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外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雍正外传-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浓于水,关在宗人府里面的毕竟是他的儿子,他纵有千种手段,也不忍用在他们身上。原先他让他们分府分属人,在朝堂上诸多历练,原意不过是让他们当一贤王,日后好辅佐太子理政。他们也确实历练了,有了自己的属人,也有了自己的势力,慢慢地竟可以和太子分庭抗礼了。事情演变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可控制了。若不将他们软禁起来,又不知该惹出多少事端。像胤禔,居然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竟然手刃自己的兄弟。简直是丧心病狂。皇帝甚至后悔,当初不该听信胤禔和胤祥的一面之词,仓促之间废立太子,以致于造成现在的局面。胤禔的种种动作,轻而易举地摧毁了皇帝对他,对胤祥,甚至是其他人的信任。除却胤禔和胤祥,这些儿子当中,胤禛最令皇帝失望。与其他养在大臣家里的皇子相比,胤禛幼时便受教导,他是他最出色的儿子之一。以前还微微觉着他有些喜怒不定,这些年他年岁渐长,已经渐渐改了。平日里皇帝也交代他办过不少差事,差事一直都办得很漂亮,比起更适合搞学问的胤祉,既不适合搞学问又不肯好好办差的胤禟、胤礻我他们,他一直深得皇帝器重。然而,他居然不惜重金与梁九功结交,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一想到这里,皇帝心都寒了。连胤禛都如此,其他年长的皇子,还有谁是让他放心的?索性将他们一起软禁了,在宗人府里都好好闭门思过去吧。

与太子一同被处置的,便有梁九功。梁九功幼年时便是皇帝的哈哈珠子,他为人机敏,善于察颜观色,有很多时候不待皇帝出声,他就将事情办得妥妥贴贴。在铲除鳌拜的时候,他也曾经忠心耿耿地站在皇帝身边。皇帝一直视他为心腹,虽然宦官身份低微,但这么多年来,他一路跟随服侍,皇帝对他又岂止是信任倚赖?他素来贪财,皇帝怜悯他入宫里就遭了罪,敛财不过是为了将来老来有所依傍,只要做得不过分,就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人心永远不会知足,他见皇帝年事已高,就忙着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党附太子,结交四阿哥,将皇帝的机密大事,统统告诉了太子,终于犯了皇帝的大忌。抄家的时候,发现他小小一个大内总管,竟然拥有一座四进的庭院,库房之内现银虽然不多,珠宝却是无数,显见这些年搜刮得非常卖力。皇帝对梁九功毕竟还是有着特殊的情份,如何处置他,皇帝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第53章 酒后真言
胤禩、胤禟他们几个被拘禁在宗人府,揆叙初时很是沮丧,他把身家、前途都押在了他们身上。他父亲纳兰明珠曾经是权倾一时的人物,他全力襄助大阿哥,最后却失败了,落得了休致在家的下场。他可不想走他的老路。大阿哥生来就不是当太子的料,正逢胤禩在朝中收笼人心,两人一拍即合。如今所有的指望都落了空,家族重振无望,他甚至比那些被软禁在宗人府里的皇子们还失落。意志消沉了几日,他自然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慢慢冷静下来,很快他就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悲观。据魏珠的线报,皇帝是在知道胤禛给了梁九功一万两好处费之后,这才大发雷霆的。那么,这次年长的皇子几乎财时被软禁在宗人府,并不是特别针对胤禩。只要皇帝还认可胤禩,以后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眼下最紧要的,就是稳定军心,壮大实力。揆叙第一个勾搭上的,就是佟国维。

佟国维,满洲镶黄旗人,佟图赖次子,他是孝康章皇后的弟弟,也是孝懿仁皇后的父亲。也就是说,他既是当今皇帝的舅舅,又是他的岳父。因为母亲孝康章皇后早逝,皇帝格外地优容佟家,荣宠远在诸臣之上,他对他们之好,有时便是皇子也难企及。这样的褒宠之下,佟家子弟也为所欲为起来。鄂伦岱,佟国维长子,佟国维的侄子,恃宠而骄,行为放肆。有一回,皇帝生病,大家都趋至跟前问安。这家伙像个没事人一般,还和侍卫们一起嬉戏。更有甚者,喝高了之后,随便在大殿外便溺,丝毫不顾体统。皇帝气极了也曾鞭打过他,但更重的责罚终是不忍心,越发惯得他们张扬起来。与这个不懂事的侄子相比,佟国维算得上中规中矩了。在皇帝的庇护下,他的仕途一直很顺。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升任内大臣。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其子吴应熊打算在京城中做内应,佟国维机灵,识破了他们的诡计,率领侍卫三十人包围吴府,最终擒获了十多人,在平定乱党时也是有功劳的。之后官职稳步上升。康熙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恩,封一等公。按理说,这样的椒房至亲,储君是谁,也妨碍不了他们的荣华富贵,锦秀前程。然而,佟国维身在这富贵当中,却很有忧患意识,总想着,子孙万代,继续这么过下去。过惯了舒服日子,谁也不愿意再捱穷。凡事但求好上加好,佟国维就是这个心思。佟国维对胤禩是很有好感的,觉得他人望好,又聪明,更上一层楼也是指日可待的。他是皇帝的长辈,他说的话,皇帝很多时候还是听的。如果仅仅在皇帝面前替胤禩美言几句,助他登上太子之位,就可以换得家族的兴盛不衰,那何乐而不为呢?

