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10堂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投资10堂课-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面对要不要揭露事实真相时,当时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格雷厄姆女士冒着很大风险当机立断:作为媒体一定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
  就在华盛顿邮报B股发行两天后,该报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刊登了两名记者从一位自称“咽喉深处”的匿名人士那里采访而来的报道,公开了美国五角大楼文件并跟踪报道水门事件,从而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于1974年下台。
  这两位记者因为这篇报道而获得1973年的普利策奖,《华盛顿邮报》也因此获得崇高声誉,被人们当作媒体独立性的象征。读者也许还记得,1998年初,第一个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的,也正是《华盛顿邮报》。
  从现在的公开报道看,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已经要求有关机构注销华盛顿邮报公司所属两家电视台的营业执照,甚至要一并注销《华盛顿邮报》的营业执照。当然,最后阴谋并没有得逞。
  水门事件的发生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巨大打击,工人*更使华盛顿邮报的经营一片混乱。而正是在此之前的1973、1974年,巴菲特先后投资了1062万美元、以每股美元的发行价(后来由于股票拆分,股价调整为4美元),购买了《华盛顿邮报》12%的B股,相当于总股本的10%。
  作为《华盛顿邮报》的一位新董事,巴菲特在这关键时刻每天都在报社出谋划策。由于他主持董事会的财务委员会工作,所以在财务方面提出的建议,对华盛顿邮报公司走上正确轨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尤其是他提出华盛顿邮报回购股票的建议,虽然这种做法现在已经司空见惯,可是在当时还鲜为人知,所以大家都唯恐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通过各种数据向董事会成员说明当时的股价是如何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回购股票不仅能让公司长期获益,甚至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
  后来,董事会采纳了他的建议,从1975年到1992年间一共回购了发行在外的43%的股票,平均成本为每股60美元。这表明,华盛顿邮报只用现在市值10%的价格就获得了40%多的股份(到2000年回购数量达到一半)。这样,华盛顿邮报的投资者所拥有的股票价值,实际上就已经达到真实资产的2倍了。
  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巴菲特最初投入的1062万美元到1985年就增长到5亿美元,到2003年更是增长到了亿美元。在这30年间,伯克希尔公司一共在这上面获利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128倍。
  【投资心法】投资股票不可能不怀有感*彩。理性、正直的投资者必定会偏向于那些经营正当、有正义感、讲求社会责任的上市公司,事实上,这样的公司经营也更稳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估值要保守,越保守越可靠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估测时,千万不要陶醉于美好的幻想。要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估值越保守,投资就越可靠。
  巴菲特认为,由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前景不稳定,因而从长远来看,现金流量的数量和时间都难以确定。这时候唯一正确的办法是“就低不就高”。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失败,原因就在于原来的过高估计偏离了现实。
  巴菲特引用《伊索寓言》中的一句名言说,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意思是说:一鸟在手,尽管只有一只鸟,可它已经牢牢掌握在你手中,是看得见的“现实惠”。树林里虽然有两只鸟,但这两只鸟究竟能不能被你抓住,能抓住几只还不知道,有可能是两只,也可能是一只,也许连一只也抓不住。在估计战绩时,你千万不能做过于乐观的估计,否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会越大。
  如果把这些小鸟理解为投资,那么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就有必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一是你有多大的把握确定树林里有小鸟?二是这些小鸟在什么时候、会有多少只小鸟出现?三是无风险利率是多少(通常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参考)?
  巴菲特说,在这3个问题中,前面2个问题并没有具体数值,如果要确定具体数值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愚蠢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在对公司经营情况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得出一个虽然有误差、但仍然可信的区间范围。
  当然,有时候即使得到这样一个估值区间,也不能给你带来实际帮助。因为在许多时候,哪怕是最聪明的投资者,都无法确定树林里到底会出现几只小鸟,至少你没有任何证据能够加以证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候的投资就只能属于投机——投资回报率高低纯粹是碰运气而已。
  巴菲特举例说,在伯克希尔公司,他们从来就没有想从无数个没有经过内在价值评估的公司中寻找到幸运者。因为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还没有聪明到这个地步”。
  相反,他们总是坚持不懈地试图回答上述《伊索寓言》中的3个问题,试着通过比较保守的估计,来确定公司内在价值的大致范围,从而增强投资这些股票的自信心。
  正因为要增强这种确定性,所以他们才专门选择那些经营方式、业绩比较稳定的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对象。因为在这些股票身上,无论是评估内在价值还是确定投资回报,都会把握更大。
  【投资心法】评估价值的方法一定要有些保守,因为公司发展前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懂得一个简单道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估值越保守,你的投资就可能越安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唤股市一声“市场先生”
总体而言,伯克希尔公司及其长线股东从不断下跌的股市中受益匪浅,这很像一个采购食品的人从不断下跌的食品价格中受益。所以,当市场下滑的时候(它经常如此),既不要恐慌,也不要沮丧,这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是好消息。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市场先生”的概念,最初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的。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价格受股票市场因素影响很大。这种市场因素变幻莫测,非人力所能控制,堪称一位博大精深、神秘兮兮的“先生”。
  巴菲特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并且很好地接受了这种观点。
  巴菲特认为,正确看待股价波动的心态,对于能否取得投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说,你可以想象一下,股票交易价格就来自这位名叫“市场先生”的朋友,他是你的合伙人,特别乐于助人,每天都会出现。他报出的股票交易价格既可以买入你的股票,也可以卖出你的股票,什么样的可能都有。
  但你必须知道,这个家伙有个毛病,那就是感情脆弱。有时候,他心情非常好,看到的都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所以报出的交易价格非常高;有时候,他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看到的都是对企业乃至整个世界的悲观失望,所以报出的交易价格非常低。
  不过,这个家伙也有讨人喜欢的优点,那就是他脸皮很厚,从来不介意没人理会他。如果他今天报出的价格没人理会,明天就会提出一个新的报价来。
  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可以报他的价格,最终是否买卖还是要靠你自己来决定。当他报出的价格太高或太低,感到狂躁或烦闷时,你正可以乱中取胜,所以这对你反而是有利的。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交易价格并不是谁精心设计的结果,而是不同投资者不同心态反应的总体效应。从长期看,它一定会对上市公司价值作出真实反映的,但这个过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谁都无法确定。就他自己的经验而言,如果一只股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要最终得到修正,平均时间在~年之间。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每天的股价波动只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当股价大幅度下跌后,会给投资者提供一个买入股票的机会;当股价大幅度上涨后,会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卖出股票的机会。
  根据这种理论,巴菲特说,你可以做个小试验:如果你准备一辈子吃汉堡包,而不是希望养牛,那么你希望牛肉的价格是更高还是更低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不断地买汽车,而不是希望造汽车,那么你究竟是愿意车价更高还是更低呢?
