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
   武备:12门356毫米/50倍径主炮;14门127毫米副炮;16门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40毫米高炮40…56门,20毫米高炮40门
  装甲(英寸):水线13。5〃…8〃;甲板5〃…7〃(1943);炮塔正面18〃,侧面和后方9〃…7〃;司令塔16〃。
  舰员:设计编制2200人(1945年) 

 德国凯撒级战列舰 '本章字数:1285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9 10:00:00。0'
 
 凯撒级战列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简介
  凯撒号战列舰/SMS Kaiser 凯撒级战列舰是德国继赫尔戈兰级之后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战列舰,于1909年开工建造。是德国海军首次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战列舰。凯撒级舰体舯部两座主炮塔呈两舷阶梯状对角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夹角高于同类布局的英国战列舰,艉部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凯撒级的防护设计继承了德国战列舰侧重防御的传统,改进火力与动力系统设计节约的重量用于加强防护,防护性能较以往德国的战列舰有较明显的提高。曾尝试安装柴油机动力系统(最终放弃)。
  凯撒级同级舰5艘:凯撒号(Kaiser)(德文意为皇帝)、腓特烈大帝号腓特烈大帝号/SMS Friedrich der Grosse(Friedrich der Grosse)、凯瑟林号(Kaiserin)(德文意为皇后)、阿尔伯特国王号(Konig Albert)、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Prinzregent Luitpold) 。其中,“腓特烈大帝”号是特别追加建造,作为德国公海舰队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凯撒级战列舰编入第三战列舰分舰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公海舰队司令莱茵哈特?舍尔的旗舰。战争结束以後,凯撒级被扣押在英国斯卡帕湾,全部在“彩虹行动”中自沉。

各舰概况
  凯撒号:威廉港皇家造船厂建造,开工日期:9/11/1909;下水日期:3/22/1911;服役日期:8/1/1912。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
  腓特烈大帝号:汉堡伏尔甘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26/1910;下水日期:6/10/1911;服役日期:10/15/1912。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凯瑟林号战列舰/SMS Kaiserin
  凯瑟林号:基尔 霍瓦尔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7/2/1910;下水日期:11/11/1911;服役日期:5/14/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
  阿尔伯特国王号:但泽 硕效船厂建造,开工日期:7/17/1910;下水日期:1/27/1912;服役日期:7/31/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
  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0/1/1910;下水日期:2/17/1912;服役日期:8/19/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

性能数据
   排水量:24;724吨(设计) / 27;000吨(最大)
  尺寸:全长172。40米,宽29米,吃水9。10米
  动力:16台苏尔寿锅炉,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气轮机,主机功率31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最大速度21节;续航能力79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
  武备:10门305mm/50倍径主炮,5座双联炮塔;14门150mm/45倍径副炮,舷侧单装;12门单装88mm/45倍径防鱼雷艇/防空炮;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船体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装甲:主装甲带3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每层30毫米;炮塔(正面)30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
  乘员:1084人(军官41名) 

 英国复仇级战列舰 '本章字数:1702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30 10:00:00。0'
 
 复仇级战列舰是英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简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两国海军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军为回应德国建造巴伐利亚级战列舰,1913年预算批准建造复仇级战列舰(舰名首字母均为R,也称R级,实际建成5艘,两艘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后,其预算被变更用于建造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另有一艘HMS。Resistance停建)。复仇级战列舰同级舰5艘:复仇号(HMS Revenge)、决心号(HMS Resolution)、拉米利斯号(HMS Ramillies)、君权号(HMS Royal Sovereign)、皇家橡树号(HMS Royal Oak)。 拉米利斯号战列舰/HMS Ramillies 
  复仇级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基本布局与武备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基本相同,舰体长度缩短,防护略有改进,采用单烟囱,这是外观上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最明显的区别。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放弃燃油型锅炉改回燃煤型锅炉,遭到1914年重新担任海务大臣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强烈反对,虽然重新修改,但锅炉舱空间设计狭窄,主机功率下降,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减低。复仇级战列舰整体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拉米利斯号在建造过程中舰体两舷首次安装了附加防鱼雷凸出隔舱。

