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里巴巴的筹备始于1998年底。阿里巴巴网站的正式启动是1999年3月10日。
  在这之前,在湖畔花园,关于阿里巴巴模式的争论进行了好多次。2月12日。2月21日……
  这些争论有时非常激烈,有时相当情绪化。事后马云说:“湖畔花园那段时间,我们争论的东西太多了。有的时候争论过了头,个人情绪化的问题都爆发了出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价值观叫做:简易。要非常简单。我对你有意见,我就应该找你,找到门口,谈两个小时,要么打一场,要么闹一场,我们俩把问题解决掉。如果你对我有意见,你不来找我,而是去找第三方的话,你就应该退出这个团队。”
  马云在这里提出的简易,后来成为阿里巴巴九大价值观即“独孤九剑”中的一个。简易后来又引申出:直言有讳。
  “直言”是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提倡的文化。在同事之间团队之间,提倡开诚布公,提倡有话直说,提倡面对面解决问题,提倡用男人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搞阴谋,不搞小动作,不搞背后串联,不搞拉帮结派,不搞小集团、小宗派、小山头。
  “有讳”就是说话时要有所顾忌。要客观、冷静,不要情绪化,不要感情用事,归根结底不要伤害同事。
  马云提出的这种男人的方式或曰男子汉的方式,以后在阿里巴巴团队中屡屡使用,回回灵验,慢慢演变为团队的习惯和风格,最后沉淀为企业的文化。以后华星时代的创始人风波,孙彤宇和程小咚风波……都是用这种方式解决的。
  简单、开放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对于阿里巴巴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它使阿里巴巴基本杜绝了“办公室政治”,杜绝了“文革遗风”,杜绝了“民族劣根性”,大大减少了交流沟通成本,减少了内耗,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4)
一个18人的创始团队,经历五年风雨,依然不离不弃;一个上千人的团队,能够无宗无派,精诚团结,在中国近乎天方夜谭。阿里巴巴能如此不能不归功于企业文化的力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百年大业今奠基(1)
如今湖畔花园已经被载入阿里巴巴的史册,在这里诞生了阿里巴巴也诞生了淘宝。这里成了阿里巴巴的龙兴之地。
  所谓湖畔花园并不是一座别墅,也不是一处高级住宅,而是杭州西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确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小区中一座4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有150平方米,这里本来是马云的新家,还未来得及住就被拿来当做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在阿里巴巴人的语言中,湖畔花园这个美丽名字特指这套房子。
  湖畔时代是阿里巴巴激情燃烧的时代。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那些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是难以忘怀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激情造就了阿里巴巴!
  闭门造船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当时还没有注册公司。
  在1999年2月21日的员工大会上,大家并没有完全接受马云的模式。
  网站启动前,当马云把这个模式和盘托出时,程序员不同意,一些编辑人员也反对,多数人脑袋里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B2C和C2C,因为当时世界上成功的电子商务都模式只有这两种。
  多数人还认为,马云脑袋里装的B2B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可能搞一个BBS,还要把BBS来分类,还要给它搞一个人工的检查,这等同于把自由自在的东西严格化起来,这是违背网络自由免费原则的。马云没能说服他们,只好在电话里下命令:“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
  事后马云说:“我很少固执己见,100件事里难得有一件。但是有些事,我拍了自己的脑袋,凡是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马云下令后,团队开始执行了。以后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场面上演过好多次。
  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上,马云当仁不让:不做门户,也不做B2C,就做B2B!但究竟如何操作?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阿里巴巴的标识如何设计?阿里巴巴的页面如何制作?商人的买卖信息如何贴上去?如何进行信息核实和分类?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
  当时阿里巴巴有三个负责写程序的工程师:吴妈、狮子、宝宝。不久又来了个香港小伙子名叫Tonny。Tonny当时只有20岁,但已算得上香港的IT高手了。Tonny的父亲是马云的朋友,是父亲介绍他到阿里巴巴应聘的。马云一见Tonny开口就说:“每月工资500元。”Tonny一惊:“这钱还不够我给加拿大女朋友打电话的。”马云掉头就走。待Tonny与阿里巴巴的几个同行谈过之后又找到马云:“我还是在这儿干吧。”
