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画家演员以及名门之后的人物,竟成为他此生的一大亮点,在一担石沟才是他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有所实现有所发挥,用家乡话是一个人有舞台耍把耍把,谈何容易!多少人怀才不遇,多少人郁郁而终,多少人刚露头就挨了一闷棍,多少人有这有那就是没有机遇……悲夫!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十八、邵荃麟与冯牧(1)
应我的请求,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与我见了面。我给他的信里附上了我的旧体诗。诗中有“疾首煎肠忆旧时,风花雪雨曾相欺”“肩挑日月添神力,足踏山川闹自然”之语,无非是接受教训,努力改造,并无二心之意。
  邵荃麟的接见本身就表现了极大好意。他一见先称赞我的旧体诗写得真挚。他说,经过一番惊涛骇浪,愿意与我谈谈心。他说,已告《人民文学》杂志向我约稿,还要介绍我成为作协会员。他说丁玲对说她反党想不通,这里可能有一些下意识的东西。他的下意识反党论固然奇特,但他说这些事有一种客观感和距离感,确实这也不是他能做主的事。我想起他在批判丁陈会议上的发言,关于毁损作家的问题来了。后来形势的发展恐怕早就超出了他老的想像,大火烧,小火炖,浓烟薰,吐沫淹的结果越来越不像是挽救帮助,更与今后写出好作品无涉了。
  但是他主要与我谈的是一个观点,不但可以写先进人物,也可以写中间人物,写人物的转变。
  我已经记不清是谈话前还是谈话后我看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的头题,西戎的《赖大嫂》。写一个农村妇女,从赖皮厚颜到提高觉悟的故事。
  当时正在搞什么文艺八条、十条,从政策上试图搞得合情合理一点,把反右派以来左了又左的文艺思想稍稍规范一下。邵的中间人物论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他无法从更大的方面调整政策,只能说点中间人物之类的小打小闹,无非是让文学创作松动一下。
  邵荃麟的好意决无怀疑,但是他能做的也有限,我还得自己努力。
  这期间传出了海默的电影《洞箫横吹》受到老革命家保护的消息。《洞》片挨了棍子,后由于李先念同志看后觉得无大问题,乃转危为安。
  《文艺报》上讨论《达吉和她的父亲》,使一篇已经被戴上了人性论帽子的小说有了重见天日的可能。
  刘绍棠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滑稽梯突的短篇小说《县报记者》,多么不可思议,刘整成那个样子,反而变得笑声不断了。
  燕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短诗《夜耕》,使我想到他在北大荒的劳动生活。为了避免麻烦,我没有与他们当中任何人联系。
  从韦君宜的《月夜清歌》,汪曾祺的《羊舍一夕》等作品中,都折射出他们几年来下放农村的经历,他们都以最美好的心情概括与回味农村劳动的生活,在苦水中培育出怡人情性的鲜花。汪的作品还运用了点心理独白,视角转换的手法,在那时已属空穴足音,令人感动了。
  那个年代我最着迷的是茹志鹃与李準,后来才知道了浩然。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他们是少数能够歌唱的天之骄子,他们明媚春光,他们欢声笑语,他们紧随时代,他们宣扬先进,他们独领风骚,他们是文学的骄子,时代的宠儿。李準的《李双双小传》本来是歌颂公社的食堂化的,但是在不搞食堂之后,他仍然能起死回生,写出性格生动火红的李双双来,拍了电影,得了奖。他的《耕云播雨》《龙马精神》都使我羡慕,心向往之,知自己实不能至。毕竟对农村生活没有李老兄熟悉呀。
  而从阅读上给我以满足和亲近感的是茹志鹃,她仍然多情,她语言如歌如诗,她变成了我的唯一,既符合大跃进精神,也保持着语言与人物,题材与叙述的细腻的艺术感。我决心向茹志鹃学习,用心血歌颂时代。但不久她也受到了(老是写)家务事儿女情的非议。那确实是一个你想尽办法歌功颂德,想尽办法靠拢跟随,就是不让你歌颂得成,就是不要你靠拢跟随的时代。
  那一段我读到艾芜的《雨》,同样歌颂大跃进,但写得丝丝入扣,多情多姿。法捷耶夫的一篇评论里高度评价安东诺夫的《雨》,说是像这样的小说,如果契诃夫有知也会称赞的。我找来了安的《雨》,果然精彩,而且比咱们放得开。
  我读到了欧阳山的《在软席车厢里》,题材新颖,竟然写到了一个干部因写作而放弃了官职,最后失败的故事。我读到了菡子的《前方》,写解放战争,写战斗英雄、死难烈士,通篇用第二人称,如信如诗,直扣心扉,实属佳作。
