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问庄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困惑问庄子-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什么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贫困与快乐(7)
傅佩荣:真正的快乐就是你心中有一个目标,你认为这个目标很值得,然后专心去追求。这样一来,不管你追求的是刚刚所说的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努力写作,或者希望将来有钱之类,这时候就会有快乐。所以一个人还穷困的时候,他因为有一个目标,比如说“我希望能发财”,他一路走,他会觉得蛮充实。重要的是,你一旦达到金钱的一种财富目标之后,就可能找不到新的目标了。问题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提到,要快乐,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这样讲,是因为我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们考上了台大,在台湾算是最好的学校了,快乐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哲学的老师问问题一定有诈;另一方面,学生心里想,上大学确实不太快乐,为什么?高手如云啊。我后来就问:那你们想想看,你们这一生什么时候最快乐?结果很多学生都说,高三那一年最快乐。我说有没有搞错,高三那么紧张,怎么会快乐?结果学生回答,因为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找不到明确的目标。从这个年轻的学生都有的体验,我相信每一个人从里面都可以体会到一些。我们不喜欢好高骛远、唱高调,我们只要做到,心里面打定一个主意,追求一个目标。但是在追求过程中,你要记得,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了目标之后,还有新的目标可以带着我们的生命,从身到心往上面发展,这样的话,快乐比较有保障。
  主持人:我们说了很多拥有财富以后的不快乐,可不可以这样看,拥有了财富以后也可以快乐,那就是你可以把积累财富当成你的一个目标,当成你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说,我有了钱以后,是为了干其他的什么。如果把积累财富当快乐的人,他每多赚一笔钱,是不是他就多一分快乐?
  傅佩荣:在某一方面是对的。但是,我们举现实的例子,就知道不太一样了。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几个人,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的财产相当大的一部分捐出去搞基金会,来帮助其他的人。当你真正有钱的时候,自己几辈子也用不完的话,你就会想,我怎么样取之于社会,再用之于社会,希望在利之外还有一个好的名声。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说,你不但是要求利,你还要求一种好的名声,有一个转向的机会。
  主持人: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也好,富也好,快乐才重要。有一句话也许能够借鉴,叫做知足常乐。看你自己如何定位穷,如何定位富。别人看你很穷,可是你认为你自己富,这样也许也是一种快乐。
  傅佩荣:对。知足常乐出自《老子》,“足”是代表物质条件的足,我认为够,就够了。但是人生在物质条件之外,其他方面不一定要知足,我可以继续努力发展我其他方面的潜能。
  主持人:到现在其实我们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关于穷和富,每个人的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这要看每个人如何看待了。
   。。

义与利之间(1)
主持人:可能大家在想,庄子有没有把那个鹊打下来?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傅佩荣:庄子要不要把它打下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庄子很穷。他心里想,出门去游玩,带个弹弓,看到这样的鸟非打不可,打下来之后回家加菜。
  主持人:一道野味。
  傅佩荣:他到底有没有打呢?显然是没有。因为庄子他立刻就想到,万物都是互相牵连的,蝉后面有螳螂,螳螂后面有异鹊,就是怪鹊,树下有我准备射它,那我后面呢?
  主持人:庄子可能都没有看到,后面没准还有一个人拿弓箭在那儿对着我呢,这叫一物降一物。
  傅佩荣:也就是说,当你有某种图谋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很聪明,你恐怕正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庄子非常聪明,他确实是了不起,他能够从这个一环紧扣一环,想到说我后面说不定有人在准备对付我,谁呢?守园的人。守园的人就会想,这个是小偷吧。庄子想到这一点,弹弓都扔下了,跑掉了,吃饭的家伙都不要了。但是来不及,守园的人已经追出来,大叫:“小偷别跑。”
  主持人:说明庄子真聪明,比黄雀和螳螂是聪明多了,意识到有守园的人来抓他,但是没有抓住。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利与义的问题,这个故事当中,是不是每一个猎取的对象都是代表着利?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问题在于:像蝉找到舒服的地方,当然是高声唱着“知了、知了”,不然不会把螳螂吸引过来;那么螳螂呢,它只看到有猎物在那边,忘了自己也是有身躯的;异鹊更荒谬了,飞的时候,翅膀居然碰到庄子的额头,它没有想到这个人拿着弹弓啊,只看到自己要追求什么,也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所以说,这个利与义的关系,倒不是说利不对,是说,眼前的利经常会带来各种危险、后遗症。
  主持人:利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现实,但是在讲之前,我们依然还是想请您明确一下,庄子所说的这个利,它的含义是什么?
