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少年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与少年游-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字里行间光阴流动。
  如今书店都是开放式的了,西单图书大厦就在距离我办公室不远的地方,我去看一天书都没人管我,也不再是地下室那么憋屈的地方,高楼大厦阳光通透,书的品种也多了几十倍。但我已经拿不出四五个小时在里面晃悠了,我每周大约只去一次书店,迅速的扫过满架图书,迅速的选择一两本买下,迅速的离开。那些被我买下的书也未必有时间看,有的至今还封着塑料薄膜站在我的书架上。成天瞎忙什么呢?有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以前我很喜欢吃北大里面卖的汉堡,三块钱一个,可以要求加热,分鸡肉牛肉两种馅,加一片算不得新鲜的生菜叶子。我啃着这样的汉堡,在地下室看书,觉得自己跟皇帝似的即使我翘掉习题课的老师也不能进来抓我。那时候我连个手机都没有,谁也找不到我。
  现在我也吃汉堡,赶时间的时候吃,一个鸡肉堡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有嚼完,已经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了。我比过去拥有了更多的东西,譬如我有一台车能去很远的地方,但我的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大,相反我总是来回奔行在几条固定的公路上。我比以前有钱了,账户上的钱来了又走,对着银行账单上的数字,只觉得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皇帝之类的情怀早都没有了,手机一整天嘀嘀的响,有垃圾短信有朋友有客户,每个人似乎都在跟我说某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应该立刻着手立刻抓紧。
  就是看书这件事可以往后拖拖。
  不只我一个人如此,前天我去北京交通台做节目,和我对谈的是几个办文学杂志的中学生。主编是个女生,说杂志并不好做,因为学校里大家都不看书了。
  “我们是国际学校,大家要看书也是英文书。”
  “英文书有用”
  女生大约是这么跟我说的。
  忽然间有点无奈,原来这个喧嚣的时代,连看书都得有用了。这就是所谓“经学致用”?如果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对我的人生有用,那我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呢?
  赚更多的钱?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
  这些鬼东西就是人生么?
  我常常想我的人生,在我努力过奋斗过之后就可以过优雅的生活。“优雅”这个词蛮俗烂的,但是当我想找一个词来形容我期待的人生时,我真找不到更合适的了。
  就是那种在丽江的小镇里喝着啤酒喝邻座的游客们对对歌,泛舟在尼罗河上钓老鳖,乘游轮去北极看光,在阁楼里悄悄的练电吉他,躺在弗罗里达的海滩上看一本有品味的诗集……还有很多很多,并不非常特别,就是优雅闲适,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很多时尚杂志都会展示这样的生活给读者,然后告诉你某一款车或某张白金卡是这种生活的必须,可多数的人为了用上这样的车或者白金卡就得终年忙忙碌碌,做很多“有用”的事情,比如陪客户吃饭、考某种证书、参加什么培训班、出门带着MP3抓紧分分秒秒练听力。
  好吧,其实我也并不反对努力的人生,也不介意年轻的时候多做点“有用”的事情,但是但是但是,我的人生并不是因为“有用”而存在的。
  如果把人生比作旅行,我可以为了看古代法老的神庙而跋涉过红海,渡过沙漠,忍受艰难个干渴,全神贯注于行走,心无旁骛。但当我最终站在那座神庙面前,我将坐下来,迎着无论风沙还是夕阳或者无边的大海,拿出纸和笔以最舒缓和优雅的方式写一路的见闻,喝一杯红茶或者咖啡,时光在我的回忆中飞逝,我就像在那间地下室书店里,被墨香包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所做的努力有很多是为了能有一些自己支配的时间,在一个让我感觉闲适的地方从从容容的看书。
  那就是我优雅的人生。
  你忙得都没空读书了,何来闲暇过优雅的人生?

