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澳洲史-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市实行战时那样的灯火管制。铁路运输已达最低点。家庭用煮饭的煤气在
像墨尔本和悉尼这样的大城市,每天只供应1 小时。
工党政府决定镇压这次大罢工。伊瓦特通过国会颁布了“全国紧急法
案”。根据法案冻结了矿工基金、宣布动用此基金支援罢工工人为非法。联
邦政府逮捕几名共产党党员和领导罢工的工会领袖,并派军队开采露天煤
矿,以破坏罢工。在奇夫利政府的镇压下,罢工坚持到8 月15 日而宣告失败。
实际上,真正失败的是工党自己,它从而失去了广大工人对它的信任。工党
在1949 年12 月的大选中惨败完全证实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1949 年12 月10 日,澳大利亚举行全国大选,自由党和乡村党取得了胜
利,工党惨败。奇夫利政府倒台,孟席斯东山再起,澳大利亚的政局急转直
下,保守派势力抬头了。

第八章
1950—1980 年的澳大利亚
1950 年以后的三十年,是澳大利亚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大发
展时期。从经济上说,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资
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澳大利亚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上的特点
是自由党——乡村党长期联合执政,而工党因内部发生严重分裂,力量极大
削弱,长期处于在野党的地位。在对外关系上,澳大利亚扩大了在国际舞台
上的活动范围和增强了活动能力,但遗憾的是它追随美国,如参与了朝鲜战
争和越南战争,引起了国内人民和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人民的反感。从总
体看来,1950—1980 年的三十年是澳大利亚向发达国家演变的重要发展时
期。

第一节 50—70年代末的国内政治
一、围绕“解散共产党法案”的斗争
1949 年12 月的大选结果是工党惨败,保守党派获胜。众议院,自由党
得56 席,乡村党得19 席,工党得47 席,无党派得1 席。这时众议院已由
75 席增至123 席。自由党和乡村党组成联合政府。自由党领袖孟席斯出任总
理,从此开始了澳大利亚历史上长达二十三年的两党联合执政的局面。
新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这些政策的特点是“纠正”工党执
政时所推行的政策,如奇夫利政府的石油配给制的废除和联邦银行董事会制
度的恢复等。这样,执政党和在野党在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个斗争一直延续至70 年代中期。
1950 年4 月27 日,孟席斯向众议院提出一个“解散共产党法案”,法
案说:共产党企图以暴力颠覆现政府,应予解散。在法案第二读时,孟席斯
迫不及待地向国会宣布5 名工会领导人系共产党人。几天后,他又不得不承
认他所说的5 人并不是共产党人,甚至其中的一人还不是工会会员。保守党
提出该法案的真正目的是打击工党,在工党内部制造混乱。工党领袖奇夫利
和伊瓦特借口维护工党的统一不敢与法案制定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竟然
说服本党决策会议提出一个修正案。这时工党内部出现反共的工业集团,该
集团坚决支持孟席斯的反共法案。奇夫利等人怕大选时丧失天主教徒和工业
集团的支持,竟然放弃了他们自己提出的修正案。这样,国会顺利地通过了
“解散共产党法案”。
10 月19 日,共产党中央和10 个工会向高等法院提出起诉,要求判明“解
散共产党法案”违犯宪法,宣布无效。海岸工会还要求伊瓦特作为律师为他
们出庭辩护,作为著名法学家的伊瓦特慨然应允。伊瓦特的承允在澳大利亚
引起极大的反应。民主派十分高兴,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律师可以再次为国
内民主自由而辩护了。
经过几个月的斗争,1951 年3 月9 日,高等法院以6 票对1 票否决了孟
席斯的法案,法院公正地做出了“解散共产党法案”完全不符合宪法的裁决。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约翰·赖萨姆不同意这个裁决,但大法官仍坚持认为尽管
发生了朝鲜战争,但是澳大利亚并未处于战争状态,不能任意解散政党。
孟席斯在高等法院做出裁决后仅几天就要求解散两院举行大选。4 月28 
日进行大选。自由党和乡村党再次获胜,在众议院中,两党得席位69 个,工
党得52 个;在参议院中两党32 席位对工党28 席位。新上任的孟席斯在7 
月份提出了“宪法修正案”,其目的是通过修改宪法使国会可再次通过解散
共产党的法案。这一政治举动立即加剧了国内左右两派的激烈斗争。根据宪
法,采取这样重大措施必须举行公民投票。1951 年9 月22 日被确定为举行
公民投票决定修改宪法的日子。一些政党和社会团体,甚至家庭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大辩论,因各自的立场不同发生了分歧和争吵,从而形成相互对立的
两种观点。工党内的右派,甚至比孟席斯总理更迫切投支持票,而绝大多数
工党党员和伊瓦特一起掀起了投反对票运动。不少自由党党员及其追随者也
积极参于投反对票的活动。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艺术家、作家、
教师、教授及其他人士,平日根本不参加政治活动,现在也行动起来,大声
疾呼要保卫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9 月22 日如期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是,
投反对票的为237 万人,投赞成票的为231。8 万人,从而粉碎了孟席斯政府

