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成为宝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成为宝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钗道:“自然是看了书方知道。”老天在上,她没骗人,《怎样科学养殖兔子》一书确实有这样的内容,讲得还十分详细,连兔子不能吃带露水的草都有写。
薛蟠大奇:“书里连养兔子的事也有?”
宝钗哄薛蟠道:“凡世上有的事,书里都有,”,这也是实话,后世的书连世上没有的事也多着呢。
又笑言:“哥哥不信,让他们送胡萝卜来,没有胡萝卜,白菜青菜叶子小兔子也吃的。”
婆子果然从厨房拿了许多白菜叶来,那两只懒兔儿,见了白菜叶,立时活蹦乱跳,挤到笼子前,两只前腿捧着白菜叶,小小的三瓣嘴儿蠕动着咀嚼。
薛蟠看兔子吮吸着白菜叶吧唧吧唧地吃下去,乐的跳起来道:“妹妹说的果然不差,小兔子爱吃白菜叶子呢。”
一会又闷闷道:“怎么我读的书都是些子曰诗云,先生又不好好讲明,我听不大懂,怪没意思的。”
宝钗道:“那些四书五经,其实是先生讲的不好,爹爹教的时候讲了许多故事呢。”
薛蟠道:“我脑子笨,爹爹原先教我时,我连百家姓也记不全,后来爹爹生气就不愿教我了。”
宝钗听了这话,想来薛蟠并没全无向学之心,只是先生不负责,父亲太严厉,哥哥基础差落在后面,这才破罐破摔。
于是劝道:“哥哥哪里笨,只因为哥哥是男孩子,爹爹不免冀望高些,要求过严了。我是女孩,教了记不住,爹爹也不骂我的。”
薛蟠半信半疑道:“妹妹说的可是真话,没骗我?”
宝钗道:“自然是真的,要不哥哥瞧学堂里可有女孩子没有?”
薛蟠点头称是:“果真就是这个道理,可笑我今天才知道。”想了想又皱起眉头:“只是爹爹最近很是忙碌,怕是没工夫教我的。”
宝钗忙道:“这急什么,爹爹没现下功夫再等等吧。我如今也识得几千个字,哥哥学的那几本书我都还记得呢。现在大夫都说我好了,不如每日哥哥下学,我与哥哥一处识字玩笑,不拘功课多寡,咱们慢慢一点一点学起来,不出几个月,哥哥就能自己看书了呢。”
薛蟠扭捏道:“只要妹妹别嫌我学得慢。其实在学里,有时先生点我答题,我回答不出来,当众罚站挨打手心不说,那比我小的学生也取笑我。又因为同窗都是本家,连爹娘在亲戚面前也被我带累,跟着没脸。”
宝钗拉了哥哥的手道:“他们小看了哥哥,要是哥哥肯好好学,将来指不定比他们的儿子孙子都强呢。”
薛蟠喜道:“正好趁冬月里得闲,先生忙着帮太爷准备祭祀的事,下午就放学生回家自习。妹妹明日就开始给我讲书吧。”
宝钗重重点了点头,笑道:“只要哥哥下定决心,保持这样的劲头,别说读书识字,日后就是学爹爹做起生意来也差不了的。”
正说到兴头上,薛夫人让丫鬟来请他兄妹两个吃饭。薛蟠忙拉着宝钗回屋去。
宝钗走在路上,想到薛蟠虽不聪明,但也不是冥顽不灵之辈。人只要有知耻之心,如果有人在旁边帮助教导,就不会往歧路上越走越远,而亲人的鼓励更会产生奇妙的,改变糟糕现状的勇气。
宝钗握起小拳头为自己加油。嘿嘿阴笑,从明天起,改造薛蟠计划正式启动!
就算薛蟠是只公鸡,也要给他插上雄鹰的翅膀!

