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茅元仪长期与清政权处于敌对阵营,加上他为抗击后金政权、保卫明廷的著书目的,书中有许多对女真族和后金的不敬之语,所以,这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在清代遭到禁毁,清乾隆年间被列入《违碍书目》和《清代禁毁书目·禁书总目》。致使这部兵书的版本发生了较为复杂的流变。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本,由于保持了本书原貌,〃多悖碍字句〃(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禁书总目·补遗一》),在清禁书严律下,流传不广。现在只有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几个大的图书馆藏有此本,而且有的本子被清代人挖掉了一些〃违碍字词〃。明天启年间刻的版块,后被汪允文收藏。汪允文钱塘(今杭州)人,室号莲溪草堂。
  清初,他对收藏的明刻板块进行挖改修补后,进行了重印,因书名页下印有〃莲溪草堂藏板〃,故称为莲溪草堂本。此本撒掉了卷首李维桢、顾起元、张师绎、郎文、宋献、傅汝舟等六人序,挖掉了茅元仪自序中的〃东胡〃。清廷取得政权之初,尚无暇顾及禁书,出现了一种刻印较好的据明本覆刻本,由于未著明刻者姓氏和刻书年代,往往使人误以为明刻本。实际上若细心观察亦不难鉴别,因为,它为避清讳对原序言进行了篡改,如茅元仪自序中的〃东胡〃改刻为〃兵戈〃;郎文晚序中的〃东夷小丑〃改刻为〃域中小丑〃;张师绎序中的〃建夷匪茹〃改刻为〃边陲告警〃等等。并抽掉了李维桢序。
  正文中凡对清〃违碍之语〃均缺字,并刻成了墨围,还抽去了第二百二十八卷《四夷》中《女直考》的内容。日本宽文4年,即清康熙三年(1664年),日本须原屋茂兵卫据明刻本覆刻。此本增刻有日文假名训点,序和正文未作任何删改,从内容上保留了明本原貌,清至道光时已开书禁,此书得以公开印行。这时的公开印本是木活字本。书前增收了〃明史节录〃和〃茅待诏小传〃。此本系据清初刻本排印,卷首删去了李维桢等六人序,〃自序〃中的〃东胡〃改排为〃干戈〃,书中对清〃违碍之语〃加墨围代替,《女直考》亦被删掉。清末,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湖南以日本刻本为底本覆刻,另外,还有抄本行世。现存各种版本以明天启元年刻本为最善。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类似军事百科性的兵书。它以丰富的内容、比较科学的编纂方法、珍贵的史料,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受到社会的重视。在遭到禁毁的情况下,几经翻刻,广为流传,说明它影响深远。在国外,日本不仅于宽文年间据明刻本翻刻,而且于1974年以和文出版发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军事史、经济史、交通史、海外关系史、科技史、历史地理等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本书也不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在对有的兵书评论时,未有深究,承袭了以往错误的说法,如他评论《三略》说:〃本太公所作,黄石公尝推演之授子房。〃又如因袭《续武经总要》、《武编》等明代兵书对宋代兵书《虎钤经》的记载,将其作者许洞记为元代人等。

  第八节兵迹

  魏禧撰。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翠微峰。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以疾辞。长于散文,喜读史书。与其兄际瑞、弟礼俱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又有人说他〃以文法言兵,以兵法作文。〃(沈茂德《兵法跋》)著作除《兵迹》外,还有《兵谋》、《兵法》、《左传经世》、《魏叔子集》等。
  《兵迹》,故名思意,就是历代用兵的史迹。是一部旨在总结历代用兵得失、统军作战经验的兵书,亦有边疆和外国地理资料。全书共十二卷,十四编。其卷目和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卷一:《历代编》、《列国编》。作者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将朝代分为两类,一类为所谓正统王朝,即伏曦、神农、黄帝、颛顼、帝嚳、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东晋、五代、前唐、后唐、五季、北宋、南宋、元、明,辑于《历代编》之下;一类为所谓非正统王朝,即齐、鲁、燕、晋、秦、楚、吴、越、宋、韩、赵、魏、孙吴、曹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夏、元魏、北齐、柔然,另辑为《列国编》。