服役经历
  皇家橡树号战列舰/HMS Royal Oak复仇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相继服役,复仇号、皇家橡树号参加了日德兰海战。 由于航速的限制以及经费的限制,复仇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只进行了小规模的改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复仇级战列舰多用于执行辅助性任务。1939年10月皇家橡树号在斯卡帕湾锚地被潜入的德国U47号潜艇击沉。1942年复仇级编入英国海军东方舰队抵御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发动的攻势。拉米利斯号在马达加斯加岛遭日本微型潜艇攻击而搁浅,后被修复。1944年由于战争局势缓和复仇级转为预备役。君权号1944年租借给苏联,1949年归还英国。战争结束后复仇级战列舰于1948年…1949年相继退役解体(君权号1952年拆毁)。

各舰概况
  决心号战列舰/HMS Resolution复仇号:开工日期:1913。12。22,下水日期:1915。5。29,完工日期:1916。3。建造船厂:维克斯船厂。1918。11。5与坎帕尼亚水上飞机母舰相撞。1944年退出现役,1948。9出售解体。
  决心号:开工日期:1913。12。29,下水日期:1915。1。14,完工日期:1916。12。建造船厂:帕尔莫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8。5出售解体。
  拉米利斯号:开工日期:1913。11。12,下水日期:1916。9。12,完工日期:1917。9,建造船厂:彼得莫?坎贝尔?莱德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8。3。20出售解体。君权号战列舰/HMS Royal Sovereign
  君权号:开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5。4。29,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厂:朴次茅斯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4。5。30租借给苏联海军,改名“阿尔汗格尔斯克”号,1949。2。9归还英国。1949。4。5出售解体。
  皇家橡树号:开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4。11。17,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厂:达文波特船厂。1939。10。14在斯卡帕湾锚地被德国潜艇U47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沉,833人阵亡。

性能数据
  正常排水量:28150吨/满载排水量:31500吨(改装後满载排水量:33500吨) 
  尺寸:长190。3米/宽27米(改装後31。2米)/吃水9。2米 
  动力:18台锅炉,4台蒸气轮机,主机功率40000马力,航速:21。5节;续航力:7500海里/12。5节,2400海里/21节 
  武备:8门双联装15英寸/42倍口径主炮;14门6英寸/45倍口径副炮;2门76毫米炮;水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1940年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13英寸;主甲板3…1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顶部)4。5英寸,炮座10英寸;司令塔11英寸 
  舰员:940人 

 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本章字数:3721 最新更新时间:2010…03…31 13:00:00。0'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简介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基本设计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继承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标准风格: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改进了火力和防护力。美国在获得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设计,用8门双联装16英寸(406mm)口径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12门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强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相似。动力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军方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
  BB45,Colorado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同级舰3艘:科罗拉多号(Colorado,BB45)、马里兰号(Maryland,BB46)、西弗吉尼亚号(West Virginia,BB48)。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计划建造4艘,最终,科罗拉多级建成三艘: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三号舰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47)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终止建造。二号舰马里兰号首先于1917年开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该级别也有资料称为“马里兰级战列舰”。 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等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seven〃。
  1942年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拆除后部主桅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日本海军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时击沉的西弗吉尼亚号1943年打捞出水进行改装,拆除前后主桅,舰体上层建筑彻底重建。三舰在改装中都改装了防空火炮加强防空火力。