  我也读到了陈翔鹤的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与《广陵散》,我只觉得作者有一种寂寞的心趣。回忆起来,他老也是批胡风的积极分子呢。
  浩然的《喜鹊登枝》我是从《北京日报》上看到的,我佩服他的轻盈多姿,只是觉得浅得近乎廉价,更像极优秀的命题作文。
  那一段我喜欢读的还有柳圯写抗日战争的《长城烟尘》,《王汶石》写大炼钢铁的《黑凤》,丁玲的长篇选载《在严寒的日子里》,还有秦兆阳的长篇选载。但所有这些长篇都未有完工。王汶石的写大跃进的中篇,开头极吸引人,写下去却不知所云,不知所终了。
  

二十八、邵荃麟与冯牧(2)
《青春万岁》的出版事宜重新提到了日程上,令我不胜唏殻В锤静桓蚁嘈牌淇赡苁迪帧V星嗌缜肓说笔蔽囊毡ǖ母涸鹑朔肽链螅攵源烁逵∠笃暮茫灰野烟嗟男吹剿樟囊兆髌范杂谀鞘钡闹泄嗄甑挠跋斓牡胤缴疽簧尽U馐俏业谝淮蔚椒肽良依锇莘茫记迥啃悖诔萸逦γβ德担嫠姹惚悖恢笔钦饷匆环缍龋惶裎娜耍硬幌窳斓肌
  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反右关口的黄秋耘对我关心备至。我常常到大雅宝胡同他家去看望他。每次他都是唉声叹气,无法可想。他在此年十月告诉了我“精神又变了”消息,他指的是北戴河八届十中全会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强调。他回顾了他亲历的整风反右时期的同样场面,他在邵荃麟家中,见到邵接了一个电话,立刻神情一变,紧张地说:“要收了。”他还说到邵荃麟的匪夷所思的想法,说是六十年代初期,作家们想写大跃进中的种种画面与教训,又不敢写,他设想能不能出一个内部文学刊物,只限于领导干部阅读参考,文学内参?旷古未闻。
  他的说法令我产生了更加古怪的念头,不,不是念头,只是一个调侃罢了。我想说的是,如果阅读文学作品有级别限制的话,能不能搞个上限,即办一个只准二十三级以下员工和农民看的刊物?当然,我没有敢多说,我流露了几句,黄秋耘也没有听懂。
  黄秋耘早年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喜爱文学,喜爱罗曼罗兰,尊崇人道主义。五十年代中期,他写了《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刺在哪里》为一些人和事不平,后来又写了《锈损了灵魂的悲剧》,为一篇揭露阴暗的作品张扬。六十年代,我得到了他老的极大的关心友谊,我永远忘不了他住的那套房子,他始终忧心忡忡,无可奈何,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无法帮我发表什么新作。
  从此,昙花一现地发表了一点小文字的摘帽右派们再次销声匿迹。我的姐姐告诉我,上面已经传达,摘帽右派,就是右派,仍按右派掌握。姐姐唯恐我再找不素净,每次见面,不忘猛浇冷水降温。形势一变,文艺十条八条之类,偃旗息鼓,就跟没有发生过那回事一样。我的所有稿件都被退回。《青春万岁》再次搁浅。黄秋耘不断地给我出主意,一会儿说辽宁的《鸭绿江》开明一点,一会儿说天津的《新港》可能方便一些。但是我的稿子寄去,都没有戏。
  这里有趣的是并没有文件或口头传达说什么什么人从此不要再出现了。一切决定于精神与气候,精神一变,气候一变,一切自然改变,谁都不愿意往枪口上撞,当然。同时谁也不会正式告诉你根据什么你就歇着吧,你就名存实亡吧……没有通知,没有禁令,胜似通知,胜似禁令。你已经无法可想。邵燕祥刚刚在上海发表了一篇《小闹闹》,写一个襁褓婴儿,也受到德高望重的老评论家唐彛拿土遗昊鳌
  甚至连说过《青春万岁》的好话的好人冯牧,当形势一变,别人问到他对王某长篇的看法时,据说他甚为尴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十九、在八大处反修(1)
西山八大处是我十分喜爱的一个地方。它比香山更自然也更佛教。山势舒展,山路纯朴,山林大体自然。长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花和草都很繁盛,远望一片苍翠。八处景点是八处佛寺。一处长安寺与八处证果寺(秘魔崖)偏于南北两隅,二处到七处连成一片。上到七处宝珠洞可以鸟瞰北京城。那里的地势有一段平缓的道路与辉煌的牌坊,令我想到唐僧取经,所谓西天,当是类似西山八大处中的六处香界寺与七处宝珠洞这样的地方吧。
  八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作协的创作别墅。文代会上我听浩然说到他在八处写长篇,应该就是《艳阳天》吧。能把宣传功能鲜明的小说写出那么多生活气息,算是难为了浩然了。另外我在郭小川的一首诗里看到他有在那一类别墅呆过的迹象,他的诗描写呆在山上渴望快快下山投入火热的生活的急迫心情。
  而长安寺一直是###的一个培训中心,组织干部学习的地方,至今。