母女游园忽有客至

第二日,薛蟠辞过母亲妹妹,带了小厮长随,愁眉苦脸自去上学了。薛夫人拿出个未绣完岁寒三友花样的屏风来,打算继续做针线。宝钗今日却是坐不住了,小猫儿一般在薛夫人怀里拱来拱去撒娇,让薛夫人放她去逛逛院子。
薛夫人忙放下针线,笑道:“我的儿,这才刚病好就闹起来了,被针扎了可怎么好。”往外头瞧了瞧又道:“今日日头倒好,也罢,我就带着你四处走走,整日家坐在炕上,我也有些骨头酸疼。”
那丫鬟婆子不过片刻就备好两张软椅,偏偏宝钗却不领情。摇头道:“我不要坐这个,自己一路走一路瞧方有趣。”薛夫人替宝钗整整衣襟道:“由你,只不许一会走不动,又喊丫头婆子们抱。”
宝钗应了,欢呼一声,似小鹿一样蹦蹦跳跳出了院子。薛夫人奶娘忙快步跟上,丫鬟婆子仍抬了软椅跟在后面。
薛家即是在金陵四大家族中占了一席之地,这祖宅当然不会小了。虽没有红楼梦里,元春贵妃的省亲别墅——大观园那么大,但占地也有近六亩,也是个中等规模的园林了。
在中国古代,一座园子便是一个大宅门,一个家族的缩影。这一点跟大观园没有不同,园林的兴废反应着家族的盛衰。然此刻宝钗如出笼的小鸟,这样沉重的思绪不过如天边一小朵乌云,一会儿就掠过不见影踪了。
虽说警幻仙姑把之前的记忆塞进宝钗脑中,但她总觉的像看过的电影一样,不够真实。现在走在自家院子里,宝钗比起刘姥姥逛大观园好不了多少,又是兴奋又是好奇。一面张大的眼睛骨溜溜四处瞧看,一面听赵福家的细细分说,就当听导游讲解了。
这也不奇怪,现代都市能住上带个后花园宅院的,都是有财有势的大人物。普通人辛苦半生,不过换得一百来平米的蜗居。就算住上汤臣一品,算起来也就是大些好些的盒子罢了。
宝钗的祖父薛公早年和扬州一位善造园林的汤老爷交好,这薛府大宅,便由他一手筹划起造。园内工程告竣之时,前礼部尚书郭凯之亲来游览,住了三日,流连忘返,临走前提了出自《道德经》的:“善建者不拔”五个大字,后来制成一匾悬在仪门上。正因为此,薛府大宅定名为建园。
早年宝钗祖父薛公在世时,因他极爱藏书,在家中建了一个两层的小山楼,四处搜罗各式书籍收藏在这里。读书之余,又以稼穑为乐,在院中种了许多名花异草。
院中春夏秋三季皆是花团锦簇,常有金陵城中名流,闻名云集此园。或是谈诗论文,或是饮酒赏花,互相唱和,欢声笑语、丝弦悠扬极是热闹的。
除了文人士子爱的藏书和珍稀花木外,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院子中心放置的五尊极大的太湖石,大石玲珑剔透、重峦叠嶂。或黄或白或灰的石头上,青藤蔓枝,盘根错节,四处攀爬,就算是冬天,枝叶苍翠,花儿正芳,一串串的果实累垂可爱,异香扑鼻。这景象似乎和红楼梦大观园里,宝钗住过的衡芜苑差不多。因为这五块奇石,金陵人喜欢把这院子叫做五峰园。
冬日的院子,虽有些萧索,但在晨起的红日映照下,静谧中添了柔和。亭台楼阁,山木花石都被金光染过,看的人心里也暖起来。
宝钗跟着薛夫人出了自家住的明椐堂,看了五峰石,来到湖边喂了一次红鲤鱼。湖心有个亭子叫分喜亭,两边搭了竹桥。湖那边高地上有两层小木楼,就是小山楼。建在此地,是为了楼里的藏书多方考虑过的,一是离湖较近,为了防火。二是在高地上不怕潮湿。
整个薛府共有十二个小院,祖父当年肯定是希望薛家后代子孙众多,把院子给住的满满的。可惜目前薛家这一代子嗣单薄,一共只有八口人,两个儿子,都只生了一对儿女。
宝钗绕过祖父最爱的渔庵,想要到湖边看鹤舞,仔细一瞧,那白鹤翅膀都用线扎上了。想来是怕白鹤们飞走的缘故。
正觉扫兴,突然薛夫人的小丫鬟同贵气喘吁吁跑了过来道:“禀太太,淮安的表姑太太带了表少爷来家了。”
薛夫人忙拉着宝钗坐上软椅,叫抬快些回去。又问同贵:“可派了人骑了马,请老爷回家没有?”同贵回道:“大管家薛全安亲自骑马去请了。”宝钗暗暗纳闷,只是个亲戚来家,怎么好像事情很大条?
