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 '653'《元史》,卷 32,第 704 页。倒剌沙的擅权、保护回回商人和贪官污吏,见《元史》,卷 32,第
707 页;卷 182,第 4194 页;卷 176,第 4112 页。
② 关于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后人,见'167'韩百诗:《卷 107译注》,第 138 页。
③ 阿剌忒纳失里是越王秃剌之子,见 '167'韩百诗:《卷 107译注》,第 57—58、61—62
页。
④ '653'《元史》,卷 31,第 694—695 页;卷 32,第 704—705 页;卷 138,第 3326—3327 页。
⑤ 关于蔑儿乞部人伯颜,见'653'《元史》,卷 138,第 3335—3339 页;'613'马祖常:《马石田文集》,卷
14,1a—5a;'170'韩百诗:《蔑儿乞部伯颜传札记》;'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53—74 页。
① '3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39—42 页。
 



捕,随即被处死;年轻的皇帝阿剌吉八则被报失踪。②上都的投降,扫清了海
山后人继承帝位的障碍。
上都的投降并不意味着大都派取得了全面胜利。上都派在其他地方的战
斗还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 1328 年 12 月,在陕西的上都派还没有放下武器,
①而四川的上都派到第二年 5 月才投降。②在当地部族的支持下,以王禅以前
的追随者宗王秃坚为首的云南上都派顽强战斗,坚持了四年之久,到 1332
年 3 月才放弃了他们的努力。③也就是说,帝位争夺战及其引起的连锁战争,
使图帖睦尔朝成了一个战争年代。

王忽察都弑君

与上都派的战争只是帝位争夺的一部分。在这次帝位争夺中最具戏剧性
和悲剧性特色的是海山两个儿子之间的斗争。不管是图帖睦尔还是燕铁木
儿,都不准备将帝位交给和世■,因为他离都城太远,在皇位争夺战中没起
任何作用;尽管如此,和世■毕竟是海山的长子和正统继承人,要以他的名
义来争夺帝位,他们不得不显示出对他的尊崇。因此,在攻占上都之后,大
都宫廷立即派人向和世■报告,敦请他前来大都即位。在察合台汗燕只吉台
的陪同下,和世■从河中地区启程前往汉地,并于 1329 年 2 月 27 日在哈剌
和林之北即位;和世■以图帖睦尔为皇太子,这完全是按照他们的父亲与叔
父的旧例行事。他被图帖睦尔及燕铁木儿貌似真诚的政治姿态所惑,指定自
己的追随者出任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的要职,这无异破坏了图帖睦尔和
燕铁木儿在汉地精心缔造的政治权利。但是,这不过是加强了燕铁木儿除掉
他的决心。①
两个皇家兄弟于 8 月 26 日在海山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会面,重聚似乎
弥漫着欢乐气氛。但是,四天之后,和世■突然死亡。9 月 8 日,图帖睦尔
在上都再次即位。和世■之死显然是燕铁木儿主谋的结果,可能是与图帖睦
尔合谋。《元史?明宗纪》记载和世■之死为“暴卒”。②私人撰史者权衡则
明确指出和世■是被毒死的,而燕铁木儿就是谋杀者。③1340 年,和世■之
子妥欢贴睦尔(顺帝,1333—1370 年在位)指责图帖睦尔害死了他父亲,作




② '653'《元史》,卷 32,第 705—715 页;卷 138,第 3326—3331 页;'613'马祖常:《马石田文集》,卷
14,6b—11a。
① 关于陕西上都派的活动,见'653'《元史》,卷 32,第 712—719 页;卷 137,第 3314—3317 页。
② 关于四川上都派的活动,见'653'《元史》,卷 32—33。亦见'725'冯承钧:《元代的几个南家台》,第
213—216 页。
③ 关于云南上都派的活动,见'653'《元史》,卷 33—36;'74'柯立夫:《1340 年阿鲁忽的令旨》;'748'
杜玉亭:《元代罗罗斯史料辑考》,第 30—43 页。
① '653'《元史》,卷 31,第 696—697 页;'151'藤岛建树:《元明宗的生涯》,第 22 页。和世■及其追随
者在世时显然不清楚所处环境,以致处理当时情势发生了严重错误。按照明朝初年还很流行的说法,和世
■的扈从无礼地对待前往蒙古奉献帝位的燕铁木儿,使他无比愤怒和恐惧。见'655'胡粹中:《元史续编》,
卷 10,15a。
② '653'《元史》,卷 31,第 701 页。
③ '651'权衡:《庚申外史》,1b;'440'赫尔穆特?舒尔特…乌夫拉格德文译本,第 27 页。
 