眼下局势晦暗不明,谁能一步登天,全由皇帝说了算。奈何皇帝一直不肯表态,就连近侍魏珠,都看不出半点端倪来。大家虽然不敢问,心里却一直在惦记着这件事。这事不但京中的大臣关切,就连身在地方的大臣也在焦灼等待。太子是国之根本,太子之位一日未定,人心就不可能安定。揆叙交游原就广阔,青楼茶馆,处处可见他的身影。他多方打探之下,心里已经笃定许多,知道胤禩他们这次不过是城门失火,央及池鱼,只要在宗人府安安分分的,自然出不了什么事情。往乐观里想,胤禩有佟国维、马齐等大臣相助,又有他从中牵线,这太子之位,谁能比他近呢?就算离得比他近,也要想办法把他挤掉。

妃嫔们碍于身份,拘在皇宫一隅,坐困愁城。惠妃、宜妃、德妃、荣妃等妃嫔频频前来请安,她们底下是各有儿子的,前来请安不外是打探消息,又或替儿子们求情,因此皇帝一视同仁,一律挡驾。见不着皇帝,纵想求情,也无计可施。最近前往储秀宫请安的人明显少了,良嫔最先从慌乱中镇定下来,一如既往地每日到储秀宫请安。佟贵妃自从听了皇帝的那番话,有时不免暗地里打量她,见她面容平静,举止蔼然,不见丝毫的张狂之气,她原存着疏远之意,此时见了她,不免微觉抱歉。

谁也没有皇帝苦。太子当废,这是无疑的。虽然宣布的时候是仓促了点,但皇帝知道这个决定并没有做错。胤礽的举止行为越来越不符合皇帝对他的期望,他给过他太多的期望,也错过了他给他的太多次机会。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皇帝不得不承认,他所培养出来的太子,是失败的。然而,选谁当下一任太子,皇帝还真没想好。乍一看,人选还挺多的。皇帝儿子多,已经成年的儿子也不在少数,平时看着个个都不错,当个贤王是绰绰有余的,真要把哪个推到太子之位,却又觉着个有个的不足。废掉太子,是大不幸,再次重立太子,要格外地慎重。他原本以为,再观望个几年,从众皇子中间择优选立。然而,儿子们已经等不及了,甚至大臣们也都在翘首以待,亲贵大臣们都卷了进来。以这样的形势来看,拖得越久,卷进来的人就越多。有些事情,你决定了开始,却已经无法喊停。重立太子已经迫在眉睫,可是,仓促之间再立太子,又将冒更大的风险。皇帝在心中反复地权衡,还是无法做决定。

前朝和后宫无不被重立太子之事搞得人仰马翻,皇帝虽然富有四海,却几无清静之地。一下朝,皇帝便往储秀宫里来。佟贵妃膝下并无子女,没有儿子也有没有儿子的好处,太子被废,何人替补上位,于她的地位都没有损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人,这个时候才能保持中立。佟贵妃其实并没有皇帝想得那么潇洒,皇帝忧形于色,她心里自是不安,为自己无力为他分担而感动愧疚。只是,她一向谨守本份,政事她向来不敢过问,皇帝如果不曾开口谈及此事,她自然也不敢提。

佟贵妃照例准备了精巧的膳食,皇帝焦虑上火,所以晚膳准备得特别清淡。皇帝一坐下来,就吩咐他们温一壶酒。皇帝一向自律,不爱好杯中之物,是以日常膳食如无特别吩咐并不会多做准备。初废太子,皇帝心情哀痛、沮丧到无法形容,现在又为了儿子争太子之位心烦不已。皇帝觉得自己撑得几近崩溃,这样的心情之下,哪还有什么胃口。不过皇帝看在她们一番辛苦的份上,象征性地动了几下筷子,实在是给足了佟贵妃的面子。

酒刚斟满,皇帝便一饮而尽。喝酒喝得这么快,虽然酒性并不烈,但这么个喝法,还是很伤身的。佟贵妃看了看,不免忧心忡忡,在她印象当中,皇帝几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他。而这一回他竟然借酒浇愁。她入宫这么久,这还是这一回遇到,可见皇帝此次受到的打击竟是如此之大。

“皇上,你以前从不喝酒的。”

“皇上,你已经喝了很多了,再这么喝下去,就该醉了。”

“醉?”皇帝喝得太急,其实已经颇有些醉意了,斜着眼睛看她,“我已经很久没有醉过了。醉了有什么不好,醉了就清静了。”