  名为桃花的故乡

  写过十年的幻想小说,做过六年的幻想杂志主编,出版了二十多本幻想作品,可面对媒体的采访,仍要回答那个我总想绕过去的问题:“为什么要幻想呢?”
  是啊,为什么呢?虽然明知此生的万千梦想中的99%都会在岁月中破灭消逝,如阳光下华丽的肥皂泡一样,为什么总还是放不开?
  绕不开,我就跟媒体讲了一个不沾边的故事。2006年,我去天津探望画家张旺,别后在火车站旁的麦当劳里小坐候车。理我不远处坐着三个聋哑女孩,面对我的那个留着一头漆黑的直长发,并算不得美,但有很长的睫毛。我忽然意识到对面那桌“热闹却无声”,于是抬头去看,她正笑着,比着复杂的手语和朋友们聊天,纤长的手指像是在比划某种魔法字符,绚丽缭乱,好像会有蝴蝶会从指缝里飞出来。
  只是我第一次“旁观”聋哑人们聊天,那时窗外阴云密布,音响中某歌手高唱着“悲痛欲绝”,等车的人们频繁看表,心不在焉。可她们笑得那么开心,仿佛有阳光照在她们的脸上。我忽然很好奇她们在聊什么,如果我也会手语,大概会试着搭讪。
  很羡慕,羡慕她们待在一个我所不能了解的、美好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没有声音,也因此远离一切嘈杂。
  我想起梁朝伟和杨千嬅主演的《地下铁》。杨千嬅是一个盲女孩,走到哪里总是塞着耳机听音乐。即便是站在轰隆隆的地下铁里,她也幻想着自己站在花园里,无术色瓷在身边自由盛开。同是梁朝伟,换到《东邪西毒》里便是盲剑客,只有阳光最烈的时候他才能约摸看清东西。于是他总是坐在沙漠上,默默地眺望远方,任凭头顶上流云飞动。他对杀手中间人欧阳锋说做完这笔生意我就回家,我家乡的桃花开了,我要在花还没有谢的时候回去。
  其实,都是镜、花、水、月般的幻想。地下铁还是地下铁,拥挤封闭被噪音充斥,不会因杨千嬅的幻想而变成每个人的花园;梁朝伟所说的故乡的桃花根本不存在,在故乡等待他的其实是一个叫桃花的女人,他的妻子,在新婚那天爱上了他最好的朋友。世界的真相就是那么不完美,常常令人悲伤。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假若这世界是一本小说,它大概出自一个高超的悲剧作家笔下。我们总能看见美好的东西像是瓷器般碎裂,譬如青春、志气、友情,甚至“尊严”这种本该断头也要捍卫的东西也会因为所谓“社会”的重压而被放弃掉,更别说是“爱”那样多变的东西。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剧本,于是不能放弃的知识梦想。只有这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总还愿意相信,世界的背后原本该有更善良的一位作家,会把一切写得更美好,会把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都写得浪漫隽永。
  幻想是聋哑女孩们蝴蝶般美丽的手语,远离嘈杂,无忧无虑;也是盲女和剑客的花园,她们执着而认真地相信着和生活着;还是我们这些疲惫却顽强的人的另一种生命,我们借它超脱所谓“尘世”、所谓“社会”和世界的永劫。
  闭上眼睛,全世界都是你的。轻轻握住拳,就像握住淘气的时光。幻想是故乡亦是彼岸,名为“桃花”。
  这是我的软弱和逃避,也是我的坚强和不弃。

  每个人都是朔方鸟

  “旅行只是从你熟悉的地方去别人熟悉的地方而已嘛。”有人轻描淡写地说。
  可我还是喜欢旅行,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在大街小巷里走路,左顾右盼,双手插在裤兜里,闻那个城市的味道。
  杭州是蒙蒙的水汽、福州是炒制铁观音的茶香、成都是冷锅串串那股勃勃的辣味、Los Angles是太平洋的风……我很想去斯德哥尔摩。我想象我站在波罗的海飘来的雨云下,高墙深巷,铁皮路灯散发着幽幽的光,漫长的冬季的阴霾里,大巴车载着唯一的客人穿越这个寂静的城市,客人拿着一本关于远行的书,空气里弥漫着雪的味道。
  我就是那个客人。
  更多的时候不是想去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想远行。
  远行让人怀着满满的期待。
  虽然最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最喜欢的词之一是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知道自己最后还是会回到故乡的僧庐下,默默地听着雨水打在小时候骑的石狮子头上,一生的事如走马般在脑海里经过,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但小的时候还是想远行,去看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王家卫在《东邪西毒》里借欧阳锋的口说:“小时候,总想知道沙漠那边是什么。走过去,才知道沙漠那边,还是沙漠。”
  可是不亲自跑到沙漠的那边去看一眼,总是不甘心,在我还没有到达那里的时候,我会猜那边盛开着无边无际的罂粟或者薰衣草,红色或者紫色如同海洋。
  写《九州缥缈录》的时候虚构过一种叫“朔方”的鸟儿,很古老的鸟儿,它的家乡在蛮族的草原上。这个族类没有双腿,生下来就飞向四面八方,一刻不会停歇,困了累了就张开双翼浮在高天上的风里,醒了就继续飞。它的使命是寻找满族人新的故乡,但是一百只朔方鸟里只有一只能够找到新的土地,其他的用尽一生也未能抵达。朔方预感到自己将死,就会掉头飞回故乡。它落下死去的地方是蛮族人的第一个家园,叫“朔方原”。
  每一任蛮王都要占据朔方原才能称雄吗,就像孩子总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们每个人都是没有找到新土地的九十九万只朔方之一,虽然我们也曾用尽全力飞翔。
  用尽全力飞翔吧,这样当你老了之后在僧庐下听雨的时候,你才有那些走马般的瞬间在脑海中流过,你不会后悔的。你曾经满世界地远行,你要去一个地方,你从未去过,不知道是哪里,但你相信那里很美。


