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鸣九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鸣九霄-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呐!”
    顾元没敢回嘴,陪着笑目送知芸进宫,等知芸转身不见,才轻哼了一声,“有什么了不起,成天拿着太后说事,比我们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不太好吧?”郎宣为难地对知芸道,“皇上上吐下泻,连药都灌不进去,这不,刚刚喂下的,又全都呕了出来,太医说皇上得禁食,直到情况有所好转,你这羹汤还是端回去,顺便替皇上谢谢太后,行不?”
    知芸撇嘴,“你懂什么啊,皇上就是因为身子虚,受不住药力才上吐下泻的,这会儿禁食,无疑会让皇上的身子更虚脱,到时候别说情况有所好转,只怕没两三日就”
    郎宣怔了怔,“那芸姐姐地意思?”
    “好歹也得让皇上吃点东西,甭管能喂进去多少,总比光灌那些个苦药强,皇上的身子可以吸收了,太医开地药也才能起作用不是?”
    “好吧!”郎宣下定了决心似的,“既然是太后地意思,奴才遵命照办,这就给皇上喂下去”
    “不用你了!”知芸冷冷道,“粗手粗脚的,还是我亲自来给皇上喂服,你帮我在后面托住皇上就行”
    郎宣不再争执,二人一起扶起了皇甫世煦,知芸一勺一勺,慢慢地将浓稠的羹汤送进皇甫世煦地嘴里,见他咽下去,才又喂下一勺,小小的一碗羹汤,二人足足喂了将近半个时辰,才总算喂完,郎宣扶着皇甫世煦躺好,放下纱帐,见知芸也是一头的汗,便谢道,“芸姐姐辛苦了,回去替咱们皇上好好谢谢太后吧,这刻天色已黑,芸姐姐回孝箴宫,路上要当心,别磕着摔着了!”
    “没事!”知芸淡淡道,却并不管自己头上的汗,拿了铜盘道,“那我就走了,郎宣,看顾好皇上,我明儿再来啊”
    “奴才送芸姐姐!”
    “不必!”知芸推辞道,“皇上跟前离不开人,你就别送我了,我又不是认不得路,就这样吧!”
    郎宣拱手,“有劳芸姐姐!”
    知芸匆匆离开泰宁宫,路过一假山处,却顺手就将盘碗放在了假山后的隐蔽处,接着赶回孝箴宫
    “皇上,皇上!”知芸一离开,郎宣赶紧扒开帐帘,急呼皇甫世煦,“皇上,你没事吧?”
    “能有什么事?”皇甫世煦睁开双目,腾地坐起身,眼中神光熠熠,哪有一点生病的样子,“去,传朕的口谕,今晚宫门紧闭,严禁任何人出入,但凡有擅自离宫者,一经挡获,立即押赴大殿!”
    “是,奴才这就去!”郎宣转身跑了两步,又不放心地回头,“可皇上,您真的一点儿没事?”
    皇甫世煦笑,一边拿着床边的干净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嗯,那碗羹汤可真香呐,郎宣,可惜你没尝到,实在是遗憾!”
    郎宣苦着脸,“皇上,您就别开玩笑了,奴才刚才见你一口不拉地喝下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快担心疯了”
    “担心什么,朕既然敢喝,就一定有所准备,何况,羹汤里并没有毒”
    “没有毒?”郎宣吃惊道,“那”
    “毒不是下在羹汤里,因为朕不是上吐下泻么,知芸不会那么傻,把毒下在食物中,真正有毒的,是知芸的袖帕,你没见她老拿帕子替朕擦拭汤渍么,噢,对了,你再吩咐大内侍卫在假山啊,树林里、草丛里等处搜一搜,或许还能搜到有用的东西”
    “奴才遵旨!”郎宣喏道,“皇上放心,奴才这就去,准定儿叫她跑不了”
    侧宫门处,一条黑影躲躲藏藏,望着守门的侍卫,几经犹豫,就在她正鼓足勇气想走向那些侍卫之时,忽然宫灯大亮,呼啦啦又跑来一队重铠兵甲,“有没有人出宫?”为首一人喝问道
    “没有!”守卫之一回道,“已经尊谕紧闭内外宫门!”
    黑影闻言,赶紧缩回了身子,踌躇了一番,匆忙又往回路上跑,但刚刚转过一道宫墙,不防几道雪亮的灯光同时照到了她的身上,黑影吃了一惊,定定地站住
    舒太后刚刚安寝,尚还未入睡,忽闻窗外人声大作,便习惯性地喊道,“知芸,眸儿,你们在哪儿?”
    “太后,奴婢在!”回应的是眸儿
    “知芸呢,外面出了什么事?”
    “芸姐姐不知哪里去了,太后,郎宣在外面等着见太后,说是皇上有请太后上大殿去”
    “皇上?大殿?”舒太后翻身下床趿鞋,“皇上的病好了?深更半夜的上大殿去做什么,难道皇上要口传遗命?唉唉,哀家老糊涂了,这都说的什么呀,快,快给哀家披上衣袍,扶哀家去见郎宣!”
