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鸿章家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方面严肃军纪,抓紧训练士兵;积极备战;另一方面自己也要熟悉环境;包括与在沪的中外官员“过过招”;尤其注重考察洋人的军队和武器装备。他甚至不惜化了装;混上英法联军的军舰;看看洋人到底有多少实力;武器到底有多么厉害;为什么能顶得住太平军的进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在给清廷的奏折中不断地惊叹;人家那枪、那炮;尤其是那落地开花的大炮哎呀;把他羡慕得只差眼珠子没弹出来。李鸿章的聪明还在于他绝对是个现实主义者;从那一刻起;他就无时无刻不想着办洋务的事:我们自己也要造枪、造炮、造军舰! 还没等他去造枪、造炮、造军舰;战斗就打响了。1862年6月;太平军的李秀成率万人大军对上海进行第二次战略围攻;形势紧急。然而李鸿章已通过在广东办厘捐的大哥李瀚章;火速从香港买了三千支洋枪;用来训练队伍。在此关键时刻;当大哥的又一次帮了他的忙。 进入上海的第一仗关系到李鸿章的声威和淮军的军威;关系到能否在上海站住脚;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他亲自到第一线督战;一个也不要想逃跑(这第一仗交战的地点正是现在的上海西部的虹桥开发区)。    
    当时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据说李鸿章搬来一把椅子往虹桥桥头一坐;亲自督战。太平军这时也用上了火炮;火力非常猛烈。春字营的张遇春率队上去没多久就顶不住了;渐渐退了下来;刚跑到桥边;被李鸿章撞见。李回顾左右说:“拿把刀来;把他头砍了!”吓得张遇春不得不硬着头皮返回去再战。张遇春是淮军最早的营号;又是李鸿章的亲信;在此万分紧急的关头;李鸿章要拿他来开刀;其他将领看在眼里;只有铁心死战。正在这时程学启部来了个里应外合;终于击退了太平军。 接下来8月和10月;又是两场恶战;由勇猛善战的程学启部和刘铭传部;打太平军的谭绍光部;一场在上海西区的北新泾(现在已是高科技开发区);一场在更外围一点的四江口。刘铭传是率领着洋枪队上场的;打得极其过瘾;大获全胜。这就更加坚定了李鸿章要大力办洋务的决心。    
     接连三个胜仗一打;是骡子是马已经拉出来溜过了;上海人不得不佩服这帮土里土气、穿着像叫化子一样的淮军;中外人士不得不拿正眼来看李鸿章了。英国人的报纸也大拍马屁;说这支淮军是“中国最优秀的军队”。清廷也大为欣慰;马上把原先给李鸿章的那个虚衔去掉;改为实授江苏巡抚(两个月后;又被任命为五口通商大臣)。这样;李鸿章就因战功而当上了江苏省的“巡抚”;开始考虑如何进攻省会苏州了。 李鸿章从1853年回乡帮办团练;戎马十年;打到现在总算打出点名堂;可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他本人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给曾国藩写信说:“有此胜仗;吾军可以自立;洋人可以慑威;吾师可稍放心;鸿章亦敢于学战。”(见翁飞《李鸿章的官场艺术与人际权谋》)

第9节 苏州杀降暴露了铁血心肠

