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儿子娇憨的笑容,就觉得自己“充了电”。    

  Question 38摆脱父亲角色抑郁症   

  孩子的降临,作为父亲的他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该怎么当父亲,怎么面对孩子。妻子情绪 上和身体上的变化,分娩的痛苦,妻子和孩子之间亲密的肉体联系,这些都让作为父亲的他 ,觉得自己被孤立了,自己以前是妻子的焦点,现在却是个可有可无,帮“倒忙”的角色。 作为父亲,他迷茫了,不知道该如何去平衡妻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于是,男人也会陷入“ 抑郁”。   

  同事苏俊上个月获得晋升——当爸爸了,摆满月酒的时候,免不了大家竞相去祝贺。席间, 众人围着孩子跟妈妈团团转。唯有小苏自己坐在一边,脸色沉重。几个同事上前敬酒:“恭 喜,恭喜,你也算是公德圆满了。”没想到小苏愁眉不展地来了一句:“早知道这样,我都 不该要孩子。”   

  原来,小苏结婚的头几年,没要孩子,跟妻子一起过得非常甜蜜,他平时上班比较忙,回到 家里妻子对他嘘寒问暖,现成饭吃完,妻子洗碗做家务,小苏可以像在自己父母家一样,回 到书房,上网打游戏。周末的时候,他还可以跟爱妻一起去郊区玩上两天。   

  这种幸福时光持续了两年,妻子一次意外的怀孕,让他们的计划被打乱了。他跟妻子商量, 现在他们的二人世界过得很好,可以再拖几年要孩子,没想到妻子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 等了,无奈,小苏只好做起了准爸爸。起初给孩子准备东西,买衣服、玩具的时候,小苏觉 得新奇,还很是投入了一阵子,没想到,真正当了爸爸,他的噩梦才拉开帷幕。   

  以前小苏是家里的独子、独孙,是妻子的“天”,大家都视他为重心。现在,全家人,从小 苏的父母到妻子的父母,四个老人基本都是围着他儿子转,这点让小苏觉得有些不习惯,最 让小苏受不了的是妻子,妻子现在基本每天晚上都跟儿子睡,自己却被“打进了冷宫”—— 睡在书房的小床。   

  小苏下班回来,就被妻子指挥着给孩子换尿布,热牛奶,稍微做得不好了,就会被妻子说, 搞不好,还为此会跟妻子吵一架,要知道以前他们可从来不吵架,妻子都很忍让他的。晚上 孩子哭闹,小苏也硬着头皮起来哄孩子睡觉,没休息好,小苏白天上班一点精神都没有,还 总觉得自己憋屈。   

  “那是你自己的儿子,又不是我带来的,你说你可笑不?还吃自己儿子的‘醋’?”苏太太 听到小苏在这边抱怨,甩了一句。   

  “你们看,以前我家的‘小绵羊’,完全变成了‘母老虎’,儿子,儿子,你就知道儿子, 你有没有想过我呢?”小苏低声嘀咕。   

  “那你爱不爱你的儿子呢?”我问他。   

  “又爱又恨。毕竟是我儿子,看到他我心里也非常温暖,但是又恨他‘谋杀’了我的世界 ,他又是个‘第三者’。”小苏忿忿然。     

第66节:第十章 破解为人父母的困惑(3)     

  “你有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呢?”   

  “我本来非常想帮妻子为孩子做点什么,替她分担,她也很辛苦。但是我给孩子换尿布的时 候,她总是站在我身边,指挥我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时间长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帮 不上什么忙。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也尽力去哄,但是孩子好像就听他妈妈的……”   

  “你自己还没长大呢。”有人无意说到了重点。   

  是的,我们看到,小苏“怨恨”孩子的地方有这样几点:孩子的到来,“喧宾夺主”,让小 苏以前在家里的地位动摇了,小苏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孩子的到来,夺去了妻子的爱,妻子 现在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了,小苏感到自己“失宠”了;孩子的到来,让他的甜蜜的二 人世界消失了,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小苏觉得自己没有了空间,没有了作用,非常受挫。    

  为什么小苏对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有这样“又爱又恨”的矛盾情绪呢?我想,这是因为小苏在 心理上还没有彻底成熟,他自己还是个孩子,这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因为他是独子,在 家里一直受到众人的关爱,从内心深处来讲,他还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当然,妻子和家 人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小苏这个“大儿子”的心态,也是让他感到难过的 因素。   

