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第4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闻学概论(第4版)-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闻奖一等奖。

  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我编你读,我播你看”,这是长期以来传媒和受众的基本关系,受众被动地接收传媒给他们的内容。现在,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受众可以通过“超链接”搜索他们自己需要得到的信息。而当云计算实施以后,天网地网联成一片,受众可以按需订制他们需要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拉出他们需要的信息。这就是说,信息接受的主动权操控在受众手里,不是你给我什么我接收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我来获取什么。他们自由地选择他们要看、要读、要写的信息。

  三、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

  “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记者编辑“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传媒是受众的指导者。在以前受众对媒体有意见、有想法,至多在偶尔的“读者来信”透露一点。借助于新媒体,受众可以大胆地、自由地对媒体的新闻报道评头论足,甚至指手画脚。对于歪曲事实真相或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报道,受众都会毫不迟疑地公开批评。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也显示了受众中心地位的确立。

  注释

  【1】 转引自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1期。

  【2】 转引自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1期。

  【3】 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载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加〕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5】 廖圣清:《中国受众与新闻媒介——从15年来受众调查看获取新闻主渠道对传媒总体评价的变迁》,载《新闻大学》1997年夏季号。

  【6】 廖圣清:《中国受众与新闻媒介——从15年来受众调查看获取新闻主渠道对传媒总体评价的变迁》,载《新闻大学》1997年夏季号。

  【7】 孙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79页。

  【8】 孙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79页。

  【9】 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263页。

  【10】 季燕京:《新闻侵权法律辞典》词条选刊(二),载《新闻大学》1993年夏季号。

  【11】 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4页。

  【12】 赵战花:《微博客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载《理论导刊》2010年4期。

  【13】 Bombing: We Media; The Media center (oreilly/catalog/Wemedia/book).

  第十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这既是中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这个要求看上去很简单,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显得很复杂。这种复杂的基本原因就在于: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着的世界中选择极其有限的事件用以公开传播;二是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这里有个主次、重轻、缓急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于是,同一个事件,不同传媒报道出来可能会大相径庭,但谁都会宣称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如果撇开价值取向不谈,仅从新闻学角度来看,有几组概念和新闻真实直接有关,需要弄清。

  1.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展开的。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列宁说过:“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1】但罗列一般事例没有任何意义,或者会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我们说“四人帮”控制下的报纸弄虚作假,这不仅指他们大量地制造假新闻,像《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1976年4月8日《人民日报》)、《大辩论带来大变化》(1976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关于“风庆”轮首航报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一曲凯歌》(1974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等等,而且是指他们还玩弄个别事件,制造“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假象。“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已使国民经济濒临破产。但中国如此之大,要找几十个、几百个生产发展的例子并不困难,要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少数例子也很容易。但是,如果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2】西方一批严肃的学者对新闻媒介也提出类似的要求,形成大众传播社会责任论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一书,对负责任的报刊提出五点要求,其中第一点就提出:“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

  有些学者称其为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这些学者认为,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一观点出发,这一要求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积极性。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新闻媒介的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但要做到整体真实有相当难度,尤其是难以作出准确的评估。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一直是中国新闻界争论不休的一个概念。因为“本质真实”这一概念所指实在太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本质真实指的是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事实的准确和本质的真实。“所谓本质的事实,是指新闻报道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3】。

  第二种:本质真实指的是全面反映情况。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客观、公正。我们表彰光明面时,要注意到阴暗面;揭露阴暗面时要体现出光明面的力量,这才能接近和达到本质的真实【4】。

  第三种:本质真实指的是正确的立场。“本质的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特色。……报道什么,宣传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符合党的政策精神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种:本质真实指的是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必须报道真实、必然性的事实。