    1863年春天;整个战局发生了很大转折;原先是太平军围攻上海;现在轮到淮军去围攻太平军了。李鸿章部署了三路合围;仍由屡建军功的程学启部打头阵;还有英国军官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其前身是华尔率领的洋枪队)从旁配合;实行战略反攻;首要的目标是拿下江苏苏州。     
    苏州是忠王李秀成经营有年的根据地;标志着对苏南一带的占领;在城中建有富丽堂皇的忠王府。按说他是要坐镇其中拼死抵抗的;可是这时也正是他们的老窝天京面临最大危机的时刻;将领腐败;军心涣散;互相残杀;各自为政;他就不得不回过头去照应老窝;而把苏州城交给了他的死党、慕王谭绍光。 他哪里知道;天京上层一乱;他们脚底下的基础已经大为动摇了;上行下效;苏州的军心也涣散了;人心思降。谭绍光虽然忠心耿耿;效命忠王;但不等于下面的中层干部都能效命忠王;恰恰是中层干部中出了大问题。    
    更要紧的是;他还不知道他这回的对手李鸿章的厉害。李鸿章是个惯于搞招降纳叛的老手;对部下和对手也惯于搞恩威并施和“抚剿联动”的。他那三角眼往下稍稍一斜;一个鬼点子就又上来了。当他知道他的部下郑国魁曾与城中的八王之一的纳王郜云宽拜过把兄弟的时候;就命其抓紧策反。 郑国魁也是合肥人;巢湖上的盐枭出身;因触犯族规杀死族长;从家里逃了出来;成了太湖上的土匪头子;太平军得势的时候曾在太平军里混过;现在淮军得势了;又投奔了淮军。在程学启的授意下;他开始秘密活动。    
    终于在一天深夜;在苏州城东北的阳澄湖(就是现在著名的大闸蟹产地)上;飘来了一只负有特殊使命的小船;程学启在洋人戈登的陪同下;秘密与城中纳王郜云宽、康王汪安钧接头。程学启也不知哪里来的权力和胆量;居然向他们提出;杀死谭绍光;让出城池;封你们两个人二品武官。这两个人官迷心窍;居然相信了。他们也不想一想;你程学启才几品官;怎么能有权封二品官?于是由戈登作证;大家折箭为盟;誓不反悔。程学启还和郜云宽交换了生辰帖子;八拜为交;结为“兄弟”;以示生死不渝。     
    这一切谭绍光居然毫无知觉;可见也是个官僚主义者。几天后;郜云宽等八人(即所谓“八降王”)趁他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突然发难;刺杀了这位年轻的战将;打开城门;把程学启的清兵放了进来。但事情做到了这一步;郜云宽等脑子似乎又清醒点了;他们先只让出了半座城池;就停下来再讲条件;对原先的条件有所反悔;只答应让出一半城池;自己仍要占据另一半;同时要求自己的部下不能拆散;要成建制地编入淮军;至少要编二十个营程学启当初封人家二品官都有权有胆;这回要来点实惠的他反而没权没胆了;说是回去要请示请示。     
    他当晚出城来到李鸿章的幕帐;劈头就说这八个人不可靠;应当及早诛灭。李鸿章毕竟是翰林;起码比程学启要文绉绉一点;有些犹豫不决。他认为杀降古今中外都不是好事;信誉和人格上损失太大;另外;这一仗打完还有常州、常熟呢;那里的守城将官必然拼死抵抗;不会投降了;这给后来的战役必将带来更大的困难。但程学启听不来这一套;瞪着眼朝着李鸿章吼道:“他们的人比我们多几倍;你知道他们是真降还是假降?他们和我们同住一城;万一发生兵变;到时候你脑袋怎么掉的怕你还不知道呢!”说完一甩袖子就走了。    
