位置,联通着世界上的其他人,每个人都有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互不干涉,同时也完美相通,语言不再需要,沟通不存在障碍,人与人之间效率极度高效,人与人个体的界线也空前模糊,最终,世界可能成为一个思维的集合体,一个思维的网络,每个人都只是这个思维网络的一个节点。去外星球?任何星球都可以,发射一架宇宙飞船过去,生化机器创建一个基地,通过星际间的中继器联通这边的网络,之后,所有的思维都可以抵达星球彼端。 

  所以,未来很有可能出现高智慧的人造生命,这些人造生命很有可能是机器和生物化学的结合体,但是他们取代人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自身也将首先被不断改造,不断通过改造得到进化和强化,无论是机器和生物化学产物逐渐结合进人体,还是优化或改变人类本身的基因。而一旦到达生命集成的阶段,在生命网络里面大概再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因为在虚拟现实中,界线已经模糊,彼此不再那么独立,也不存在资源不足需要竞争的情况。唯一的问题大概只在于如何找到更多的资源去支撑那样一个网络,以及实现开拓宇宙的梦想。 

  把你的手机埋好,三十年后,挖开,也许你会非常惊奇,在人类的历史上竟然还存在过这么“庞大”的通讯设备,或者,竟然还存在过通讯设备这一概念。

宽容中的宁静
出问题了,不要轻易责备他人,更不要忙着追究责任,而是思考如何补救,如何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做得让人满意,何况凡事常有意外,任何人都不会希望问题出现,因此要能理解问题出现往往是在所难免的。在问题出现后,不要做任何于事无补的事情,更不要做任何起负面影响甚至破坏性作用的事情,包括责备和追究责任。责备和追究责任会让一个人的情绪更加低落,压力更大,甚至起抗拒心理,这些会使其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事情解决,也不利于他以后的工作。在允许而合适的范围内给予帮助与建议,让他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获得成长。切忌将问题交给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去解决,而将他排除在外。即使迫不得已需要别人来解决,也应当让他参与。一个人,只要他的人品好,我们就应该比较宽容地对待他,允许他犯错,只要无伤大局,就应该给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成长。如果他犯了很大的过错,那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责任了。 

  聚焦事情本身,事半功倍。我们通过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创造价值,因此把事情做好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我们始终把事情做好放在中心位置,我们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或避免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这就像每个人每个时刻都会有自己关注的一些事情,这其中会有一件最为关注的事情,它的发展与结果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它的发展与其它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冲突,但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关注的,所以我们能容纳并化解那些冲突。所以,如果我们将我们时下正在做的事情置于核心位置,那么我们就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忽视”一些攀枝末节的东西,从而大大地推动事情向前发展。比如,我们提出一个建议,但是别人否定了,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这时候,如果我们比较关注自我感受,那么我们很容易感觉个人自尊受损而听不进对方提出的更好的做法,报复性地也断然否定对方的意见,并坚持己见,如此如果对方也比较关注自身感受,就很容易使讨论偏离正确的轨道,陷入无意义的争论之中。相反,如果遭到否定时,我们比较关注事情发展本身,那么我们就会从事情本身出发结合对方的建议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比较正确而客观的结论,进一步采取建设性的做法,比如:转而支持对方的建议,或在对方的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引领事情向前发展。凡事学着从大局着想,为他人着想,我们就不会陷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之中,而一旦我们做到了事事从大局出发,事事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们个人各方面,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不断得到提高,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就可以得到升华。《基业长青》中提到默克制药公司的一句话:“制药在于治病救人,但利润随之而来。”看清本质,不要舍本逐末,永远不要做本末倒置的事情。 

  如果我们告诉他人要做什么事,结果却发现他做的与我们想的相去甚远,甚至截然不同,不要首先怀疑他是否有用心做事,而是应该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足够清晰和明确的目标。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这导致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而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都是基于我们个人的这些作为基础的,但是接收到的人未必拥有完全理解这些信息所需要的基础,所以对方不明白或产生误解,是很正常的。而沟通的目的就在于互相帮助对方构造一些自己拥有而对方缺少的“基础”,让我们传达的信息在对方那里都能得到尽可能正确的解读。所以,如果我们交待他人做的事情,他人没有做对,只要他人品是好的,那就极有可能是我们的沟通不足,我们传递的信息在对方那里因为对方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而无法被正确解读所致。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们传达的信息被正确的理解了,但是因为事情比较困难,他目前的能力不足以做得满足我们的期望。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提供额外的信息,比如,要完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知识在哪里,相关的人在哪里,还有哪些资源可以用,大概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Make others great,就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通过帮助他人成长完善去帮助他们完成个人自我的超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其创造更多的价值。

世界大同
有没有想过世界会一统?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之分,没有国籍之分,没有关税壁垒,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没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没有所谓的意识形态之别,没有超级大国,没有弹丸小国,没有……古时称此为世界大同或乌托邦,近代称之为共产主义,那是人类的最终理想。就如一切将走向集成一样,人类将走向统一,只是那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用中学时代哲学书说的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

  如果世界大同,人类一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也没有落下,那么,人类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那个时候,物质文明方面,人类利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人类不再因为石油打战,不需要再为一天天水涨船高的油价发愁。人类也充分利用了地球的海洋,在占地球70%面积的海洋上建造了大量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水上都市,在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数字很要大得多的海底建造海底都市,人类甚至成功地将月球与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从此,房子不再是每个人的心头的大石头,工作一年买不起一个洗手间的时代将真正成为历史。那个时代的交通也极为便利,虽然也许仍然达不到光速,但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已经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舒适的范围内达到了极限,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让交通导航不再成为问题,让交通事故低到只有计算机集体出现故障才可能发生的程度,没有人再关注名不名车,因为为了杜绝人类驾驶可能导致的事故,人工驾驶的汽车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社会交通都由计算机主导,人类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干预。在饮食方面,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可以随意品尝,计算机控制下制作的佳肴,极度精确地贴合个人的身体状况需要和喜好,吃饭无需排队,而服务与卫生问题更是成为历史。而穿戴方面,计算机能够根据个人喜好和审美观不同而不厌其烦地推荐合适的衣服与搭配方案,直到个人满意为止,让每个人的时尚与美丽都成为可能。

  那个时候,精神文明方面,所有人受的教育都是统一地尊重每个人的天赋兴趣性格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一个人的真善美情操为导向,它能挖掘出每个人的潜力,让每个人都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人,让每个人都拥有生命的使命感责任感,都有一颗纯净的心,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存在培养邪恶的土壤。生存不再成为任何人的压力,工作也不再是索然无味,每个人都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奔波,一切琐碎的工作都由机器完成,除此之外的工作成为人们的需要,每个人都在自己感兴趣地领域工作,不断地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前进。人与人之间也不再存在恶性的冲突和竞争,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需要挤地铁,不需要抢座位,不需要抢道,不需要……人们更多地将是协作和互相帮助的关系,一旦一个创意出现并被社会所吸收之后,将直接作用于整个社会。

  那个时候的世界,已经解决了现今世界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总体资源有限与人类平均思想觉悟不够高导致的非良性竞争与冲突。其实,一个国家的人们的思想觉悟是否够高比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丰富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的思想觉悟很低,那么,再多的资源,对他们也是不够的,占有更多资源的欲望也许是他们快乐的唯一源泉。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人们的思想觉悟很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