  本卷意在阐述历代王朝兴衰存亡和用兵得失,以为借鉴,因此对每个朝代都有所评论,如作者认为:秦始皇修长城〃为千古凭守,故曰:强莫如秦。〃认为北宋用兵不及前代,是〃有相无将〃;而南宋则是〃有将无相〃。
  卷二:《将体编》辑录历代将帅借用威名,利用身、手、足、口、耳、目等特长,以及使用妇女、犯人和任用儒将、老将、幼将用兵制敌的故事;《将物编》辑录历代巧用诗词、书信、字画、榜牌、金鼓旌旗、弓弩甲胄、车马舰船,以及竹、木、樵薪、刍、灶、沙、石、城墙、江河、山川等各种物质条件制敌的故事。如〃灶〃下辑有孙膑增灶诱庞涓和虞诩减灶拒羌兵的故事。
  卷三:《将兽编》辑录用马、牛、象、狮、虎、犬、鸡、鸽、鹊等鸟兽助战制敌的故事;最后辑录了驭将率众,严肃军法、宽容待下的用兵故事。
  卷四:《将能编》记述将帅布阵、攻守之法,辑录将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水、火、慎、简、诚、寓、逸、藏、穴、灰尘、集、袭、觇、反、逆、却、神、鬼、毒等统军胜敌的故事。
  卷五:《将效编》辑录将帅除寇盗、因疲猛、陷坚阵、断归路、用饥渴、顺天时,以及以胜致胜、以败转胜的用兵作战故事。
  卷六:《华境编》记述中国境内各地兵卒习性、特长,以及对其使用方法。如指出〃山东之兵强悍,乐于击斗,勇于公战,唯不事舟楫;蓟兵心怯气平,好逸恶劳,短于野战,使其凭城守险则善;边兵善守险,习骑射;湖广之兵善钩妗扒瑰笾迹欢现蛳八剑灰逦谥淦锈椋湎皯G而自轻,简练一旅可当三军,为兵之最劲者。〃卷七:《华人编》记述标兵、僧兵、赤脚兵、被窝兵(以环被蒙背,两手双刀并二被角,展转击杀,叫做被窝兵)、打手、商贾、盗贼、猎人、乡民、妇幼等习性特点和利用其习性特点进行作战的方法。
  卷八:《上夷编》记述苗、瑶等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作战特点。
  卷九:《岛夷编》记述当时邻海岛屿诸国如日本等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及作战特点。
  卷十:《近国编》记述少数民族政权及周边邻国的地理位置及作战特征。
  卷十一:《远邦编》记述欧洲等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及作战特点。外国名称为当时称呼,与今译名不同。
  卷十二:《边塞编》记述辽东、蓟镇、山西镇、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边塞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以及紫荆关、居庸关、长城、民堡等边关工事和御敌之方。
  最后记述明代兵制沿革大略。
  《兵迹》以辑录历代用兵史迹为主,但也间有作者的阐述和评论,这些阐述和评论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首先他比较重视民众和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如在评论元朝时,他认为元朝论强可以和秦相提并论,论大可以和汉媲美,然而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其原因就是〃不顾民怨,不顾民变,不顾民死尽,不顾兵死尽〃(《历代编》)。在《将兽编》中还指出:〃能得士者强,能用士者胜。而得士则一在于善求。〃在对待战争的态度方面,主张慎战,认为〃兵凶战危,不可不慎。〃(《将能编》)在作战指导方面,主张根据敌情我情灵活用兵,〃有用多,有用少,全在因机制胜。〃(《将兽编》)重视计谋权变,〃兵以诈胜,无谋非用兵也。〃(《将能编》)主张攻虚击弱,指出,〃善战者,莫不贵冲虚击弱。〃(《将效编》)强调〃觇〃和〃藏〃在作战中的作用,指出:〃善胜敌者,在于能觇。〃〃战之奇者无如藏。〃(《将能编》)他还主张要善于根据战场情况改变双方形势,或反攻为守,或反守为攻,或反客为主,或反主为客,〃善战者,能反势则事易,而功倍。〃(《将能编》)另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评论中也有封建阶级的糟粕,如他认为:〃何以得三军死战,惟有断归路一法耳。〃(《将效编》)这不仅反映了封建时代将帅与士卒的阶级对立,在认识论上则是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兵迹》引述资料丰富,上至先秦,下迄明代,分类编排,为后人研究古代军事提供了一定方便。
  《兵迹》初未刊行,以宁都何以仁旧抄本传世,民国4年(1915年)据此本校勘刊行,并附有刘家立《校勘记》一卷,被收入《豫章丛书》。

  第九节戊笈谈兵