    李鸿章被他这么一激;脑子也转过来了;连忙奔出去拉住老弟 第二天上午;李鸿章亲自进城接见“八降王”;安排了盛大酒宴;说是要当面封赏他们为副将和总兵。“八降王”不知是计;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来了。李鸿章装模作样地念了封赏的名单;就请他们入席举杯庆祝。这时进来一个马弁送来一封急信;李鸿章就趁势说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出去了。过了一会儿;正当“八降王”酒酣耳热之时;进来了八个武弁;每人手里拿着一套清军的顶戴官服;跪到酒席前说:“请大人更换顶戴”;八个人已完全放弃了警惕;高高兴兴地站了起来换衣服;谁知就在这一霎那;八个武弁迅速地从衣服底下抽出了匕首;朝那降王刺去。很快;八个人头就在八个武弁手里了。     
    “八降王”被杀以后;他们的部队见是上了当;顿时作困兽斗;群起与淮军决一死战。但是他们群龙无首;只能是混战;而淮军是做好准备的;所以他们人数虽数倍于淮军;但已不抵用了。李秀成的十万精锐;仅仅几天时间就被干光了。 占了上风的淮军在城里杀红了眼;接下来就趁势劫掠;疯狂扫荡;满城大乱。李鸿章上街一看不得了;起先淮军将士手里拿的还是缴获的兵器;后来就全是老百姓家中的财物了。于是一把揪住程学启:“你不是说你的军队纪律好吗?今天你看看;怎么样啊?”程学启飞身上马游行街市;想亲自压一下势头。谁知刚一走到街口桥下;就看到他的一个营官左手抓着一个妇女;右手夹着一个姑娘;连拖带拉地正从桥上下来;他气得无以言状;一骨碌从马上下来;朝天大叫:“我跳河死了吧!”“你们这是逼我死呀!”那营官急忙拉住了他;长跪谢罪;局面方才渐渐稳住。 苏州杀降不是一件小事;中外一片哗然;尤其是洋军官戈登;他认为他是当场谈判时的证人;背信弃义这给大英帝国带来了耻辱;提着左轮手枪气势汹汹地到处找李鸿章算账;还威胁要率领常胜军发动兵变;帮助太平军打官军;吓得李鸿章不得不到一只小船上去办公。后来李鸿章还是用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一招;渐渐安抚了他。    
    在后来攻打常州的战役中;还派了他大用场。 因为有了苏州杀降的教训;常州城里的太平军守军再也不相信淮军的任何人;上下一心;誓死不降;拼命到底。常州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淮军那时还没有重磅大炮;久攻不下来。李鸿章思之再三又想到了戈登;因为那时全中国只有他手里有几门开花大炮;威力极大。 可是戈登还在生李鸿章的气呢;怎么办?大丈夫能伸也得能曲;低头说软话吧。这回李鸿章采用了迂回战术;请出赫德(英国人;清廷聘为总税务司)前去说服戈登。结果还是重磅大炮有发言权;大炮拉上去不久就把常州城墙轰了一个数丈宽的大豁口;轰出了气势;轰出了胆量;攻城淮军一哄而上;占领了城头;很快就占了上风。李鸿章和他的哥儿们一个个看得都直了眼;他再次从洋枪利炮上认识了西方。    
     不打不成交。有了这次大功;戈登的所有坏处李鸿章都可以容忍了;他与戈登后来也成了铁哥儿们;无话不谈了。几十年后;戈登已在苏丹战场上被击毙。李鸿章1896年出使欧美到达英国时;还念念不忘当年的这位老朋友;特地到他的墓地上祭拜了一番。

第10节 李鹤章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李鹤章(1825—1880);字仙侪;号继泉;又号季荃;别号浮槎山人。是李家老哥儿们六个中的老三;也是个会打仗的主;在打太平天国的几年中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还挨了枪子儿负过伤。所不同的是;李鸿章是以文带武;战略加战术;高屋建瓴;是个帅才;而李鹤章是以武尚武;就短了一口气;缺乏点后劲;只是个受人指挥的将领。但他也有不小的军功;原本也可以升官发财的;可是后来阴差阳错地“背”了运———二哥怕清廷忌讳;功高震主;不敢多为他请功;清廷在大获全胜之后洋洋得意;说过的话不算数;也把他老兄给忘了;评功行赏的时候;只给了他一个甘肃粮道(管粮食的官员)权作打发;弄得他兴味索然;一气之下竟回了老家;从一介武夫变成了一个乡间的大财主。    