  困惑破解法   

  有了新生命以后,家庭的重点基本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同时也会关注母亲的身心健康,往往 忽视了父亲这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的调整。一般认为父亲是深沉的,不需要表达的,而心理学 研究表明,在幼年时期,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好坏和互动程度,直接会影响其成年的智力发育 、人际交往,甚至性别趋向。所以,建立婴幼儿与父亲的关系,非常必要,应当引起重视。    

  像小苏这样的独生子,其心理发育比较晚,在遇到父亲这个角色转变的时候,会有一定 的困难,因为他们自己缺乏责任感,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我 们看到,小苏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觉得不知道该怎么爱,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孩子和 自己的关系,因为,从潜意识里说,他也因为小生命的到来,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要让小苏尽快适应这种角色转变,首先就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心智需要“催熟”,其次还应当 跟妻子多沟通,协调一家三口之间的关系。   

  抑郁的父亲该打心底开始告诉自己:   

  1我还是丈夫,也是父亲。甜蜜的二人世界已经结束,不可能时光倒流,接下来我该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三口之家承担责任。   

  2我要照顾妻子,因为她从身体到心理都需要我的支持和关心,如果有些工作我帮不上忙 ,那么我也应该在妻子身边协助她,或者语言上鼓励她,让她感到我的存在。   

  3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我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妻子的影子,我在观察他,我也要让 他知道我是爱他的。   

  4这是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需要相应降低自己在工作上的期待值,重心应该有所转移, 直到孩子能成人。   

  5我该学习一些育儿知识,那不仅是女人的事情,因为现在襁褓中的孩子需要母亲的照顾 多一些,以后我则要承担更多教育他的任务。   

  私下里我还跟小苏的妻子谈了谈,建议她请母亲来帮她分担一点照顾幼儿的重任,她应该也 适当给自己和丈夫留一些空间,毕竟要成为好父母,首先还是要做好夫妻。   

  两个月后的一天,刚下班,大家商量去酒吧聚会,问到小苏的时候,小苏忙推辞说自己要回 家照顾妻儿,语言上似乎在抱怨自己生活很惨,但是大家都看出来了,他往家走的步伐理直 气壮,而且得意洋洋。看来,经过调整,这个“大儿子”终于开始成熟起来了。          

  Question 39帮孩子摆脱害羞心态   

  孩子出生的头几年,主要依赖父母的衣食喂养,逐渐地,随着孩子蹒跚走路,咿呀学语 ——教育的问题开始逐步成为头等大事。     

第67节:第十章 破解为人父母的困惑(4)     

  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性格内向的成年人,追究其根源,都来自幼年受挫的经历, 他们都有着羞涩的童年。成年后依然害羞的人,往往不善于交际,怕承担责任,有些还可 能发展为自闭和孤僻,甚至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其实,大多数性格内向的孩子,只要在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得当的教育下,就完全可以走出羞 涩的困扰,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这个世界。   

  5岁的丹丹站在幼儿园的门口,紧紧抓住爸爸的手,说什么也不愿意迈出跨进幼儿园大门的 脚步。丹丹低着头,不敢看爸爸,爸爸也沉默着,思前想后。   

  “丹丹不能再继续待在奶奶家了。”丹丹的妈妈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没有 帮助,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如果长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会变得比较孤僻,难以融入社会 。   

  “那就送她去附近的幼儿园吧。”丹丹的爸爸认为妈妈说得对。   

  “那里有什么?”丹丹很好奇。   

  “有很多和你一样可爱的小朋友啊。”妈妈说。   

  “我去,幼啊园。”丹丹发音不准,但是这个决定让父母松了口气。   

  可是只去了一次,丹丹回来后就再也不愿意去那个妈妈说的有小朋友的地方了。怎么办?妈 妈找到了幼儿园的阿姨,打听情况,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让丹丹受了委屈。阿姨说,丹丹很 乖,没有任何其他异常,就是比较害羞,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多来几次就习惯了吧。    

  “给你买玩具。”妈妈想小孩子只要哄哄总是要听话的。   

  “好!”丹丹很高兴。   

  “那买了玩具,你去幼儿园。”   

  “不去。”丹丹态度很坚定。   

  妈妈用完了所有的绝招,都不见效,只好一赌气:“去,你的女儿,你想想办法。”   

  爸爸回忆着出门前妈妈的表情,觉得妈妈太着急了,丹丹还是个孩子,大人并不能操之过 急,当然妈妈的初衷是好的,想让丹丹尽快适应新环境,但是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丹丹究 竟怎么样才能愿意去上幼儿园呢?自己该怎么办呢?   

