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鲍号:1912年5月30日开工,1912年11月12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建造船厂:巴尔的摩船厂。1931年3月拆毁。
  印度皇帝号:1912年5月21日开工,1913年11月27日下水,1914年11月完工,建造船厂:维克斯船厂。1931年9月1日作为靶舰被击毁,残骸于1932年解体。

性能数据
   排水量:25820吨(正常)/30380吨(满载)
  外形尺寸:舰长189。8米 /宽27。43米 /吃水8。7米。
  动力:主机输出功率29000马力;航速:21。6节。续航力:7780海里/10节,4840海里/19节
  武备:10门双联装13。5英寸/45倍径主炮;12门6英寸口径副炮;4门3磅炮;21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6-12英寸,甲板3英寸,水密舱隔板4-8英寸,炮塔11-5英寸,炮座10英寸,指挥塔11英寸。
  舰员:995人(1918年12月增加至1267人)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本章字数:3556 最新更新时间:2009…11…07 09:00:00。0'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英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设计与建造
  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海军强国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军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加强装甲防护的超级无畏级战列舰。
  1912年英、德海军之间建造无畏舰的军备竞赛进入狂热状态,英国人声称德国额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舰英国就将造两艘作为回应。传闻德国正计划建造安装更大口径主炮和增加装甲防护的无畏舰,为巩固在火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极力主张下,英国皇家海军决定在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安装15英寸口径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径主炮。出于保密原因实验用大炮被称为“14英寸炮”,为了赶进度15英寸口径主炮的试制与制造同时进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时装舰。由于主炮重量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伊丽莎白女王级比英国海军之前建造的战列舰减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在舰体前后对称采用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减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数量所节省舰体的空间和装甲重量,用来加强动力系统,提高防御装甲的厚度。伊丽莎白女王级是英国首批全部以燃油锅炉为动力的战列舰,不仅有助于航速提高,燃料补给十分简便,其最高航速已经接近英国海军早期建造的战列巡洋舰,由此被称为“高速战列舰”。防护方面重点增强要害部位的装甲。伊丽莎白女王级采用长艏楼船型,16门6英寸口径副炮安装在舰体艏楼和舰体后部,伊丽莎白女王号试航时发现舰体后部两舷的4门副炮位置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层甲板),高速航行时因受到海浪的影响无法使用,随即撤装。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无论是火力、航速还是防御装甲都比之前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有显著的提高。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HMS Queen Elizabeth
  伊丽莎白女王级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1912年10月21日开工。同级舰5艘:伊丽莎白女王号(HMS Queen Elizabeth)、厌战号(HMS Warspite)、巴勒姆号(HMS Barham)、勇士号(HMS Valiant)、马来亚号(HMS Malaya)。马来亚号的建造经费来自英联邦自治领马来亚的贡献。

服役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伊丽莎白女王号1915年1月竣工后被派往地中海支援进攻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该级4艘舰(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船厂维修)被编成第5战列舰分队(巴勒姆号充当旗舰),支援担任前卫的战列巡洋舰分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除勇士号外全部受伤,其中,马来亚号右舷的副炮位被击中,由于防御上的弱点引起弹药火灾;厌战号因操舵装置失灵掉队,遭到德国舰队集中攻击而被重创。1916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接替铁公爵号战列舰成为英国海军大洋舰队旗舰。
  马来亚号战列舰/HMS Malaya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
  第一次大规模改装各舰依次从1924年开始至1933年结束,包括舰体两舷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提高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同时提供了额外的浮力;将前烟囱向后曲折与后烟囱合并成一体,减少前烟囱靠近舰桥、桅楼带来排烟的影响;在前部三脚桅扩建桅楼与舰桥设施;安装高射炮,加装水上飞机。
  该级4艘舰(巴勒姆号除外)第二次大规模改装依次从1934年开始至1941年,勇士号战列舰/HMS Valiant各舰由于现代化改装项目各异,呈现不同的面貌。其中厌战号、勇士号、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现代化改装进行的比较彻底,除了在舰体中部设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等航空设施以及加强防空火力等改装项目以外,还包括,换装新型锅炉、主机,改用一个新的烟囱;增大主炮仰角提高射程;针对随着主炮仰角增大,炮弹下落角度加大以及空中轰炸的威胁,加强水平装甲;改建大型箱形舰桥。改装工程实施较晚的勇士号、伊丽莎白女王号还拆除旧式6英寸口径副炮改装新型高平两用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级舰被广泛使用,战争前期该级舰长期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厌战号战列舰/HMS Warspite尤其是厌战号战列舰多次受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传奇战舰。1940年4月,厌战号调回英国参加挪威战役,在纳尔维克由厌战号和驱逐舰组成的英国舰队歼灭了一支德国驱逐舰分舰队。1940年7月在地中海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厌战号命中26400码外的意大利战列舰,这是经确认的战列舰炮击命中敌舰最远距离的纪录。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厌战号、勇士号、巴勒姆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夜战中击沉了意大利3艘重巡洋舰。巴勒姆号战列舰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发射3枚鱼雷击中沉没。1941年12月,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在亚历山大港内遭到意大利海军蛙人袭击坐沉,打捞修复后于1943年加入英国远东舰队参加对日本作战。1943年厌战号参加了在西西里岛与意大利本土的登陆战役,1943年9月在萨勒莫登陆战中被3枚滑翔炸弹击中严重受损。1944年6月,厌战号、马来亚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 
  战争结束之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于1947年…1948年相继退役解体。

