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鸣九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鸣九霄-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而拾起沉向粒,时而维修气泡巢,经常环绕气泡巢四处游动,警惕地防范着可能入侵的敌人动鱼能独立生活后,可以把雄斗鱼从繁殖箱中捞出喂养一对亲鱼每次产卵200受精卵在36小时左右孵化,仔鱼在孵化后三天后能自由游动
    【斗鱼饲养】
    (一)饲养水质:斗鱼对温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20~30℃之内都能成活,水温处于24~27℃时最适宜其生长;水的酸碱度以中性水为宜,pH值为6。5~7。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控制水质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以残留氯0mg/l、亚硝酸盐0mg/l、硝酸盐5mg/l、氨0mg/l、磷酸盐0mg/l为标准来检验您的饲养水质是否符合鱼只的需要,并做及时的调整,为斗鱼提供适宜的水质环境
    (二)饲养管理:由于斗鱼是一种比较耐粗养的观赏鱼,使许多人饲养过程中疏于管理,即使斗鱼能顽强的生存,也会以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来回报您,要想让鱼儿生活的悠游自在,同时给您的生活增添快乐,还得尽点主人的爱心
    饲养斗鱼的容器,大至混养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并无特殊限制,但因其好斗的本质,为了避免它们大打出手,一般采取单独饲养如若您想饲养两只雄性斗鱼激斗它们各展雄姿,可在鱼缸中间设隔一块玻璃再插一无毒塑料板,即可让你一饱眼福,又不伤害鱼只近年来台湾不断推出的掌中缸,其精巧的款式和丰富的色彩都极适合于展示斗鱼的美丽然而不论使用何种容器饲养,都得做一些必要的装饰和设备的安置,才能提供斗鱼生长的最佳生存环境首先在鱼缸底部要铺入一层清洗干净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稳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水与底砂的比例以5:1为宜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气和提供鱼躲藏的外所,应适当的植入金鱼藻、黑藻等对CO2需求量低的水草此外为了提供充足的光照,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小型玻璃缸中最好能配置一盏小型光线柔和的灯具
    饲养斗鱼不仅设备轻巧简单,饲养起来也毫不费力,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胶软管通过虹吸法清除缸底粪便污物,并抽去约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来水即可创造清洁的水质环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于无动力设备带动水循环,因此要随时注意除去因残饵、粪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夹一吸水纸,轻轻在水面拖动即可,此外还应适时根据水质情况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斗鱼是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种,因此可搭配喂食多种饵料,尽量不要让斗鱼的食谱过于单调通常人工干燥饵料营养成份齐全且干净卫生,是大多数人饲喂斗鱼的必备饵料;为适应斗鱼水上层活动的习性,最好选浮水性饲料,若能间隔投喂新鲜的活饵,如丰年虫、孑孓、丝蚯蚓、水蚤等,;可使斗鱼体色更加鲜艳,同时让您在喂鱼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鱼儿摄食的乐趣,但由于这类饵料大多带细菌而易于给鱼只染病只能做为斗鱼口味的调剂品,投喂时一定要经过漂洗,每次投喂量能在5分钟内吃完为度,每天投喂一次即可
正文 中国纸牌演变初探
    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呢?值得扑克收藏者去探寻实际上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汉魏以后,博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戏中的棋子脱离琼而独立行棋,向象棋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游戏而博戏的琼变为五木,即五个木制的骰子,也独立成为一种博戏用具,称为樗蒲以掷点分胜负相传这又为曹植所造的骰子当时用玉制成,后改用骨制变五木为两骰,立方体,其六面刻点,点数从一到六所以当时又叫“双六”
    博戏到了唐代,骰子成为一种独立的博具并且由两个骰子变为六个骰子据《西墅记》所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掷骰子戏娱,唐明皇的战况不佳,只有让六个骰子中的两个骰子同时出现“四”才能转败为胜于是唐明皇一面举骰投掷,一面连呼“重四”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悦,命令高力士将骰子的四点涂为红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两面为红色,其余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后,用六个骰子合成各种名目以决胜负的戏娱方法,在当时称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最完善的戏娱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产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现在一些地区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制成,变骰子的立方体为长方体,变骰子的六面镂点为一面镂点骨牌有21种花色每色都是由两个骰子的点数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为12点,最小为二点每色有两张或一张,共32张
