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人如水-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的客商较多,程鸣鸾建造“高岗鸣凤”,就是以出租为赢利模式,出租对象多为一些钱庄的大老板。

  劫难是深秋的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发生的。当时报馆的几位编辑,因为编了一版好稿,硬逼着方复明出钱,到钱牌楼天乐茶园听戏,报馆里没有人。等他们回来,发现门被敲开,桌上的稿件已经全部抄了个底翻天。办公用的笔墨,也全部一扫而空。问四周的房客,说杀气腾腾来了一大帮子人,黑衣黑裤,五大三粗,来了就直奔报馆,那种气势,哪个敢目前阻拦,还说幸亏他们外出了,若有一个两个人在家,也不是他们对手,不被下条胳膊,也要断条腿不可。

  郭始鸣是第二天才知道报馆被抄的,她赶来时,方复明说,“对方也太小看我们这些革命党人,他们这些雕虫小技,糊糊平民百姓还可以,我们走南闯北的人,能被他们吓倒?”话虽这样说,但报社的底气明显伤了大半。

  那一刻,郭始鸣没有说话,她从方复明的眼中,读到的更多是淡淡的忧伤。报纸创办半年多来,眼前的这位大男人,虽然极力想表现出他的勇猛,他的睿智,他的刚毅,但他以及他的这个团队,力量还是单薄了些。无论是与强权官府抗衡,还是与强势实体抗衡,都显得太柔太软太书生气。郭始鸣暗暗有一种预感,这之后,尽管报纸还会继续坚持,但气数已经虚弱,随时都有停出的可能。

  这年的十一月,官府终于以有关保证金不足为由,饬令《安徽通俗公报》停刊。方复明对此只能付之一笑。事实上,《安徽通俗公报》从一开始,就按正规的路途进行了。当时报刊出版,依靠的是两个法律,一是《大清印刷物专律》,一是《大清报律》,方复明深懂其要害,在申请办报之前,就对这两部法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是正正规规将办报申请向安庆府衙监申批,包括报刊创刊登记必须填写的名称,体例、发行人、编辑人等细项,还包括印刷人姓名、履历、住址,发行所及印刷所之名称及地址,一条也不能少。而这报纸,也由安庆府申报安徽省督抚,后又咨民政部存案。至于保证金,更是按官府要求足额缴纳,不存在多与少的问题。现在官府以此理由饬令停刊,也只是一种借口吧。

  而此时,报纸也已经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报馆遭劫之后,同文印书馆张受泉找到方复明,一脸难色地说:“该明贴的我也贴了,该暗补的我也补了。你们为革命办报,我为革命出力,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惜我的能力实在有限,还是请你们另请高明吧。”无奈之中,大股东王龙廷从中周旋,将报纸的印刷,转到安徽官办印刷局来。安徽官办印刷局是巡抚朱家宝倡建的,筹建了几个月,到这年8月正式开工。安徽官办印刷局设在谯楼后藩司署内,采用的完全是新式印刷技术。创办之初,经费,由司署筹拨。其印纸品分官、民、商三种,前两种格式和价格由印刷局确定,商用品格式则由印刷局与商家共同商讨,价格随行就市。《安徽通俗公报》在安徽官办印刷局总共只印了十多期,就遇到了“保证金”事件。因为印刷局是官办的,官府一言一行,必须言听计从,所以,官府这边刚一发话,那边立马就将报纸停印了。

  这年冬天,安庆的街头格外清冷。报童叫卖《安徽通俗公报》的声音,无论如何也听不到了。 。 想看书来

女大十八变
初次相拥

  小妈说,女大十八变,我们家的泉儿啊,开年之后,出脱得越发水灵了。

  郭始鸣将胸部微微挺起,脸上的笑,如桃花。

  宣统三年的春天,窗外风和日丽。院子里的一株桃花,也打了许多粉红的花蕾。

  清明后不久,安庆许多学堂,包括郭始鸣他们的女子师范学堂,突然宣布不上课了,学生手执小旗,成群结队涌上街。沿街的商家十分不解,这些学生,不好好在学堂里上课,跑到街来瞎混什么?

  当然有他们的理由。

  起因是从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开始的,有几个学员,上了几堂法律方面的课,以为掌握了一定法律知识,要找机会展示一下。结果在安徽省高级审判厅,为一件民事案的诉讼,与厅长展开了辩驳。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是推进法治进程的新现象。但这几位学员的口才,远不能与厅长相比,一来二去,渐渐就理屈词穷,明显处于下风位置。但年轻人气盛,火气大,说着说着,就挽起胳膊上前要与厅长进行武力理论。自然有警员过来相拉,拉之中不免手脚相斗,于是就闹出了震惊皖省上下的风波。巡抚朱家宝听取厅长单方面汇报后,觉得此事很荒诞,都是学法律的学员,居然知法不执法,这以后还怎么能公正地维护皖省秩序?于是,以“咆哮公堂”、“殴打法官”等罪名,将为首的7名学员,关进了位于饮马塘的模范监狱。本来也只是警戒意义的关押,但消息传出,惹起了教育界的公愤。学生就是学生,他们莽撞,他们冲动,他们过激,都是在情理之中的,凭什么一纸令下,就他们当犯罪分子一样给关押起来?于是安徽教育总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定全省各学堂以“停课”形式,抗议巡抚朱家宝偏护审判厅长、关押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学生。省谘议局闻讯,也召开临时会议,以压倒多数的意见,做出倾向学生一方的决议。