  1962年秋,我得到邀请,中国文联将在长安寺举办为期两周的读书会,内容主要是反(苏)修。
  从1959年下半年以来,中苏关系已经成了仅次于粮食问题的人们关心的话题。我的心情一言难尽。
  有什么办法,我是在天真的童年、少年时代毫无保留地,以全部心灵接受了苏联的影响尤其是苏联文艺的影响的。保尔·柯察金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道路选择。《喀秋莎》是我第一个学会的苏联歌曲,我的政治意识,青春觉醒,阳光感受,献身愿望都来自这首像“明媚的春光”(出自《喀》的歌词)一样的歌。无论如何,苏联的小说,苏联的诗,苏联的音乐,苏联的歌曲都令我醉迷。由苏联而俄罗斯而乌克兰而格鲁吉亚。由文学与音乐而电影而绘画而芭蕾舞民间舞红军舞蹈而俄语的卷舌音,我都痴迷。我也没有忘记斯大林。我会唱许多歌颂斯大林的歌:“阳光普照美丽的祖国原野……”“在高高的山上有雄鹰在歌唱……”“我们辽阔的祖国日新月异……”1949年刚刚解放,12月份就到处为斯大林贺寿,毛主席其时正在苏联,参加了贺寿大会,还给斯带去了寿礼,包括山东出品的萝卜青菜和河北鸭梨。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全国哭成一团。
  我曾经为中苏友好的词语而感动,首长致词的时候有过这样的话:“中苏友好是万古长青的事业。”万古长青,只这四个字也让我心满意足,阳光灿烂。
  斯大林去世后我渐渐感到了中苏关系中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我的一个心情十分费解,我觉得一个有着费奥多洛娃五姐妹的重唱《田野静悄悄》,庇雅特尼斯基合唱团的合唱《有谁知道他呢》,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有那么多伟大作家的民族是不可以敌视,不可以战胜的。我可能永远爱他们。
  然后首先是我自己的“翻车”。然后中苏斗争愈演愈烈。我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知道此事与中国的反右派之间有一点小小的关系。很可能中国的一部分老“右派”有亲美的问题,而另一部分相对年轻一点的“右派”有亲苏的问题。那么亲美亲苏,都有点冒傻气,政治上太嫩了点。当然还有人因为“反苏”而划为右派,那是顺手锄耘,被划的人硬要自找麻烦罢了。我的许多“不健康”的情绪、“不健康”的思想,都与苏联有关。从小太受苏联的影响,是我的原罪之一。而且这里有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问题,苏联本来就不像想像的那样梦幻,当初苏联老大哥叫得未免肉麻,苏联的麻烦至少不比中国少。从长远看,中国必须摆脱苏联附庸的形象。这些我从一上来就不是不懂。我始终认为这是毛泽东的无法宣示的两大战略举措,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两大奇勋:一个是一九四九年保留住香港不动。一个是和苏联决裂,摆脱开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走自己的路,最后又和美国开始发展某种往来。
  但是我仍有悲哀,我少年时期的精神支柱又塌陷了一角一端。丁玲艾青包括胡风等左翼作家左翼知识分子打倒了,我不免嗒然若失。而苏联现在是往臭里搞,我再明白事理也还是忧心忡忡。
  这样的事可不能开玩笑,我必须努力学习文件,反修防修,站稳立场,一直听上边的,就这么斗下去,来不得半点差池。
  西山读书会的安排十分惬意,上午读书或讨论,下午看参考影片:《雁南飞》《晴朗的天空》《人与兽》《湖畔》,还有一部描写冷战中分属两个阵营的一男一女之间的爱情的故事片。此外给我们放映了一些记录片,有呼拉圈舞,有西方评论人士对苏联的“新浪潮”的分析和报道。读书会的伙食极好,营养、花色、易消化、光洁素雅,在经过六十年代初的粮食困难之后,能到一个地方连吃两周高级伙食,不能等闲视之。何况秋高气爽,山色宜人,我和“同学”们一起于月夜从二处游到四处五处,树影婆娑,山寺宁静,月光清寒,石路如玉,与白天匆匆来一趟游八大处的感觉完全不同,人生真有美事,学而时飞之不亦说(悦)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十九、在八大处反修(2)
各省来的多是当地文艺口头面人物,有文联作协负责人,有刊物剧团负责人等。而北京市来的三个人,一是钟敬文教授,一是画家尹瘦石,一是我,都是有过帽子问题的,不知为何这样安排。
  文联学习部王部长,联络部沈部长(女)在这里顶摊,二位都是老延安。沈慧同志能干爽丽,令人愉快。人们说,她是延安时期的几大美女之一,其他还有张颖(曾任剧协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