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驸马-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殷洪盛又接下吴孟明的话匣子,说道:“俘虏还招供,在去山海关之前,李自成早己作准备,于四月十一日拘银铁诸匠数千集于宫中,将所掠金银诸器熔之成锭,千两一锭,得数万锭;十六日令亲信罗戴恩驱马骡三干、骆驼千匹载金银辎重归陕。李自成如此,士卒亦身各怀重资,“腰缠多者千余,少者亦不下三、四百金,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

    “哈哈哈~~”吴三桂大笑不已,“我说怎么贼兵打起仗来都畏首畏尾,原来是怕有钱没命花~”

    方孔炤望向宋友亮,说道:“安国公,你打算怎么使用这笔钱?”

    宋友亮赶紧起身,对方孔炤行礼,说道:“恩师叫我友亮就可以了!”

    方孔炤摆了摆手,笑道:“脱了官服我们是师徒,穿着官服就是上下级关系。礼数不能坏~”

    宋友亮这才笑道:“别看这钱有七千万,可一点都经不住花。经过李闯这么一闹,西北、河北、中原、两湖、江西,那是民生凋敝,百业待兴。赈灾啦,安民啦,购买良种、耕牛什么的,哪样不要钱?”

    众人都默默点头“还有四川的张献忠没灭,江南的福王那里也不是好打发的。再有大军的军饷、军械开销~~”宋友亮说着说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这还只是眼下的,日后呢?看着吧,没几天功夫,这七千万就要去掉一半!”

    众人又是纷纷表示同意,这时,有人来报,说一个自称安剑清的人带着自称长平公主的女子来求见。

    “安剑清?他还没死?”骆养性诧异道吴孟明也诧异了一下,随即笑道:“听说李自成破北京那天,先帝让他带着几位太子南下去了~”

    宋友亮说道:“请他进来!”

    须臾,一个身材精瘦的大汉与一名只有右臂的年轻女孩走了进来宋友亮虽然没有见过安剑清,但是却能一眼认出那少了一条臂膀的女孩正是当年在宫中见过一面的长平公主。

    “宋友亮见过公主~”宋友亮起身向长平公主行礼“臣等见过公主!”孙传庭、方孔炤、吴三桂等人也纷纷向她行礼“已非公主了,各位卿家不必多礼!”长平公主的身形憔悴了许多,但是多了几分高贵的贵族气质,少了几分少女姿态宋友亮于是让出主座,让长平公主落座,自己站在下手,安剑清则手按佩剑站在长平身边长平公主说道:“先帝蒙难,多亏诸位卿家荡平流寇。”

    宋友亮答道:“只是尽了人臣本分。当初本想迎几位太子登基大宝,但是无奈多方寻找都找不到太子下落。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所以才拥立德王继位,请公主明察。”

    长平公主经过一番生死炼狱,心智成熟了许多,哪里会不知道宋友亮此言,乃是言不由衷的假话?不过,她也无可奈何。长平公主说道:“我查到几位弟弟都在南京,被福王囚禁。还请安国公早日发兵,救回太子。”

    孙传庭等人望了宋友亮一眼,心想把太子救回来,那现在的鸿德皇帝怎么办?坐上了龙椅还肯下来吗?

    果然,宋友亮说道:“臣也打听清楚了,南京的所谓太子乃是假冒的。”

    “什么?”长平公主好似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宋友亮说道:“不错,根据锦衣卫汇报,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前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玘在从北京南下南京的路上遇到一个少年自称是东宫太子朱慈烺,高梦玘没见过太子的面貌,听此谈宫中往事朝廷秘闻,还真是难辨真伪。马士英协同大学士王铎、蔡亦琛以及皇亲国戚会同九卿科道的官员对少年辨别真伪。南明的大臣中见过太子面容的并不多,只有刘宗政、李景琏两个翰林远远的见过太子,都觉得这个少年比太子朱慈烺要矮一些,哪有年轻人无端变矮的道理?朝臣们疑心顿起,问了一些宫中内情,回答也多有谬误,但此少年态度傲慢,凡是朝臣认为谬误之处,都是答以“尔等宵小懂得什么?”一时还真是很棘手,被激怒的大学士王铎大声说了一个“假”字然后拂袖而去,马士英立刻推波助澜,诸位大臣一致认同这个南来的“太子”是假冒。一番审讯,这个少年叫王之明,是万历朝驸马王蘂的侄孙,家住保定府高阳县,听说太子下落不明,突发奇想假冒太子之名希冀富贵,所谓宫中见闻多半是听家里老人和父亲在朝为官时的朋友说的,还有一些就是道听途说。此事在民间搞得沸沸扬扬,弘光帝朱由崧特意把审讯记录刊刻出来颁行天下,以正视听。”