  傅佩荣:利基本上就是可以给人带来各种好处的。这些好处有的是社会所定出来的,譬如,能够得到富贵,还有名声、荣誉等,这些都属于人的社会认为是有利的。因为你有这些条件之后,到任何地方都方便,别人都愿意来帮你忙,为你服务。如果没有的话,寸步难行。其他方面的利当然是对自己来说,譬如我有健康的身体,行动方便的地方。利这个字,一向是一个人很自然的要求,我们谈到利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反对它。西方谈到伦理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观念: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没有人例外。譬如说,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那也是我们人类在保护,所以就选择熊猫、金丝猴等。但是我现在请问,真的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话,在家里看到蟑螂会保护吗?蟑螂不是我养的,也不是你养的,野生的,但是你毫不客气地消灭它,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还是有主观的认识,就是你以为你是客观的,事实上你还是主观的。西方谈伦理学的时候,它不会排斥自我思考,它反对的是损人利己:就是我为了自己的好处,伤害群体的利益或者伤害别人的利益。
  主持人:我相信“逐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当中,您说,利的背后隐藏的是危险。我们换一个词,不用“危险”,利的背后实际上是隐藏着“风险”,而且现代人讲“风险交换”,风险越大可能得到的利就越大,那么似乎利永远都是和风险并存的,是不是风险太大就不要去追逐它呢?
  傅佩荣:风险大到什么样的程度要思考一下。《庄子》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住在水边,儿子有一天潜水找到一颗宝珠,拿上来之后说,发财了,找到宝珠了。他父亲就说,立刻把它砸碎。儿子说,为什么呢?父亲说,这个宝珠藏在深水里面黑龙的下巴底下,它一定睡着了,你才有机会捡到宝珠;你如果今天捡到宝珠就会想明天再捡一颗,明天再去捡一颗吧,万一黑龙醒来,你会粉身碎骨。庄子讲这个比喻的用意是,在世界上得到利,像功名富贵,那恐怕是君王“睡着”了,所以你才能够得到富贵,但是伴君如伴虎,他哪一天醒来的话,心思一转变,觉得你功高震主,就像常讲的“过河拆桥”、“狡兔死,走狗烹”,你马上粉身碎骨。你的利越大,危险相对地就越高。像现在讲的风险,风险大,可能的利润大,但是可能赔进去的也越多,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义与利之间(2)
主持人:您讲的其实是让人在利和风险面前进行衡量的时候,能够做到适可而止,但这是不是实在太难了,能不能有进一步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
  傅佩荣:所谓的适可而止,我们讲一段《庄子》里有关赌博的故事,我们很难想象庄子会提到有关赌博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如果你用瓦片跟别人赌博,因为瓦片不值钱,那是挥洒自如,聪敏才智显露得非常好;如果用带钩做赌注(带钩我们谈过,很贵重的),就开始觉得头晕脑涨了,因为这一输,家产恐怕就去了一半了;如果用黄金做赌注的话,心里面就恐惧不安了,快吓死了。因此,你要去取得利益的话,这个风险是相对于你的资产条件而定的。如果说你只有一百块钱,你去赌一块钱,百分之一,没有问题;对有一万块钱的人来说,他跟你赌一百块,他的百分之一,那你赌得起、输得起吗?输不起。所以有关利的问题,每一个人都要衡量自己的情况,我在能够输得起的范围之内,做一点冒险,可以;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那最好避免。
  主持人:那就是说,我们在求利的时候,也要首先看看自己将要付出的成本是什么,自己的资本是什么。我觉得,从另一方面来看的话,对“第一”的追求和对风险的这种不惧怕,是不是也是一种推动力?因为我们总是在说,欲望总是人类前进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譬如说,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说到买房子,就会想凭什么别人住的房子比我们大呢?所以要买大的房子。为什么别人的车要比我们好呢?所以要买好车。最后所有的一切都想比别人好,于是他们就选择冒更大的风险去获取更大的利益。那您觉得,这不正是推动我们人类进步的一个根本吗?