  公司初创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而是自由争论,平等决策。楼文胜说:“决定页面时,彻夜不停的争论;设计标识(LOGO)时,争论过二十几个方案,当盛一飞拿出今天人们到处可见的那个字母a的变形时,大家一致认可。其实这个标识的人形就是孙彤宇的侧面像。”设计页面时,开始由宝宝做了个模板,这个模板做得很成功,有很好的扩展性;然后大家在这个模板基础上一起开发程序,狮子主要负责写Windows下的程序,很快阿里巴巴的页面就设计出来了。
  马云说:“因为我不懂技术细节,而我的同事们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顶尖高手,所以我尊重他们,我很听他们的。他们说该这样做,我说好,你就这样去做吧。试想一下,如果我很懂技术,我就很可能说:那样没有这样好。我会天天跟他吵架,吵技术问题,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发展问题。”
  尊重和不干预,马云对待工程师一直是这个态度。开始公司里只有三四个工程师时是如此,后来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发展到500人,还是如此。马云一直把他们当做一个另类群体,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甚至给他们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并为他们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马云清楚,一个网络公司离不开技术,他时常为阿里巴巴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网络高手而自豪。在他不惜工本千方百计吸纳人才时,其中很多人都是像雅虎搜索器开发者——吴炯这样的技术人才。现在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分为P1、P2、P3三个等级,但成为了P3以后还可以发展。马云早就宣布过:工程师可以做技术副总裁,也可以做COO和CEO。阿里巴巴的现任COO李琪就是工程师出身。
  

百年大业今奠基(2)
但马云从创办网络公司的第一天起始终坚持: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第一位的,技术要为商业模式服务。
  马云虽不干预技术细节,但要干预技术设计的原则。
  “有一段时间我就像公司里的技术检查员,有时候技术人员做出一样东西后说这样东西非常好,我一看我不会用,我说,因为我不会用,所以85%的人不会用,如果我会用这东西还可以拿出去。”“真正的高科技就是一摁一开,不要弄得很玄乎。我坚信一点,电子商务很简单,应把麻烦留给自己,不要留给用户。”
  马云提出来的阿里巴巴设计原则是:简单。马云还和其他人一起干预了主页面的设计:“我们极其挑剔,仅一个主页面,我们就枪毙了16稿。”
  启动时的阿里巴巴因为只有十几个人,因而分工也很简单。
  除了4个程序员外,其他人都做编辑和客服。当时还是一人身兼数职,人手少,不兼也得兼。团队中有6名女将;她们不但要做信息编辑和客服,还得负责行政、后勤、出纳。
  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推出了中英文两个网站。
  网站启动时,信息是零,会员也是零。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证明这个网站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为客户带来财富的?
  启动是异常艰难的。开始网上每天只有10来条信息;后来变成20来条,好多天以后才突破100条。但几个月后,阿里巴巴网站上一天的信息就有几百条。信息来了之后,阿里巴巴的员工们对每一条信息进行人工检测核实,确认基本可信后才把它放在网上。信息多起来之后,员工们就对其进行分类。
  当时的阿里巴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在上面免费发布信息包括最新样品的图片,也可以在上面免费查找信息和贸易伙伴;阿里巴巴网上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客户,这些信息经过阿里巴巴员工的初步核实后,然后将其按照行业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后再发布到网上。
  阿里巴巴网站一启动就实行会员制。开始会员增长得很慢,后来EDI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的很多会员听说了阿里巴巴,纷纷前来加入,会员的增长也快了起来。
  开始马云提出一年要有1万个会员,大家都不相信。结果2个月后,会员数就突破了2万。
  不久马云又在阿里巴巴网上开辟了一个真正的BBS,就叫以商会友论坛。开始没什么人,阿里巴巴的员工就自己注册了几个马甲,然后往上贴,把论坛烘热。烘了大半年,人气上来了,几年后这个论坛发展成中国商人第一网络媒体。
  就在国内大大小小的网站热衷于买卖、拍卖,成交之声不绝于耳时,阿里巴巴仍然坚持只给会员提供免费的信息交流和产品展示。
  阿里巴巴网站的会员都可以通过网上的简单操作在阿里巴巴建立自己的私人“样品房”,陈列展示他的样品图文信息,并拥有自己的独立网址,而且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每一条信息都经过网站编辑人员细致的检查整理,在12小时内得到发布。