    灯火通明的朝殿之上,英武威严地坐着皇甫世煦,听到宣报“太后到”时,皇甫世煦忙从帝位上走下去,亲自迎接舒太后
    “皇儿呀,你这是搞的什么鬼,问郎宣,郎宣也不肯说!”舒太后抱怨道
第一卷 深云出岫 第二卷 风谙波涌 第一百零八章 问审
    “太后稍安勿躁,一会儿您就明白了!”皇甫世煦将舒太后扶上边座,威严地喝道,“来人呐,带人犯!”
    “人犯?”舒太后诧异道,“皇儿,你这是要审案子么,带什么人犯呐?”
    “是啊,朕的确是要好好审一下这个案子,一会儿不管带上来的是什么人,母后,你一定不要插言,让孩儿来审,成么?”
    舒太后狐疑地望着皇甫世煦,没等她点头,所谓的人犯已经被带上了大殿之内,皇甫世煦道,“把头抬起来吧,让所有人今儿都开开眼,瞧瞧你的真面目”
    人犯抬起头,舒太后仔细一瞧,吃惊的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知芸?怎么会是你?你究竟犯什么事了?”
    郎宣踱上殿来,手里捧着托盘,盘中是一只小碗和一条粉色的香帕,“皇上,侍卫们在假山后面找到了这个”
    “知芸,你认一认,这些可是你的东西?”皇甫世煦抬手示意郎宣将托盘凑近知芸
    知芸只瞥了一眼,便低下头,不吭声
    “不想承认是么?”皇甫世煦冷冷道,“今儿你来给朕送羹汤,又服侍朕喝下这碗羹汤,还拿绢帕替朕擦拭汤渍,朕都认得你的东西,难道你自己还认不出了?”
    “皇上!”舒太后捺不住开口,她想说知芸去送羹汤,也是自己的意思
    皇甫世煦却对太后做了个等一等的手势,舒太后想起皇上让她不要插言地叮嘱硬是只好将溜到嘴边的话咽下肚里
    “知芸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朕为何一点儿事都没有?实话告诉你吧朕其实早就对你起了疑心朕很清楚那些刺客几次刺杀朕未果听到朕平安归来地消息后必定会狗急跳墙因为他们地图谋已经败露想要再等上一次这样地机会简直就是难上加难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启用宫里最后地杀手锏想要一举定乾坤喽”皇甫世煦哂然一笑“殊不知朕正是利用他们这一点才设下了装病诱敌地圈套当然你背后地主子若不是这么急于取朕地性命地话也还不至于全盘皆输对么?”
    知芸仍是俯首不语谁也不清楚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知芸呐!”皇甫世煦微叹道“我知你入宫很早十岁就成为太后娘娘地贴身侍婢十余年来算是宫人们当中资历最老地了无论是郎宣他们这些奴才还是眸儿她们无一不敬称你一声芸姐姐就算朕也从来都将你当做是自家人一般亲切可朕真想不明白你为何要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难道太后不疼你么还是咱皇家亏欠于你?然而朕只记得什么好吃地好穿地太后她哪一样没想到你?但凡你受了委屈回回都是太后她老人家替你出头说话平日还时常在宫人们面前赞你做事稳妥得体一日不见你在眼前太后她都觉得心里空地慌还有上次你生了大病”
    “皇上!”知芸忽然抬头眼中含泪“皇上我求您别说了太后待知芸恩重如山知芸永生难报!之所以做出这样地糊涂事知芸也有不得已地苦衷皇上太后知芸不求减罪只求皇上赐知芸速死以谢天下!”
    “呸你个小蹄子!”舒太后总算听明白了知芸干地事儿气急攻心地站起来再也顾不得她和皇上地约定几步冲到知芸面前“知芸呐你让哀家该怎么说你啊?哀家千琢磨万琢磨把郎宣他们都查了个遍就是没往你头上琢磨为啥?打你这么小跟着哀家起哀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你长大出落成可心可意人见人疼地大丫头十几年哀家嘴上没说可心坎里那是把你当成是半个女儿待啊哀家本还想着以后要是遇上哪个好男人哀家就亲自做媒让你恢复自由身到外面地世界享受你地好日子去连陪嫁地嫁妆哀家都已经给你挑好了呀你你怎么可以!”
    舒太后说到痛心处也不禁潸然泪下那边知芸更是泣不成声“太后太后知芸对不起您啊太后您不知道知芸其实也并不想做出危害皇上地事儿可知芸在宫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因为这个不争气地弟弟知芸才被逼无奈犯下此等大罪知芸自知天地不容唯求速死太后您地恩德知芸只能来生再报了!”
    “你,你说!”舒太后指点着知芸地额头,颤颤巍巍道,“你给哀家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后!”皇甫世煦见舒太后过于激动,不免担忧,起身离座来扶舒太后,“太后,您别急,孩儿这不没事么,您可别因为此气坏了身子,在孩儿的眼中,母后地康健才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呢”
    “皇儿,哀家”舒太后满腹酸楚地靠在皇甫世煦地肩上,“都是母后害了你呀!”
    “可别这么说,母后”,皇甫世煦半搀半扶地把舒太后送到位置上安坐,“真正害我的,是那些居心叵测地人,知芸,太后都为你伤心成这样,你还不将整件事细细交待出来,再有隐瞒,你能对得起太后么?”