宝钗看母亲没了笑容,一付忧心忡忡的样子,心想薛家应该没欠人钱吧。还没等她发问,薛夫人就开口道:“今日来的是你祖母贺家的内侄女,从小儿在薛家养大的,十二年前嫁到淮安顾家。你表姑父也是做官的,偏偏命运不好。三年前作海州知州时,海疆来了倭寇,那守城的武将带着兵逃了。你表姑夫一人带着百姓守城时战死,留下你表姑母和你表哥孤零零在世上。虽得了朝廷嘉奖的诰命,孤儿寡母又能拿他做什么?”
又吩咐宝钗:“等会见了你表姑母你表哥,你可要乖乖的,不可嘻嘻哈哈,没有规矩。”
宝钗忙端正小脸,点了点头。听起来这个表姑母自幼孤苦,早年的经历很有些像史湘云,林黛玉。没想到嫁了人后,也没能过上几年好日子。
在古代,男人们死几个老婆都可以再娶娇妻,比如贾赫,贾珍,贾蓉。如果没有续弦,不管后院有多少姬妾丫鬟,也能厚着脸皮自称鳏夫。而嫁到大户人家的女人却要遵守三从四德,死了丈夫,成了寡妇,基本不可能再嫁。甚至有定亲之后,没有过门死了未来夫君,就要被逼守望门寡的。就算有个儿子,也不过是又一个李纨,青春丧偶,过着槁木死灰一般的日子。
想到这里,宝钗不禁打了个冷战,以后要么不嫁人,要嫁也绝不能嫁个短寿的。
薛夫人携了宝钗刚刚进了正房门。就见一个年轻美妇拉着一个男孩赶上前来,盈盈下跪,道:“书卿带着孩儿云祯见过表嫂,请表嫂大安。”
薛夫人忙上前拉了她母子起来到:“表妹快快起来,不可多礼,你身上带着诰命,该我拜见你才是。”
那美妇携了薛夫人的手道:“表嫂,书卿已是未亡人之身,还提什么诰命,今日带了孩儿投靠表哥表嫂,就该先行家礼。”
宝钗见她不过二十六七岁模样,上身穿着一件青色素面袄子,下面一条月白色细罗裙,头发只挽了个简单的螺髻,头上插了一只银簪,再没别的首饰。容貌甚美,眉宇间藏着淡淡的忧愁。说话很是文雅,不经意间透出一种书卷气,让人见之忘俗。
又转过身看那男孩,见他穿着一身青色竹布长袍,并无别样装饰。看个子,似乎比哥哥年纪稍小些,剑眉星目,顾盼间带着英气神采。就是跟亲娘赶了这么远路来投亲,脸上也是不亢不卑,礼数甚佳,显得极有教养。
薛夫人拉着这位贺家姑母上炕,又是哭,又是笑,正在诉说离情。薛老爷也赶到了。
众人又是一番厮见,薛恪方到:“那日料理完表妹夫后事,我就要接你母子来家,偏你就是不肯答应。母亲去世前,让我兄弟二人好好照应表妹的。这三年来,家里也派了好几拨人去接,怎么你还骗说族人待你母子很好?书卿,你如今怎么这般糊涂,自己受了委屈,还要帮他们瞒着?”