  《戊笈谈兵》为清代汪绂所撰。汪绂(1692--1759),初名汪烜,字灿人,号双池,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诸生。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先人为太傅,家中藏书甚丰,得以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尤喜欢读经、史、兵法、术数之类的书籍。由于家道衰落,开始在景德镇做佣工,为人画碗谋生。康熙戊戌(1718年)以后,在枫岭浦城间讲学授徒,教出高第弟子百余人。其讲学内容非常广泛,除在学馆教授诗书之外,还到军中与朋友弟子讲习兵法卒伍,本书即为此而作。他勤于著述,一生著有《策略》等三十三种著作(见《戊笈谈兵·双池先生各种遗书已梓书目待梓书目》)。
  汪绂为何将本书起名为《戊笈谈兵》呢?〃戊〃,本音茂,据《旧五代史·梁太祖记》记载,五代时梁太祖朱温为避讳其曾祖父茂琳的名字,改〃戊〃字为〃武〃字,后人因此读〃戊〃为〃武〃音,两字有时通用,这里的〃戊〃即〃武〃。〃笈〃,书箱。〃戊笈〃即兵书箱。本书既分卷又分笈,即是此意。《戊笈谈兵》大概也有汪绂自谦之意,因他没有军事实践,文人谈兵,比喻是在兵书箱中讨论军事问题。
  《戊笈谈兵》原书共十卷(其中卷六上、卷十佚),十四笈,附图130余幅。其卷目如下:
  卷一:周天图说第一笈:太极图说、太极图说解、辑易、辑书、辑礼、皇极经世略、步天歌、考度、七政歌、祀分歌。
  卷二上:七曜灾祥第二笈:在齐赋、占日、占月、占五星、占孛、占经星、占云汉、分野。
  卷二下:云雨风角第三笈:保章赋、望云气、观风角、察风雨、杂占。
  卷三上:遁甲奇门第四笈:烟波钓叟赋、原神赋、吉凶定局、阴阳十六局图。
  卷三下:演宿翻禽第五笈:远取赋、翻禽定诀、禽星强弱喜畏、禽星诸忌、琐泊落泊、占演大略、兵家用孤虚法、临斗杓法、六戊法、云聚鸟散法、占鸦鸣时方。
  卷四:宇内舆图第六笈:幅员赋、人皇画野图、虞舜十二州禹贡九州五服图、周礼职方九州九畿图、春秋列国图、秦七国四十郡汉河西朝鲜西南夷珠崖图、东汉十三部图、晋十九州图、唐十道图、宋十五路图、十六省总图、列宿分野图、北直隶图、江南图、浙江图、山西图、山东图、陕西甘肃图、河南图、江西图、福建图、湖广图、四川图、广东图、广西图、云南图、贵州图、黄河图、运河图、大江图、九边外译蒙古图、极北蒙图、西北西域外译图、正西西番西域图、南海外译海国图、极南海国图、东南海国外译图、正东东海海滨图、东北朝鲜图、东北女直图、地舆东半球图、地舆西半球图。
  卷五上:形势更革第七笈:天下形势总论、天下形势分论、南北形势分论、历代建都考、历代疆域考、九州分野论。
  卷五下:州郡财赋第八笈:直隶郡州县卫所、盛京郡州县、山东郡州县、山西郡州县、河南郡州县、陕西甘肃郡州县卫所、江南上下江郡州县卫、浙江郡州县、江西郡州县卫、湖广湖南北郡州县卫所司、四川郡州县卫所土府司、福建郡州县、广东郡州县卫所、广西郡州县土府州司、云南郡州县土府州司、贵州郡州县司、蒙古四十国。
  卷六上:第九笈(佚)。
  卷六下:水陆路程第十笈:迂直赋、水陆路程(分十六省)。
  卷七:司马吴孙第十一笈:司马吴孙总论、司马法五篇、吴子六篇、孙子十三篇。
  卷八:黄尉李姜第十二笈:黄尉李姜总论、黄石公三略(全)、尉缭子二十一篇、李子问对三篇、姜太公六韬(删摘)。
  卷九:古今阵法第十三笈:经传所言兵律之事、古今阵名、律赃臧赋、武侯鱼复八阵图说、武侯棋盘市满天星图、武侯弥牟三才阵图、马平凉鹿角偏厢阵图、张晔所变八阵图、李卫公六花阵图说、八阵结队图、六花结队法、七军大衍阵图、连环法、五叠连环阵说、七军大衍阵说、水战七军说、车战论、山战猿猱阵、杂阵图说。
  卷十:军器第十四笈(佚)。
  《戊笈谈兵》是清代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而编成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其体例,既有辑评体,如卷七对《武经七书》的评论注释等,又有独立的著述,如《著天下形势总论》、《著天下形势分论》、《著南北形势分论》、《著六花结队法》、《著山战猿猱阵》等等。其资料来源,主要是经传和兵书,也有当时最新地理学书籍,如舆图部分就是〃博借今本,又搜断简,印以旧闻,参互考订〃而成书的,其中地球正背面图还采录了西学绘图方法。其编排秩序,取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意,以天时、地利、人和为纲。其内容,主要由天文占卜、军事地理、兵书评论、阵法阵图四部分组成。
  下面对这四部分内容作一简述。
  1.天文占卜。这部分内容较多,糟粕也最突击。其中记载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如日月运行、风云变化、雷雨预测、季节推算等。另外,对古代军事占卜解释得也比较通俗,对了解和研究军事史上这一特殊事物可资借鉴。
  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