各舰概况
  科罗拉多号(BB45)1919年5月开工,1921年3月下水,1923年竣工服役后,曾经在1923年访问欧洲,之后,1924年科罗拉多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舰队的科罗拉多号也曾数次回到东岸参加在加勒比海的演习。在这段时间曾到访过萨摩亚,澳洲,新西兰等地。1941年1月27日,科罗拉多号将母港从西岸移到夏威夷的珍珠港。科罗拉多号1941年6月25日启航到西岸西雅图Puget Sound海军船坞进行维修,在那里一直到1942年3月,所以避开了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袭击。1942年8月,科罗拉多号返回珍珠港,执行一些护航任务,如往斐济等地的护航任务。此时,科罗拉多号已经裁去后部笼式主桅并进行现代化改装。1943年11月科罗拉多号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在战役中对塔拉瓦岛进行炮击。之后,回到西岸进行维修。在整修工作完毕后,在1944年1月21日回到夏威夷,在对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中,对夸贾林、埃尼威托克等重要据点进行了炮击。此后回到西岸西雅图的Puget Sound进行整修。1944年6月14日科罗拉多号开始参加支援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战役。7月24日,当科罗拉多号在执行炮击提尼安岛任务时,遭到陆上炮台猛烈的还击并中弹受伤,但并无大碍,持续执行任务直到8月。为了修复损伤科罗拉多号又回到西岸进行维修。科罗拉多号1944年11月20日到达莱特湾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11月27日遭受神风特攻队的攻击,19名船员阵亡,72名船员负伤。经过暂时性修复后继续执行作战任务。1945年1月,支援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的登陆作战。1月9日遭受到陆上炮台的攻击,上部结构严重损伤,并有18名船员阵亡,51名船员负伤。在乌利西修理后,科罗拉多号返回战场,从1945年3月到5月,为冲绳岛战役登陆作战提供火炮支援。1945年8月参与炮击日本本土作战。战争结束后科罗拉多号参加了日本本土占领部队,曾护送登陆部队占领东京的厚木机场。1945年9月20日离开东京湾,返回旧金山。10月27日,科罗拉多号到西雅图参加海军节的庆典。之后,曾在美国西海岸和珍珠港间运载士兵返回美国。1947年科罗拉多号退役,1959年被售出解体。
  马里兰号(BB…46)1917年4月开工,1920年3月下水,1921年7月服役。由于配备新式的16英寸的火炮和水上飞机弹射器,服役之初的马里兰号经常要出席一些特殊场合,包括海军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国庆庆典等。1923年6月,马里兰号从东海岸通过巴拿马海峡到达西海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访问后,驻留在西海岸。而后马里兰号一直在太平洋舰队。1940年,马里兰号随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马里兰号上一名水手正好在高射机枪旁边写信,日本飞机发动袭击,这名水手立即开枪射击,并击落了一架飞机。由于马里兰号停在俄克拉荷马号的内侧,所以没有受到鱼雷的袭击,但有两颗炸弹击中马里兰号,并且一颗穿透了甲板在机舱内爆炸,致使马里兰号发生纵向倾斜。马里兰号于12月底返回Pudget Sound 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改装后的马里兰号。马里兰号1942年初就返回珍珠港,但由于速度跟不上舰队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战役中只能作为后备力量。在太平洋战争美军进入反击前,马里兰号只作为护航兵力往来于通往澳大利亚的运输线。期间在珍珠港又进行数次小改装。马里兰号参加了1943年底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1944年初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以及在1944年5月的塞班岛登陆战役。马里兰号得到了“好斗的马丽”的绰号。1944年10月,马里兰号参与了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在莱特湾海战中的苏里高海峡夜战中,马里兰号和其它5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借助雷达歼灭了从南路进攻莱特湾的日本舰队。在1945年3月开始的冲绳岛登陆战中,马里兰号参与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并在战役期间一直担负火力支援任务。4月3日,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由于其8英寸的舰炮不能压制住岸上的火炮而向马里兰号求助,马里兰号立即用6发16英寸主炮炮弹轰击岸上的碉堡。4月7日,一架神风飞机带着500磅的炸弹撞到马里兰号3号炮塔。马里兰号退出了战役返回了珍珠港。 战争结束后马里兰号从1945年8月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