  学生风潮完全平息,已是立夏节气。立夏是吃蚕豆的季节,“夏前三天吃不得,夏后三天吃不掣”,那些天,城东的,城西的,江南大渡口的乡民,都挑着成担的蚕豆到来街上喊卖。带荚的蚕豆壳,轻轻一剥就开了,绿莹莹大如算盘珠的蚕豆米,弯弯的有一条线状黑嘴,看了都让人喜爱。

  此时的安庆城,因大规模铺整路面,变得明亮,也变得宽敞。改造老城街巷,是巡抚朱家宝的创意。九里十三步老城,大大小小有260余条街巷,或土路或石块路或鹅卵石路,不规则,不整洁,不雅观。朱家宝安庆任职6年,向下要讨民心,向上要出政绩,必须要有自己的形象工程。整修安庆街巷,将道路全部换成花岗岩条石路面,自然算是一大亮点。于是,官府出一部分资,商贾出一部分资,民间再收一些,工程就动起来了。

  用的是绛红色的材石,条形,上面凿有防滑的麻点。安庆土话称之为“麻石条”。材石是从花山那边开采过来的,然后走菜子湖转入长江,再从朱家坡上岸。夏天里,修路的民工,赤着上身,皮肤让太阳晒得发黑,流出的汗水,瞬间就被晒干了,白白的细细的盐花。苦有苦的乐趣,大街上干活,看到像郭始鸣这样的美少女从身边走过,就会恶作剧地开些善意玩笑,或有意把沙土挥得高高,直逼她们脚下,或故意说一些荤到了底的笑话。郭始鸣那天由小南门经插烛巷去府城隍庙,民工们远远地看见她过来,故意大着嗓门猜灯谜。“肉丁对*,白浆往里送。双手抱屁股,乖乖你莫动。”那谜面,既直又白,黄到下流的地步。郭始鸣虽还是黄花大闺女,但男女之间的那些秘事,还多少晓得一些影子的。于是就十分些生气,天在上,地在下,人又不是畜牲,怎么能这样口无遮拦?脸就挂得如霉雨季节的天。结果走到近来,民工哈哈笑着说出谜底,居然是普普通通的“喂奶”。白白气了一场。

  那谜面是刻骨铭心地记住了。女大十八变的郭始鸣,也因此想得格外多一些。有“情”的成份,也有“色”的成份。“色”与“情”其实也是分不开的。这时候,方复明的影子总在眼前浮现,笑如阳光。

石门泛秋
周末的时候,方复明来了。方复明说,“有没有兴趣去城西走一走?一直想看看皖江是如何入江的。”

  从金保门走出来,往西走,脚下的道路,由麻石条变成碎石块,又变成土石路,再往前,完全是黄土路了。路是被独轮车碾过的,当中有几道深深的车辄,天干了几天,车辄里便松软的灰尘,一脚啋下去,便腾出一团灰雾。但此时,远处的山更青,如黛,近处的水也绿成了墨色。路的南边,一望无际的江涂,一人多高的芦苇,随风飘荡,如行进中的千军万马。偶尔有飞鸟从中惊起,一声长叫,又消失在辽阔的天际。两人都不说话,似是无话可说,也似乎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走得久了,觉得有些沉闷,相互会心一眼,于是距离又拉得很近。

  后来,碰到了舒景蘅。郭始鸣不认识舒景蘅,但她认识舒景蘅身边,扛着照相器材的中年人,是翠芳照相馆的老板钱仲屏。

  方复明认识舒景蘅。他知道,这些年舒景蘅一直致力于《怀宁县志》的编纂,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因为资金不足,印刷之事一再搁浅。方复明对《怀宁县志》编纂十分支持,曾在《安徽通俗公报》上,多次为他们做广告,当然是不收费的那种。

  舒景蘅说,《怀宁县志》中有“怀宁十二景”,如“石镜涵空”、“龙山晓黛”、“杏村春色”、“百子晴岚”、“冶峰青霭”、“瀼溪环曲”、“海门夕照”、“石门秋泛”、“菱湖夜月”、“大观远眺”、“雁汊渔灯”和“塔影横江”,等等。这次下了决心,全部以“风景影片”来介绍。他们来城西,就是到石门湖专门去拍“石门秋泛”这一景的。

  方复*生疑问,“夏天刚刚才开个头呢,怎么能拍出秋的味道?”