     按说李鹤章从军的资格并不比李鸿章轻;只是不会读书;没有功名;不被人很看重而已。他十五岁就到京城老爸那儿用功去了;可是科场不顺;“屡战屡败”;考到最后还是个秀才;只好作罢回老家;还是面向现实;干点实用的活儿。 适逢太平天国兴起;天下大乱;整个长江中下游都卷入了战争;他那在京城里中了翰林的二哥也要回乡打仗了;他就在家乡揭竿响应;数月之间就拉起了数百人的团练乡勇。    
    团练队伍不是清廷的正规军;是没有军饷拿的;而是要靠民间出钱养活的。几百人的队伍“要钱要粮要子弹”;想必他为此也破费了不少。第二年安徽形势更加恶化;李氏兄弟的父亲也被“下放”回乡办团练了;李鹤章已经是个民团的小头头了;毅然率队来到老爸的麾下。 那几年的安徽;正是太平军、捻军和清军来回打拉锯战打得最艰苦的时候;一会儿太平军打下了庐州;一会儿官军又收复了;一会儿又被太平军夺去了。巢湖等地也是;一会儿被太平军占领了;一会儿又丢了;一会儿又夺回去了兵马蹂躏;民不聊生。    
    在这期间;李鹤章跟着父兄打了不少恶仗。当时合肥有个叫夏金堂的屠夫;杀牛聚众;有了千把人的势力;暗中跟太平军的陆遐龄往来;约期起事。李鹤章探知了此事;抢在他们起事的前头;率百余练勇突然包围了村子;先把夏某父子干掉了;遣散了他的部众;为官军消除了一个隐患。后来打巢县、打无为、打东关;他都能身先士卒;率部立功。所以当时的安徽巡抚周天爵为之请功;赏给六品顶戴。打下无为后又赏加五品衔;以州同选用(作为州一级干部的候选干部)。 1858年秋;太平军再次攻入庐州城;李家的老宅被烧掉了;田地都荒了;团练也被打垮了;李家兄弟只好护送老娘往江西逃命;因为大哥李瀚章正在曾国藩的幕中做事;那里尚不失为一个安全地带。    
    李家其他几个兄弟就在这时加入了曾国藩的幕府。李鸿章是有名的“刺头”;遇事爱坚持己见;总爱跟人和老师争长计短;而李鹤章不同;比较随和;虽也在曾府做事;讲起话来令老师要舒服得多。打安庆的时候;李鸿章因与曾老师闹别扭跑了;没参加;而李鹤章则是参加了的;虽没有大功;但也受到了嘉奖;赏戴花翎;以知县留湖北补用。 不久李鸿章回到了曾幕;奉命编练淮军前往上海;李鹤章充当了二哥的帮手;在肥东招兵买马。临到发兵的时候;二哥李鸿章是率兵乘英国轮船到上海的;而李鹤章真是苦命;则是带着有五百匹马的马队;以及后续部队;迂回绕远到淮扬里下河;从海门过江;再避开太平军绕道浙江;历经千辛万苦才到了上海。李鸿章命他为“督办前敌防剿事宜”的督办;负责协调统率淮军的前锋部队;在上海与太平军最初的的几个胜仗中;如青浦、北新泾、黄渡之战;解四江口之围;都有李鹤章的功劳;到沪不久;清廷特诏加四品衔;以知州用;品阶又升高一级。     
    1863年元月;太仓太平军守将蔡元龙诈降;列队欢迎淮军入城。李鹤章信以为真;骑马来到城下;这时伏兵大作;李鹤章左腿被击中;血染衣裤。他裹伤整军再战;七天后与程学启部会师;终于拿下了太仓。 在李鸿章最大的“马上封侯”事业———攻取苏州的战役中;李鹤章也是参加了的。当时城内主要用了杀“八降王”的手段;而城外则打得异常惨烈。 李鹤章大概就是命苦;洗劫苏州城;火光七日不息的好处他没捞到;“左手抓一个妇女;右臂夹一个姑娘”的艳福更没享到;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