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有话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辉有话说-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题外话:  文中提到的两本书《把灵魂丢了》和《把衣服脱掉》完成于05年前,后合成为《鸡飞蛋打的日子》。目前,木子辉已重新进行再度创作,修改版作品《把灵魂丢了》更名为《美人赠我鹤顶红》,《把衣服脱掉》更名为《好了伤疤忘了疼》,同时将和小说《阳光总在疯语后》合并为主人公“周哲”的情感三部曲,合集书名为《走过青春路过你》,稍后将会整合发表。

  木子辉的大部分小说作品,其主人公都是周哲,除上述小说外,另外还有《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是短篇小说合集,主人公也是周哲,还有目前为止木子辉唯一的一篇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也是周哲,敬请关

要做就做痞子
作者:木子辉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所谓痞子作家的说法,尽管这些“痞子”的当事人,诸如王朔之列都不太承认这些观点,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并非痞子作家。我个人则认为应该将这种痞子精神发扬光大。

  “痞子作家”,就名称而言似乎指的是写作风格,或可称之谓“写作流派”,但是提到写作就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大雅,似乎大雅才是文字该走的方向,如果你往雅了写,非要往不雅了写,那就不正统,那和痞子何异?单就这一点硬把一个文学作品定义为痞子作品似乎有些牵强,于是我翻开了一些“痞子”的作品,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爱现,好像什么事儿就他看的比较透,别人都蒙在鼓里,其实那些事儿别的作家也看到了,可人家不说,人家会揣着明白装糊涂,拣好听的写,拣读者爱听的往出说。可痞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语言过于直白、露骨,一点儿不给人下台的机会,不知道给人留面子,不知道说些别人爱听的话,虽然那些话很假,但人家爱听,他却偏不讲,非要挑人家不开的那一壶提来提去,人家一生气就说他是痞子了。像王朔、王小波、石康他们,就算他们不承认,我也在心里认定他们是“痞子”。

  “痞子”最有修养,因为痞子不喜欢欺骗读者,“痞子”总是把真实的生活展现出来,尽管这些做可能遭到部分读者的排斥,但是他们知道在这个被面具遮盖着的天空下,还是很需要一些“求真”的人的。

  “痞子”说的都是歪理,例如很多人认为“平凡是真”,可“痞子”则认为“平凡是庸”,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安于现状的心态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痞子会说“花开过之后才归于平淡”,没有开过的花就是平庸的。

  “痞子”最接近现实生活,因为痞子不回避生活,不会向压力妥协,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不用刻意的美化和装扮自己。至少不用像以琼瑶为首的言情小说家们那样,伪造一些爱情,伪造一个故事,让他们缠mian悱恻,忽悠着一帮子少男少女,大玩特玩春心大火拼的游戏。

  “痞子”不会收买人心,“痞子”人缘差,“痞子”不知道对读者投其所好,让读者误以为他是万众归依的圣者。就像龙年在《王朔词典》里对崔健歌曲《一无所有》的解释:一无所有,一个叫崔健的人设的套,人们纷纷去唱,数年后你倒是真的一无所有了,而人家崔健什么都有了。“痞子”不会这一套,痞子更习惯于“姜太公钓鱼”。

  “痞子”是新一代的“鲁迅”。鲁迅先生的伟大是后人发现的,在当时他也不是如我们现在那么有地位,因为当时他的文字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和排斥。鲁迅所在的时期国家贫穷,社会黑暗,政府昏庸,所以他的笔杆子指向了政治。现代社会人们丰衣足食,社会稳定,政策开明,已经不需要鲁迅这样的政治批判家,改革开放的迅猛步伐塑造了一些时代的先驱者,也涌现出一堆社会垃圾,所以“痞子”的批判对象改向“人性”,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某一些人或某一类人。

  “痞子”处在社会较偏僻的地方,因为“痞子”不会说话,不会把违心的赞美说的感同身受。很多正式的场合都是找一些会说话的,能把假话说成佳话,并且把一个冠冕堂皇的谎言说的有理有据,发人深省的人。“痞子”就像狗肉上不了席面一样,被冷落在一旁,无人问津。

  “痞子”容易被误解,因为痞子说了太多实话,有些事可能别人背地里做没有觉得自己低俗,但你一写出来人家就觉着你不高尚了,说你素质低了,如果你写的再出位一点,人家就开始怀疑小说中那个卑鄙、下流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然后对你投来鄙视的一瞥,其实他也许根本没有看过你写的东西甚至对你只是道听途说,但你是“痞子”,想来你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

  我喜欢“痞子”作家,因为他们真实,社会需要痞子,需要有人出来说说实话。就像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学》里说的:如果有人看了这本书,就一定会有所受益,但如果他因为受益而对人说这本书是好的,那他还没有真正领悟到这本书所谓“厚”“黑”的真谛。

  我希望读者朋友不只是作为消遣来阅读那些痞子作品,我希望读者能从中获益,“痞子”作家的语气也许不好,所作情节也许颓废,但他绝对不是在给予我们混浊,他们给我们的应是心灵的一片清明。

  我想说:要做就做痞子。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关于博客的几点看法
作者:木子辉

  不知道从哪一位仁兄开始,几乎各个论坛、博客里都有占沙发那么一说,然后紧接着就是椅子、板凳之类。看上去很有想象力,也很有幽默感,实际上内容空无一物。

  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希望得到读者的回应是无可厚非的,但当身为作者的你打开自己的文章,发现里面跟着一大堆评论,却完全不是针对你的文章的,而是一屏幕的桌椅板凳,你的情绪就不会那么兴奋了。就好像你明明是一个写书的人,可别人看了你的书之后,却对你说:你的字写的真漂亮。