  上述的提法是不恰当的,或者说不科学。客观规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提供真实情况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但真实毕竟不能等于真理。马克思说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合而为之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5】“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那要经过相当艰苦甚至相当漫长的道路,这基本上是科学研究机构的任务,新闻媒介无论如何承担不了。第二种、第三种说法涉及了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思想方法和立场。这种提法是否严谨,我们暂且不论。正确的政治立场、指导思想和思想方法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事物。但我们不能以政治立场、思想方法的正确与错误作为判断新闻报道真与假的标准。第四种说法显然违反哲学常识。既然假象也是一种事实,只要我们不把它当作真相,为什么报道出来就不真实呢?要知道假象也是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列宁说:“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6】例如,要揭露林彪、江青的两面派本质,我们就得选用“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和“小小老百姓、大大野心家”的真相与假象。如果舍去“当面喊万岁”和“小小老百姓”两个假象,只用“背后下毒手”、“大大野心家”的真相,那何以反映出林彪、江青的阴险毒辣?对于偶然性的事情,得作具体分析。我们当然不能把一切细小的偶然事情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联系在一起,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

  很显然,“本质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4.真实与真相

  报道真实的新闻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一个事件的发生,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而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有许多事件,需要经过艰苦调查才能揭示真相,比如前面所说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两名记者花三年时间才弄清真相。但有更多事件,可能要经过若干年才能显示真相,或许真相永远查不清。比如,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谁是幕后主使者?为什么要暗杀肯尼迪,已调查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未弄清。而普京总统访问伊朗将遭暗杀的传言,当时传言满天飞,全球皆知,但“谁”散布了这个传言,真相可能永远不会大白。“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记住这句话对记者非常重要,会使记者保持清醒头脑。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新闻必须真实,这是共同的要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这是世界各国绝大多数的新闻机构共同承诺的。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的新闻机构还通过各种形式,例如新闻法、记者公约等规定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条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西方一些比较著名的大报对新闻真实性一直比较重视。例如,美国名报人普利策在主持《世界报》(从1883年到1911年)期间,一再对记者强调“准确、准确、准确”,“光是不登假报道还是不够的……必须把每一个人都与报纸联系在一起——编辑、记者、通讯员、改写员、校对员——让他们相信准确对于报纸就如贞操对于妇女一样重要”【7】。

  我国新闻事业所以要特别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我们在第一章中反复说明:一切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都建立在真实的、全面的情况之上。人们获得客观世界的变动的情况当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但大众新闻媒介无疑是人们获得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动,不论是领导机关的重大决策,或是企业单位的生产安排、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搞假报道,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1958—1960年报纸上的浮夸风和十年内乱时期的“造谣新闻”。这两次性质不一样,但对政治、经济所造成的破坏力都是很大的。就像1961年刘少奇同志曾严厉批评的那样:

  三年来【8】,报纸在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对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恶果。你们宣传了很多高指标,放卫星,在这个问题上使我们党在国际上陷于被动,报纸宣传大办万猪场,结果是祸国殃民。

  这两个例子都发生在特殊时期。在平时,新闻失实同样会造成恶果。就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至今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瓜果,但2006年、2007年两条假新闻造成海南省农业重大创伤。一条是2006年7月29日广州一家媒体报道“西瓜注射红药水”,第二天各家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市民一片恐慌,广州、香港、深圳等市民不敢吃西瓜,这些地方西瓜的主要供应地海南岛的西瓜无人问津,瓜农一下子损失3000万元【9】。2007年3月,媒体又讹传海南岛香蕉有致癌的毒素,不但广州、香港居民不敢吃,全国其他地区居民也不敢吃,海南香蕉价格一落千丈,“3月20日之后,正不断成熟的海南香蕉出现‘烂市’现象,原本每公斤3元的香蕉连两角钱都无人收购。香蕉产业链上靠包装、运输赚钱的人们也突然没事做了,近百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一夜间,一个欣欣向荣、关乎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面临崩盘的威胁”【10】。

  事后,人们才知道,西瓜里根本不可能注入红药水;海南香蕉也没有毒。但严重损失已经造成,只有让瓜农、果农来咽媒体酿成的苦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