贺家姑母听了,面有惭色,流泪道:“夫君过世后,我本想着带着儿子,回淮安老家为他守节,教养孩子清清静静过日子也就罢了。谁知族人见我们孤儿寡母,无人可靠,渐渐的就开始图谋我家家业。我把明面上的铺子,田产教给族里,想着他们该心满意足了。偏前些日子,贺家一位远亲来拜祭亡夫,我送了他一些淮安土产,被几个族中无事生非的人见了,说我要把顾家的财产搬回娘家,要连我家祖宅也收回族里。表哥表嫂明鉴,我虽是贺家人,但父母亲族都没了,自八岁那年被姑母收养在薛家长大,如何会行此事?”
薛恪怒道:“谁说你无人可靠?他们不顾廉耻,霸占孤儿寡母遗产,你为何不派人来报信?”
那叫云祯的男孩突然站起来大声道:“表舅舅别骂我娘。我娘先前忍着,是怕别人笑我顾家家风不正,被外人取笑,堕了我爹爹的英名。如今族人变本加厉,要逼我们母子去家庙住,我娘才带了我大老远赶路来投靠表舅表舅母。”
薛夫人听的心酸,拭了泪,把云祯拉上炕抱在怀里,好生抚慰。
薛恪叹了口气,走过来摸摸云祯的头道:“好孩子,我不是骂你娘,是怪她没早些带你来家。”
又吩咐薛夫人道:“先派人把他们带来的下人,行礼安置好。”
薛夫人回到:“大管家已经亲自去了,必然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老爷放心。”
薛恪点了点头道:“书卿你和孩子,日后就安安心心在家里住下。家里空着的院子不少,你爱那个院子就说,我好叫人快些打扫出来。”
贺姑妈忙道:“书卿听表哥表嫂安排,要是麻烦,我就回出阁前住的西池绣楼吧。”
薛夫人道:“那里十几年都没人住,太过偏僻,又只一个小楼,那里够你和外甥住的。”
薛恪想了一想道:“我瞧不如把瑞鹤院收拾出来,让他们母子住着吧。”
贺姑妈忙起身道:“瑞鹤院原是老太太养老住的,我们住怕不合适。”
薛夫人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如今正院明椐堂是我们住着,你二表哥一家住了听雨轩。其他院子大多都是空着的,你住瑞鹤院,又清幽,离这里又近,每日里过来陪我说笑,也好做做伴。”
劝说了一回,贺姑妈这才应下。过了一会又道:“书卿多谢表哥表嫂收留,但一应日常费用供给还请免却。”
薛恪笑道:“我知道表妹夫做了七八年官,就算给你母子留了银子,也该留着给孩子日后读书成家用的。要是还有余钱,我便趁年前市价低,帮你们置办些田地铺面,留着你们母子傍身吧。”
薛夫人也劝道:“你就带了四个下人来,六个人一年能使多少?你自小就在这里,跟你两位表哥跟亲兄妹也差不多,还是不要外道才是。”
几位大人说的热闹,宝钗却是听的心情低落。这位表姑母,嫁的表姑夫官至五品知州。然而丈夫以身殉城之后,虽然得了朝廷诰封,孤儿寡母依然免不了被族人欺辱压榨。
看红楼梦里薛夫人带着宝钗和薛蟠去京城,只怕也是为了寻求娘家哥哥姐姐的庇护吧。
古代的寡妇,真是人见人欺的弱势群体,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不见得靠得住。

亲戚投奔各有思量

兄妹姑嫂经年不见,今日自然悲欣交集。到了午间,薛蟠下学回来,看见来客中有个比他小些的兄弟,自以为日后多了个玩伴,更是高兴。
不一时,薛夫人带了贺姑母和云祯表哥两个去洗漱休整,换过衣裳。因今日来客,薛恪特意吩咐加了几道菜,厨房传饭稍晚了些。平日里,中饭薛老爷都是在外头吃,薛蟠在学堂吃。只有薛夫人和宝钗两个,不用讲什么规矩,就在炕上吃,对着一桌子菜,用起来也没什么味道。
今天特意换到西侧饭厅,用一套紫檀大理石雕山水桌椅。因顾家母子不算外客,又无长辈在世。因此薛恪和薛夫人坐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