  我觉得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网站在文章的评选上过分强调点击率,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价值和质量,造成了网友们纷纷下大力度增加点击,一旦进入谁的网站,可能连文章都没有看,就先占个沙发、板凳,目的是向主人证明自己来过了,希望对方也能去自己那里。问题是有的作者看了这样的评论,心里觉得不舒服,但为了对方能继续给自己增加点击,只好过去评论一翻,实在赶不上桌椅板凳,就硬着头皮,在地板上坐坐,其实无聊至极。

  二、写作就是希望别人关注的,怎么样才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呢?当然是推销自己,推广自己,一个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往那些点击高的博客里挤,由于在里面留言和评论的人多,多进自然就会有多的人看到,说不定就有谁给打开自己的博客看看。如此点击高的博客都要去转转,那么看东西的时间就少了,只好匆匆忙忙占个座位,本来想有时间看看,可时间一过,人家新的文章又出现了,于是上次的评论就这样草草了之。

  三、还有的博客内容过于深奥,造成一些人看不明白,但是人家的点击高,那肯定是好东西,可自己不太懂,怕说错了让人家笑话,只好找个沙发板凳的在旁边坐着。

  四、还有比较认真的一批,看文章倒是很仔细,评论的时候也想说的头头是道,但因为时间紧,一时之间难有精妙的评论出现,也就只好打声招呼,转身走了。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深深的觉得我们的博客,并不是面临一个点击率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文章的问题,将心比心,我们也要认真对待别人的作品,并真实的向作者反馈我们对其作品的认识。

  还有几点看法:

  一、提高知名作家的回访率,尽管我说对作品要尊重,不要过分强调点击率,但一个博客网站的成立,绝对不是为了让网友相互研究做博客,玩网页的。所以点击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推销手段,每一个博友在宣传自己的博客的同时,也宣传了这个博客网站的主页。一个知名作家的回访,所能带动的点击风波是不可小窥的。特别提出一点,就是知名作家匿名回访的问题,虽然当看到回访时非常兴奋,谁又知道这是不是博客网站专门聘请的人员,以各知名作家的名义,匿名为知名作家进行回访,目的还是提高点击率。

  二、建立博客网站站内在线博友的短信交流系统,这样有助于各博主之间的交流,以及与知名作家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相互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缩短了博主和知名作家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更好的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和在线人数。当然这样做是又一定的弊端的,我想博客网站一定担心,有了短信交流系统,大家都把精力放在聊天上,对文章的阅读和评论自然就降下来了。其实我觉得不一定,因为评论毕竟不是短信聊天,短信聊天页当然替代不了评论,两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果网站真的怕影响到评论,完全可以制造一些限制,比如当天评论达不到多少的,将无法打开短信聊天系统。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博客圈里美丑不分
作者:木子辉

  本来想写首诗歌,突然决定还是先谈谈这个事情。开始在新浪做博客的时候,好像还没有圈子一说,后来自己也成立了几个圈子,但大多不被人看好,这个我理解,因为木子辉对圈友的问候不够,唯一还算成绩不错的圈子叫《谈性说爱圈》,又因为很多圈友的文字尺度太宽,新浪给关闭了,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就再没有做圈子,可是自己加入的圈子已经数次达到上限,不得已还要退了旧的加入新的,本意是扩大接触的范围,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最初一些圈子的管理员还是不错的,很有责任心,还能对一些文字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或者就写作提出一些异议进行探讨,虽然不全是表示支持的,但这种交流有其价值的存在。现在的很多圈子实在已经不敢苟同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很多博友的文字通篇只有几个字,例如“今天太累不想写了!”“今天我感冒了!”“今天真郁闷!”“睏了,不写了。”等等。这些文字的评论里全部都是各个圈子的加精信息,有的人更是夸张,在评论里写到“欣赏你的佳作”。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他感冒了你可以写点关心他的语言,再不济写个“到过了”“路过”什么的,虽然是废话,还不至于废得太厉害。如果随便几个字就成了佳作,我想除了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别的都很难做到,至少人家把一句话变成了一个段落。回头我在博客里写上“谁评论谁傻子!”,然后说不定也能收到一大堆加精的信息,那我就太敬仰了。

  很多博文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被评论的次数居然远远高于被点击的次数,就算所有看过文字的人都写了评论,那么多出来的评论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不能做好管理员,那么你就不要做,让给能做好的人做,你可能觉得做个管理员,同时大批量的加精一些文字,一次操作就可以同时回复几十个博文,便于推广你自己,提高你自己的知名度,对圈子完全是不负责的,你这样的管理员留着有什么用?管理员是服务于圈子里的成员的,不是利用圈子达到你个人的目的的,如果时间紧,没有办法一一阅读并作出评论,那么看多少算多少,至少你要对你评论的文章负责。

  有些管理员也许会觉得,对那些根本算不上文章的文字加精,是给文字的主人面子,满足文字主人的虚荣心,说不定主人看了一高兴就能跑你的博客里,把你也夸得知识渊博、德高望重。这样的文字看多了,说不定真就忘了自己是多么的狗屁不是,还能油然生出某种莫名其妙的崇高感来。石康也在小说里提高过,作者是很希望听到读者的声音的,可是这千篇一律的加精评论能叫“读者的声音”吗?

  也许我的题目用上“美丑不分”不够恰当,难道说“我累了不写了”就是丑吗?难道那些长篇大论就是美吗?当然不是,博客本就是博主的日志,只不过经过这些不负责任的管理员貌似一视同仁的评论,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来,有的人的文字是阅读后评论的,而有的确实连阅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