解散共产党的图谋。
二、彼得洛夫案件
1954 年4 月13 日晚8 点正,即第13 届国会临近结束时,孟席斯总理戏
剧性地向国会宣布,苏联驻堪培拉大使馆三等秘书甫拉基米尔·彼得洛夫自
己承认是苏联克格勃特务,已和澳大利亚国家情报机构联系,要求给予政治
避难。孟席斯还说,彼得洛夫随身带有有关苏联在澳间谍网的文件,文件牵
涉到一些澳大利亚公民。这一下子震惊了国会。但国会议员第二天就要离开
去进行竞选活动,没有时间辩论此事了。
令人惊异的是,在国外,如在英国、美国或其他国家,外国间谍背叛要
求政治避难通常是保密的,以免发生意外。相反,澳政府总理却公开宣布此
事,并立即委派一个委员会调查此事,即最大限度公开彼得洛夫案件,此其
一。其二,这时全国大选已确定在5 月29 日,即公布此事在大选前夕,其目
的显然是打击作为在野党的工党,事实也是这样的。5 月29 日的大选的结果,
以工党的失败而结束。
4 月20 日,彼得洛夫的妻子乘飞机从悉尼飞往达尔文港,在途中,澳大
利亚一位保安人员和一位苏联外交官对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最后,她也
被迫要求政治避难。
皇家调查委员会由三名法官组成,负责调查彼得洛夫间谍案件,听取证
词是从1954 年5 月17 日开始,到1955 年3 月31 日结束,调查工作几乎进
行了近一年。而最后的报告是在8 月发表的。调查了119 个受牵连的人,他
们的名誉遭到损害。报告认为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犯有叛国罪或触犯其他刑
律。被牵涉到的人多是工党党员及其支持者。这进一步证明,执政党制造彼
得洛夫案件的目的是打击工党。
作为工党领袖伊瓦特为保卫工党声誉和正义,毫不犹豫地介入了这一案
件。在调查前,伊瓦特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了孟席斯政府,同时也谴责了工
党内部一小部分人在异党指挥下的反党行为。他认为被牵连的人是政治阴谋
的牺牲品。在听取证词前,委员会驳回了伊瓦特的指责,但他仍表示愿作彼
得洛夫案件的辩护律师。在听证会上,他出庭为那些被彼得洛夫告发的人辩
护。在报告公布后,他于1955 年10 月19 日夜向众议院就这个报告做了发言,
要求把报告列入议事日程。他再次指出彼得洛夫案件是一个抱有政治目的的
阴谋,事实是,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用5000 英镑收买了彼得洛夫,引诱他叛变。
伊瓦特说,他就此事曾致函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回信说所谓彼
得洛夫文件均系捏造。伊瓦特的揭露使国会议员们一下子惊呆了,接着国会
大厅骚动起来,以至他讲的其他内容无法听得到了。
孟席斯借机攻击说,伊瓦特只喜欢苏联外长的话,不喜欢调查彼得洛夫
案件委员会的报告。这时工党内部已发生了严重分裂,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孟席斯慌忙要求总督提前大选。1955 年12 月10 日进行了大选,结果是两个
保守党再次获胜,孟席斯又出任总理,他的目的达到了。
三、工党内部斗争与分裂
解散共产党法案和彼得洛夫间谍案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工党的分裂。工党
的长期分裂是澳大利亚50—60 年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对澳大利亚政局
有重大影响。