各舰概况
  伊丽莎白女王号:1912。10。21开工,1913。10。16下水,1915。1完工。建造船厂:朴次茅斯船厂。造价约240万英镑。1926年…1927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37。8。6…1940。10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1。12。19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内被炸沉(搁浅),1942。2打捞,1943。6在美国波士顿海军船厂修复。1946。8退役,1948年出售解体。
  厌战号:1912。10。31开工,1913。11。26下水,1915。3完工。建造船厂:达文波特海军船厂。1916。5。31参加日德兰海战,被13发德舰主炮大口径炮弹击中,严重受损,1916。7在罗塞斯修理完毕。1924年…1926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34。3…1937。3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1。5。22在克里特岛被一枚500磅炸弹击中,严重受损。1941。8。11…1941。12。28在美国布雷默顿船厂维修。1942。1编入皇家海军东方舰队担任旗舰,1943。4。17回到地中海舰队。1943。9。16在萨勒莫登陆战役中被三枚滑翔炸弹击中,严重受损。1945。6。13在朴次茅斯被一枚磁性水雷炸伤。1946年退役,1947年出售解体。巴勒姆号战列舰/HMS Barham
  巴勒姆号:1913。2。24开工,1914。10。13下水,1915。11。5完工。建造船厂:约翰?布朗船厂。1916。5。31参加日德兰海战,受损,1916。7修理完毕。1930年…1933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41。11。25被德国U331号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击中,倾覆沉没过程中发生爆炸,861人阵亡。
  勇士号:1913。1。31开工,1914。11。4下水,1916。2完工。建造船厂:法尔费德船厂。1916。5。31参加日德兰海战。1929年…1930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37。3…1939。10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1941。12。19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内被炸沉(搁浅),1941。12打捞,1943。5在南非西蒙斯顿修复。1945。7退役,1948。3。19出售解体。
  马来亚号:1913。10。20开工,1915。3。18下水,1916。2完工。建造船厂:阿姆斯特朗船厂。1916。5。31参加日德兰海战,受损。1916。6。24修理完毕。1927年…1929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34。10…1936。12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1945。12退役,1948。2。20出售解体。

性能数据
  正常排水量:29150吨/满载排水量:33020吨;1937年改装后正常排水量:32468吨/满载排水量:36300吨。
  尺寸:长195米/宽27。6米(改装后31。7米)/吃水9。2米
  动力:24台锅炉(改装后8台),主机功率75000马力(改装后85000马力),4轴.
  航速:25节,改装后航速:24节…23。5节;续航力:8;600海里/12。5节
  武备:8门双联装15英寸/42倍口径主炮,12门6英寸/45倍口径副炮,2门76毫米炮(1934年改装中马来亚号、厌战号加装双联装4英寸口径高射炮4座,加装八联装40毫米高射炮;1937年改装中勇士号、伊丽莎白女王号拆除副炮改装双联装4。45英寸口径高平两用炮10座,加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改装中拆除)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13英寸,主甲板2。5…5英寸(第二次改装中在机舱与弹药库顶部敷设63毫米~102毫米装甲),炮塔(正面)13英寸、(顶部)5英寸,炮座10英寸,司令塔11英寸。装甲总重8100吨。 
  舰员:925人(改装后1124人) 

 美国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本章字数:2168 最新更新时间:2009…11…28 10:00:00。0'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简介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是内华达级战列舰的改进型。BB38,Pennsylvania1912年美国海军决定建造内华达级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采用两座三联装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换了内华达级的双联装主炮塔,增加了主炮数量,使用12门14英寸口径火炮。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呈背负式前后各布置两座。并更新了动力系统,全面采用蒸汽轮机,是美国海军首批以全部燃油为燃料的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首舰宾夕法尼亚号(Pennsylvania,BB38),另一艘是亚利桑那号(Arizona,BB39)。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改良防护,并加装水上飞机。1942年宾夕法尼亚号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后主桅,改建舰桥,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两用炮。

各舰概况
  宾夕法尼亚号(BB38)于1913年10月开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开始服役。宾夕法尼亚号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原因是以燃油为燃料不适合与当时的其它战舰编队。随后宾夕法尼亚号一直作为所在舰队的旗舰参与训练和演习。1930年代改装后的宾夕法尼亚号1930年代宾夕法尼亚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1941年12月7日晨,宾夕法尼亚号正在珍珠港船坞中维修,所以没有受到日军鱼雷的攻击,但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几颗炸弹落在宾夕法尼亚号附近,在船坞中的卡森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两周之后,宾夕法尼亚号驶离珍珠港,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改装的内容包括安装新式雷达和加装高射炮等。由于速度和战略都已赶不上航空母舰,所以1942年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旧式战列舰组成的后备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火力支援舰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作战。从1943年11月之后,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进行的所有两栖登陆作战,1942年改装后的宾夕法尼亚号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或者作为火力支援舰,或者作为护航舰。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号的任务目标主要是岛屿,所受的威胁来自于日军的飞机。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湾登陆,开始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担当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从莱特湾海战开始到以后的登陆硫磺岛和冲绳群岛作战,美舰队开始遭到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在冲绳岛登陆战中,宾夕法尼亚号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但宾夕法尼亚号已经有了一项令人骄傲的战绩,就是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美军反击之后的每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宾夕法尼亚号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宾夕法尼亚号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沉于夸贾林。
  亚利桑那号(BB39)改装后的亚利桑那号是宾夕法尼亚级的二号舰,但其命运与其姊妹舰却有着天壤之别。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在1918年11月运载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1920年代亚利桑那号交替作为美国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那号进行了改装。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派往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珍珠港,在西海岸长滩进行大修。
  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1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