    骆养性、吴孟明和殷洪盛都是一愣,心想自己确实向宋友亮汇报过南京假太子的案情。可几时汇报过这么详细过?难道除了锦衣卫之外,宋友亮还有另一批情报人马?不会的,应该是宋友亮为了敷衍长平公主故意添油加醋而已,反正长平公主也不可能去南京找人核对宋友亮所说是真是假“骆养性、吴孟明和殷洪盛~~”宋友亮扭头问他们三人,“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骆养性、吴孟明和殷洪盛三人哪敢说不是,于是三人齐声答道:“安国公所言,句句属实。”

    长平公主彻底失望了,清秀的面颊淌下两道清泪,真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宋友亮从怀里掏出一方锦帕,缓步走向长平安剑清想拦阻,但是旋又放弃了孙传庭向众人使了一个眼色,于是大家纷纷告退,偌大的屋里只留下宋友亮和长平公主二人宋友亮轻轻地为长平公主擦去眼泪,柔声道:“当年先帝在太庙祭祖的时候,就已经称呼我为驸马了,放心吧,公主,我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呜哇~~”长平公主终究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又遭国破家亡,父母离世、兄弟失踪等多重打击,哪里还支持的住?于是一头扑进宋友亮怀里,放声大哭于是大明鸿德二年,宋友亮娶先帝崇祯之女长平公主为平妻,成为双料驸马。这样一来,宋友亮与德王一系的正统地位愈加名正言顺。

【227】进军大西南

    且说李自成覆灭之后,宋友亮的下一个目标不是江南的弘光就是四川的张献忠。但是由于宋友亮集团中的主要臣僚都是明朝的旧官僚居多,所他们主张先灭流寇张献忠。对于弘光,尽可采取温和的手段。

    且说早在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已经比较稳固地占领了湖南和江西的袁州、吉安两府。在这些地方派设了官员,初步建立了政权,形势相当可观。可是,就在这时,张献忠却毅然决定率领大西军主力西进四川,在湖广、江西只留下微不足道的一点地方武装,实际上等于自行放弃两省地方。张献忠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说张献忠害怕左良玉部官军,才避而入川的。可左良玉已经病死,其子左梦庚也率部东下投了弘光,可张献忠却丝毫没有出四川的打算宋友亮在武昌召开了入四川作战前的军事会议,宋友亮说道:“张献忠之所以率部入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同李自成部义军的关系不好。他向四川转移正是李自成歼灭了~~官军席卷西北地区之时。”宋友亮本来想说是在柿园大败孙传庭之后,可估计孙传庭的面子,只是以“官军”含糊带过。

    曾效力李自成手下的顾君恩说道:“公爷说的不错,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关系确实不好。张献忠非常清楚,他既然不打算并入李自成的大顺军,自己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称臣,那就只有另寻出路。他过去曾经一再进军四川,对这一带的地理条件有较深刻的了解。就天下形势而言,四川偏处一隅,北有秦岭,东有三峡,都是易守难攻的天险。蜀中又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足可立国图存。纵观历史,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张献忠既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地位,那么张献忠毅然放弃长江中游地方,远离他人的卧榻,就是不难理解的事了。”

    方孔炤说道:“不错,蜀中富庶,号称天府之国。如蜀人服饰,厌薄缟素,兢侈罗绮,僭制造奇,月异岁变;蜀人宴会,淡泊是鄙,丰厚相尚,邱糟林肉,海错山珍;蜀人房舍,华堂绣户,卷雨飞云,园榭必花木盛植,池亭必鱼鸟备观;蜀人烹煮,祗顾适口,不惜物命,刳脔极殄极虐,炮灸极怪极惨!虽说过于奢靡,但是正说明了蜀中的富裕。”

    “好了~这些都是题外话,所谓知己知彼,我们先让骆大人、吴大人和殷大人来说说眼下张献忠的情况吧!”宋友亮打断了方孔炤骆养性清了清嗓子,说道:“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尚书。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吴孟明说道:“在军事上,大西政权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分兵一百二十营,有“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宿卫”,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又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分兵四出,据有全蜀。但是实际上川东有摇黄十三家军,在顺庆地区,举人邹简臣偷偷与顺庆豪杰倡义,建‘中兴’赤帜于江边,数日众至十余万,军声大振。恢复顺庆十余城。川西的松潘副将朱化龙也敛兵自守,割据一方。”