战后不久,工党内部出现了一个极右的小派别,称工业集团。工党领袖
奇夫利开始承认它,有时给予支持。到50 年代初,这个右翼集团有所发展,
形成了工党内部的反对派,并且在政治上支持自由党与乡村党的反共立场。
实际上,工业集团是两个保守党在工党内部的代理人。在50 年代初,工党和
保守党斗争的焦点是上述解散共产党法案和彼得洛夫间谍案件,而在这两个
重大政治问题上,党内的右派和“工业集团”分子完全站在反对工党的立场
上支持以孟席斯为首的保守党。这必然引起工党内部的激烈斗争和严重分
裂。
1951 年6 月13 日,工党领袖奇夫利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奇夫利是工
党团结的旗帜,他的去世加速了工党的分裂。在工党决策会议有分歧的条件
下推选伊瓦特为工党领袖。作为工党领袖的伊瓦特两度出席法庭为共产党和
共产党国家充作辩护律师,这在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了工党右翼的猛
烈攻击。工业集团分子说伊瓦特不是秘密共产党员,也是共产党的朋友,要
求把他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以维护工党的威信。相反,工党内部的左派和
中间派,诸如卡尔韦尔(工党副领袖)、麦克肯纳(工党参议院领袖)和华
德,都表示坚决信任和支持伊瓦特,并且认为那些党内的右派都是一些如奇
夫利所说的“发了疯的可鄙小人”。
工党的分裂不仅仅是因为在对待澳共问题上,在对外政策和国内政策上
也存在严重的分歧。工党左派反对政府接受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主张,并认
为追随美国的结果是和亚洲那些腐败无能的政府结成联盟,会因此开罪于印
度,也会因此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站在失败者一边。他们要求退出以美国为
首的军事联盟,持中立立场,在美苏间采取等距离的政策,还要求承认中国。
但工党内的右派妄图组织反共十字军,并且和工业集团分子勾结起来。
正当工党内部斗争和分裂日益激化和加深时便发生了彼得洛夫案件。这
个案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工党的分裂和斗争。在伊瓦特宣布的辩护律师出席
调查彼得洛夫皇家委员会不久,工党在堪培拉举行了一次集会,工党内部斗
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会上,右派公开叫喊伊瓦特是“工党的耻辱”,左
派当即反击,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54 年10 月6 日,伊瓦特在报
上公开谴责党内右派,他说一小撮工党党员,尤其在维多利亚州已堕落到不
忠于工人运动,已使工人运动背离工党原来的目标,并且采用了法西斯主义
的手段。右派反击说,伊瓦特是工党脖子上的赘疣,他的唯一朋友是共产党。
思想上和政策上的分歧与斗争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分裂。维多利亚是“工
业集团”的指挥中心。墨尔本大主教曼尼克斯博士和天主教社会运动领袖B。A。 
桑塔玛里亚这些极右分子是维多利亚州“工业集团”的精神领袖。在1954 
年10 月,联邦工党执行委员会召开了一次维多利亚工党特别会议,会上研究
了该州工党内部“工业集团”的问题,并选举了新的反对“工业集团”分子
的州工党执行委员会,从而开始了工党在组织上的分裂。
1955 年3 月,联邦工党在霍巴特召开该党第21 届年会。新的维多利亚
州工党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而亲“工业集团”维多利亚代表团被禁止参加会
议。这次年会由中派和左派主持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批准撤销联邦工党
执委会对“工业集团”的承认、反对在马来亚使用澳大利亚部队、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等决议。会议重申为维护工会团结要反对极权主义,主张澳美在
太平洋地区合作,并批评了美国的一些太平洋政策,还要求东南亚条约组织
应致力于和平事业。霍巴特年会是工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

新维多利亚州工党执委会为团结一致的开展工作,把那些仍然忠于旧的
右派执委会的几百名党员统统开除出党。同年4 月,这些被开除的右派分子
建立了一个新的党,取名为“反共工党”。“反共工党”从是年6 月大选起,
多年来一直坚决反对工党候选人,支持保守政党候选人,因而造成了自由党
和乡村党在维多利亚多年连续执政的局面。
维多利亚州工党的分裂影响了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个州的工党组织,
两州工党也相继发生了分裂。
1956 年,新南威尔士的“工业集团”分子模仿维多利亚的右派也组织了
一个所谓的“民主工党”,从而导致了新南威尔士州工党的正式分裂。昆士
兰州工党的分裂是在第二年发生的,起因是本州的工会和议员之间的紧张关
系。1957 年4 月,本州总理维森特·盖尔及其内阁大部分成员被州工党组织
开除出党。不久,以盖尔为首的右派分子建立了“昆士兰民主工党”。1957 
年反共工党和民主工党合并,以“ 民主工党”命名,而昆士兰民主工党长期
单干,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民主工党在昆士兰的一个支部。澳大利亚史
家曼宁·克拉克说它“成了保守党派的尾巴”。在反共狂热分子桑塔玛里亚
及其同党鼓动和帮助下,民主工党很快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支部,并且在
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等州的大选中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