    唐代中期,与骰子格同时,又有种叫“叶子戏”的游戏出现关于叶子戏的由来,说法不一唐《同冒公主传》说,“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这是最早的有关叶子戏的文字记载此外还有几种说法:系叶子青所作;系妇人叶子所作;系唐贺州刺史与艺妓叶茂莲船上戏骰子格这些说法似乎都牵强附会其实,当时所称的“叶子戏”,并非一种成形的游戏只不过是玩骰子格时记录输赢数值的纸片这可从欧阳修《归田录》中得到证明: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如今之手折,凡文字有备检查者以叶子写之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
    文中所谈的叶子,就是纸片,但这种并非游戏,只是记录数值的纸片,我们却可以把它看成是纸牌的鼻祖
    汉魏以后的博戏,往往以金银等财物相赌,而所用金银,大多皆为锭或块,小胜小负,零星剪割,殊感不便,于是便制造了马(也叫马子)马子一般用犀角、象牙或竹片制成,条状,长短不等两面都画上彩色标记记明本马所代表的金银重量比赛时,输赢先用马子支取,比赛全部结束后,再以所得马子来兑换金银至唐代时,使用纸片代替犀角、象牙、竹片等,记明金银重量,十百千万,各以花色记其一至九之数,类似今天的钞票、纸钱与今天麻将牌中的筹码功能大致相同古时筹与马略有区别:筹只表示胜负的次数,不表示胜负数值的大小;马则算明数值后世则不分筹、马,统称筹码
    马吊的出现:到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水浒》好汉的人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马吊牌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但根据此牌是从马子演变而来,牌面上所画又都与钱有关:文钱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索是穿钱的绳子,即钱串;而且古时一千文钱也叫一吊钱,从中似乎可以看到“马”与“吊”的影子若如此认识,马吊牌的名称的涵义便不言自明,翻译过来,大概是“关于钱的牌”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贾母、薛姨妈、王熙凤等斗的就是碰和牌书中写道: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凤姐正该发牌,便故意躇踌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是在薛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牌,再顶不下来的”二饼就是二文,文字门在马吊中已绘成圆饼状(见明潘之恒《叶子谱》),这里正是一个发出顶牌的例子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胡受罚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后来人们发现在玩纸牌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图的136张之多的纸牌
正文 中国古代棋牌类博具的收藏
    金长生
    许多古代博戏已经失传,目前所存博具更是凤毛麟角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博具是1973年在长沙王堆3号墓出土的六博(见张文玲主编《中华之最大典》)除此之外,双陆、樗蒲、握槊、彩选格、关扑、叶子戏、马吊牌等,至今已罕见了难怪多本介绍马吊牌的书籍就只有宋江、武松、阮小五这三张马吊牌介绍还有1996年9月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件明代紫檀木双陆棋盘,成交价为14950美元可见,博具类的实物,越来越引起许多藏家的关注其次,不能只是为了收藏品收藏,而是收藏一种文化,一种赌博文化,要研究它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所以,我不得不收集诸家学者的著作,如赌博史、治赌史鉴、赌博内幕等各种书籍,从诸多论著中了解到娱戏的产生,演变的必然结果娱戏中比高低、讲输赢,有竞争也就包含博的内容,所以古人称博戏,最后掺入了财务的转移,故元明以后称为赌博了既然由娱戏开始,其实民间每逢过新年,一家老少围桌而坐,玩起“状元筹”来,这是儿时的印象,笔者藏有一副象牙质状元筹,还是去年随市收藏家协会去杭州参观学习时觅得的
    状元筹以官阶大小定注数状元一枚为32注,其余有榜眼(一枚为16注)、探花(一枚为16注)、会魁(四枚各为8注)、进士(八枚各为4注)、举人(十六枚各为2注)、秀才(三十二枚各为1注)等共63枚合计192注另外,还有一种状元筹,状元一枚,注数为64注,其余有榜眼、探花、传胪、会元、会魁、进士、解元、经魁、举人、秀才等67枚合计384注
    状元筹是古人寓教于乐的娱戏,力图激励人们勤奋事业,启发思维,进取向上的一种教育方法
    我在收藏博具的过程中,品尝到一些设计构思的启迪和雕刻艺术的享受笔者寻觅到一副宣和牙牌共三十二枚总计227点(其中有二十一枚是点数各异的牌,据此二十一枚牌,后来派生出了二种牌戏,碰和牌和挖花牌)
    据前人记载: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有大臣设计出一中牌戏,后来人们称之为宣和牌,他依据骰子六面刻着点数,把二枚骰子排列组合成七十二种方案,取其中三十二种排列,为一副牌戏有16对,其中11对为二枚点数和排列都相同,即天牌、地牌、人牌、和牌、梅牌、么五、么六、四六、五六、二二、三三等,4对为二枚点数相同,排列不同即么四、二三,二五、三四,三五、二六,四五、三六等,1对为二枚点数和排列不同,即么二、二四这是八百余年前编制出的方案,可见其设计之精妙,令人惊叹
    同棋(碰和)牌是由二十一枚点数各异的牌,其每枚各配五枚,合计105枚即成
    挖花牌是由二十一枚点数各异的牌,其刻法有所不同,是刻在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