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板风云:一地阳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地板风云:一地阳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月后,彭鸿斌如数归还,同时如约加附利息20万元,该国企老总赞叹彭鸿斌守信用的同时,将利息全部上交了公司。
  但更多的时候,在身边认识的人里,相互信任的没有钱,有钱的又没有达到相互信任,甚至有一次,彭鸿斌被对方婉拒后,对方戏言:钱与老婆,恕不外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制造第一个传奇(3)
如果换作另外的一个人,只是以赚钱为乐,小富即安,没有别的太高的企图。这时,他本该知足了。
  彭鸿斌,你知足吧。守着这个不错的事业,不要急于求成,等它慢慢地长大,过着富裕日子,不是挺好嘛?
  如果彭鸿斌这样做了。那么也许中国的企业界会多一个富足的商人,少一个品牌的传奇。幸好他不是,他是一个一心想着要有个像耐克那样伟大的品牌梦想的人。而现在,这个梦离他如此之近,哪怕身边的部下、同事,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天离他并不遥远。
  “圣象要做大,非得引入资金不可了”这个念头在彭鸿斌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考虑再三后,前边妙招频出的他知道了这一步,圣象这盘棋局如果要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必然要走的一步。
  翁少斌,刘共庭,彭鸿斌,这圣象三剑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算得上是中国家居企业的黄金组合。
  当杜博士将翁少斌介绍给彭鸿斌时,两人一见投缘。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是在三剑客合作的蜜月期,一次面对记者时彭鸿斌的感言。说这句话时他还不知道,这次会面还会再给他带来一次改变:告别圣象。
  “你尽管放手去做,钱的事情以后不用再操心”,翁少斌轻描淡写地承诺,给彭鸿斌打足了底气。
  彭鸿斌的项目、品牌、经销商网络,终于有了资本撑腰人。
  不久,在翁少斌的建议下,刘共庭也加入到圣象的事业中来。不容讳言,当时的彭鸿斌有冲劲、想法、能力,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上确实还缺少一些历练。而刘共庭在加入圣象前,已经长期担任上万人企业的管理工作。圣象,面对规模上的增长的同时,很快也要面临一个管理上的升级。
  如果是彭鸿斌一个人去面对,也许多少是一道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破解的难题。
  一个企业像一只鸟,资金是他的一个翅膀,管理是他的另一个翅膀,这两个翅膀和鸟的头组合在一起,决定了这只鸟能飞多高,飞多远,飞到哪个目标去。
  当彭鸿斌一切都在头脑中成熟的时候,苦于两翼势小,冲天力弱。现在翁少斌的资金与刘共庭管理的加入,无疑让这圣象变成了一只飞天的鹏——不,飞天的大象。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圣象好象没有发生,而是一帆风顺,一路凯歌。
  第一个决定因素,是因为圣象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组合。
  第二个决定因素,也许更重要,27岁的彭鸿斌,在实现他的远大梦想时,他所具有的那种开放的气度和胸怀。
  但他当时如此年轻,甚至他不知道自己在懵懂之中,就完成了中国企业早期一次资本运作。
  甚至当他根据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定义新的适合中国地板的产品交给艾格公司生产时,他还会认为自己是艾格的代理。
  后来有人替彭鸿斌感到惋惜,如果不是当初组织一个联盟,他就不会离开圣象了。
  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彭鸿斌是对的。圣象的成功,不只是破除了德国企业长期没有突破的市场坚冰而且点燃了国内木地板的消费热情。在圣象第一步成功后不久,各路企业纷纷挺进强化木的经营,强化木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果当时的圣象固步自封,不及时地引进资本,没有翁少斌与刘共庭的加入,面对实力大得多的企业的哄拥进入,还能有后来的圣象吗?当众多的对手泰山压顶一样云集而来的时候。圣象这个品牌,能保持先入的优势,长期占据市场的有利制高点吗?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体会彭式定理的两个公式吧:
  知识+阅历+领悟=见识
  勤奋+领悟+机遇=成功
  在稍纵即逝风云莫测的市场中,年轻的彭鸿斌在紧要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护航了自己当时的品牌梦。
  普吉岛三结义
  

制造第一个传奇(4)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英雄大业。