佟贵妃面前本来也象征性摆了酒杯,皇帝自己一人独饮觉着寂寞,平常他决不会劝酒,此刻却一反常态道:“你也喝。”也不待她推辞,但顺手拿了酒壶,替她斟了一杯酒。佟贵妃酒量一直很浅,她为了防止自己酒后失仪,向来不敢多碰。此时她也不敢扫皇帝的雅兴,只能举起酒杯喝了,最后竟也陪着喝了不少。初时她尚还记着,要劝皇帝少喝,待自己微醺的时候,就将这件事情忘到脑后了。她平素话不多,一句话到嘴边前,她都要思量再三,唯恐自己说得不得体,又或者无意中犯了皇帝的禁忌,这么一来,原本纵有很多话要说,最后也往往被咽回去了。这回酒喝多了,就有些管不住自己了。

“先前太子便经常纵酒寻欢,朕以前还不知道这酒有什么好。今日觉着,确是一醉解千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今天定要喝得痛快,明天的事情,明天再去计较。”皇帝真的有些醉子,胤礽早已被废,如今哪还有什么太子?

佟贵妃喝了酒,反应更是慢了一拍,她自动自发地喝光了杯里的酒,脑袋一片空白之中茫然地微笑,道:“可是,皇上你喝了酒之后,也没有变得开心。皇上,你为什么事情心烦呢?”

皇帝扯了扯嘴角,仿佛触到了心中的隐痛,一时沉默了起来。

酒壮人胆,佟贵妃话也多了起来,追问道:“皇上是不是因为他们都关进了宗人府,心里反而难过?”

“他们个个都来争,争得头破血流,难道就不知道一点君臣之道,兄弟情谊吗?!”皇帝的声音有些低沉,听起来显得既沉痛又无奈。

佟贵妃似乎思索了一下,才道:“关进去了就不争了么。皇上,既然把他们关进去让你如此心疼,那又何必一直关着他们呢?”

皇帝自然不可能关着儿子一辈子,他的确有放他们出来的打算。皇帝听了佟贵妃的建议,显得有些犹豫。

佟贵妃又道:“他们都是皇上的儿子,他们的为人,皇上还不清楚么?兴许中间也些误会也说不定。”






第54章 初次考验
皇帝顿时茅塞顿开。皇帝废太子之后心情原就极坏,又见胤禛主动结交梁九功,难免认为他别有居心。皇帝痛心失望之下,更是觉得草木皆兵,一怒之下将所有的儿子都一起发落了。现在想想,这个决定未免太武断了。虽然胤禛当日处处小心,府中上下也守口如瓶,但那日在闹市之中,众目睽睽之下,连胤禩都知内情,皇帝此番刻意调查,又如何瞒得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快就水落石出。

这事要搁在以往,皇帝肯定恼怒。皇帝是一个很讲究礼法的人,虽然在纳汉女这方面,与祖宗家法略有相违,不过那也是他才有这方面的特权,他可不觉得儿子们都可以效仿。胤禛正当盛年,眼下他子嗣不多,他要纳侧福晋,纳侍妾,皆无不可。然则,他与待选秀女的私情,显然与皇帝的礼法要求相去甚远。不过,他为着帮她疏通关系,这才找上了梁九功,这与结交皇帝近侍,别有居心的罪名相比,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皇帝暗笑自己草木皆兵,胤禛从小在他身边长大,决不至于如此。其实这也怪不得皇帝,在废太子之后这么一个敏感时刻,皇帝不可能不多想。皇帝很快就原谅了儿子,其他儿子一并开赦,他们关在宗人府这些日子也够了,出来之后想必会有所收敛。至于这个“红颜祸水”,皇帝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皇帝驾临翊坤宫,和嫔和密贵人都出来接驾。密贵人伤已经养好了,她体弱,仍是一副娇娇怯怯的样子,皇帝不免嗔怪道:“瘦成这个样子,也不知道珍重自己。每日的药膳,都有吃么?”

密贵人温柔地笑,“有吃。药膳那味儿很重。皇上,我已经大好了,要不那些就都停了吧?”

“傻话。药膳没有药味,还怎么成药膳?你身子一向弱,药膳温补养生,不能停。”

药膳吃多了,味蕾都有些麻木了,密贵人心里有些不情愿,仍是答应了。
和嫔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插不进来。她见皇帝对密贵人颇有关怀之意,在密贵人入宫之前,她原也是荣宠备至的,心里微微有些酸。和嫔毕竟识大体,想着皇帝兴许有许多话要和密贵人说,自己在场多么有些不便,正想借机告退,皇帝已经对密贵人说:“你先回屋歇着吧。最近宫里正是多事之秋,这些你都不必理,好好养好身子要紧。有什么紧缺的,告诉和嫔,或者告诉佟贵妃,她们会为你打理好的。”

和嫔在一旁忙应道:“明日臣妾就让太医过来给密贵人瞧瞧,所有方子臣妾会一一过目后再差人安排的。”

皇帝道:“如此甚好。”

皇帝在佟贵妃处已经用了饭,和嫔便亲沏了一碗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