  钱仲屏解释说,“照片上的‘秋’,也只是大概念,意思到了就行了,不可能真的拍出‘秋’的色彩来。”钱钟屏觉得照片效果还可以。虽说季节不是秋天,但选择的角度不错,远处山峦似蛇,近前湖面如镜,阳光从右上方的天空打下来,渔舟泊在水岸,浓浓的有石门湖之“秋”的感觉。

  继续再往前走,慢慢地就看不到人影了。村落在远方,也只是浮出青瓦层面和隐隐的半面白墙。似有炊烟,淡淡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植被之上,散成一抹虚黑。

  脚下的小路,最终将他们引到河边。不是大水季节,皖河窄如玉带,呈“S”形缓缓而行。河面上,有三两只捕鱼的船,定格在水面上,如画。水面上的风更大一些,他们只能向南而立。而正南方,闪耀在他们眼中的那一片亮色,便是浩浩长江。

  沿着河堤往南走,羊肠小道,草没及脚背。路并不好走,越往前,风越来越大,脚下也越来越泥泞。没有任何生命,也听不到任何声音。水的流动,风的流动,在他四周形成巨大的皖河“口”的气场。郭始鸣有些犹豫,但看到方复明坚定不移地前行,也拖着脚步跟在其后。

  继续往前,眼中的那片“亮”,渐渐就成为一片“白”,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开阔,最终,完完全全看到皖河向长江“丁”字形的融入。再往前走,脚下的泥便变成了沙,白白的,是常在江边看到的那一种。到完全走到这片白沙中来时,就知道,他们已经完成了从“河”向“江”的跨越。

  立在河口,立在江头,风特别地大,但无论是江是河,水却平稳如镜。再回过头看沿着河岸走过来的路,已经弯成了美丽的曲线。

初次相拥
初次相拥(下)

  继续再往前走,慢慢地就看不到人影了。村落在远方,也只是浮出青瓦层面和隐隐的半面白墙。似有炊烟,淡淡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植被之上,散成一抹虚黑。

  脚下的小路,最终将他们引到河边。不是大水季节,皖河窄如玉带,呈“S”形缓缓而行。河面上,有三两只捕鱼的船,定格在水面上,如画。水面上的风更大一些,他们只能向南而立。而正南方,闪耀在他们眼中的那一片亮色,便是浩浩长江。

  沿着河堤往南走,羊肠小道,草没及脚背。路并不好走,越往前,风越来越大,脚下也越来越泥泞。没有任何生命,也听不到任何声音。水的流动,风的流动,在他四周形成巨大的皖河“口”的气场。郭始鸣有些犹豫,但看到方复明坚定不移地前行,也拖着脚步跟在其后。

  继续往前,眼中的那片“亮”,渐渐就成为一片“白”,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开阔,最终,完完全全看到皖河向长江“丁”字形的融入。再往前走,脚下的泥便变成了沙,白白的,是常在江边看到的那一种。到完全走到这片白沙中来时,就知道,他们已经完成了从“河”向“江”的跨越。

  立在河口,立在江头,风特别地大,但无论是江是河,水却平稳如镜。再回过头看沿着河岸走过来的路,已经弯成了美丽的曲线。

  他们在江滩上坐了下来。方复明脱下鞋袜,把一双脚埋到江沙中。“舒服。”他说:“人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郭始鸣犹豫了会,也学方复明把鞋袜脱了下来。一对天足,白如笋,隐隐血管如丝游动。江沙湿湿的细细的,那种感觉,从未体会过,很快就一步步向上,侵袭到她的心中。“真的很舒服哦!”她说。

  他们并排躺了下来,双手并在脑后做枕。云在天空如嬉戏的孩子,或牛或着或马,眨眼之间就变出了十几种形状,都像,也都不像。太阳隐在云后,高兴时就出来一下,不高兴就不出来。出来的就辣辣地就有些燥人,不出来时,风从脸上拂过,又特别地凉爽。

  郭始鸣就这样闭着眼睛。似乎睡了一会,又似乎没有睡。她把眼睛睁开时,发现方复明的脸正对着自己。那一刻,她害怕他那一双眼睛。那眼睛,仿佛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他望向自己的时候,不由自主,她就想把自己的嘴唇贴到他的脸上去。

  一切水到渠成。

  当他把他的双臂紧紧环抱她的时候,她陡然觉得自己整个身子都融化了,她只能控制着自己,不要软成一滩泥,在他面前出手,而另一方面,她又希望他的那只手,是一只不安分的小松鼠,从她的衣襟下面伸进去,在她如缎的皮肤上游动,且向上,握住他的*。

水到渠成
方复明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开始了大胆地进攻。这种进攻是生涩的,笨拙的,略带一些稚气。最可笑的,当他把伸进她的衣襟,触及到她的皮肤时,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