为报复手段,下令将图帖睦尔的牌位从太庙中撤去。④
和世■没有像他父亲在 20 年前所做的那样以“草原争位者”身份夺得帝
位,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元代政治中草原边疆因素终结和元朝对蒙古帝国胜
利的标志。⑤在 1303 年蒙古人重构和平和海山朝在漠北建立岭北行省之后,
草原地区诸王的重要性似乎是降低了。但是,这一事实并未阻碍也孙铁木儿
作为“草原争位者”与硕德八剌朝内的谋反者密切合作,于 1323 年夺得了帝
位。
更重要的是和世■与他的父亲在都城官员的支持和军事力量方面有极大
的不同。作为草原诸军的最高统帅,海山一直是元朝统治机器中的一分子并
且与宫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帝位继承危机爆发时,以哈剌哈孙为首
的京城官员都认为海山是合适的帝位继承人;虽然爱育黎拔力八达先控制了
宫廷,但他也只敢摄政,而不敢自己即位。
相反,和世■是居于遥远的中亚 12 年的政治流亡者。当弑君事件发生
时,图帖睦尔和燕铁木儿已经在汉地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统治机器,而和世■
则是个完全的局外人。此外,海山作为全国最强大的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即
位时带来了 3 万人的军队;而和世■带到王忽察都的只有 1800 名卫士,在军
事实力上不可能超过他的弟弟。①因此,和世■未能抓住帝位,主要是因为他
个人的问题,由于他是一个政治流亡者并缺乏政治和军事的支持,而不是因
为草原地区在元代政治中的重要性下降。
研究能够使海山的后人在 1328—1329 年即位的力量,可以看出推动 1328
年事变的力量不是一股,而是与帝位继承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的多股力
量缠结在了一起。②这包括了希望恢复海山帝系的人,试图掌握权力的色目
人,尤其是官僚中的突厥人,还有试图扩大自己在官僚体系中影响的儒臣。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次皇位更迭的种族意义和思想意义。冯承钧(1885
—1946 年)发展了这次皇位更迭是突厥系统的钦察人、阿速人与当权的回回
人、蒙古人的斗争的论点。③虽然上都派和大都派的为首者分别是回回人和突
厥人,但是在两派中,蒙古诸王和官员都与回回人、突厥人同伴起着同等重
要的作用。
儒臣与大都派的关系似乎也很微妙。④大都派的首脑人物肯定没有儒者倾
向,而且除了汪古部人赵世延外,没有任何著名儒臣曾积极参与。因此,在
这次帝位更迭中,无论是种族还是思想,都不是重要的因素。更准确的说法
应该是恢复海山帝系的想法把被也孙铁木儿疏远的诸王和官员组合在了一
起,他们为实现集团利益和个人野心而有效地将这一想法变成了一个激励人
心的口号。

燕铁木儿与伯颜的专权


④ '653'《元史》,卷 40,第 856 页。
⑤ 如窦德士指出:“海山的即位是当时仍未稳定的边疆所造成”,但是他将蒙古有效统合于由中原而非由
蒙古所控制的帝国体制之内,这使得“他的长子不可能步他的后尘”。见'84'《征服者与儒士》,第 30 页。
① '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 33 页。
②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42 页。
③ '725'冯承钧:《元代的几个南家台》,第 216 页。
④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32 页。
 





图帖睦尔在位的四年被蔑儿乞部人伯颜,尤其是燕铁木儿所左右。作为
争夺帝位的主要功臣,燕铁木儿和伯颜得到了蒙古历史上帝国前所未有的权
力和荣誉。燕铁木儿被封为太平王,赐予蒙古人的荣誉称号答剌罕和汉人的
最高勋号太师。①他被任命为中书省右丞相并且在图帖睦尔在位的绝大多数时
间中居独相地位,还兼任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提调宫相府事、奎章阁大
学士等职。这样,燕铁木儿囊括了政府的政治、军事、监察和文化事业的所
有权力。
为保住他的权力,燕铁木儿在 1329 年建立了大都督府,这使他可以直接
控制 6 个卫军机构,其中 3 个是由他同族的钦察士兵组成的。在他的家庭上
也显示出了特殊地位,燕铁木儿被允许以也孙铁木儿的一个后妃及宗室妇女
40 人为妻。燕铁木儿的亲属亦分享了他的权力,他的叔父不花帖木儿,弟弟
撒敦和答邻答里,撒敦子唐其势(死于 1335 年),都被委以要职。燕铁木儿
的四个姐妹中,有三个与皇室成员成婚。
蔑儿乞部人伯颜的权力和荣誉仅次于燕铁木儿。②他是燕铁木儿之外惟一
兼任三职以上的人,给他的封号有太尉、太保和太傅,任御史大夫、中书省
左丞相,并长期任知枢密院事,此外还有许多兼职。与燕铁木儿相同,伯颜
直接控制着忠翊卫和宣毅万户两个卫军机构,并被封为浚宁王。对他最高的
荣誉是将忽必烈的曾孙女许配给他为妻。与燕铁木儿一样,伯颜的亲属也分
享了他的权力。
尽管有很大的权力,伯颜似乎满足于充当燕铁木儿之下的副手。可能是
基于过去在海山手下参加平叛战争时的同伴关系和在帝位争夺中建立的关
系,两人之间显然有一个妥协办法。他们二人显然代表了蒙元历史上权臣的
一种新模式,与过去的八邻部人伯颜及玉昔帖木儿、哈剌哈孙或铁木迭儿都
不同。虽然八邻部人伯颜和玉昔帖木儿、哈剌哈孙都在皇帝即位时起过重要
作用,但在皇帝即位后,他们作为皇帝手下的蒙古那颜,都表示出恭顺和效
忠。铁木迭儿确实专权,但这是在皇太后答己的支持之下,没有他自己的独
立权力基础。相反,燕铁木儿和伯颜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帝王废立操纵者,他
们还在官僚体系和军事体系上构建了自己的权力。图帖睦尔在位期间处于二
人阴影之下,他自始至终充任的角色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和正统的标志,以
及官职和爵号的分发者。