  另一方面,会员可以在阿里巴巴获得他想要的信息。只要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免费享有阿里巴巴网站的信息资源,这些来自全球范围的最新买、卖、合作机会信息涵盖32个行业700多项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产品的关键词、买卖类型等多种方式检索。
  阿里巴巴的客服则是通过E…mail与客户互动。
  阿里巴巴的创业时代是艰苦卓绝的时代。网站启动时,马云就对员工说:“6个月内不见媒体。”因而开始的6个月,阿里巴巴基本上是封闭运作的。开始的十几人,后来的几十个人,关在湖畔花园里,日夜苦战,闭门造船,造一艘史无前例的名叫阿里巴巴的“战船”。“6个月内,我们要造一艘船,这就是阿里巴巴。还要训练一支船员队伍。起航出港后,天气好我们会跑得很快,但如果碰到狂风暴雨,才发现船造得不牢固,船员队伍不够坚强,大家都将随着这艘船一起沉没。”马云如此告诫大家。
   。。

百年大业今奠基(3)
阿里巴巴前6个月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从零信息、零会员起步,1999年5月1日,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万名,会员总数超过2万人。1999年5月20日,经过2个多月的技术开发和测试,阿里巴巴网站第2版正式推出。1999年7月9日,在香港注册成立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届时会员达到万名,页面浏览率每天万。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杭州)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届时会员突破8万名;库存买卖信息20万,每天新增信息800条。
  由于阿里巴巴不见媒体,不做广告(想做也没钱),因而阿里巴巴的业务的增长会员的增长都是靠客户心口相传。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创办半年之后,横空出世。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亮相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B2B网站之一。
  阿里巴巴的横空出世,给当时还很热闹的中国网络市场带来不小的震惊。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个海外网站,因为它不但有英文主页,而且总部也设在香港;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是一个杭州人在杭州办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网站,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资本市场结合,故意把总部放在香港,而把位于杭州的大本营注册成阿里巴巴研究发展中心。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新人新站,因为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3月,比搜狐、新浪、8848等著名网站都晚;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的前身中国黄页创办于1995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商用网站;其掌门人马云不但是中国互联网的“老人”,而且是中国互联网之父。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与中国所有网站一样的美国模式的翻版;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的模式独具一格,不但在中国网站中找不到,在美国网站中也找不到;是一种独创的中国式B2B,被业内人士和海外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模式。
  阿里巴巴的崛起只用了半年时间。
  激情湖畔
  当阿里巴巴对媒体开放后,最先关注它的是国外媒体。
  创业初期曾访问过阿里巴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这样写道:“没日没夜的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
  数月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记者贾斯汀·杜布勒在马云夫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阿里巴巴创业时的房子:“20个客户服务人员挤在客厅里办公,马云和财务及市场人员在其中一间卧室,25个网站维护及其他人员在另一间卧室。……像所有好的创业家一样,马云知道怎样用有限的种子资金坚持更长的时间。”
  其实记者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
  阿里巴巴初创时,马云知道加班会是常态,于是要求大家住在离办公室步行5分钟就能到的地方,大家租的都是附近最便宜的民房。谢世煌和几个工程师在湖畔花园附近的南都花园租了一套毛坯房,租金每月500元,几人分摊。Tonny和盛一飞合租了一间农民的毛坯房,下面就是菜市场。那才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屋里除了地上的一个床垫几乎什么都没有,其简陋凄凉让人见了心酸。当时Tonny从未在内地生活过,一来就领教了什么叫艰苦。没想到这个香港小伙子还能忍受下来。
  几个年轻的工程师,用报纸把四周的水泥墙糊了起来,这是唯一的装修。所用中英文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