  圣象三剑客的合作,也有一次结义:普吉岛三结义。
  1997年10月,三人一起来到这个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敲定了圣象新董事会的条例,三人的持股比例、分工、义务和权力。
  接下来,彭鸿斌三兄弟到欧洲考察,在德国驾着车6天行程4000公里,据说一台宝马的发动机被生生跑爆,损失了4000马克。
  但这比起即将开始的圣象大业,就实在微不足道了。
  彭鸿斌,相信自己不再是孤单创业的一个人了。在同事、伙伴之外,他有更为可以信赖的兄弟,这种感觉相信是圣象三剑客当时共同的感觉。
  彭鸿斌在圣象时,曾向记者提到两件小事,言语之中对这种天作之合,感到由衷地欣慰:
  1。 翁少斌买西服
  1997年初路过香港,翁总拉着我去逛商场。在时装店,一下买了两套价值上万元的西服。你知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很感谢生活,吃饭穿衣都比较随意,从来没有穿过这么贵的衣服,当然了,翁总也知道我不是没钱。
  但这个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的合作驱动力往往不一定只是金钱,把人和人联系在一起的,是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交流和默契。
  2。 刘共庭教打领带
  刘共庭,他曾经在六七万人的大企业当过总经理。我认识他时,自己还是毛头小伙子。我有个缺陷,刚下海就是总经理,没有当过部下,这可能是个缺憾。刘总对我非常好,凡事相互商量。一次在新加坡开会,要穿西服打领带。我不会熨衣服,也不会打领带,刘总就到房间里帮我。他比我大13岁,老大哥对我的细致关怀让我感动得坐在沙发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一年,彭鸿斌29岁,翁少斌34岁,刘共庭42岁。
  一头大象带动一个产业
  在强化木地板市场繁荣起来后,无论是圣象人,还是同行,都会津津乐道当年的业绩——一头大象带动了一个产业。而且,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
  美国人做过一个有关CEO对公司赢利究竟有多大影响的研究。在对大量的成熟企业做过业绩分析比较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一个好的CEO,会影响企业赢利的15%。所以,花几百万美元,高薪雇一个合格的CEO是件划算的买卖。
  但对于一个非成熟的企业,也许一个好的CEO,好的船长,就是这个企业的生命线。
  人们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时,有财商、智商、情商这样几个指标。那么一个好的企业带头人,他的能力用哪个词来形容呢?管理商?领导商?还是企业商?现在还没有这么一个词出现。
  但是企业领导的性格,对企业决策无疑有着利益攸关的影响。
  比如彭鸿斌的性格,就有一对相反的结合体。这两者都在圣象的传奇故事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彭鸿斌是大象与羚羊的结合体。大象——稳重、温和、有力量,不怒不威,自是超越狮虎的动物之王。羚羊——敏捷、迅速,天生保持着对环境的高度警惕,能在风吹草伏时,做出准确的行动判断。
  大象,在战略关头的决策不会轻率。
  羚羊,能随时把握变化的每一个细节。
  如果说,大象的性格在彭鸿斌深思熟虑后引入战略资本,结盟三剑客这一举措上可以充分体会的话,那么羚羊的性格,则从他与叶茂中的合作上可以明显体会。
  在三剑客结盟后,圣象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大幅度向前推进,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一环。但是彭鸿斌总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让圣象成为类似耐克那一级别的品牌,还需要走出另外的关键性的一步。
  这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后来彭鸿斌说,一个品牌起码要走三到四步,第一步走进市场;第二步进入到消费者的视线里;第三步进入到消费者的心——情感、文化的消费者的精神世界。
  

制造第一个传奇(5)
当时的圣象已经成功地走了前两步,但是第三步还没有迈出。一个进入不到消费者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品牌,就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牌。
  当然,这是后来的总结。事实上,当时的那个特定阶段,整体的企业界和年轻的彭鸿斌认识都没有这么清晰。
  他只是模模糊糊地认为,圣象还缺点什么。这时,彭鸿斌遇到了叶茂中。
  一天,彭鸿斌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地板的电视广告,当时出了一身冷汗,对身边的人说,幸亏这个牌子没有在北京和中央电视台做,否则,我们就麻烦大了。