政治发展和财政政策

打着恢复海山帝系旗号并通过兵变掌握权力之后,图帖睦尔政权对其政
敌进行了血腥的清洗,并采取措施为夺取帝位制造合理性。在 1328 年 11 月
上都投降之后,对也孙铁木儿后人的支持者的清洗既彻底又残忍。不仅上都
派的首要人物都被处死或放逐,他们的财产亦都被没收。①宫廷中弥漫着极强
的报复气氛,甚至有人建议把所有随同也孙铁木儿巡幸上都的官员全部处




① '653'《元史》,卷 138,第 3332—3333 页;'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46—50 页。
② '653'《元史》,卷 138,第 3337 页。
① '653'《元史》,卷 32,第 716—724 页。
 



死。①
此外,为使也孙铁木儿称帝不具合法性,图帖睦尔不仅不给他谥号,还
将其父亲甘麻剌的牌位从太庙中移出并毁掉。清洗还延及和世■的追随者。
和世■被杀后留下来的三个主要支持者,在 1330 年或被处死,或从官场上消
失。②
恢复名誉的有海山朝的宣徽院使伯答沙(死于 1332 年)和知枢密院事也
儿吉尼,他们被授予太傅和太尉的爵号。③被爱育黎拔力八达处死和定上恶名
的海山朝的尚书省丞相三宝奴和脱脱都被恢复了名誉,并将没收的家财给还
其家。除了海山的旧随从外,对帝系回归有功的人都被委以要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也孙铁木儿的下属机构中回回人占明显优势,在图
帖睦尔的中央机构中,没有一个回回人任要职,只有少数的几个回回人在行
省机构任职,回回人受到了有元一代最为沉重的打击。④
同样重要的是,汉人儒官和他们的汉化色目同僚,亦未能在政府中造成
更大的影响。只有几个汉人或色目儒官出任中书省平章政事,敬俨和王毅任
平章政事分别为一个月及八个月,这是汉人官员可能得到的最高官职;⑤汪古
部人赵世延任平章政事一年,但是此时他已年老并且迎合燕铁木儿;1330
年,在御史台的弹劾下,赵世延从中书省致仕。①
由于图帖睦尔的即位很明显是不合法的,为争取贵族和官僚的支持,慷
慨的封赠和巨额的赏赐对他来说比以前任何一朝都更为重要。图帖睦尔在位
四年中,封了 24 个王,其中 9 个是一字王。在这 9 个一字王里,甚至有 7
人不是忽必烈的后人。②不仅在 1329 年恢复了岁赐,上都派被没收的财产亦
全部分赐给在帝位争夺中有功的宗王和大臣;估计被易手的有 125 份私人财
产。③
争取蒙古各汗国承认的活动亦加紧进行。1329 年,显然是在和世■被谋
杀后,木华黎的后人乃蛮台(死于 1348 年)被派往察合台汗燕只吉台的汗廷,
送去的礼品是窝阔台汗在一个世纪前铸造的“皇兄之宝”印章;燕只吉台是
和世■争位的主要支持者,此举显然是要平息他对和世■被杀的愤怒。④第二
年,推动了更广泛的外交攻势,三个宗王奉命出使察合台、钦察和伊利汗国。
西方三个汗国对这一姿态表示赞赏。在其后三年中,钦察汗国两次派贡使前
往图帖睦尔的宫廷,察合台汗国派贡使四次,伊利汗国派出的贡使则达八次
之多。⑤这样,图帖睦尔为自己在蒙古世界重建了宗主权,并且与西方三个汗
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很难把 1328 年的帝位更迭视为元朝与更广泛的蒙



① '653'《元史》,卷 175,第 4096 页。
② '653'《元史》,卷 34,第 759、761、76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