  傅佩荣: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不过你看看先进国家,譬如美国,美国人国民所得很高,但他生活并不宽裕,因为每个人都在付贷款。我买大房子,我买好车子,然后贷款恐怕要付二十年,这二十年之内你都不敢随便消费。我有很多朋友从美国回来之后,看他们的生活方式比我们还要简朴,因为他们说,所有的钱已经预先开销、消费了。这样一来,因为以前已经消费的东西,你以后的日子都要去担心。这不太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人还是喜欢赚多少花多少。就像我的母亲从小就教我们,不管赚多少,一定要留百分之三十左右,长期下来之后就有了积蓄,到时候你再去买房子,买车子,心安理得。当然这恐怕是旧的观念了,但是我相信,这种旧的观念反而比较符合我们一般人的需要。
  主持人:高收益可能意味着高风险,所以每个人都要衡量一下自己要去努力的资本是什么,可是有一点人很难克服,那就是欲望:凭什么你的房子比我的大?凭什么你的车子比我的好?凭什么你在这方面、那方面的条件比我好呢?于是他就朝着自己的目标,改善自己的生活去努力,拼命去想办法获利,这不正是社会推动的动力吗?因为欲望,所以我们社会的文明才可以前进。我们能否定这一点吗?
  傅佩荣: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且把刚才说的故事结尾部分说一下。庄子从栗园回家之后,三天都不开心。他的学生蔺且(《庄子》里只有这个学生写了名字)就问他,老师为什么不开心啊?庄子说,我看多了浊水,反而忘记了清水。也就是说,本来我是很单纯的,因为各种利益的纠葛在脑袋里面,变得非常的复杂了;然后,我今天有这样的遭遇,让别人在背后追着我骂,这岂是我所要的?可见,庄子对于自己的遭遇,心里面始终还是不太平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本来是一个单纯的人,单纯的人有他的快乐,如果说为了外在的利益而迷惑,失去、忘记自己的本真,也许你付出的代价,远超过你所得到的快乐。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这么多的利,我觉得最后可能总结出这么一点:利的背后有风险,如果资本足以应付这个风险,这个利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看看现在,有很多的事情完全就变了味道;有很多人为了逐利,不择手段,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违规的方式来逐利。好,现在就要谈到我们的第二个层次了,叫做义。。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义与利之间(3)
傅佩荣:“义”就是正当性,所谓的正当性,就是你是否合法,是否合乎礼仪、礼节、礼貌的要求。如果说你只为利益而忘记这所有的正当性,那你得到利益的话,别人会说这个人太粗俗了,或者说这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教养,那也是得不偿失。因为表面上你得到某种利益,很风光,但是别人心里面还是看不起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的利最好能够广泛地看,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也就是说得到某种利益,不要有相对的后遗症。这样一来,他的利就比较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说到义跟利的关系,是每一个学派都要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譬如现在的什么黑心棉、红心蛋等等很奇怪的一些东西,最后坑害的是其他的人群,那么这里面就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诚信,那这就应该是我们所说的“义”吧?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在做生意这一方面,西方有一个很好的理论可以参考。假设你开一家小小的饭店,上面贴四个字——童叟无欺。这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我开小店是“童叟无欺”,将来生意是可大可久,因为招牌好,别人相信我,知道我有诚信,所以我这样做是考虑将来生意好,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童叟无欺”本来就是好的道德要求,我本来就应该做,我完全不考虑将来生意怎么样,只是因为我应该童叟无欺。在西方,这两种不一样,他们认为第二种有一点唱高调;第一种虽然是为将来的利益着想,万一有一天发现无利可图,是不是就“童叟皆欺”呢?我们对一般人的认识就是,最好是“可以得到利又符合义的要求”,就好像孔子说,见利要思义,看到好处就要想该不该得。最怕的是见利忘义。
  主持人:所以有道是“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个义好像被儒家提得比较多,在儒家的观念当中,义作何解啊?
  傅佩荣:在儒家里面,“义”的前面有“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