  他立即让人去调查,这个电视广告是谁做的,把他约到公司来。结果很快就有了,是叶茂中,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广告策划人,著有大作两本,拍摄广告无数条。
  彭鸿斌说,好吧,和他们联系,请这家公司做圣象的广告顾问。你看,这就是羚羊的彭鸿斌,能对一个信号或者几个简单的信息中做出准确的反应。而当时有家广告公司已在打理圣象的市场宣传业务。
  彭鸿斌见到了叶茂中,两个人后来成为莫逆之交。
  见面的第一次,叶茂中以大炮筒的方式猛轰了圣象目前存在的缺陷,彭鸿斌耐心地听着,他认为很有道理。
  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叶茂中说:大象希形,大音希声,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圣象塑造成一个大象无形的品牌呢?完全跳出产品的特性,而只是传达圣象的精神和理念。
  彭鸿斌表示同意。让老叶报一个大概的费用。
  然后,彭鸿斌说回去拟合约,我安排打款。末了,彭鸿斌伸出大手,握着叶茂中说: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一道分享。
  叶茂中后来多次提到没想到圣象的老总那么开明。在那个时代下接受了在当时看来如此大胆的作法。甚至对此表示感激。
  叶茂中的圣象广告,是叶茂中早期最引以为荣的作品,也是圣象品牌破蛹化蝶的开始。
  佛教中有一个很好的词,缘。万法随缘,一切都是缘生缘灭,这似乎有些不可捉摸 ,再具体一点去体会,缘是指几种条件都具备时,产生的一个结果。
  但这种缘份的产生,很大的一个源头是:彭鸿斌的羚羊性格。
  圣象的这次飞升,就是缘的一个结果。如果叶茂中遇到的不是彭鸿斌,不会有这么一个结果。如果彭鸿斌没有遇到叶茂中,也许他还要等待更久。
  在圣象广告筹划期间,叶茂中的公司为圣象做了全面的品牌规划与整合工作,这些无疑为后来圣象的发展奠定了规范的坚实基础。
  在圣象的品牌整合工作期间,彭鸿斌写过一个关于圣象的总裁致词。当这段致词传到叶茂中的公司时,老叶和他们的同事也震惊了,连连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总裁致词。
  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生命是自然创造的一种神奇
  我们应该尊重,
  珍惜每一个生命,如同尊重、珍惜我们自己
  并对自然充满敬畏与感激
  而自然万物皆有生命
  不是吗?在心中空无一物通透澄明的纯粹状态下,如果你仔细谛听
  用心触摸
  你会感受到生命无所不在。
  从一粒尘埃,一颗水珠,一缕清风,一丝呼吸
  到一粒种籽,一朵花,一棵树,一株草。从一只蚂蚁
  一条小狗,一尾小鱼,到一匹马
  一头狮子,一只大象
  都是生命的存在
  地板也是有生命的,他是那些曾经美丽的招摇于风中的树木的精魂
  如果你知道地板会呼吸
  再看一看它温暖而纯净的光芒
  ——那是磨难锻造、铅华洗净的生命之光,如涅的凤凰,蛹化的蝴蝶
  ——你就会知道,那些美丽的树木其实从未死去
  从树木到地板,只不过是生命换一层形式而已
  他依然清新,依然友善依然美丽,守护着生命最初的纯真而执着的本色
  

制造第一个传奇(6)
圣象了解这一切,所以圣象是那样的热爱着每一个生命
  渴望着与每一个生命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1998年,那个非洲草原的大象家庭宁静、和美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中,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灵。“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这句话,成为年度最流行的广告语之一。
  彭鸿斌终于找到了,让他心中的圣象与消费者的心灵亲近的通道。
  在一系列的市场推广组合与高空宣传中,圣象声名鹊起,之前的圣象是个强化木地板行业的品牌。那么现在,他是一个进入了老百姓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品牌。之前的圣象,只是在地面上的领跑者,那么现在,圣象是飞在半空中的领飞者。
  甚至,圣象的起飞,带动了全社会对强化木地板的关注和消费热情。整个行业,迅速地繁荣起来。
  大象与狮子的战争
  彭鸿斌在圣象期间,还有一个大象发威的典故,能让我们了解大象性格的另一面。这个故事颇有童话色彩,是向一头狮子发威。
  大象与狮子谁会获胜?
  童话里是大象,大象生气了,伸出长鼻,拦腰一卷,将狮子像扔一只小猫一样远远地抛开。狮子自觉无趣,以后见到大象,躲得远远的。
  现实不像童话那么轻松。狮象之战,在中国家居史上,曾是险些引发强化木地板整个行业信任崩溃的危机。最终解决的过程,也决非大象伸伸鼻子那么简单。
  深圳一家叫森林王的地板企业,生产实木复合地板,为从繁荣的地板市场中分得更大一杯羹,对强化木地板发动了破坏性宣传。
  破坏性宣传做为一种战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是允许进行的。但有一个规则的底线:真实,不歪曲真相。就比如我们批评一个人的缺点,是可以的,但无中生有的编造夸大攻击一个人,就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