  回到股票的话题上来:如果在今后5年中你准备不断地买入股票而不是卖出股票,那么你希望这个期间的股价是不断走高还是不断走低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些问题的本身,就告诉了你答案是什么。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投资者却把这样简单的题目做错了——他们明明准备在今后的几年中买股票,却在看到股价上涨时兴高采烈,并且还要追高买入;相反,当看到股价不断下跌时却愁眉苦脸,希望等待着股价进一步下跌。
  这就好比排队想买汉堡包的人,当他们看到即将到手的汉堡包价格不断上涨而感到高兴一样,这种反应不能算是理性投资行为。
  【投资心法】股价涨跌实际上反映的是投资者的不同心态。市场先生挥舞大棒指挥股价涨跌,并不能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相反却给投资者买卖股票创造了良机。
  

市场先生最遵循价值规律
最近10年来,实在很难找得到能够同时符合我们关于价格与价值比较的标准的权益投资目标。尽管我们发现什么事都不做才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我们还是尽量避免降格以求。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在报出股票交易价格时,最终是遵循价值规律的。道理很简单: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而股市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理所当然要遵循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根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短期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从长期看,价格一定会向价值回归。
  在美国,当1929年美国股市面临市场崩盘威胁时,美国国会特地请来一些专家召开意见听证会。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作为当时华尔街上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也参加了这次听证会。
  会上,美国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主席问格雷厄姆,假如存在这样一种情形:你发现某种商品的价值达30美元,而现在你只要用10美元就能买得到;并且又假如你已经买下了一些这样的商品,那么显而易见,这种商品的价值只有当得到别人认可,也就是说,只有当有人愿意以30美元的价格从你的手里买回去时,你才能实现其中的利润。把这个例子用在股票上,现在问:你有什么办法能够使一种廉价的股票最终发现自己的价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说,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神秘之处。但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最终会使股价达到它的价值。也就是说,目前这只价格很低的股票,将来总有一天会实现它的价值的。
  1950年秋季,巴菲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就是在格雷厄姆手下学习证券分析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唯一给出的一个“A+”,就是授予巴菲特的。
  1951年6月,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父亲开的公司里担任股票经纪人。
  1954年,巴菲特前往纽约,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直到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巴菲特才带着从那里学到的投资策略重返家乡,开始创办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正式开始独立管理投资生涯。
  有一次,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时,巴菲特向格雷厄姆请教:投资者怎样才能确定一只股票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但它最终会升值呢?格雷厄姆耸耸肩说:“市场最终总是这么做的。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格雷厄姆认为,影响股票价格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二是市场投机。正是这两者交互作用,才使得股价围绕着企业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说,价值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价格,股票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也是丝毫不奇怪的。
  读者是否还记得,1969年,巴菲特认为当时的美国股市已经处于高度投机状态,真正的市场价值分析原理在投资分析和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于是解散了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并且对公司资产进行了彻底清算,对公司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按投资比例进行了分配。
  遵照格雷厄姆的教诲,巴菲特和他的合作伙伴芒格,把衡量伯克希尔公司可流通股票价值大小的标准,确定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股票价格表现,而不是看每天甚至每年的股票价格变化。
  因为他们相信,股市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企业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用股价来反映这种成功的。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那么,公司的成功究竟在什么时候被市场普遍认可,就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相反,这种市场共识相对滞后,对投资者来说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它会带来许多好机会,让你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好股票。
  【投资心法】短期内的股价波动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价格总有一天会向其价值回归的。这种价值回归具有相对滞后性,正便于投资者从容决策。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被市场先生看作是傻子
我们希望股票市场上傻子越多越好。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从短期来看是经常无效的,从长期来看则趋于有效。这是巴菲特非常重要的一条投资法则。他说,市场对他来说“并不存在”,即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