  年华似水的老流氓

  昨夜京城著名老流氓老X莅临上海视察,SD公司著名电子杂志先驱ZC老师来电借机要求蹭饭,SD公司著名地下电影工作者高云老师亦来电约开会。
  我在伤春悲秋中,遂皆不见。
  夜来回家,地铁路过陆家嘴,窜上无数美女,其中一人惊艳者,多看了两眼。美女感我目光诚挚,于是站在我身边,共扶一根扶杆,玉手纤纤,指甲上涂了橘红色指甲油,不知为何想起烧鸡,气氛一扫而空。于是不看美女,打开PDA玩空当接龙。
  老流氓来电说明日便要紧急回京,今晚可饭,遂订在大渔。ZC老师估计当晚吃食堂,准备不告诉他,否则恨我。
  在美国的时候没什么余钱,即使下馆子也多半是凑合,有碗入味的蛋炒饭吃就很开心了,回到中国,总算开始讲究点饮食。
  上海的馆子里,我对于南京西路周围的两家日餐馆子和一家火锅店有好感,火锅店是小肥羊,汤底好,辣味含蓄激昂,选料也不错,服务生英俊,可惜每次吃必然腹泻,据说是因为汤底里面加了药材,减肥好去处。日餐馆子是长寿路上的樱木花道和梅龙镇广场的大渔,樱木花道的便宜,8点30之后一人58元,鱼生随吃且有寿司、手卷和火锅。好处是鱼生味道新鲜,有真畴,酱油和芥末也都中规中矩,价格上更是物超所值。醋青鱼做得非常地道,略有一点腥味,鲜鱼火锅更好,汤底味道极其正宗,吃在嘴里有股很淡的鲜甜,每次我都是喝干了汤,把鱼留下。这家店极得我家高堂的首肯,母亲大人开始觉得食具不够精致,桌面有油迹和拥挤,然而每上已道菜眉间就舒展半分,喝到鲜味火锅汤时终于表示认可。
  母亲大人在东洋拿的学位,日本语精通,梦中亦说日语,糊弄过的国际友人从北海道一直分布到东京,极杨国威。据说至今我们家乡省份农民种的大豆葡萄苹果,乃至科学养鱼水稻旱育秧全部是我母亲引进技术的手笔。我母亲高兴地宣传纵然我走到祖国的尽头,只要我啃一只富士种的苹果必然也是她摸过的苗儿长出来的,乃有爱晖之情。所以我娘说好的日本餐,便一定是好。缺点就是食具和环境,菜单也显得草率了一点。但是秋风来的时候和男性友人在那里吃饭,风掀着二楼外的红灯笼,简陋中有股凄凉,就着火锅里升起的暖气,让人寂寞而思索。我在那里想到了羽然冲进大煮鲱鱼的烫沽亭,姬野在那里等着她,她对吕归尘撒了一个不大的谎,而那个孩子静静地站在屋外。
  几许凄凉当痛饮,行人自相江头醒。
  还有一家就是大渔。委实说大渔的选择比樱木花道多,但是火锅远不如。味道寡淡,地方也窄小,不过是在梅花镇广场楼上,吃饭比较体面。价格是每人150元,除了特别的烧烤之外都可以随便点,有马肉刺身和海鲜乌冬面、拉面,鱼生的种类更多,还有两张免费饮料,有兴趣的人可以尝试他们的青梅酒。日本米酒寡淡,喝的也是寡淡的味道,好比茶道取其苦,不取其余韵饶舌。请客选择大渔好,相熟的朋友不忌讳,选择樱木花道。
  我选了大渔,后来想也许物品跟老X确实还没有完全不忌讳,不过也许是这厮以前请我的地方都颇贵,第一次请他吃饭,免得又抠门嫌疑。
  我在桌边,老X从背后来,西装革履,宽松军装裤,牙齿黑黑威风凛然。故人相见不亦乐乎,我点了:热汤乌冬面、LIMCHY、“竹”刺身拼盘、烤鳗鱼手卷和东琳鱼手卷、牛肉火锅、东海烤鲳鱼、鲳鱼粥、真鲳刺身、特色拉面、神户烤牛肉、凤凰乌龙茶,老X风格比我多了,没死乞白赖地猛点,只点了大酱汤。虽然开始想吃点讲究的饭了,我还是美国屌丝的风格,吃自助必然是饿得扶墙而进,撑得扶墙而出。
  不寒暄,直接开吃,亦不问最近混得如何。
  吃到半暖老X开始抱怨天气,于是开始闲聊。老X很认同冯唐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说过的一句话,说男孩的人生中需要一个老流氓给他讲课堂上不会教的道理,比如江湖,比如欲望,单靠课堂男孩不会真正长大。老X自己就是个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