    “知芸已经对不起太后对不起皇上了,太后,您有所不晓,知芸的家乡是在昌乐界内,家中除了知芸以外,尚有两个弟妹,弟弟十七岁时,年轻无知,投身到了昌乐王的藩卫中当兵,也因为能吃苦耐劳,不久便得到提拔,或许是受了昌乐王的影响,又或许为了争功受赏,总之弟弟将我在宫中当太后侍婢的情形向昌乐王和盘托出,并献计要我当他们在宫中的内线,上次皇上登基大典之时,我那不争气的弟弟也随昌乐王入了京,他托人带信找到了我,一再央我帮他,知芸本是坚决不答应,但经不住弟弟苦苦哀求,他痛哭流涕地跪在知芸面前,说这些年家道清贫,父母双亲和小妹都过够了苦日子,我未能尽孝也就罢了,难道还要眼睁睁弃家人于不顾?他若是无法复命,那我就将再也见不到他和家人了,知芸自忖入宫数年,从未让家人过上一天好日子,小弟的哀恳正戳中了知芸的心头之痛,所以,恍恍惚惚间,知芸竟就答应了小弟,原以为随便吐露点小消息给他们,他们就会放过我,没想到,一时的糊涂,一旦掉入泥淖,便再难自拔”
    朝堂上,众人听闻知芸的详述,皆陷入了沉默,半晌皇甫世煦才叹道,“这么说,你是受人指使,替昌乐王卖力咯?那么你都给对方传了些什么消息,消息是如何传出去的?”
    知芸答道,“主要是让我留意皇上的行踪,特别是皇上是否出宫,以及具体的去向,当然还包括郎宣的行踪,因为郎宣是替皇上办差,通常探出了他的一举一动,就大致能猜到皇上的打算了,每次我都会将消息封在蜜蜡里,然后将蜜蜡粘在进宫送水的水车底部,因为水车每日都会准时准点的送水,准时准点的出宫门,所以不必担心消息送不出去”
    “好聪明,那么送水的也是你们的人?”
    “这个奴婢就不清楚了,反正是奴婢的小弟教的法子,奴婢依样照做便是,而且送水之人从未跟奴婢搭过话,奴婢自然也不好贸然搭讪”
    皇甫世煦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从未跟你搭连?可你又是怎么接收他们对你的指令的呢?别跟我说他们未联络过你,至少这次让你对朕下手,是新的命令吧?”
    “也是靠水车,皇上,奴婢送出消息的时候,都会在水车的底部摸一摸,看有没有相同样式的蜜蜡,甚至连洒在罗帕上的毒粉,也是经由水车带进来的”
    “就是嘛!”皇甫世煦冷笑,“我就说那个送水的,必定脱不了干系,郎宣,传我的令,明儿个送水车一来,便立即给我连人带车,统统扣押!”
    “是,皇上!”郎宣得令,捧着证物先行退下去
    “知芸!”皇甫世煦接着道,“朕感念你侍奉太后多年,这次尽管犯下大错,可亦另有苦衷,本不欲深究,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情虽可恕,国法难容”
    “皇上,奴婢知道,奴婢只求一死,别无他念!”
    “母后,您看?”皇甫世煦颇为为难地看向舒太后,舒太后的眼睛仍然红肿,却僵冷着脸,不置一词
    皇甫世煦知道舒太后是伤了心,拒绝为知芸说情,只得又转头对着知芸沉吟了半晌,方道,“朕可以赦免你的死罪,可活罪避无可避,知芸,朕先将你收监,关入天牢之中,希望你在此期间内,能够改过从善,劝说你的弟弟不要与朝廷为敌,你可愿意?”
    知芸迟疑了一会儿,磕头道,“皇上大恩,知芸没齿难忘,岂有不改过从善之理,只是奴婢的亲弟,早已和奴婢不是同一条心,能否劝服他,奴婢并无把握,不但没有把握,奴婢还觉得希望渺茫,几乎没有一成可能”
    “凡事都不是绝对,知芸,只要你诚心改过,朕会体恤你一片苦心的,朕之所以要你尝试劝服亲弟,不是朕缺他那么一个人,而是朕不想有朝一日,兵戎相见时,让你家断了香火,让孤老幼妹再度伤心,你可明白朕的意思了?”
    知芸闻言双泪如注,“皇上,知芸错了,知芸真的错了,您是天下最大仁大义的皇上,对知芸这样的极罪重犯都如此深恩厚泽,小弟他们是注定成不了气候的呀,皇上!”
第一卷 深云出岫 第三卷 天下争逐 第一章 明争暗斗
    德兆初年夏,皇甫世煦不仅除掉了宫中的内患,还做了他执政以来的第一个大动作,全国上下奖励农耕,减免农税,并加强各地的堤坝水渠等的修筑,对工商织造等业,也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力整顿军务,但凡在训练中表现优良的将士,均能有破格提拔的机会,同时恢复建国初年的招募制度,每一个经过严格挑选,投身军营的年轻男子,均可以获得一笔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