  “丹丹,为什么不想进去呢?你看,里面有很多小朋友等你。”爸爸尝试着。   

  “不,就不去。”丹丹摇晃着脑袋。   

  “你看,你要不去幼儿园,爸爸就只能陪着你,不能去上班,爸爸不去上班,就没有钱给你 买玩具了。”爸爸和孩子商量。   

  “那好吧,不过再等几分钟好吗?”   

  “再等几分钟?再等几分钟?”爸爸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恍惚中,眼前的马路变窄了,变 成了20多年前的那条水泥路,马车一过,尘土飞扬……   

  “再等一辆马车过去,再等一辆,我就进去。”一个小男孩,站在幼儿园门口,紧紧抓住身 边大人的手,不愿意进幼儿园。   

  这个小男孩,就是自己啊,爸爸心里不免一惊,丹丹那句话,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隐 约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是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每次又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安排,只有哀求父 亲:“再等一辆马车过去。”   

  当时自己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不想放开父亲温暖的大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并不像自己的 兄弟姐妹们那么谦让自己,自己总会觉得被排斥。要是当时父亲能带着我,给小朋友们做 个介绍,让他们知道我有个高大的父亲,那他们就不敢欺负我了。丹丹的爸爸努力检索出当 时自己作为儿童的幼稚心态。   

  “丹丹,走,爸爸带你进去,好不好?”   

  “好!”丹丹眼睛一亮。   

  后来在爸爸的介绍下,小朋友们认识了丹丹,也认识了丹丹的爸爸。现在,丹丹在幼 儿园里和小朋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经常出门前还催促:“妈妈,快点,要不小朋友们等急 了。”   

  成年人经常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怕这怕那,明明不值得惧怕的事物,为什么在孩 童的眼里就是“妖魔鬼怪”,不想去幼儿园、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愿意当众说话……不 理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我们虽然和孩子生活在 一起,但是我们忘记了,我们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曾经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恐惧,直到现 在,我们也有害羞的时候。   

第68节:第十章 破解为人父母的困惑(5)     

  幼儿园的阿姨说得没错,丹丹是因为害羞,所以不愿意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朋友。 但是这个时候,家长一味用强制的手段或者用物质激励,恐怕效果都不尽人意。只有像 丹丹的爸爸那样,找回自己的童年感受,以一个孩子的心态来对话另一个孩子,才是幼儿教 育的成功之径。   

  困惑破解法   

  如果孩子害羞、内向,家长该怎么办呢?除了像丹丹的爸爸那样,揣摩出孩子害羞背后的心 态,还可以有一些基本的做法,帮助孩子战胜害羞:   

  1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害羞,惧怕很多事物。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他 为什么怕呢?而不能表示不满或者指责,任何幼小的心灵在健全以前,受到家长的否定, 会加剧其内心的退缩行为。   

  2要鼓励,要引导,不能强迫。比如孩子害怕当众说话,就鼓励他在家练习,说:“你看 ,你不是可以做到吗?”当下次再遇到当众说话的时候,就说:“你以前在家不都可以吗? 现 在就把周围的人看成你的毛绒玩具。”当然,具体办法很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选 择。强迫只能让孩子反感。   

  3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克服害羞。比如孩子不愿意和陌生的小朋友玩,家长可以主动帮 孩 子进行介绍,但是语言上需要注意,不能过分成人化,或者说:“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 把你的娃娃也拿给他们一起玩,好不好?”   

  4教孩子有准备地与陌生人接触。在家可以做一些模拟实验,让孩子对着玩具做自我介绍 ,或者跳舞唱歌。   

  5避免在内向的孩子面前表扬其他不害羞的孩子。例如:“你看谁谁多好啊,你怎么不 行?”这种语言的伤害,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自暴自弃。   

  6不乱贴标签。孩子性格有点害羞,不要说:“我家孩子就是害羞,就是这样。”孩子会 从内心接受家长的这种评断,不思改变,成年后会比较消极。   

  7顺其自然,接受害羞。如果孩子有害羞的倾向,而大人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没有改变, 切勿急躁和灰心,因为有的人天生性格可能就有害羞的因素,有的人会随着年龄和经历的改 变,而发生一定的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