    殷洪盛也说道:“我还查到弘光朝廷任命樊一蘅为川陕总督;旧辅王应熊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地方,赐尚方剑便宜行事。王应熊是四川巴县人,樊一蘅是四川宜宾县人。南明政权利用他们在本省士绅中的影响,皆委以恢复之任,号召诸路官兵义旅,响应云合。王应熊受任之后,坐镇遵义、綦江地区,统筹全局。按照他提出的规划是,依靠贵州的兵力和军饷,加上败军溃卒,地方武装,由綦江、纳溪北上;同时责成云南巡抚命将出师,沿建昌、毕节一线推进;川陕总督樊一蘅则提兵转入川北,夺取保宁、顺庆一带,从北面牵制大西军。甚至还下所谓的圣旨,要求我军湖广巡抚防止大西军顺江东下;郧阳抚治则沿大昌、大宁、达州、东乡一线蚕食川东北地区。这就是王应熊提出的围剿大西军的全盘计划。在他的组织和策动下,四川各地的反张献忠势力顿时活跃起来。”

    宋友亮听完三人的回报,点了点头说道:“恩~对于江南的弘光来说,得到了四川就能保住江南,对我朝来说,得到了四川就可以顺江东下,江南就难以保全。所以,这次的入川之战,是事关天下谁属的大事。各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说出来!”

    孙传庭说道:“自古进入四川在元以前只有两条路,一是从甘南、汉中一带直接进入,一是从湖北进入。元朝开创了一个比较奇怪的先例,也就是从藏区进入四川西南地区,然后向东进取。这个路线我难以模仿,所以我建议还是依照当年太祖灭明玉珍的办法,从汉中南下,从湖北西进。”孙传庭站起身来,拿起一支羽箭,在地图上一指:“诸位请看,川东地区虽以夔州为门户,其形势之重却归于重庆。三峡上下,两岸皆崇山峻岭,长江水道在这一带犹如一个细长的瓶颈,东出宜昌,西出重庆,地势才稍稍平坦,重庆便处在这个细长瓶颈的西端。到重庆后,可分几个方向通往成都:循涪江北上,可至绵阳而出成都之北,谓之内水,合州为其重要据点;从重庆溯长江、岷江而上,可出成都之南,谓之外水,嘉定为其重要据点;另由重庆西上,再由沱江北上而趋成都,谓之中水,沪州为其重要据点。”

    李信打断孙传庭说道:“那孙大人的意思是说,从湖北出发的兵马,必须拿下重庆,而后方能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正是~”孙传庭又说道:“内、外水为重庆与成都之间的主要通道,内水涪江尤为重要。涪江中分益州,绵州、合州分处其上、下游。绵州即古涪城,居成都之北,入涪城即已夺成都之险。合川即古合州,三江汇集,“凭高据深,屹为险要”。蒙古蒙哥汗攻四川,即死此城之下。东汉岑彭讨公孙述,在江州兵分两路,遣臧宫行内水,自率主力行外水;刘备入成都,取道内水;东晋时,恒温平李势,取道外水;刘裕遣刘敬宣讨焦纵,刘敬宣先从外水进攻,不利,后刘裕再遣朱龄石攻焦纵,密赦朱龄石以疑兵从内水进攻,仍以主力从外水取成都,另遣臧熹从中水取广汉。昔人保成都者,往往上戍涪城,下戍合州,以控涪水上下游。”

    说罢,孙传庭的箭头又指到了汉中一带:“川北门户则无如剑阁。四川与汉中之间的通道有二:金牛道和米仓道。金牛道最早为秦惠王伐蜀所开,其后,钟会攻蜀汉,西魏尉迟迥取梁益州,后唐郭崇韬伐蜀,北后蜀,蒙古攻南宋,都曾由此进兵。金牛道北起陕西勉县,南至剑阁之大剑关口,中间越最高峰曰朝天岭。剑阁为其门户。三国末,钟会率大军入汉中,南下阳平关,将趋剑阁;姜维从沓中疾速回兵退屯剑阁,列营守险,以拒钟会,钟会大军不能进,后来偷渡阴平才绕过此天险。我朝初年大将傅友德不攻剑阁而出阴平故道,亦属避实击虚,绕开剑阁之险。在剑阁南北,又有绵州和广元夹峙剑门险要。自汉中由阳平关故道入蜀,遇到的第一道防护即为利州。由利州可西趋剑阁,也可向南迂回阆中而出剑阁之后。以受敌次序而论,实以利州为首险。守利州可以同时屏护剑阁和阆中两个方向。”

    孔有德说道:“所以汉中出兵的兵马重点是要拿下绵州、广元和利州。”

    孙传庭笑答:“正是如此。”

    张遇留又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